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地改造「城中村」?

现在来回答似乎已经晚了,题主估计期末考试都结束了。写一下给后来的同学参考吧。题主用词以及描述现状特征比较像广州,我就假定是广州好了。那么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任务是什么。


假定本次城中村改造项目为政府主导,和我国绝大多数相同,那么题主大可不必纠结了,就四个字,拆旧建新。广州这边目前做法是三旧改造,村集体让出土地,拿补偿费或者安置物业;开发商拿地开发房地产,出资建设安置用地。

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会关心文化历史这些东西,要满足三方的利益最大化诉求,所有能盈利的空间都会被充分地压榨。除非村庄具备非常有盈利潜力的人文自然资源,否则旧村在改造中基本上渣都不剩。唯一好处就是,题主所关心的“日照 防火 公共绿地 和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都会被充分解决。下图是冼村改造示意,来源广州日报(珠江新城冼村改造规划出炉拟建29栋高层建筑 - 土地规划)

相信我,当你踏入规划的职业生涯,这样简单粗暴的设计方案做也做不完,为什么现在就开始折磨自己呢?你如果在乎这个村子的肌理,文脉乃至村民的感受,我建议这个作业应该以村民或者村民-开发商联合体作为甲方。


首先,你需要拟定一份任务书,你要明确村庄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要明确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与预算。假如是村集体出资,你需要调查村民的收入,以及出资的意向。假如村庄具有很好的资源,可以考虑引入开发商,但这样就必须保证开发商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同时对村庄影响不大。因此得出的资金预算,可想而知,应该是非常局促的,可能设计费都不够,但这是真实的。当然,题主的时间精力不够,没时间做这个研究,也可以参考导师意见,拍脑袋估算一个数字,但这个数字一定要合理,否则后面的设计都将毫无意义。

现在已经得到了甲方的预算与要求了,就可以参考导师意见,制定改造方式了。当然,这样的情况下,你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解决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许你的设计团队最终只能提出一个很小尺度的设计方案。作为假题,“日照 防火 等问题”也不是一定硬性的,据说水立方就是绕过了一些防火的规范,只要能提出自洽的解释,就是好设计。

这样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我相信这才会是未来城市规划行业的主流。因为我们做设计,不是为了政府,为了法规,为了资本,我们做设计是为了活生生的人。

本公众号本文来源于知乎——孙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我们尊重作者的成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非常感谢,支持原创,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