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徐州铁路三宿舍,方寸江湖间沉淀着五味人生

徐福晋 | 图 顾言晨


15岁那年离家求学,

才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化不开的铁路情怀。

即使是省城南京,

提及铁路也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记忆而已。

▵中学课本配图:四通八达的徐州站


徐州不同,因铁路而来因铁路而兴的徐州城。

最鼎盛时期(原济南局徐州分局时期)

在职职工10万人,家属约30万。

要说谁家没有个亲戚在铁路,

只能说他不是老徐州人。


▵如今的徐州站夜景


都说徐州是江苏最具雄性气质的城市,

对此,铁路系统功不可没。

身为铁路子弟,

从小我所感受到的铁路情怀,

不是小家碧玉的哼鸣,而是排山倒海的呼啸。


两个素未蒙面的铁路人只需要几句“暗号”便能敞开心扉。

“我二七的”“我二九的”

“你哪趟车的?”“我特洞洞两的!”

不明就里的还以为是情报人员的接头密码呢。


任何一个衣衫褴褛不起眼的铁路工人,都有可能是里程数以百万公里计量的列车员,一天服务的人数赶上常人一年所见。

▵沿着京沪铁路线而建的铁三宿舍



在徐州的众多铁路宿舍中,三宿舍无疑是最著名的一个。一则是因为临河而建的显赫地位,再者就是三宿舍的配套设施真的太招人恨了。

▵当年的铁一中

▵六角楼,过去三宿舍的供销站


如今任你是多大的地产品牌,顶天了有个自己的商业自己的菜市,这相较于当年的三宿舍,完全被吊打成渣。




三十年前的铁三宿舍,就已经拥有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幼儿园、自己的小学,中学、自己的游泳馆…一辆二八大杠,买趟早点送孩子上学再骑到单位,前后用不了十五分钟。就是搁现在,也足以让人嫉妒的牙痒痒了。

作为铁三宿舍的最硬核配套,铁路游泳馆是地方孩子最熟悉的场所了。

上文中说了,因为徐州人都有个铁路的亲戚,所以过去铁路游泳馆的售票处形同虚设。但铁路游泳馆实在太抢手了,偌大的泳池,独一无二的6米深水区,许清的水,只去过一次便再也受不了别的游泳馆下饺子了。

因此铁路工人最怕过夏天,有数的游泳票都不够两边亲戚孩子游一回的。(我爸就曾自费买泳票分给我堂表兄弟)


联合米线

铁路游泳馆南隔壁,铁花路上


能带着妹子游个泳,之后再来联合米线喝碗肉酱米线的,在那个年代绝对可以算的上徐州最有型有款的骚年了 。


漂白粉泡过的皮肤白皙光洁,随着一碗热汤的作用,汗水混合洗澡水将妹子的长发黏在了额前脖颈处,素面朝天却格外动人。独属于青春年少的懵懂新新人类真的不会懂。

联合米线的少东家和我同年,85后,从祖辈就经营了这家米线店。整个少年时期都顶着“少东家”的名讳。如今少东家也年过而立了。主顾也从同学父母变成了同学本人,如今大有同学子女的趋势。

我将联合米线的照片PO到朋友圈时,一名网友当场就赶到。我好奇,米线到处都有,怎么这么大的瘾立马就得赶过来。他说“哪里到处有,这种宽乎的硬乎的老味米线哪还有了?”

无名烤饼

联合米线正对面,铁花路上窗口店


有联合米线怎么能没有无名烤饼。坊间有说法说是有了联合米线才有的无名烤饼,也有说法说米线略逊于烤饼,是因为烤饼才得以为继。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七分饱的小碗米线遇到了三分解馋的烤饼卷串便是百分百的圆满了。


烤饼烤的不是发面饼,不是成品的单饼,而是手工熥出来的死面剂子。


炭火烤的微焦甚至有些干裂,没关系,卷上串的一瞬间刷一层甜酱就立刻软乎有嚼劲了。齿间若有似无的几粒砂糖粒子,是难寻的老味烤饼没错了!


阿琴油烫鸭

联合米线西对角,铁花路上

知道阿琴油烫鸭的和知道老奶奶油烫鸭的显然是两拨人。前者是三宿舍土著,后者是在联合喝米线结缘的外来居民。


其实老奶奶就是阿琴,安徽来徐谋生活,在这个小区一干就是三十年,附近的老人还有管她叫小琴的。


但在孩子们的眼里,想象不到阿琴年轻时是怎样的小家碧玉,如今只看到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奶奶。



这些年我在徐州到处寻找美食,见到过不少家阿琴油烫鸭。估计都是蹭一拨热度的,想来阿琴奶奶连微信收款都不会,又怎么能放出去加盟店呢。


阿琴家的鸭子个头不大,半个前脯也就十五块钱,皮也不多脆,但甜度很高,不蘸酱空口吃更像广式的蜜汁腊味。有件事很奇怪,

小时候的油烫鸭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如今市面上熟食店的油烫鸭却是一个味。


便民疏导点 羊蹄/羊耳朵

徐州医科大三附院(原铁路医院)北隔壁,

车辆段斜对面巷口疏导点


从铁路医院南隔壁(正在修路)的巷口往铁三宿舍里走,会遇到一排便民疏导点。每天5点到6点都会呈现一小时的热闹,因为铁路职工都是这个点下班,超过这个时间连跟羊毛都买不着了。


这家卖羊蹄的也是骨骼够清奇的,每天不多不少就做一大锅羊蹄一小锅羊耳朵,

所谓大锅也就跟普通徐州人冬天呼椒子酱的锅差不多大。就这么些卖完就收摊,每天都有空手而回的顾客,但次日她依旧不多做,真算得上是饥饿营销的鼻祖了。


羊耳朵就更紧俏了,是搭配羊蹄卖的,你所见的这一小碗就占了她一天供应的小一半了。软趴趴的羊耳朵没有一丁脂肪,全是滑嫩的软骨,又不像猪软骨那样脆生,糯糯地吸收麻辣汤汁还有若有似无的羊膻味,味道属实特别。



便民疏导点 香酥童子鸡

同上,羊蹄羊 耳朵对面

做这期选题前问了好几个三宿舍的都给我推荐这家香酥鸡。当时真的很纳闷,香酥鸡有啥吃头,就是油炸混合辣椒粉,家家不都一样吗……


一靠近才知道我错了。虽然炸的过程都一样,但卤的功力就高下立见了。锅盖打开的一瞬间,复兴南路都能闻见那个香,比烧鸡都要诱人。


卤味已经浸进骨头里,每块肉都入味,出锅时再拍把花生米。我一介女流品着这口肴都想喝两盅。


铁三小吃

三宿舍11号楼前,菜鸟驿站对面

没有三宿舍的居民带队,真的很难找着这家传说中的铁三小吃店。门脸位置都像极个间仓库。可就是这样其貌不扬的破门脸切实的解决了几代三班倒的铁路工人和上下学的铁路子女的吃饭问题。


店家是南方口音,做出来的却是地道徐州味。店里米线、馄饨、面条各种小吃都有,最贵的不过12块钱。


下午时分,会遇到隔辈的老头老太太推着小孙子来喝碗馄饨。馄饨的馅少的可怜,估计包上一年猪也就擦破点皮。爱喝它也恰恰是因为这少的可怜的肉馅。鸡汤里浮起的泡泡馄饨,混合着榨菜芫荽,以及越喝越浓的胡椒味,才是童年的香气。

我个人最爱他家的炒刀削。有别于兰州拉面湿哒哒的酱爆刀削,这口混合着孜然绿豆芽的肉丝炒刀削更符合我口味。

和老味炒面很像,又有刀削面特有的筋道肉乎,配一颗煎蛋,不夸张,什么米其林几星几星,我还真得考虑考虑。


兰兰水饺

同样和三宿舍一起成长变老的还有这家兰兰水饺。这家店的气质满足了我对老工厂职工宿舍的所有想象。任外面的世界怎样纷纷扰扰,自在这一方净土中安乐。


小店被拾掇的利利索索。珠帘、碎花桌布,一尘不染的店面,都能看出老板夫妇守着这家小店特别满意知足。


店里常年供应几种小菜。饺子没有那种机器的元宝饺子规整,但清晰的纹理也能看出包饺子人的手速了。


茴香馅是他们家的特色。新鲜的小茴香在徐州并不特别多见,和香椿茼蒿这种气味明显的蔬菜一样,第一次吃茴香的人可能会有点不习惯啊,但慢慢习惯之后再吃其他啥白菜芹菜时就觉得那些庸脂俗粉都索然无味了。


本期选题前,询问了许多铁路子弟,打开了大家的儿时记忆,还有很多线索提供,比如下红疏导点的各种美食,比如铁一中门口的炸串,显红岛的盒饭……





连同在光鲜楼宇旁的铁三宿舍一样。

所有的辉煌都会趋于平淡,

羡慕的眼光

不会只停留在一个人的身上。

铁路分局没了,

曾经的那些福利也好鸡肋也罢,

在时代的浪潮中

也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世存亡。

铁轨会锈工人会老,

可荣辱不惊的铁路精神

会在新的一代铁路人中萌芽生根,

讲述徐州这座城里新铁路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