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里面的蟹籽真的是从螃蟹里面弄出来的吗?为什么感觉在日料店很常见?

卫85089763


现在饮食文化越发交融,在一些大的商圈里面各国料理都很常见,日料也是其中之一。偶尔去吃日料的小伙伴应该都在菜单上见过“蟹籽寿司”、“蟹籽沙律”或者是“火山盖饭”之类的铺满了红润“蟹籽”的食物,有些确实具有不错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它们真的是从螃蟹里弄出来的吗?

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说大多数日料店里的“蟹籽”其实跟螃蟹都没有什么关系。

到底什么才是蟹籽?

最近开始已经到了我们一年一度吃大闸蟹的时候,其实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不太有“蟹籽”这个东西,因为我们一般吃的都是蟹黄。蟹黄的成分跟真正的蟹籽是差不多的,因为它的本身就是螃蟹未排出体外的蟹卵(蟹籽)和一些器官以及腺体的总和。所以我们一般是不吃蟹籽的,因为一旦蟹籽排出体外了,那么就意味着组成蟹黄的大部分内容物没有了,缺少了蟹黄的螃蟹就风味大减了啊。

那么日料上的那些晶莹剔透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它们是鱼籽,但并不是“鱼籽酱”中的那种鱼籽,那种橙红的“蟹籽”多是染色的鱼籽,主要原料是飞鱼籽、多春鱼籽之类的。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鱼籽的获取要比蟹籽简单多了,价格上也便宜一些,所以几乎已经变成了这个行业内约定成俗的事情了。其实大家也可以在某宝之类的购买到这种速冻的调味鱼籽制品,但是我们其实并不建议大家经常食用这种东西。因为其中可能会用到“日落黄”、“胭脂红”等色素,这些色素并非不可使用,但是一般它们的用量都比较严苛,因为过多食入会危害健康。(在我们查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显示:日落黄和胭脂红是直到2018年9月4日才在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公告里补增的,之前是不允许在鱼子中使用的)

所以日料中的“蟹籽”很多都是鱼籽换了个马甲而已,所以这种色素染色的“蟹籽”就不建议经常食用了,偶尔耐不住好奇尝个新鲜就得了。

不过网上之前会流传有“各种颜色的蟹籽是人造的、合成的”,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其实就算有些不法商贩要造假,那么前提也得是有利可图,在那些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说法中,用来合成蟹籽的原料有各种磷酸钠盐或者钾盐,还要加入禽类的蛋黄、鱼类的卵巢等等,进而还要再加上淀粉、海藻酸钠之类的东西,总之就是描绘的神乎其神。但是越是这么描述就越不现实,因为这就无利可图了啊,简单的用鱼籽和色素就能办到的事情,谁会这么大费周折的搞一堆初始原材料,再弄一大批各种精细操作的设备,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做?动机是什么?为了展示先进的造假技术吗?其实这就是根据蟹肉棒那种鱼糜制品的做法杜撰出来的而已。

虽然因为存在着色剂染色的问题,我们也并不建议大家经常吃这些“蟹籽”或者说鱼籽制品,但是这个所谓“人工合成”的谣言还是要破除的,实在是不合逻辑。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于日料里所用“蟹籽”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点赞!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很有发言权,因为就在我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不过问这个问题的人并不是我,那是我的一位女客户,那是她第一次吃日料,所以盲点了一份蟹籽寿司。

当蟹籽寿司上来的时候她发现蟹籽居然是这种晶莹剔透的颗粒状,并不是她认为的那种蟹黄一样的东西,所以当着我们的面质问我们是不是在忽悠她,虽说向她解释了这个蟹籽和我们吃的蟹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场景还是觉得挺尴尬的。



首先还是那句话,日料中使用的蟹籽和蟹真的没什么关系,至于为什么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弄到一起,翻译至少要背一部分锅。日料中使用的蟹籽其实鱼籽(下面全部称为鱼籽寿司),但是可能翻译的人日语还不太精通就把鱼籽翻译成了蟹籽,后面以讹传讹蟹籽这个称呼就在国内叫开了。


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问,明明我看一些其它料理中鱼籽也挺贵的啊,你看鱼子酱一般人就吃不起啊,为什么看日料店里面的蟹籽(鱼籽)寿司好像也不是很贵的样子?


其实日料中的鱼籽也是也种类区别的,在日本的鱼籽寿司用的是飞鱼籽,但是日本本国的飞鱼籽产量并不多,还要依赖国外进口,所以普遍日本的鱼籽寿司都要比国内贵。

而国内日料店的鱼籽寿司使用的是多春鱼的鱼籽,多春鱼产量大,更便宜,但是口感上没有飞鱼籽的爽脆,并且带有一丝苦味。飞鱼籽味道多为烟熏味或鲜味,带有一丝甜味,不过营养价值上是一样的。还有对日料吃的比较多的朋友会发现鱼籽寿司上的有些鱼籽居然还有绿色的,其实这都是用食用色素染出来的,包括我们常见的橙红色的鱼籽,其实也不是鱼籽本来的颜色,是为了颜色美观而染出来的,不过既然是食用色素染的,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至于有人说鱼子酱(鱼籽酱)为什么那么贵的,因为它用的鲟鱼的鱼卵,属于鱼籽中的王者段位。


并且人家圆润饱满的纯天然黑色就已经艳压了靠食用染色剂的鱼籽了,所以普通鱼籽还是少跟它比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