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萍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刘关张恩同兄弟,为什么刘备称帝以后,不给关羽张飞封王呢?
因为汉朝祖制就不允许异姓封王!这是汉高祖刘邦定下的老规矩。
想当年楚汉相争,刘邦势弱,不得不拉拢各地诸侯,为此分封了一批异姓王。他们在汉军大旗之下,使刘邦终成帝业。但是刘邦称帝以后,却对异姓诸侯王心存疑虑,害怕其谋反,危及自己的江山,于是开始大力翦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
比如: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被迫离开经营多年的齐国。不到一年,韩信被抓到长安软禁,降为淮阴侯,最后惨死在吕后的手中。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荼、卢绾等王皆被贬杀。然后刘邦大封刘氏子侄为同姓王,并与群臣定下白马之盟,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
白马之盟主要有两条内容:
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
(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非刘姓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第一条是对开国功臣的许诺,实际上是为了笼络人心,好让他们死心塌地为刘家王朝卖命。第二条虽然是对所有非刘姓的人讲的,但当时主要针对吕氏家族。但是这个白马之盟,还是没能挡住吕雉大肆分封异姓王。刘邦死后,吕雉掌权。先后封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吕文为吕宣王,张偃为鲁王,吕嘉代吕台为吕王,吕侯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这些吕氏异姓王,后来被杀得干干净净。鲁王张偃也被剥夺王爵。
此后东汉、西汉四百年江山,异姓称王,只有东汉末年曹氏家族的魏王和孙世家族的吴王。连王莽、董卓这样的逆贼,都没有称王。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当然要谨遵祖训,不封异姓王了。
另外,刘备这个人赏罚分明。有功必赏,就算是再小的功劳,他都会加以赏赐。相应的,无功不赏。不管是多么亲密的臣下,没有建立功劳,刘备绝不封赏。
以诸葛亮为例,诸葛亮出山以后,与刘备关系极好。但因为尚未建立功劳,所以一直没有获得官职。直到赤壁大战以后,刘备收服荆州四郡,才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收益州,诸葛亮居功至伟,封军师将军。汉中之战,诸葛亮坐镇后方,没有机会去前线,功劳不显,所以刘备自封汉中王,文臣武将很多都跟着升了官,诸葛亮却没有封赏。这就是刘备,赏罚分明。
但是对关羽张飞,刘备绝对够意思。每次封赏,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两个。
刘备收荆州四郡,他俩升官;刘备收益州,他俩又升官,还赏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刘备当汉中王,他俩还升官。关羽当了前将军,假节钺;张飞当了右将军,佳节。
刘备称帝,关羽已经阵亡,官肯定是封不成了。张飞还在,所以又大大的封赏了一把,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车骑将军的官职非常之高。
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也就是说,张飞此时的职位已经超越了关羽、马超、黄忠、赵云,成为蜀汉武将第一人。
司隶校尉的职位更了不得。
主要职责是监督朝内的大臣与皇亲国戚!这个职位有多重要呢?张飞死后,诸葛亮自己当了司隶校尉!
进封西乡侯。
张飞原本是新亭侯,与关羽的汉寿亭侯都是亭侯,一个级别。这次封赏,张飞从亭候升为乡侯,所以叫做“进”。在爵位上,也超过了关羽。这也没办法,关羽阵亡了嘛,没法封赏了,只好封张飞一个人。
总之,刘备称帝以后,给张飞的封赏十分丰厚。很够意思。至于封王,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没有“异姓不得称王”这样的祖训,张飞也很难封王。
他只是侯爵,侯爵之上还有公爵,公爵之上才是王爵。一个一个封上去,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立很多的功劳才行。
可是张飞没时间了,不久,他就被人暗杀了。
上将嗳福斯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说的,在《三国志》等正史上,并没有刘关张结拜为兄弟的记载,《三国志》上只说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刘备向以大汉继承人自居的,想当初,刘邦建汉,大封异姓功臣为王,结果异姓王总萌生异志,不断起来反叛,让当上皇帝的刘邦,不得在朝廷上安闲一日。一次刘邦在镇压过叛军后,路过老家沛县,就搞了个与家乡人民同欢,以前一向不务正业的混混刘三,现在竟当了皇帝,成了汉高祖!家乡人自然高兴奉承,刘备也高兴,衣锦还乡啊,人生最大快事。于是刘邦就大宴家乡父老,酒酣耳热之际,刘邦不禁起舞作歌,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由此可见,刘邦被异姓王已搞得焦头烂额,荣归故里之际,心里仍带着忧愁。后来刘邦干脆不再封异姓王,大封同姓王,将自己的哥哥、子孙们都分封到各地为王,临死时还招集群臣杀白马留下遗誓:以后“非刘姓者不得为王,若违此誓,天下共诛之!”以后吕后当政,违了此誓,吕后死,汉臣们尽诛吕氏。刘秀建立东汉,也严守此誓,没有封异姓王者。刘备自称西汉中山靖王之后,正宗汉室苗裔,他在蜀地建汉称帝后,自然也要严格遵守老祖宗留下的遗誓。关羽、张飞虽与他恩若兄弟,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毕竟与他不是同姓亲兄弟,他怎敢有违祖宗遗誓,冒然封关张为王呢?
其实关张与刘备关系密切,在蜀汉举足轻重,官高位显,封不封王,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呢?
sunjin72976689
汉初,刘邦建立汉朝后,在政治体制上,基本沿袭秦制,不过在中央集权制度上,刘邦采用有别于秦朝的郡县制,而是独特的郡国并行制,即周朝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合并为一的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
其实早在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网罗天下的各股武装力量,与项羽争夺天下的统治权,曾分封了大量的异姓诸侯王,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韩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等。而后,刘邦在这些异姓诸侯王的协助下,最终击溃项羽,夺得天下。
但是在刘邦夺得天下后,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为了稳固刘姓对于天下的统治,再加上他本就对这些异姓诸侯王信不过,所以开国不久,他就对这些异姓诸侯王开始动手后,不久异姓诸侯王皆被刘邦所灭。而后,刘邦为了杜绝日后汉朝再出现异姓诸侯王为祸的局面,遂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盟约,史称“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就是只要汉朝在一天,你们这些功臣就能享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一天。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就是非刘姓不能封王,非有功之臣不能封侯。
如此,自刘邦后,汉朝虽在吕后期间违背了刘姓不能封王的规矩,大封吕氏为王,但是吕后去世后,这些吕氏王皆被废除。自此之后,汉朝开始严格遵循着非刘姓不能封王的规矩。
如此,刘备自视自己为汉室正统,他是万万不会破坏他的先祖刘邦所定下的规矩的,如果他破坏了,天下人岂不是要笑话死他。要知道刘备的愿望,可是中兴汉朝,光复天下,如果这个时候破坏已是根深蒂固的非刘姓不能封王的祖制,试问那些忠于汉朝的百姓、文人谁还会支持他呢?
想想看,曹操逼迫献帝封他为魏王,天下人就唾骂他为汉贼,各个诸侯都以讨伐汉贼的名义去对抗他。如果刘备再以汉帝的身份,去大封自己的臣子为王,试问谁还会认他为汉朝的正统,毕竟一个汉朝的皇帝,怎会违背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就定下的祖制呢?
所以刘备若想有机会统一天下,若想让天下人认可他汉室正统的身份,他就一定不能违背“非刘姓不能封王”的祖制,他就一定不能封关羽、张飞为王,最多只能封侯。
澳古说历史
因为刘邦当年立了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并以此誓为祖制,令后世之人都不得违背之。
当然,祖制是死规矩,刘备只要想改,他也可以改。毕竟死人管不了活人嘛。
但关键问题是:两汉异姓王都被贴上了“乱臣贼子”的标签,把这种“催命符”赏赐给关张,真的合适吗?
刘邦时期封的八个异姓王,除了赵王张耳死的及时,长沙王吴芮低调行事,算是保住了名节之外,其余的人都不得善终,并且还打上了“乱臣贼子”的标签。
刘邦之后,吕后又封了五个异姓王,分别是吕王吕台、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和鲁王张偃。这五人除了吕台和张偃早死之外,其余也都不得好死。并且周勃、陈平诛杀吕氏一族后,也废掉了这些异姓王。
东汉末年,汉献帝又册封了曹操、曹丕为异姓王。曹氏父子当然都是善终了,但曹氏父子恰恰就是刘关张要诛杀的对象。
想想看,两汉的异姓王不是惨死,就是死后要追究责任,再不然就是像曹氏父子那样被列入诛杀黑名单。
异姓王这种“催命符”,刘备即便敢给,关羽和张飞也未必敢要啊!
尽管说刘备与关张的关系非常好,但公是公,私是私,有些“政治红线”最好还是不要触犯的好。
另外,从关羽拒绝孙权主动与他联姻的决定来看,他貌似也懂“政治红线”的道理。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关羽传》按照《关羽传》记载,关羽守荆州时,孙权曾经主动联姻,但被关羽拒绝,此举极大的惹怒了孙权。
很多人在解读关羽性格时,经常拿这段史料黑关羽,说他狂傲,不懂统战策略,是典型的政治白痴。
然而,这件事情其实恰恰就是关羽懂政治的表现。黑他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只要站在关羽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能发现,关羽当时根本没别的选择。
刘备是主公,而关羽半独立于主公,独自镇守荆州。刘备又明媒正娶了孙权的妹妹,同孙权有联姻的关系。假设:这个时候独自镇守荆州的关羽与孙权联姻,这对于刘备来说是什么概念?
想一想,是什么概念?是不是就意味:关羽要跟刘备平起平坐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一个情况,刘备轻则会把关羽调回成都担任京官,重责直接就软禁,甚至是杀掉。
总之,刘备不会给关羽好果子吃!
孙权在明知到刘、关这一层关系,他却还向关羽提亲,这明摆了就是居心不良,要给关羽下套害他。
这个时候的关羽,除了大骂孙权,激怒孙权恨他,他是别无选择。毕竟,他只有骂孙权才能向刘备表忠心,让刘备继续信任他。
所以说,关羽和张飞并非是匹夫,他们也懂政治,也有政治智慧。“异姓王”这种搞不好就要掉脑袋的催命符,就算刘备敢给,他们还真的未必敢要。
当然了,不封异姓王不代表刘备不会在王公爵位之下给予关张最大的补偿。
比如说军职,蜀汉的大将军一职,刘备就一直有意空缺着。张飞是车骑将军,马超是骠骑将军,这个大将军肯定就是留给关羽的。
还比如说官职,张飞是司隶校尉,马超是凉州牧,这都是州牧一级的职务。假设关羽没被杀掉,他必然是荆州牧。即便他不是荆州牧,他也会继续统领荆州。这个实权,刘备不会不给关羽。
再比如爵位,张飞西乡侯,马超赉乡侯,诸葛亮是武乡侯,这都是县侯,也就是两汉人臣能受封的最高爵位,关羽也必然是县侯。
总的来说,封王的压力太大,刘备顾及舆论考虑和历史教训,他是不可能封王的。即便他敢封,关张也未必敢要。但是,刘备不封王,不等于他不会重赏关张。以刘备的性格来看,他必然会在现有框架下,给予关羽人臣之极的待遇。
Mer86
刘邦当了皇帝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消灭异姓诸侯王上面,所谓异姓诸侯王就是指非刘氏的诸侯王。大部分异姓诸侯王都被刘邦消灭了,刘邦怕后世之君再封异姓王,于是在太庙举行隆重集会,宗室子弟、人臣功勋全数参与,杀白马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有了白马之盟的约定,汉朝的王爷只能是刘姓皇室子弟,异姓功臣最高可以获得公爵,一般都给一个侯爵。
吕后主政后,她大量分封吕氏家族子弟为王,在吕后薨后,诸吕王无一幸免被诛杀。有了吕后分封被杀的前车之荐,汉朝后来的外戚基本上没有分封自己的亲戚为王。刘备虽然跟关羽、张飞结成了异姓兄弟,但是毕竟没有赐关羽、张飞为国姓,也就是说关羽、张飞都不姓刘,因此也就无法给他们封王。
关羽的寿亭侯是汉献帝封的,蜀汉追封他为壮缪侯;张飞的爵位是西乡侯,刘德亲封的。关羽被后世尊称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事实上,刘邦之后的汉朝唯有曹操得到封王的待遇,他被汉献帝封为魏王。汉朝的异姓功臣生前一般封侯,死后可以被追封为公,但是封王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生前被封为魏公、魏王是严重冲击汉朝传统的事,他被称为汉贼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关羽、张飞皆忠诚爱国之士,他们熟知汉朝爵位的意义,因此他们并没有要求刘备分封他们为王。何况能力功劳在他们之上的诸葛亮,也仅仅被封为武侯,没有封公,更没有封王。作为聪明人,关羽和张飞不会要求义兄刘备封他们为王的,感情上是兄弟,地位上则是君臣,君臣之义大于兄弟之义。君主给你的东西,你不一定能要;君主不给你的东西,你千万不要主动去要。一旦冲击了君主的底限,那么离死就不远了。
大秦铁鹰剑士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刘备称帝没有让关羽、张飞称王,因为有刘备的一套说辞,那就是刘备拿出了自己的老祖宗刘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异姓者不能封王这样的一个戒律当做自己人生的信条,并且拒绝给所有的人封赏诸侯王。
事件回顾
常看三国演义我们就会发现,刘备在当上皇帝的这一段过程中,可谓是历经了艰险,甚至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抛下自己的身份单独的和诸葛亮进行会谈,并且谈到一点:如果我当皇帝的话,别人是否有反对意见,或者那些臣子们怎样看我。
当诸葛亮明白刘备的顾虑之后开心的笑了起来,并且告诉刘备,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当你的皇帝,普天之下没有人却敢为难你的,而且你当皇帝完全是名正言顺的,百姓们开心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有人反对你呢?
刘备听到诸葛亮讲完这样的话之后非常开心,稳住了自己的心神并且直接成为了皇帝,可是在成为皇帝之后,他非但没有给那些有功于自己的人诸侯,连自己的好兄弟张飞和关羽没有任何诸侯的影子,仅仅是对他们的等级之上提高了一个维度,给他们的赏赐物品更多了。
那么在所谓的刘邦给刘氏宗族所说的那句异姓不得称王这句话之外,刘备有没有自己的考量,或者说刘备不给亲兄弟封王的更深层次的考虑究竟是什么?
没错,这就是事实
好了,我们首先来讲一个故事,据传说请注意这只是一个传说,并没有正史来巩固,刘备在想当皇帝的时候所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或者最大的反对声音,并不是自己的臣子,而是自己的兄弟关羽。
因为在关羽看来匡扶汉室就是匡扶汉室,哪怕汉室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依然要匡扶汉室,可是自己的大哥在匡扶汉室的过程中当上了皇帝,这明显是不守礼法的,所以关羽第1个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从最开始想要当皇帝,到最终当皇帝的这一个时间段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
当然至于张飞和关羽具体的态度如何咱们不得而知,可是把这些外在条件统统抛去之后,还有一点不得不谈,那就是刘备的几个孩子当中没有一个是成才的。
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儿子也是未来的接班人阿斗他本身的才能并不高,甚至在处理一些平常的政务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动脑子的情况,只不过在刘备的眼中,别人的金疙瘩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扫帚再破也是自己的。
一旦刘备确定了自己的皇位之后,必然会将自己的全部通通给阿斗继承下去,可是阿斗在继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纰漏,难免会出现问题,一旦在这个时候去分封异姓王,这些异姓的诸侯王极有可能在阿斗继位的时候给他难堪,甚至夺掉阿斗的一切。
刘备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并且为之非常的顾虑,也正因为如此,刘备对于分封诸侯王这件事情表现了谨慎小心,绝对不允许将自己的大权流落到其他的臣子手中。
趣谈唐宋元明清
刘备称帝时祭祀太祖高皇帝以下,代表其承继大汉王朝,所以按刘邦立下的规矩,刘备只能给刘氏宗亲封王,关羽(在刘备称帝前就死了)、张飞等这些异性臣子是无法封王的。
那为何不能给异性封王呢?这并不是因为刘备小气,而是这样做是两边不讨好的事情。
在西汉初年,刘邦论功行赏,大肆分封跟他打天下的异性诸侯王。但后来刘邦一想,这样会威胁刘氏的统治,所以用各种方法除掉了绝大多数异姓诸侯王,并立“白马之盟”,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但刘邦死后,掌权的吕后又大肆分封诸吕,对西汉皇室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吕后死后,吕氏诸王被全部铲除,此后异姓诸侯王就在汉朝销声匿迹了。即便是东汉末年的董卓也就是当个相国,没敢提这个事。
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随着其在北方统治的稳固,还是打破了这个限制。曹操先是受封魏公,然后被封为魏王,最终他的儿子篡汉建立曹魏。
也就是说如果刘备称帝后分封异性诸侯王,要么危及自己的统治,要么那些受封的大臣不会有好下场,聪明的刘备自然不会这样做。
石头说历史
所谓患难易共,富贵难同,一起打天下的朋友,成功之后能共享富贵就已经很难得了,还想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刘备对关羽张飞不薄,如果真的封王了,关张就会想另一个问题,刘备他是想干嘛?
封王是什么概念知道吗?裂土封王啊,独立王国啊。
如果真分封了,关张也不敢要啊,功臣封王,随后就会削番了,就是杀头了。
封王这东西,在古代跟免死金牌一样,看着很好,实际上就是催命符了。
以卢宛跟刘邦的关系,如果不接受封王,大概率是能安享晚年的,韩信如果不逼封王,大概率也能安享晚年,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三国志上只是写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并不存在结义之说。
刘邦因为被那些自己封的异姓王攻击。所以说了句:“非刘姓者不得为王,若违此誓,天下共诛之!”只有曹操那种位极人臣的人才能称王。关张二人影响虽大,但是不比曹操一般掌控天下大事。自然不能被封王。
神仙半瓶醋854
刘邦定下的规定,只要不是姓刘的就不能封王,这就是曹操称魏王反应那么大的原因。曹操没称王前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只能说是政敌骂人的话,没有道理,但从他称王那一天起,就是坐实了汉贼的说法,董卓那么出格都没敢称王,皇帝说换就换都不敢称王,异姓称王是大罪了。刘邦规定,凡是有异姓称王的,天下共讨,是一等大罪。功臣最大只能封候,所以实际上曹操称魏公时就已违反祖制,谋逆之心已露,行为比董卓的罪还要大。刘备是以汉朝正统自居,当然首先得尊守祖制,再大功劳的兄弟也只能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