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古代科舉那些事兒

我們漢民族最獨特的,和全世界其他地方已經咱們自己的少數民族都不一樣的就是咱們三個東西,就是科舉,青樓和鏢局。科舉綿延一千三百多年,那麼多朝代,每個朝代還不太一樣,以及它對中國各種文化的影響極為深遠,幾乎相當於我們文化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古代統治者最開始其實沒有想出來考試這個事,從漢朝開始就是舉孝廉。因為大家首先認為,你來做官管理這個國家首先得人品好。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舉孝廉也是儒家治國思想最基本的東西。在運用“舉孝廉”的幾代王朝中,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國。而孔孟之道認為天下穩定的關鍵在於仁,是有仁政一說;而仁的關鍵在於孝悌。舉孝廉這個東西剛開始還可以,接著發現重大問題,大家為了比誰孝順,耽誤了大量的事。比如說,我為了比你孝順,我媽去世我守孝十年,我爸突然又去世,我又再十年。大量的時光就這麼浪費了。更重要的是為了當官大家就比著孝,有的資料上說給去世父母的陪葬品之多,差不多整個國家的三分之一財富否埋在土裡了。因為你陪葬的東西越多,大家就覺得你這個人越孝順,就舉孝廉,就當官了。

所以當這個問題出現的時候,大家發現這個問題很嚴重。到了漢末,曹操立了一功,曹操主張薄葬。中間又出現了一個科舉制度,叫做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制定的制度。從曹魏開始到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其實就是世家子弟當官,不比誰孝順了,就看誰受的教育比較好, 那肯定是世家子弟受的教育好,於是就變成了幾個大的家族,滿朝都是他們的人。這樣又存在很多問題。

終於到了隋朝的時候。隋文帝即位之後,廢除了九品中正制,正式有了科舉制度,從此開始就進入了一個上千年相對公平的東西。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進士科的創設,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

科舉制度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讓大量的精英進入到體制內,進入到能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來管理國家。文官的言論空間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御史們,敢於說各種話,鐵骨錚錚的文官多得很。科舉中還傳下了一個叫做出恭,今天我們都知道出恭就是上廁所的意思。在科舉中,因為都很嚴格,考官都提前一個月把考生關在號子裡,不能出去。考試的時候三天一科,就在這裡三天不能出去。上廁所的時候要申請,申請一個叫做出恭入敬牌。領了出恭入敬牌才能去上廁所,所以後來出恭就變成了上廁所的意思。在貢院裡考試的時候可以出恭,但是到了殿試的時候就不行了。皇上在那裡親自殿試,馬上就要出狀元,榜眼,探花,這時候誰也不能上廁所了。他們發現銀杏樹的白果能縮尿,所以這些人到殿試的時候,沒個人都吃一大堆白果。

科舉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防止作弊的手段。他要描繪你的體貌特徵,最有意思的一條是要你的親人以及鄰居鄉里一起做保,證明這個人就是這個人。懲罰是非常嚴格的,一旦出現替考等等這些,所有做保的人一起連坐受處罰。還有一個叫做糊卷子,抄卷子。跟我們今天的高考閱卷一樣,就是不知道你是誰。大家批卷子的時候看不見你是誰這個就相對公平。在古代科舉的時候也是要糊住卷子。這裡面還有一個主要的問題,因為那個時候主要還是寫文章寫詩,尤其是唐朝科舉寫詩也很重要,能夠看出筆跡來,這個發現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到了後來尤其宋朝的時候,大規模採用了抄卷子的方式,由專門抄卷子的人把考生的文章抄寫一遍,再拿去給考官看。

那個時候,知識分子的地位最高叫士,然後是農,然後是工,然後是商,商人的地位最低。商人作為社會底層以及不被信任,

科舉基本上網羅了上千年來中國幾乎所有精英,都通過這個體系進入到了所謂的“民主”管理這個國家的體系裡。小部分落榜的精英也豐富了我們的文化事業。

李白詩因為他爹是商人所以不能考。那個時候的商人跟今天不能比,今天的商人地位極高。那個時候,知識分子的地位最高叫士,然後是農,然後是工,然後是商,商人的地位最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寫一個青樓女最後老得沒人要了,才嫁給商人,而且還“

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樑買茶去”。商人作為社會底層以及不被信任,所以不能考。李白不能科舉,於是李白成了大詩人。杜甫詩每到苯醚昂年就去考一回,也一直都沒考上。

元朝剛開始的時候說,漢人不能科舉做官,因為我們是蒙古人,所以蒙古人做官,蒙古人不夠了,從中亞調一堆色目人來當官。漢人不能當官,於是又豐富了我國的音樂事業。這幫人不能考科舉當官,他就改寫歌了。所以就出現了關漢卿這些大音樂家。

還有唐伯虎才高八斗,去參加科舉考試,考的非常好,其實應該是解元卷,就是那個第一名的卷子,但是別人嫉賢妒能,覺得你這麼年輕,肯定有代筆。由於當年發生了青年才俊唐伯虎被誣陷代筆案,唐伯虎被誣陷代筆,但是也沒法自證。總而言之被誣陷之後,就誕生了偉大的藝術家,大畫家。

張居正第一次也是因為特別年輕,拿著這卷子也是第一名的卷子。當時的湖廣總督看到這個卷子就覺得這個未來一定是國家棟梁,但是現在太年輕,磨鍊不夠,所以就把他卷子給抽走了。意思就是說讓他磨練三年再來考,讓他更有男人勁,更加沉穩,今後能成國家棟梁。結果這湖廣總督真的慧眼識人,過來幾年,張居正再來考的時候就考中了而且終成一代國家棟梁。

關於古代科舉我們先寫到這裡,你還知道什麼呢?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