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龙行村:“药茶”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没想到这药材也能做成茶,而且还能卖个高价。”前不久,记者在万荣县西村乡龙行村采访时见到,该村村民高安锁小心翼翼地将烘制好的黄芩分门别类装入小袋中,一脸喜色地说:“还是帮扶队的人有办法,我们种了几十年药材了,哪想到还能做药茶。”

精准滴灌的“新思路”

万荣县西村乡是药材之乡,素有“道地药乡,淳美西村”的美誉。该乡龙行村516口人有耕地1110亩,但由于自然条件干旱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作物种植单一,村民经济收入薄弱。由于黄芩耐旱,易管理,因此,村里的主导产业逐渐发展为黄芩等适宜旱地种植的药材品种。

“从地里收回来的药材,我们多少年了一直是直接卖原材料,价格很低,一亩地也卖不了多少钱。”村民说,以前村里青壮年会在药材种植工作完成后,就外出务工,平日里村中长年只剩妇女、老人和孩子留守。

“村里比较偏僻,村民们往往安于现状,并没有开拓市场的理念,也没有概念想要去把现有的产业创新来改变生活落后的面貌。”与村民交流后,帮扶工作队意识到,打开当地农民的思路,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入户调研时,我们看到村民把黄芩根、槐米等一些药材随意一冲洗就当茶叶喝,代替消炎药,下火效果好。”万荣县统计局负责人刘定明说。

如此有潜力的“商机”,让工作队眼前一亮,他们迅速展开行动,一边到侯马等地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调研市场消费需求,一边认真听取和收集群众建议,了解村民意愿,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工作队心里有了底,决定为龙行量身订制产业提升方案——发展药茶。

因地制宜的“土方法”

思路决定出路。但往往是说到容易做到难,尤其是起步更难。“我们手把手指导当地群众如何晾晒、如何烘干、如何分类,但一开始,群众并不像预想的那样买账。”第一书记李帅笑笑说。起初大家认识不到将根叶、优劣进行分拣,既能提高品质,又能提高收入。

这样的“硬”推广显然不是办法,工作队在一起多次商量,决定先请村长和在当地寻找典型户来做代表,邀请大家参加培训,统计局还找设计师为村里免费设计并印制药茶包装袋,这样的“劝说”和“福利”,才吸引村民前来。

“到了培训现场,村民们静下心来一听,方才觉得专家讲得有道理。下次开会,不用动员,也不用工作队一家一家做工作,他们纷纷赶来了。甚至还有村民把工作队拉到自己家里去做客。”帮扶队长徐晋宏说。驻村工作队每天晚上为村民播放的药材种植培训和戏曲,也从刚开始稀稀落落的三两个人逐渐到如今的一百多人。

交流要讲究方法,帮扶也要“接地气”。“在扶贫点,我们都会找上当地的‘土’专家和外来专家一起去,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方法,其中不乏一些‘土办法’,村民们一听就懂,还容易上手操作。”

工作队把村里的老人妇女都组织起来,对药材进行细分类,然后再装入印制精良的小包装袋中。“药茶产品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对采摘叶进行简单加工,对根进行切片初加工,大家在这方面有多年经验,完全能满足生产劳动力需要。目前形成的4种系列产品,综合核算成本接地气,很受消费者欢迎。”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帅说。

脱贫致富的“大法宝”

除了“量身定制”的药茶方案,工作队更是结合当地特点,通过专业的合作社带动,指导群众优化质量生产。到目前为止,龙行村已打造出了龙行槐米茶、黄芩叶茶、根片消炎茶、龙行蒲公英茶三个系列、四种产品。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把龙行药茶公众号做起来了,村民张玉香还把药茶推广到了电商平台,由从网上销散货、批发,转变为加工、精包、分类细化产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刘定明对药茶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他们不知道怎么生产,我们就来培训指导;他们不知道茶叶卖给谁,我们就为产品找销路。我们要做的不是把钱分给村民,而是教会他们致富的方法。”作为精准扶贫队伍中的一分子,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帅两年来始终参与在一线工作中:住农户,访前辈,邀请专家学者一同为当地药茶“把脉”、指导,对于龙行村的精准扶贫,每一位工作队员都是用双脚来丈量的。

在每周的碰头会上,县纪委包点领导会同工作队一起讨论研究产品的推介、包装、销售如何分工推进,每周的工作都制定出详细推进目标。截至目前,龙行村已初步确定了20户贫困户作为生产加工重点培养户,10户贫困户为电商扶持户,形成了黄芩药材的初级包装4个系列,与100多家电商中心达成网货推广销售意向,开通了微店平台,并制作了专题宣传片。

“黄芩叶和根味苦、性寒,可入药,制成茶后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尤其适合秋季饮用,这款药茶九月份在我们各大药店统一开卖,非常受欢迎!”在去年国庆节的药茶推介会上,万荣药材公司负责人高永兴告诉记者,4个系列药茶产品颇受各大药店和消费者喜爱,现场销售非常火爆。

村党支部更加团结有力,产业发展更加强劲,下一步,统计局将围绕产业特点,继续挖掘产业潜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提高科技附加值和产品知名度。同时,做好种植管理和加工技能培训,力争达到规模化生产,积极打造“龙行药茶”品牌,努力实现家家户户长期稳定增收目标,真正巩固好脱贫成果。来源:山西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