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挖角”暗戰 基金公司:“我太難了!”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丨葉麥穗 廣州報道



理財子公司成功“挖角”。在宣佈離職半個月後,原方正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吳姚東的最新去向浮出水面,他或將出任中郵理財董事長。

不久前,嘉實旗下智能投資平臺金貝塔CEO戴京焦也傳出將加盟光大理財子公司,出任首席投資官的消息。更早之前,中投資產配置部總監範華則“花落”招銀理財首席投資官。

此前一直不被公募基金重視的“挖角”大戰,似乎朝著銀行子公司一方傾斜。理財子公司出手遠比市場預料中闊綽,某招聘網站上已有理財子公司開出600萬的“求賢令”。

理財子公司大力“攬才”

10月16日,方正證券股份公告稱:董事會於2019年10月15日收到高級管理人員吳姚東的書面辭職報告。吳姚東任執行委員會委員,最新一期披露的年薪為351.5萬元。此前,吳姚東曾擔任博時基金總經理、博時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資管行業經驗豐富。吳姚東的下一步去向雖未正式公佈,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他出任中郵理財子公司董事長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5月29日,郵儲銀行理財子公司中郵理財獲批籌建。隨後一口氣發佈了27個崗位的招聘公告,招聘人數為“若干”,董事長也在招聘之列。從中郵理財招聘的條件來看,主要要求具有豐富的金融機構從業經驗,熟悉資產管理業務盈利模式,熟知資產管理業務內控制度,具備與擬任職務相適應的風險管理能力等。

“具有大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工作經驗者將被優先考慮。”從這一要求上看,吳姚東可以說是非常適合。

就在不久前,嘉實集團旗下金貝塔網絡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戴京焦即將離任,出任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首席投資官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此外,中投公司原資產配置部總監範華則入職招商銀行,出任招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籌)高級副總裁、首席投資官(CIO)。

11月1日晚間,招商銀行公告稱,銀保監會已批准該行全資子公司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招行於今年9月29日向銀保監會正式遞交開業申請。根據銀保監會的批覆,招銀理財註冊資本為50億元,註冊地為廣東省深圳市,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據悉,範華主要從事資產配置和多資產絕對收益的投資,曾任中投公司資產配置部、債權與絕對收益部總監,高盛全球風險模型部主管等。

近期招銀理財一直在招兵買馬,公開招聘5位首席和19位部門負責人。其中,包括權益首席投資官、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量化衍生品首席投資官、首席風險官、首席信息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目前國內共有33家銀行宣佈擬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興業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等12家已獲批籌建;五大國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進入運營階段。

公募基金“壓力山大”

從整體的崗位要求來看,年齡是道坎。理財子公司招聘幾乎每個崗位都對年齡設置了要求,副總經理等領導崗位的年齡要求一般不超過40週歲,其他崗位大都要求在35週歲以下。

工作經驗方面,首席投資官以及重要領導崗位一般要求12年以上相關領域工作經驗,8年以上行內管理經驗,精通金融行業及資管領域知識。對於投資崗、風險合規崗、銷售崗等部門負責人,則要求8年以上工作經驗,3年以上行內管理經驗,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紮實的法律基礎。其他崗位要求至少3年以上工作經驗,並且優先考慮擁有CPA或CFA證書者。

就薪資待遇而言,普通崗位月薪一般在2.5萬左右,經理級別年薪基本在100-300萬之間。從獵聘網公佈的數據可窺豹一斑,某股份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風險控制部經理薪資在120-156萬。某家資產過2000億的上市銀行理財子公司招聘負責人,開出的年薪在300-600萬元之間。

“公募基金的壓力肯定很大,可以說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此前市場人士預判,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薪酬相比公募基金競爭力稍弱,想要‘挖牆腳’不容易,但我認為這種觀點過於膚淺。不管對於理財子公司還是公募基金來說,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才,這個人才打個比方值200萬,不可能因為去到理財子公司就降到100萬,個人的價值都是由市場決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也一定會想辦法分得市場一杯羹。”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市場部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問世,或將壓縮公募基金的生存空間,上述負責人認為不是沒有可能。“目前公募基金的市場規模將近14萬億,已經非常龐大。但在這一規模下,有些基金公司新發產品仍一票難求,而有些公司的產品則面臨被清盤的命運,歸根結底要看投資業績。隨著市場競爭者的不斷進入,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好事,可以有更多的產品和機構進行選擇。對於公募基金來說,把業績做好才是至關重要的。”

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2019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年會上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能對資產管理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尤其可能對基金行業形成不公平競爭。

吳曉靈認為,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為主,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作為體量較大的金融機構受銀保監會監管,與基金業相比具有資金源頭上的極大優勢。同時,取得銀行理財子公司牌照後,可以設計公募和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其封閉式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非標資產。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在投資門檻、銷售渠道、集中度等方面的監管規則存在差異,導致基金管理公司(特別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處於不公平競爭中,基金管理公司銷售受銀行渠道擠壓,銷售費用較高。因此,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資管業務上會對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的產品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