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职称高低能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吗?工作量大、教学成绩好,对评上高一级职称有帮助吗?

精搜全球影视


职称高低,并不能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工作量的大小,教学成绩的高低,与评聘职称没有多大关系。评聘职称,与你平时多思考评聘职称细则,查缺补漏,想尽办法捞“证书”有一定关系。“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在当今教育园地里,永远也评聘不上职称的。腐朽的评职称细则。(我就是鲜活的例子。)


用户7258882285386


1、职称高低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职称一直是广大一线教师一块儿心病,职称跟教师的收入直接挂钩。 比如说我在职称改革之前,属于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改革以后统一是中小学一级教师。我还可以去申请高级教师,甚至是正高级。但是这些对我来说可能有点儿难度。你要有教育科研课题必须是省市级以上,还要参加校本研修的整个过程性资料以及各类获奖证书,经验交流材料等等一系列能证明你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材料。

有人说积累完这些教学资料,是否教学水平就相当高呢? 那你就错了,你一点一滴,一项一项的如实积累,可能需要几年。在教研课题论文,经验交流资料上往往很多人都会去造假。包括你的教案可以借用别人的。准备完一系列的评审资料以后,你还得需要去拿到职称评审的入场劵,就是每年人事部门给学校的指标。目前这个指标都是很少的,它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下发分配,可以说是狼多肉少。为了这样的评审指标,老师们内部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暗潮涌动。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点门路的,有点儿背景的,情商高脑子灵活的,可能这个入场卷拿的比较快。如果是是踏踏实实教书的,对不起靠边儿站吧!



校园本是一方净土,因为有了职称这一片净土也变得不大安宁。每到职称评审季节,在基层学校职称评审已经背离的最终最初目的,资料造假证件也有造假的。还有最后一关,满足了上报了评审资料拿到了入场券,能不能评得上,还得评委来决定。你评上职称,未必是你能力强,有人神通广大,直接可以搞定参与评审的评委。

所以我要说,职称高未必教育教学业务能力,高职称和教学水平之间不是划等号的,只能说小于或等于,这个是因人而异的!



2、工作量大,教学成绩好,未必对评职称有帮助

过去在职场上流行着一句话,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老师可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首要的第一位,总觉得自己教学成绩好,家长认可学校会优先让自己评审职称。现实是残酷的,这样的想法你会慢慢的打消掉。评审职称不仅仅是满足参评条件,就可以被评为高级职称。职称评审中形形色色的事件,让一线教师心寒,在学校的后勤岗位,然后弄虚作假,找一套资料来就可以冒充一线代课教师。还有一旦评上了高级职称,就转岗去比较清闲的后勤工作岗位。而一些中级,初级职称的老师继续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奋斗。转岗以后,他们的工资要比在一线的高得多,按照现在中级教师与高级每月相差近千元。

我并非全盘否定职称评审过程及结果的公正性,但是的的确确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询私舞弊、弄虚作假等现象。希望,有为才有位,有为就有位成为职称改革的大方向!



我是汇智坊,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汇智坊


能够评上高一级职称,是每位老师的心愿。那些口口声声说不在乎职称的人,是真的不在乎吗?有的老师不但白天想,就连晚上做梦都在想。教师职称的高低,与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很多老师能够评上高一级职称,都是经过了自己的不懈努力,在管理学生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不是某些人所想象的评上高一级职称的老师,教学水平低。不排除少部分老师采用不正当手段而评职称,这毕竟是少数。

老师的工作量大和教学成绩好,对评定高一级职称有帮助。在年度考核中,老师的工作量大,会有工作量的加分项目,教学成绩好,教学业绩考核分也排名在前,年度考核综合分自然在前列。



在评定高一级职称时,除了工作量大和教学业绩好外,还有加分项目,比如发表文章加分,课题研究加分等。为了评定高一级职称,还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把自己的经验转化成理论,发表在省级以上正规刊物上,有利于年度考核综合分的提高。在评定职称时,这是最重要的依据。


Lance课堂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认为职称高低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理由一:是职称高,只是说明你在申请职称的时的材料做得好。

虽然职称申报当中需要教学水平方面的材料,但这些完全是可以做出来的。众所周知,无论你的教学水平好不好,只要你跟学校领导的关系好,各方面的材料证明材料都是可以做出来,教学成绩证明也不例外。

这点就是很多人对职称申报吐槽的原因!如果是这样申报得来的高职称,显然是有水分的,不能真实反映他的教学水平。现在不是有很多高职称的老师,不在教学第一线了吗?

理由二:职称低的老师,也不一定就说明他的教学水平就低。

很多老师在教学方面的成绩非常好,但因为职称申报各方面的要求比较多,很多老师由于在某些方面不能够满足职称申报的要求,导致职称申报没能通过,职称就低了。

现在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工作量大、教学成绩好,对评上高一级职称是肯定有帮助的。这个不用质疑。

因为在现行的职称申报要求里,教学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教学成绩好,通过什么来证明?必须是获得教学方面的奖励荣誉证书来证明!如果只是教学成绩好,但没有获奖证书,那就是学校常理层的问题了。

而且,教学成绩荣誉证书的级别越高越好!

如果在教学方面,成绩平平,没有教学方面的获奖,职称评审肯定是不能过的。如果能过,就是走关系了。

如果你的教学成绩好,一定要争取得到教学方面的荣誉证书。

最后,如果你想申报职称,除了教学成绩要好,其他各方面的要求也要努力去做好才行。比如,担任班主任工作,积极上公开课(得获奖证书),课时要达标,每年听课节数足够,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主持课题,撰写论文等。

同时我也希望,职称高的老师,要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老师们得到更好的学习,对得住自己高职称的荣誉,做个名副其实的高职称老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大家觉得我说得有道理,请给我点赞并关注。我是@空中一片云。谢谢大家!


空中一片云


近年有人老是在网上吐槽教师评职称,因而觉得有必要做几点分析,仅供参考。

一、教师评职称是国家行为,有其正面引导的重要作用,不要臆想会被取消。学校很多教师都在为自己心中的职称目标默默努力(包括有的嘴上嚷嚷的人),也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极力反对,这很正常,事物总是多面性的。

二、教师评职称存在的问题往往是社会各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的比教育更严重。但其它行业少有人去抨击,唯有教育老是有人在网上整天谈教师评职称的不是,而极少有去反思自己学历、业绩、教龄等条件的不足,让别行业的人笑掉牙。

三、高级教师总体上看,大多数仍在一线。按规定,根据学校层级、类型的不同,高级比例在5~35%,如普通小学可能在5%、顶级重点高中可达35%,从全国中小学教师整体来看,高级教师人数这么多,不在一线,往哪安排?县及以上中学尤其是这样,不少镇区中学也是这样。就很多学校高级职称的行政人员而言,他们在评高级之前必在一线,且大多是教学能手,如现行的教务主任、分管副校长等。如果你所在学校高级基本不在一线,很可能是你学校高级人数较少,要不就是普通小学,高级比例少,导致高级人数少;要不就是学校规模小,教师总数少,导致高级人数少;如果两者都兼有,高级人数就更少了。就通常学校而言,大多数高级教师仍在一线。

四、高级教师一线任务不一定要比年轻人重。“三十岁挑三十斤,则百岁挑百斤”是违反人性的说法,就是评劳模也不是只看工作量,又如医院的主任医生(高级职称)一线值夜班工作总比年轻医生少,年龄越大的医生需体力的活就越少,重在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也是如此,其实在学校中,教师到一定年龄,往往一线活比年轻人少些,这与其职称高低无关。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老教师的今天可能是你的明天 。

五、大多数高级教师是凭真本事评上的。从宏观上看,公办教师只要大学毕业,其它条件不错,不违规、违法,不自弃,基本在退休前早就可评上高级,不信的,多去周边学校了解,相信你很难找到一个可反驳的实例。现在较年轻教师有的缺少论持久战精神,暂时评不上高级就怨气冲天,甚至否定一切。如果你掌握周边的人评高级有弄虚作假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具体材料(不是道听途说的),你可去举报(匿名也行),全国人民都支持。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学历、业绩、教龄等条件夠足够上乘,高级非己莫属,而被甩了,你可向上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讨回说法,这是现代人应有的意识,比吐槽更实惠、更有效。如果你只是中师毕业,能评上一级是不错的,企业工程师、主治医生、大学讲师也是一级,不要有只是高级才算职称的错误观念。说来也怪,想评高级,在从教二、三十年期间也不去进修本科(函授也行),这与时代要求不符,书(证书)到用时方知少,不怨别的,首先就怨自己。

六、高级总是有名额限制的,且名额总是紧的。高级人数相对较少,这是国家的职称金字塔设置(各行业都是如此),且高级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的支出,因而高级名额由当地政府人社局依据政策和当地财政支付能力确定,决定、审批权并不在教育局。不管任何行业,只要不是新单位,高级总是暂被人填满,基本只有等待新老交替。不少地方规定高级教师达55岁就可腾出高级名额(仍算高级),便于新老高级的交替。只要你学历、业绩、教龄等条件比周边的人强,一旦有名额,就会先轮到你,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的。

七、近几年有些教师对评职称意见增大,那是有的教师对职称新方案实施不夠理解有关。原小学的基本顶级职称为小学高级教师(中级),而在新方案中小学教师职称合并后,改称为中小学一级教师(中级),级别不变,名堂逊些,但可评高级,本是好事,但高级职称在小学历史欠账多,名额少(名额比中学少,这也正常,学校等级越高,高级比例越高,如大学高级职称比例比高中的高),且在学历、业绩等方面有相应要求,小学教师要评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就较难,这也正常,但有的不理解,因而意见也就增大。

八、教师职称工资差距是正常的,是国家顶层设计的,不是吃大锅饭。寡闻确实限制了你的想像,多去国企、央企等看看,那才知道由于级别差导致的工资差别有多大,教师职称工资差别与之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哲人说过,人对环境可有三种选择:改变、适应、离开。不要老是怨天尤人,路就在脚下。


手机用户59055281070


【职称高而水平低,业绩高而职称低——这是怪现象!根源在哪里?】

每一次谈起职称,就让人心中愤愤不平!

一些教师,因为自己是校长或者是校长家属,也或者与某些个别领导有这样那样的亲戚或朋友关系,年纪轻轻,不思工作,专门想着怎样才能搞到优秀、获得先进、发表各级论文、变着法儿搞个课题研究等等,一心扑在晋级晋职、获取高级职称的“偏门”上,其目的非常明显,获得高职称,就代表着获得高工资!

不能否认的是,一些地方的教师中,只要是稍微有点关系的教师,一旦任期届满,资格达到,早早地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晋级晋职。

而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水平会怎么样呢?我知道的一位教师,平时基本不上课,打打铃,做做饭,搞搞后勤,居然也是高级教师。谁都知道其水平如何,但是,怎么办呢?

事实上,职称评聘的初衷及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好的,确确实实选拔了大批大批的能力强、水平高、业务熟练、可以担当大任的领军人物,他们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培养了无数的一流的高级建设人才。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

由于种种的原因,个别地方个别人在职称评聘的过程中做出了让广大的教师们不齿的事情。而真正有能力的一线的教师,他们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与人不争不抢,也不会走那些不正当的门路,也不愿意也不想求人。这些教师都是正直无诶的好人!教育在线,就需要这样的教师!他们经验丰富,教学得法,业务精炼,能力水平非常高,但是,有些领导就是看不见,年年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只能看到自己。凡此种种,伤了一线教师的心,苦了一线教师的情。可是这些一线教师依然在埋头工作,默默无闻,甘当老黄牛,他们吃的是粉笔,吐出来的是知识。

其实,教育战线上就需要这种具有老黄牛精神的一线教师,他们不需要什么高级职称一样可以把教育教学质量搞得非常好,非常好!

有网友纷纷表示:

这种现象什么时候是个头?这种影响职评的问题赶快消失吧!


中小学教育者


职称高低并不能代表教学水平的高低,为什么呢?因为评职称并不是因为教学水平高就能够评上高职称,现在需要多个条件满足才能评上高的职称,比方说,学历,教学水平,工作经历,教学年限,或者说工龄!另外,在很多地方,还有一些附加的条件,比方说要到偏远的地区支教一年到两年,这是硬性条件,要达到条件的情况下,还要有很多条件要求老师达到,比方说,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或者说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些东西都是评优的必要条件,也是评上高级职称的分!或许成绩只是评上高级职称的一个条件,教学工作量也是评价高级职称,起到参考的作用!现在全国各地对平有表么,或者说评上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等都有个级的评取标准,不同的地方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上都是一样的,如果你非常的优秀,你在你的教学搞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或者教育部门的,表彰,这些都是你品相一高级职称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希望没有品尝这些职称的诗,在随后的日子里,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闭关修花


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职称的高低不是成正比的,难道不成刚出校门的学生没有职称,教学就不咋样?反之职称高的教学水平应该不差的,除非主观上的问题。

职称高的教师教龄都较长了,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对自已所授学科体系也轻车熟路,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学校里能取得高职称的在教学一线奋斗不少年,不然也不容易评上。有的还长年担任班主任,只要他们一直在教学一线都是教学的能手。加之教学态度认真,良心干活,师德也不错,能够深受师生的好评。现实中也有不少高职称的是水货,教学拿不出手,他们的职称可能是投机取巧弄来的,有的还是靠自己的专营取得的,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就不能恭维了。



在你的学校,如果某位老师平时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事不怕吃亏,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口碑肯定不错,同事的眼中也是位称职的老师。我想以他的态度,做事的执着,评优先进也会落到他的头上。职称肯定能评上,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他的学生。职称、学历等等都是外在的东西,并不因为职称高、学历高你的教学水平顶呱呱,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孩子们,只要有一颗爱生心,敬畏之心对待这份职业,你的工作成绩不会很差的,你也会得到回报的,不仅仅是你的职称。


江南烟雨220667845


你这里问了两个问题:

一、职称高低是否代表教学水平

职称高低绝不能代表教学水平,职称高低最能代表的是“经验”。现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受很多方面的考核,比如教龄、班主任经验、科研水平、各类活动证书等,所以说职称高的老师不一定教学水平就高,包括大学教授,教授的教学水平也不见得就比副教授高,最能说明的是他科研做的好。

要评高职称一般需要很长的教龄,这就意味着高职称教师教龄起码都不低。

二、工作量大成绩好是否有助于评职称

这个当然是肯定的,但我想在公立学校应该不明显,因为虽说现在仍然是应试教育,维分数论,但国家层面讲并不是这么宣扬的。有些人认为老师抓成绩是为了奖金,其实并不仅仅是这样的,只有初三、高三这样的面临升学压力的年级奖金就会多一些,而其他的情况下,老师的工资是不与成绩挂钩的。抓成绩毕竟也还有面子的问题等。说回来,工作量大成绩好不一定就职称高,但是如果工作量小成绩又不好,也就没有多少评职称的优势或机会了,就算有,也难以服众。

私立学校就不一样了,如果评职称,有些学校应该是把成绩和工作量当做最大的考核标准的。


教育益谈


职称评定固然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与职称并非对等的。

有些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虽然他们职称不高,但是他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却超过那些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些教师职称虽然很好,但是教育教学并没有显示出与其职称相符合的教学水平,反而有些高职称的教师也并非是学校欢迎和学生愿意接受的。

比如说,某一年苏北有24位特级教师到南方某中学应聘,他们无一例外地落榜了。就是我工作的学校,有一位特级教师拥有正高职称,但是教学效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所任教学科目常常比倒数第二名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现在基本脱离一线教学岗位了,做一些教学辅助性工作。

职称高低与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匹配,带来收益上的不平等,这也是中小学教师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虽然有些地方采取评聘分离机制,想激发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但是任何改革都是以牺牲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的,因此这项改革措施虽然从道理上说得通,但是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哪一位领导不是拥有高级职称,哪一位领导在教学上又能教过普通的年轻的一线教师呢!

职称,它只是我们完成各项工作满足一些条件的额外附属品,它既不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更不要因为没有评上高级职称而耿耿于心,降低自己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