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创新和“本土化”战略 阿斯利康推进政、产、经多元化合作

跨国药企阿斯利康的“本土化”脚步越来越快了。

在正在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阿斯利康全面展示了其在创新药物研发及推动新兴技术与医疗创新上取得的丰厚成果。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是今年进博会最早“满馆”的展区,不仅有不少新入驻企业,更有企业提前预定接下来第三、第四届进博会展区。今年1月31日7.1馆完成招商,后在7.2馆拓展半个馆,在3月招展完毕,展区面积增加到4.5万平方米。

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也是跨国药企们的增长引擎,从进博会上也能看出各家企业的“积极”。阿斯利康今年展台面积高达800平方米,是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展位面积最大的企业之一。

借助进博会这一全球平台,阿斯利康宣布多项重磅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华发展布局:携手中金资本成立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将现有上海研发平台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并成立AI创新中心;与印度制药公司就引进其多款肿瘤药品达成合作意向;携手本土企业开展多个小分子药物开发;吸纳新的海内外创新企业入驻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在继北部总部后再次新建三大区域总部,并将于近期分别引进治疗肿瘤、高钾血症和慢阻肺的全球创新药物。据悉,进博会两日来阿斯利康达成的签约交易额已逾120亿人民币。

“我们不仅仅展示产品,还展示各种不同的模式:合作模式、治疗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模式。把新药、新诊疗方案,新的创新方案进口到各地,有的是产品,有的是跟中国创新公司合作,把产品拿进来合作,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模式的展示。”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引进、创新、合作、扩面对我们是最要紧的。”

创新多元模式

进博会第二日,阿斯利康与中金资本宣布将联合成立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基金,以阿斯利康深耕医疗健康领域的资源优势,及中金资本的投资管理及资本运作经验,聚焦医疗健康产业,扩大海外引进和本土孵化,助推中国创新惠及全球。

据悉,该基金将聚焦包括全球新药研发、生产运营及商业化发展的全产业链,为全球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这是阿斯利康在全球推动的首个、迄今为止规模领先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也是阿斯利康在中国与资本对接的首次尝试,预期未来融资规模目标达到10亿美元。

“目标就是投资健康产业,包括新药、新设备、新诊断等所有领域里的生态。除了帮助这些企业,也投资他们、让他们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不仅是中国企业,也包括走进来的企业,也帮助国外的中小企业在中国成功,因为很多中小企业是没有经费和能力走进中国的,需要早期大量资金的帮助。”王磊介绍,此基金将围绕14个诊疗一体化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覆盖中国主要的疾病领域,“我们不断推出新的疾病诊疗模式。围绕这些模式,肯定有新药、诊断、器械设备不断涌现。这个过程中也不只是阿斯利康一家,我们要跟合作伙伴紧密合作。”

作为阿斯利康全球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成立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将落户中国江苏省无锡市,面向海内外医疗健康产业创新项目提供支持。

同时王磊透露,未来这些项目还可能与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进行对接合作,“我们和创新企业沟通过程中,很多人提出希望阿斯利康能够参与,有平时辅导、询问,也有更深入的参与,有些企业希望跟阿斯利康的命运紧密结合,我们就用投资的方式参与,参与力度是不一样的,也是对企业本身的技术的很好印证。”

中国开放创新的土壤,让更多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未来的设想成为现实。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兴科技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为医疗行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已经成为阿斯利康创新版图的重要战略堡垒。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表示,“在过去的两年中,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创新实践为全球范围内打造创新健康生态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经验,已逐步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一体化价值链的聚合和扩充,让全球智慧接轨中国创新,为全球范围的患者带来福祉。”

“本土化”进行时

阿斯利康一向被认为是一家风格非常“本土化”的跨国药企。

受益于近两年国家政策改革的东风,阿斯利康是典型代表之一。根据最新发布的三季报,阿斯利康2019年前九个月营收173.15亿美元,增长17%,第三季度营收61.32亿美元。中国市场Q3销售额为12.83亿美元,前九个月中销售额增长了30%,达到36.91亿美元。

新兴市场总销售额增长了25%,达到21.23亿美元,中国销售额达到12.83亿美元。其中肿瘤药物泰瑞沙销售额23.05亿美元,增长86%,在新兴市场销售额增长120%,达到5.53亿美元,主要受其进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获批肺癌一线治疗所驱动。

同时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易瑞沙)连续中标“4+7”带量采购,在泰瑞沙市场渗透率提高影响易瑞沙的情况下,中标即意味着销量保证。

王磊谈到,“总部对中国的空间是很大的,是放权、是本土化:让阿斯利康在中国更加像一家国内公司,又营销国际性药品,做法很国际化,又跟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在此基础上,阿斯利康利用进博会的平台不断引进新的产品,不断巩固其“本土化创新”。

此次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宣布与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全面升级。双方将通过聚焦新药研发、人工智能(AI)医疗、大数据整合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助力本土医疗创新事业发展。通过此次合作,现有阿斯利康上海研发平台将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聚焦患者需求最迫切的疾病领域,通过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分析及转化医学等新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新药开发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发挥其在早期研发、全球准入等领域的核心作用。这一战略转型将助推更多本土及全球新药在中国进行早期开发及孵化,加速让中国患者用上全球创新药。

与此同时,阿斯利康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也达成众多新的合作意向。首批入驻企业印度的心安医疗科技公司(Tricog)和俄罗斯的声曼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emantic Hub)正式领取营业执照;同时,中国香港的再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ovoheart)和英国九康全球有限公司(Ninehealth)与园区签署了入驻协议,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委员会(Australian Trade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也与创新园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这是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继今年9月首批十家企业入驻后,再次吸纳新成员。

作为一个共享、交流、合作的国际开放平台,进博会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机遇。11月6日上午,阿斯利康出席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北京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解读重点项目发布签约活动,与印度太阳药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引进印度太阳药业的多款肿瘤药品,这是阿斯利康借助进博会平台,加快推动全球优质药品进入中国的又一例证。

“我目前任职阿斯利康国际业务部总裁,印度的市场在我的职责范围内。去年我们在瑞典获得了跟穆迪总理会见的机会,彼此表达了开展深度合作的意愿。”王磊表示,印度的仿制药工艺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全世界的仿制药一大半是印度供应的。印度制造的仿制药不仅物美价廉,最近几年在很多方面的创新上也取得了很好进展。“目前引进的这两款药在欧美都获得批准,质量达到了欧美先进国家水平。我相信印度仿制药也同样能够造福中国患者。”

进博会还为催生本土产业合作,激发本土创新潜能提供了沃土。阿斯利康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携手本土企业开展多个小分子药物开发:阿斯利康将与德琪医药达成一项全球性独家授权协议,推进候选药物AZD0364在全球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用于对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治疗。阿斯利康还将与上海和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就全新小分子抗肿瘤抑制剂AZD4547达成一项全球性的独家授权协议。在临床研究中,小分子抑制剂AZD4547的耐受性良好,并在具有FGFR变异的肿瘤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反应。与此同时,阿斯利康还与宁波泰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就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小分子抗肿瘤抑制剂AZD3229达成全球性独家授权协议。

去年首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从意大利知名制药企业赞邦集团进口的富露施®(乙酰半胱氨酸)吸入用溶液剂有望在2019年底达到一亿美元进口额,惠及患者人数达到700万。同样,去年亮相的,由珐博进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中国第一个“全球首创”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新药爱瑞卓®(罗沙司他)也已于今年成功上市,它的研发机制“氧感知通路”于近期获得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

与此同时,阿斯利康在进博会宣布,继今年9月在北京建立中国北部总部之后,将分别在成都、广州、杭州成立西部、南部、东部三大区域总部,形成以上海的中国总部加四大区域总部的在华发展新格局。据悉,各区域总部将分设商业创新中心,并将于近期分别引进面向肿瘤、高钾血症、慢阻肺等疾病的全球创新药物及治疗方案。这一举措有助于发挥区域总部经济优势资源,赋能基层市场,深化创新布局下沉,惠及更多中国患者。据悉,未来5年内,阿斯利康将持续加速新药引进,预计将有55个新产品及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