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简介

繁殖方式和育苗途径

马尾松以种子繁殖为主。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和林分生产率,种子尽可能从种子园或母树林采集。种子以相同或相似的生态区域调进为宜,跨区域引种有可能影响林木后期生长和发育。

马尾松育苗以露地苗床育苗为主。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最好靠近造林地;水源充足、水质清洁、排水良好;无牲畜及鸟雀危害。

育苗容器

1、营养筐:由竹篦编制而成,一般为15~20cm*25cm,用于大苗培育。

2、营养土杯:借助竹筒或模具,以稻草和泥土为原料制成。营养土杯成圆锥型,一般为10~12cm*6cm*5cm

3、营养纸袋:用废报纸折叠成筒状而成,一般为6cm*10cm。

4、营养块:以黄心土(50%)、火烧土(45%)和过磷酸钙(5%)为原料制成,每一营养块的规格为6cm*6cm*12~13cm,块中央挖一个3cm深的小坑,以备播种。

5、网袋容器:一般为5cm*8cm。根据具体情况,可放置在托盘或专用控根穴盘内。

基质成分及配比

1、基质配制要求:基质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状,有较好的保湿、通气、排水性能,严禁用过于黏重的土或纯沙土。基质各成分要求干净,无杂物,混合时应充分搅拌均匀。为便于装袋,基质的干湿度要掌握好,力求达到手捏成团,放手即散。基质可用敌克松或多菌宁进行消毒灭菌,以防止病菌感染苗木。

2、基质成分及配比:

因各地具体情况不一,其配制也不相同,可参考使用。

(1)山地黄壤土:混合物的比例为50:1,其中混合物为磷肥与复合肥以20: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山地黄壤取自未种植过蔬菜、瓜类和棉花等旱田、荒地或针叶林内表土。

(2)红色石灰土与混合物的比例为8:1,其中混合物为磷肥与复合肥以20:1的体积比混合后,再与消毒的木屑以1:5的体积比混合而成。红色石灰土取自未种植过蔬菜、瓜类和棉花等旱田、荒地或针叶林内表土。

(3)稻谷壳:腐殖土:松林表土:火烧土:黄心土的比例为5:1:2:1:1,以及少量的过磷酸钙。

(4)松皮粉:腐殖土:松林表土:火烧土:黄心土的比例为5:1:2:1:1,以及少量的过磷酸钙。

(5)稻谷壳粉:腐殖土:松林表土:火烧土:黄心土的比例为4:2:2:1:1,以及少量的过磷酸钙。

(6)黄心土:火烧土:过磷酸钙的比例为55:45:5.

(7)火烧土、黄心土和菌根土的比例为3~5:4~6:1~2,另加少量的过磷酸钙。

种子处理和播种

将马尾松种子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漂洗,然后进行室内催芽,催芽时温度应控制在20~25摄氏度范围,或者待种子漂洗后,将其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中,上面铺上稻草,定期进行浇水和翻动种子,当25%~30%种子露白时,即可开始播种。

进行播种时,先将容器中的基质浇透,然后在基质中间用竹筷插一小坑,坑深0.5~0.7cm,每坑点播2粒种子,每公顷播种量约37.5~45千克,最后用菌根土将坑填满且使菌根土均匀分布基质表面。播种后再用稻草均匀覆盖,使基质保持一定湿度,促使苗木提早扎根出土。

苗期管理

1、揭去覆盖物:马尾松种子播种后,约20~30d发芽出土,应逐步揭去覆盖物。当约有50%~60%种子发芽出土时,即可揭去70%的覆盖物;当有80%种子发芽出土时,即可全部揭去覆盖物。

2、鸟鼠害防治:在种子顶壳出土尚未脱壳时,鸟雀喜欢取食种壳,须注意驱赶鸟雀;育苗地田鼠较多时,可投放毒饵诱杀。

3、浇水:种子发芽阶段,种子对水分要求较高,注意保持基质的湿润。缺水可造成已发芽种子回芽死亡,但浇水过多容易造成过度潮湿诱发苗木病害。幼苗出土3个月后可以适当多浇水,以满足苗木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要。

4、施肥:种子发芽出土20d后,可用浓度为0.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施肥,每7~10d进行1次。苗木根系发育良好,可进行根部施肥,前期施氮肥,生长后期可改施钾肥或复合肥。

5、除草:播种后,为防止杂草滋生,可用24%乙氧氟草醚乳油,每亩用商品量80~10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作土壤处理;种子出苗40d后的生长期间还可用24%乙氧氟草醚,每亩用商品量5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处理,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对马尾松容器苗安全。

6、补植与间苗:在幼苗全部出土后发现缺苗的容器,要及时进行补植或点播种子;容器内出苗较多时,可利用雨后天晴,阴天或灌溉后进行间苗,以保证苗木的合理的生长空间。

7、病虫害防治:种子发芽出土3个月内,易引发松苗猝倒病,应注意药物防治,药物可选用2%~3%硫酸亚铁,70%敌克松500倍液,漂白粉200~300倍液或1000倍液高锰酸钾进行喷淋,随后用清水冲洗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