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產品份額縮水近300億份 債券指數基金緣何遇冷?

近年來,隨著債券違約案例不斷,債基踩雷現象也時常發生,為了規避投資風險,標的透明且持倉分散的債券指數基金越發受到投資者熱捧。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一度火熱的債券指數基金,近期卻也呈現出遇冷的趨勢,甚至有產品擬進行清盤。從份額變化來看,今年以來,截至三季度末,債券指數基金份額縮水近300億元,較2018年末減少32.15%。


債券指基現擬清盤產品 前三季度縮水近300億份

10月28日,銀華基金髮布公告表示,將以通訊方式召開銀華中證5年期地方政府債指數和銀華中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指數2只基金的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據瞭解,相關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擬審議終止2只基金的基金合同,原因為“根據市場環境變化,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會議投票表決起止時間自10月31日15時起,至11月26日17時止。

據上述基金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銀華中證5年期地方政府債指數基金的規模約為0.57億元,銀華中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指數的規模約為0.71億元,已逼近0.5億元的清盤線。同期,2只基金還出現了單一機構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超過20%的情況,持有比例分別為98.78%和79.84%。

除了上述銀華兩隻債券指數基金外,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來,數據可統計的75只債券指數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已有45只產品份額縮水,佔到總數的60%。累計縮水達298.81億份,較2018年末的929.33億份,減少32.15%。

需要指出的是,在2018年11月以超200億份首募規模成立的廣發中債1-3年國開債指數基金,年內份額減少127.6億份,三季度末僅剩約78.7億份。而除了該基金外,還有平安中債-中高等級公司債利差因子ETF、中銀中債3-5年期農發行債券指數等9只債券指數基金的年內份額減少超10億份。

年內業績表現平平 機構傾向獲利了結

對於年內債券指數基金份額減少明顯的原因,長量基金資深研究員王驊表示,債券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多為資金量較大的機構客戶,牛市情況下,更偏好投資費率低的指數產品。但今年債市震盪下行環境下,機構投資者的方向也更趨一致,傾向集中獲利了結,也就導致了債券指數基金的集中縮水。

南方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坦言,債券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多由機構組成,而年內債券市場長期承壓,表現不佳,機構客戶配置的意願相對較低,部分存量客戶也恐因為收益難以覆蓋成本而出走。另外,債券指數型產品對於機構來說,主要還是配置工具。因此,份額變化會受市場走勢的影響較大。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年內債券指數基金的業績表現平平,或也是投資者集中退出的一大原因。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今年以來,債券指數基金的平均淨值增長率約為2.4%。相比之下,同期,短期純債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14%和3.84%,混合型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的收益率更是高達4.32%和7.2%。

王驊指出,債券指數基金一般沒有普通債券基金的一套增厚收益的操作,如槓桿策略、騎乘策略,在久期和信用方面也是按照指數的既定策略,所以相比主動管理基金波動更大。此外,債券指數基金通常跟蹤國開債、地方政府債券等利率債,債市調整期間票息保護更弱,因此,債市調整期間利率債指數基金的贖回壓力也會大於普通的純債基金。

四季度債市恐持續震盪 利率債走勢中性略偏多

就未來債券市場整體走勢而言,博時中債1-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基金經理張鹿表示,四季度經濟基本面下行的壓力比較大,而在當前的政策格局下缺乏有效可行的對沖手段,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狀態,貨幣政策支撐債券收益率。同時在決策層調控地產以及隱性債務的背景下,資產荒的格局預計會得到延續,這種情況下債券收益率可能會因為通脹、地方債發行等因素出現小幅反彈,但很難出現大幅調整,調整後的債券市場仍然會有一定的投資價值,預計四季度債券市場仍然會保持震盪偏強的格局。

單從利率債看,中債資信債券市場研究團隊表示,展望四季度,利率債市場多空因素交織,國內經濟增長、貨幣政策仍是利率走勢的主導力量,二者大方向上趨於利好,但通脹高於預期、地方債供給衝擊及貿易摩擦帶來的市場節奏變動可能促發市場短期波動,從相對變化角度看債券收益率難以向上,但從絕對收益水平角度看收益率點位已較低,收益率若繼續向下,對機構盈利能力將提出更大挑戰。預計四季度利率走勢仍為中性略偏多。

信用債方面,國信證券指出,展望四季度,預計社融增速仍難以明顯回升。如果社融增速短期仍保持平穩,那麼低信用資質企業的外部融資環境將依然好轉有限,處於融資鏈末端的低信用資質民企將難以收益,投機級信用債和投資機信用債的評級間利差大概率繼續高位盤整。高收益債品種中,城投債好於民企,從配置角度可以優選低資質城投債。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