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業三季度整體“遇冷”業務發展有喜有憂

信託業三季度整體“遇冷”業務發展有喜有憂

嚴監管已成為金融業常態,對信託業的規範也愈發顯著,在監管部門關心的“資金池”問題、“通道”問題、“嵌套”問題、“剛兌”問題、“資金空轉”問題等核心問題,幾乎都有信託行業的身影。

2019年8月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於防風險、去槓桿、嚴監管這一主基調的貫徹力度之大超出以往,且明確了監管問責措施。這一監管態度的變化,也進一步加強了監管力度。

根據通知,佔信託公司業務規模近9成的通道業務、房地產信託業務、政信信託業務,分別受到明確調控。

首當其衝的是通道業務,根據通知規定,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對通道業務施行限額管理,要求不得新增;房地產信託業務同樣也是監管重點,前融等傳統模式房地產業務受限,從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房地產業務出現了環比28%的跌幅。

政信業務受制於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地方債置換及財政部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因素影響也受到了嚴重衝擊。

雲南信託發佈的《三季度信託業研報》顯示,截至2019年8月末信託業資管規模達21.1萬億元,相較於二季度末下降1.43億元,降幅6.36%,雲南信託就此推測:三季度末或將繼下降。

另一方面,隨著監管強度進一步加大,去槓桿效應顯著。2019年三季度,信託行業累計發行規模5971.71億元,環比下降11.06%。從發行產品的數量上看,包括光大信託、民生信託等頭部公司仍處在領先地位。

三大業務發行規模受限,包括家族信託、慈善信託等非主流業務成為了信託公司新的著力點。

其中家族信託在2018年,由銀保監會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界定之後,奠定了可依的政策基

根據用益信託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在68家信託公司中,已有36家實質性地開展了家族信託業務,以資金信託為主,業務總規模約為850億元。

就此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表示“綜合來看,家族信託是信託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市場潛力較高,但是由於自身業務的高端性、客戶要求複雜性,最終能夠在這個市場做優做強的,還是少數信託公司。”

一位信託資深專家對中國網財經表示:“就前三季度來看,信託業要務是面對強監管下和經濟新常態如何轉型,並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如何迴歸本源,做好本能業務。”同時他還表示:“對於一些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政信項目上,並不是長久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