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外企撤离中国 “数据库中的苹果”大裁员 没有公司让你养老!

昨天,Oracle召开了面向全中国区的电话会议,确认裁员首批900余人,整个中国区研发中心共约1600人,意味着首批裁撤人员数额达到近六成。第二批裁员或将在7月进行。

短暂介绍后,没有任何提问环节,Oracle 北京地区便开始了一对一面谈,介绍赔偿内容,在5月22日之前确认签字离开,赔偿方案为 N+6(N 为入职年限)。

​Oracle在中国共设有5个研发中心

目前Oracle在中国共设有5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北京、深圳、南京、苏州和上海。其中资历较深的老员工居多,多为30岁以上人群,Oracle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8959元,工作经验主要集中在3~10年。所以这次被裁员工能拿到的赔偿大致在40万到60万,有爆料说部分员工能拿到100万,应该也是可信的。虽然补偿还算丰厚,不过三十多岁的程序员失业还是一件很凄凉的事。

裁员是企业降低成本,优化结构,提高利润率,保证股东利益的“无奈”之举,只要措施得当且遵守法律相关规定,这并没什么好谴责,完全是正常企业行为。

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为什么Oracle中国要裁员呢?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可能是受到财政收入的影响,第二是 Oracle 要全力进军云计算,一切都要为云业务让步,所以之前收购来的业务和开发团队都要进行重组。

不过中国作为研发中心,是技术输出的利润中心,转型和收入不振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同其他撤离中国的外企一样,东南亚和印度才是他们的最爱。与其说公司的发展出现了问题,不如说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没那么划算了。

部分外企在早期进入中国,开设技术研发中心、或者生产基地等等的目的,无非都是冲着“性价比”而来。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劳动力水平的提高、思想的深化,外企在中国的成本开始逐渐向主流市场靠拢。

撤离中国的外企

甲骨文虽然不如过去那么赚钱,但也没那么落魄。甲骨文的拳头产品当然是数据库,但后来受到开源数据库的冲击损失惨重。目前的SaaS业务全部掌握在亚马逊、微软、谷歌云、阿里等很多厂商手里,而这些服务商为了赚取更大利润,往往用开源的数据库和自家的数据库,比如谷歌用firebase等多种数据库,阿里用MYSQL等多种数据库、亚马逊用DynamoDB、RDS等数据库,微软的更不用说了,这样导致的后果是oracle的数据库卖不出去了,慢慢的业务萎缩,然后不行了。

老一代的甲骨文产品确实在失去价值,那么维护那些技术的人员自然成为廉价劳动力,竞争力不如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或者其他热门技术,这种裁撤是必然的,是没有争议的。企业不可能养你一辈子(即便是中国的编制),也没有义务养你一辈子,你不能赖着不走,说辞退你就是罪恶云云。

老一代的甲骨文产品确实在失去价值

至于这些美国企业响应特朗普的号召“回到美国去”,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要不然怎么有些中国企业家都去美国开工厂呢?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却仍然在想办法把产业转移回去,提高就业,“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吧。

比如甲骨文现在研发的最新产品,研发基地是在西雅图,不要中国,也不要印度,那我们可不可以说,看上去最贵的美国程序员,反而最便宜呢?

期待您的关注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