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广岛原子弹,从投放到爆炸仅43秒,投弹美军飞机为何能逃生?

尤雅玲


投弹后逃出核弹爆炸区,就到现在,也是轰炸机和攻击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美国向日本投放“小男孩”、“胖子”两枚原子弹,都是由B-29轰炸机承担的重任,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原子弹的投放任务,美国对多达15架B-29轰炸机专门进行了代号为“银盘计划”的改进。

改进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顺利携带并精确投放原子弹;第二,让B-29轰炸机能够安全返航。

为此,B-29轰炸机进行了大范围的减重,不仅卸掉机身装甲,还把自卫炮塔(尾部机炮除外)都拆除了。除此之外,B-29轰炸机还换装了更大推力的发动机。经过这些改装后,B-29轰炸机的飞行性能有明显提升,如此改进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让B-29轰炸机在投放原子弹后能够快速飞离原子弹爆炸的杀伤区。

计算结果表明,一旦成功投放原子弹后,B-29轰炸机就不能继续前飞了,否则将迎面赶上原子弹爆炸的冲击力,原子弹投放43秒后就会爆炸,B-29轰炸机需要马上进行155度的小半径剧烈转弯。当B-29轰炸机以大约155度进行小半径转弯时,才能在43秒内将原子弹爆炸点甩在机体正后方,最大程度上减小机体承受的冲击波。

以其他角度、其他半径进行转弯时,会让B-29轰炸机的机体侧面直面冲击波,有可能对飞机主体结构产生严重影响。

安全返航的方案设计出来了,接下来就需要飞行员进行刻苦训练。要知道,B-29轰炸机是一个庞然大物,机长超过30米,翼展达43米,起飞重量可达60多吨,加上当时飞机操纵系统非常落后,要想操纵庞大的B-29轰炸机在43秒内完成大约155度的转弯绝非易事,飞行员称每次进行这种程度的激烈转弯时,B-29轰炸机的机尾都快要被撕裂解体了。

在公元1945年8月6日8点15分17秒,美国飞行员保罗中校驾驶名为“艾诺拉•盖”号的B-29轰炸机投下一枚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原子弹离机后,B-29轰炸机机体一下子减轻了4.54吨,飞机开始剧烈颠簸震动起来,保罗中校马上加足马力,抬起机头,拼命抓住飞机的操纵杆进行转向,在空中做出一个158度的小半径转弯,开始疯狂逃离广岛。刚刚完成转弯后,这架B-29轰炸机突然再次猛烈晃动起来,最初机组人员以为是被高射炮击中了,后来才瞬间反应过来这是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冲击波。


科罗廖夫


首先,给广岛和长崎运送核弹大礼包的机组人员都安全返航了,最多有点颠簸吧。

广岛那颗小男孩,于1945年8月6日在广岛上空550米上下的位置爆炸,投弹的时候飞机高度为9千米,核弹从9000米落到550米,大约花费了45秒的时间,而B-29的最大时速为574公里,理论上它能用这段时间跑7公里的航程,而小男孩的当量只有1.3万吨,破坏半径为2公里多,B-29有足够的时间逃离。

而长崎那颗“胖子”,在8月9日长崎的上空爆炸,爆炸高度也是500多米,投弹高度9千米,中间下落时间约为45秒,这颗胖子当量为2万多吨,有效杀伤半径为3公里多,B-29也是有足够的时间逃离的。

真要说核弹爆炸对飞机有啥影响的话,那就是后来追上来的冲击波,这个速度比较快,不过B-29是个大家伙,结构也很稳固,到底是空中堡垒,把机组人员都保护的好好的,也就剧烈颠簸了一阵,然后就好了。

可惜的是由于受到强大的冲击等因素,机组人员携带的胶卷都曝光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就毁掉了。

当然,能被选为承担投掷原子弹任务的机组人员,本身这些飞行员都是美国空军里的精英,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被挑选出来,然后参加频繁的升空、投弹、爬高、逃离等训练,投弹使用的模型也是和原子弹1:1尺寸和重量相同的,这一整套动作也是经过了长时间艰苦训练才达到比较完美的程度。

等到准备执行任务了,飞行员们才知道这一趟是去广岛送礼的。

8月6日上午9点14分17秒,飞机到了广岛上空,启动了投弹装置,60秒后,原子弹从舱门里跌入空中,随后飞机迅速做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向下。

这个俯冲角度,可以确保飞机尽快转向,同时爆炸点在飞机的尾部方向,避免飞机侧翼受到冲击波的冲击导致飞机失去平衡,机尾受到相同的冲击相对安全。而飞机下降了几百米高度,这也是利用重力加速度,尽量加快远离爆炸点。

45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500多米空中爆炸,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白光,随后又是一场震耳欲聋的大爆炸,紧接着,整座城市就被迅速夷为平地。

而在长崎的投弹,也基本沿用了在广岛的套路。

限于当时的条件,要投掷原子弹这么个大家伙,也只能使用机载人工方式,有很大的风险,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有来无回的征程,敢去的飞行员都是勇敢的人,所以他们在执行完任务回到美国之后,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宝贵的荣誉勋章。


云中史记


大家都知道,在二战期间,美国曾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致使日本投降。那么,原子弹在投放下去之后,是在距离地面600米的空中就会爆炸,可是,飞机从开始投放原子弹,到原子弹爆炸的这时间,因为只有短短的43秒的时间,

为什么美国的飞机却没有受到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呢?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事实上,美国飞机并非没有受到原子弹爆炸的影响。据但是参与投放原子弹的机组成员回忆,飞机在飞出很远的距离后,还是被冲击波追上了,而且还受到了2次冲击波的强烈干扰。第1次是爆炸直接产生的爆炸波产生的冲击波,第2次是震波反弹产生的震动冲击波。这些冲击波让飞机产生了剧烈抖动,所幸没有撕碎飞机。

当然,美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当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执行投放原子弹任务之前,他们找到专家,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以保证飞机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脱离危险区域,包括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威胁。最终选用投放原子弹的是美国的B29轰炸机,这款战斗机最大的升空极限是1万米,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这些战都机一般都可以飞到9千米以上。

然而,在投放原子弹任务中,B29轰炸机一直飞到了1万米的高空。这对于其他国家的战机来说很难做到,但美国的B29轰炸机的性能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实战之前,机组人员还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练习,特别是逃命。机组人员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场投掷,又一次一次的逃离现场,直到达到最大的逃生距离,否则就重新再来训练。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再加上美国专家日夜计算出的精准数据,包括轰炸路线、逃生路线等等,一切准备就绪。

在原子弹投放下去之后,B29轰炸机立刻逃离开现场,进行155度的大转弯,在短短的43秒的时间里提高速度,这要求飞行员必须具备极高的操作技巧以及超强的心理素质,在面临生死的紧要关头一点都不慌乱,并且还能行云流水般的完成一系列的飞行操作。

从投放原子弹开始计时,到原子弹爆炸的这段时间只有43秒,按照B29轰炸机的飞行速度,它完全可以飞行6千米的距离,在原子弹爆炸的那一瞬间,它们之间已经相差了近10千米。而且当时原子弹的杀伤力不如现在这么大。

原子弹在爆炸的一瞬间会产生4种杀伤力: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污染。可是这些杀伤力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当B29轰炸机在飞行了43秒之后的距离已经足够安全了。并且,当时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为了预防爆炸产生的强光,还特地带上了厚厚的墨镜,其他的核辐射在如此远的距离是对飞机几乎没有影响。

二战期间,在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保罗·蒂贝茨是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的家中去世的,享年92岁。其他2名机组人员还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那时他们都已经八九十岁了。


小史坑


美军对广岛的原子弹轰炸总共出动了7架B-29轰炸机,其中到达投弹区的飞机有4架,投弹后这4架飞机都成功逃生了。

1945年8月6日凌晨2点45分,装载原子弹的“埃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从提尼安岛起飞。随后,两架担负测量原子弹威力和拍摄爆炸情况的B-29轰炸机也相继起飞。

这3架飞机的全体机组人员,每人携带电焊工护目镜和氰化物胶囊,前者用于成功投弹后保护眼睛,后者用于行动发生意外时吞服自杀。

在此之前,另有3架担负气象侦查的B-29轰炸机,已经分别飞向日本的广岛、小仓和长崎,这三座城市的其中之一将成为投弹目标。

早上7点10分,抵达广岛上空的那架气象侦查机向“埃诺拉·盖伊”号发送侦查报告:“广岛上空能见度良好,云层覆盖率30%,未遇战斗机拦截,高射炮火稀疏,建议优先轰炸第一目标广岛。”然后这架B-29轰炸机便离开广岛返航。

接到报告后,“埃诺拉·盖伊”号那3架B-29轰炸机在硫磺岛上空回合,随即以品字队形向广岛飞去。

这期间,“埃诺拉·盖伊”号上的军械专家帕森斯已经完成了原子弹最后几个部件的安装,最后留着的一个电路则在7点50分飞经四国上空时接通,原子弹随即进入待爆状态。

这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重4.082吨、弹长3.05米、弹径0.711米,里面安装了两组非常精巧的电子设备。其中一组设备能保证原子弹在投弹后15秒内不会爆炸,另一组则能保证原子弹不会在3000米以上的高度爆炸。

8点10分,3架B-29轰炸机进入广岛上空,飞机上的指挥官命令全体人员穿上防弹衣,准备好护目镜。3分钟后,指挥官下达准备投弹的指令,投弹手开始通过瞄准器寻找瞄准点(广岛市中心太田川上的T形相生桥)。

同时,担负测量原子弹威力任务的B-29轰炸机,也做好了投掷测量和数据传输仪器的准备。另一架担负拍摄爆炸情况任务的B-29轰炸机,则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

8点14分,“埃诺拉·盖伊”号猛然打开弹舱,原子弹“小男孩”被投下了。

当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为9700米,预计原子弹投弹后的爆炸高度是560米,这过程中约有43秒的时间间隔。根据测算,飞机投弹后至少需要飞到距离爆炸点12.8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确保安全。

由于原子弹投下后具有一个惯性向前的速度,那么理论上飞机180度掉头向反方向飞是最快捷的逃生方式。但是在43秒的逃生时间里,如果飞机进行180度掉头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剩余的时间不够飞机逃到安全距离之外。

根据事先的测算和演练,“埃诺拉·盖伊”号在投弹后立即以60度倾角进行155度转向,加速向远离爆炸点的方向飞行,并在逃到安全距离之外后马上减速。因为在12.8公里以外仍会受到爆炸冲击波和反射波的影响,降低飞行速度能够减轻飞机受到的冲击。

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也被投掷的测量仪器记录了下来:蘑菇云上升到15000米高空,冲击波的时速高达60千米,爆心温度高达30万摄氏度,7000米范围内的空气都是灼热的,广岛上空大气层翻腾了15分钟。


读历见闻


广岛原子弹的载机是B—29轰炸机,飞行员是保罗,副驾驶是查尔斯,机组人员五人,穿着防护服执行任务,他们的逃离时间计算如下。


最大速度是574千米每小时,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八二十四,除以3600秒,B—29每秒飞行距离就得出来了,159.444米,再乘以43,等于6856米。


B-29的最大持续巡航速度是550千米每小时,最终的数字是6569米。从实战经验看,这六公里的距离足够逃生了。艾诺拉·盖伊号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小男孩之后,日本还是没有投降。


1945年8月9日,伯克之车号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胖子,同样逃生了!裕仁这才宣布投降,二战宣告结束。

B29投放原子弹之后155度掉头,以最快的飞行速度离开。据当时的飞行员后来回忆说,投放完之后,飞机就赶紧跑开了,虽然已经距离爆炸中心,但还是有气浪将飞机冲得摇摇晃晃。另外,估计敢扔原子弹的飞行员也不怕死,他们扔自由落体炸弹也没少死人,但是他们还是面对战斗机的截击一个劲地扔炸弹,这就是当兵的!


吾评武愿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老梁觉得咱把背景先简单了说道说道,然后咱来解决题主的问题。

小鬼子仗着自己的个头都超过了一米五不到一米六,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撅着个屁股在亚洲这嘎达上蹿下跳的祸祸人。

打遍亚洲无敌手啊,那叫个得意,先是蹲在大华夏东北地界,撩拨毛熊,结果一个诺门坎战役把个小鬼子给打服。这不转过脸来又来撩拨美国佬,搞了好多小飞机跑到珍珠港那嘎达开始下蛋蛋,这顿蛋蛋下的,把美国佬的舰队砸了个人仰马翻。

小鬼子那叫个得意,结果把美国佬惹毛了,一艘艘的航空母舰往小鬼子家的地头上开,俩人打起来了。

话说这小鬼子也确实不白给,那叫个死怼,美国佬也损失惨重,这不就有了雅塔尔会议,想让毛子抄小鬼子的后路,后来这事是谈定了,老毛子答应出兵抄小鬼子的后路。

美国佬先前的大哥现在的小弟英国佬,知道老毛子的德性,所以私下里一合计,这事虽然定了,但按照毛子的习性这事有点悬,所以让美国佬还是整个两手准备出来,备一手。

这预备的一手就是曼哈顿计划。这曼哈顿计划其实早在1939年八月的时候,爱因斯坦给罗斯福的信中提了那么一鼻子,就是制造原子弹。

罗斯福琢磨了快俩个月,也就是十月十九号的时候,这才下决定,投入人力物力搞这原子弹。

这一家伙下去,光搞这玩意的人员就超过了十三万,花的钱那叫个哗啦哗啦二十亿美金,这些钱您要是还算成2014年时候的美金,这就翻翻成二百六十亿美金。这事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城市参与其中,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员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就这事整的及其保密,1945年的时候副总统杜鲁门接替了罗斯福的总统宝座这才知道,美国再搞这事,你说这保密工作整的严实不!

到了点上三颗原子弹就准备齐活了,一曰瘦子,另一曰小男孩,三曰胖子,排排坐个顶个的帅气。

“能用不?”“能!”“那咱就试试?”“没问题!”

得,1945年七月十六号,这抽签一样就把瘦子给抽中了。一声巨响,美国西部所有人从家里跑出来瞅,没办法这东西声忒响了,那放出来的光,人们还以为天上多了一小太阳呢?

杜鲁门知道这事后开心坏了,转过头来就瞅老毛子。

“我就知道!”杜鲁门生气的说道。没得法子从雅尔塔会议的二月到现在的七月都小半年过去了,老毛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而小鬼子这头,蹲在小鬼子那破岛子上,大力宣传啥集体玉碎,一帮军国主义过了头的傻大个还要拉着哪天皇小子玩殉国!

“不教训教训你们,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吃了是糊了心是吧!弄死你们!”

得,在杜鲁门的强烈建议下,这小男孩就被提上了日程。

题主的问题

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咋把这小男孩给扔到小鬼子的地头上?

有人说:“装导弹上,打过去!”

“玩哪?没那东西!只能装飞机上投过去。”

这飞机必须符合这么几个要求,第一,载重量要大,毕竟小男孩的体重就有四吨,您空间得大点,别太挤了,惹小男孩不高兴,没到地给耍脾气不是。第二飞行高度要高,毕竟你这是往小鬼子家里飞,虽然他们的高射炮就是个摆设,但也不能小瞧不是。第三,速度要快,别介小男孩已经爆了,您着小飞机还没飞出骚扰范围,那叫得不偿失。

得,这B——29轰炸机这就进入了挑选目录里了,这飞机有着空中堡垒的称号,是美国佬家里最先进的轰炸机了,各项要求都符合。

主驾驶保罗,副驾驶查尔斯,两人带着五个人,前后七个人这就组成了一个机组,登机开工!

首先一帮人保持了无线电缄默,把那防护服整上,护目镜戴上。

瞅那架势有点有去无回的感觉,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死又一年,死了不就那啥朝天吗?”

每人胸口上画了一个十字,相互眨巴眨巴眼,这就起飞了。

保罗把飞机开到了万米的高空中,估计这就到了地了,这才从空中往下压,透过了云层。

广岛地头上,小鬼子一排接着一排的木板房就已经映入眼帘。

“打开后仓门!”

“打开后仓门!”

“扔!”

“扔!”

一帮人没有一句废话,单调的重复着命令,小男孩呼啸着就从后仓门跳了出去,急不可待的冲向了大地。

保罗想起了那帮子穿白大褂的家伙们一遍又一遍的嘱咐。

“记住你只有四十五秒的时间!”

“为啥?”当时的保罗还嬉皮笑脸的问道。

“四十五秒你逃不出十三公里,你就完蛋了!”

“哦!那你继续!”保罗收起了笑容。

“你必须调转头一百五十五度,这飞机能开多快就开多开!玩命的逃吧!”

“为啥?为啥要掉头?为啥不直接往前飞?掉头要浪费时间的!”好奇宝宝保罗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似的,问个没完没了。

“你上过初中的物理吗?相对静止知道不知道!”

“上过!哦!天啊!我明白了!”

咋回事呢?老梁在这里解释一下,飞机如果以500米/秒的速度往前飞,这个时候您如果从飞机上丢下一个物件无论大小,由于惯性这东西也会以500米/秒的速度往前飞。您如果想要摆脱这东西,用最快的速度离开这玩意,就得和他的方向相反飞行,物件向前500米/秒,您这飞机向后500米/秒,这飞机离开物件的速度就会变成1000米/秒。

那么有些朋友就要问了,这为啥掉头一百五十五度,而不是一百八十度呢?

非常简单,骑过自行车没?骑过!那好咧,您就以最快的速度去骑这自行车,然后当速度达到最大的时候,一百八十度来个大转弯,咋样?

摔不死你,老梁和你姓!这事老梁小时候就整过,整个人当时就飞起来,飞到了一石子堆里,撞的一脑门大血包,小心肝“哐哐哐”的跳,这辈子都不敢骑那么快喽!

所以天空中您要搞个一百八十度,这可是在五百米/秒的情况下玩,这飞机的坚固度他可就撑不住了,很可能直接就散了架,飞行员保罗估计就得整飞机的方向盘玩了。

而且这时候还有一个好处,飞机的屁股丢给了小男孩,那小男孩发怒,弄出哪大光球不至于伤害到飞行员的眼睛。

“明白了吗?”

“整明白了!”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问了,咋不弄个定时开关,定个时间点,让这小男孩自己个爆炸不就得了,弄得这么紧张。

大家伙想一想,就这原子弹都是急急忙忙搞出来的,您弄个定时开关,“哐”砸地上了,一不小心这开关坏了,没爆。得小鬼子白得一原子弹,咋整?

所以这小男孩就被设计成了一大号的手榴弹,您这一拉弦,他就已经进入了爆炸状态,到了点就炸!

距离地表五百五十米的时候,小男孩这就炸了,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一万三千吨TNT烈性炸药的威力,七万人当场就被吹成了灰,十三万人核辐射挂了。

老梁盘算了一下,咱南京大屠杀是三十多万人和这一比,小鬼子这帮人死得少了点,他这真不是个事。咱南京这地是被小鬼子一刀一刀捅死的,小鬼子那刀都卷了刃,而且开心的就像是自己个家里放炮仗一样。

所以有人说小鬼子这颗原子弹死了多少多少人,美国佬咋的咋的!老梁就不爱听,拉倒吧你!

算了,咱接着聊,小鬼子那八岐大蛇附体的天皇小子,正蹲在马桶上和外边的大臣聊天,这小男孩“咣!”的一声就把天皇小子给蹲了马桶里了,没办法动静太大了。

杜鲁门瞅了瞅感觉不过瘾,这又把那胖子弄出来。三天后,查尔斯(就那小男孩的副驾驶)作为主驾驶这就把胖子给丢到了长崎上头。

又一次的把天皇小子整到了马桶里边了,您说这事天皇小子没事就和这马桶过不去,得,两下就把天皇小子直接就整哭了,要死要活的就把那些个想要搞啥玉碎的玩意塞大牢里了,无条件接受投降。

老梁就觉得这小鬼子咋就不能在撑会,也许就能瞅见第三颗原子弹丢东京的效果了,也不会有现在的那安倍赔钱货上蹿下跳的搞事情了。

至于后来有媒体问保罗:“你有良心上的谴责吗?毕竟死了这么多人?”

“没有!真没有!俺过的小日子吃嘛嘛香,干嘛嘛利索!让你们嫉妒了吧!毕竟俺干的这事是为了全人类着想,这帮东西你不给他们来点恨的,他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而且俺也是为他们着想,毕竟美国大兵上去了和他们开战那死的可不止这点人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广场)

二战广岛原子弹名字叫“小男孩”,小男孩被扔下去了,日本广岛人的灾难开始了。丘吉尔称“小男孩”为“愤怒的基督”。

“小男孩”从扔出去到爆炸,仅仅43秒,投弹美军为何能够逃生?毕竟“小男孩”将方圆14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六万幢完全摧毁。

其实,投弹美军飞机能够逃生属于正常,如果逃生不了,那就是意外了。

投弹美军提前的准备

这一项“伟大的任务”是有一个小组完成的,负责人叫蒂贝斯上校,这个小组叫“509”小组。

为了这个任务能够顺利,小组人员训练了10个月,直到1945年8月5日,大多数小组成员才知道他们的使命。

在之前,他们反复演练投弹和掉头,他们不知道为何要重复演练,只有一个人明白情况,那就是蒂贝斯上校。

不断地训练,目的是两个,第一是如何准确投弹,不仅要考虑“风和日丽”的情况,也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局面,随着练习的增多,渐渐熟能生巧,他们可以应对各种情况了。

第二是考虑如何投弹后撤离,要以最快速度撤离投弹点。经过反复磋商、计算和研究,最后他们的策略是,投完弹后,迅速掉头155度(无法做到180度),俯冲下来,看似飞机高度下降300米左右,但离开的速度增加了。

他们练习最多的就是B-29轰炸机,自然他们要使用的也是B-29轰炸机。出发前的日子里,飞机上所有不必要的重物全部被去除,除了能放原子弹和必备的物品外,再也没有其它。

那个重要的日子终于来了。

投弹美军的现场情况

1945年8月6日早晨,6架B-29飞机起飞了,所有的美国高级政要在等着下一刻发生的事情,是顺利还是坎坷?没人知道。

装了原子弹的飞机是44-86292号B-29型,主驾驶是蒂贝斯上校,副驾驶是罗伯特刘易斯,除此之外,飞机上还有一个人,他是柏森斯上校,他是干什么的?技术专家。而且,柏森斯上校是做好了“死”的准备,一旦失败被抓,必须自尽,否则技术或消息会泄露。

另外五架飞机,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两架负责侦查。另外,这五架有保护中心机的职责,必要时可能需要殉国。

8月6日,凌晨2时40分起飞,中心机被临时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这是蒂贝斯母亲的名字,这意义很特别。

7:30分离目标不远了,开始为投弹做准备;

7:35两架保护的侦察机离开;

8:00机上所有人员带上了厚厚的墨镜;

8:16分,原子弹被投出弹舱。

下一刻,飞机一个155度的转弯,然后趁势俯冲,快速离开,43秒后,日本广岛相生桥以西100米的岛病院上空600米,发出白色的剧烈闪光,然后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音。城市上空出现巨大的蘑菇云,还有几百根火柱,广岛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在闪光、爆炸、火海后,离爆炸点方圆14平方公里范围,建筑基本被摧毁,死伤无数。

美军投弹飞机成功逃离了吗?逃离了,即使如此,还是感受到了第一波冲击波,飞机震动少许。

投弹美军飞机逃生计算

首先我们得明白,投弹飞机为何要掉头?因为投弹后,原子弹由于惯性作用,还会向前继续,如果飞机不掉头,势必拉开的距离有限,因为飞机走,原子弹也在往前往下走。这样就逃不出灾难了,只有反其道行之,才能活命。

其次,我们得知道一些重要参数,轰炸机B-29最快时速为574公里,达到最快可能有点难,我们加上转弯减速,再加上重新加速,我们时速估计为500公里,那么一秒速度为0.16公里,43秒是6.86公里,看来和14公里还是很有差距。

这个原子弹的冲击波速度是350米/秒,到达飞机43秒处,冲击波到达需要19.42秒,这个时间,飞机可以飞3.2公里左右;冲击波继续向前,到达飞机63秒处,冲击波需要8.57秒,这段时间,飞机可以飞1.37公里;冲击波继续前行,到达飞机71秒处,冲击波需要0.62公里。后面就基本接近了,不再算了。也就是说,飞机飞出6.58+3.2+1.37+0.62=11.77公里时,冲击波好像快到了,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因为,还有原子弹往前下行过程中43秒所走的路程呢,如果和飞机一样的速度,那就是6.58公里,但达到这个速度是不可能的。我们取一半,这是有可能的,那就有3.26公里了,这样加上11.77公里,飞机离爆炸点距离就达到了15公里左右了,此距离,冲击波的速度已经变得很小了,飞机因此安全了。

当然,这是我等非专业人员的粗略测算,离精确值还有距离,但可以肯定的是,专家们早已算出,爆炸时投弹飞机已经基本处于安全位置了。

“小男孩”投弹飞机,在投弹前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和准备了,而且专家们也早已算出了安全的可能性,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逃命是没问题的。


蓝风破晓


为了加速日军投降,也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尽快落下帷幕,美军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作为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杀伤性武器,日本有幸成为揭开它狰狞面目的“见证者”。

1945年八月六日凌晨,美国派出了当时国内性能最优越的B-29战斗机执行轰炸任务,这架飞机在当时被称为“空中堡垒”,此架飞机不仅拥有着强悍的载重量,更是美军众多轰炸机中速度最快的一架。


在飞往日本广岛的路上,全体机组人员保持无线电缄默,并提前穿好了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即使驾驶如此性能优越的轰炸机,并且配备如此周密的防护措施,机组仍然是提心吊胆。

当时在美国本土试爆的时候,美国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至少得和爆炸中心保持十三公里的距离才能保证安全。在巨大阴影的笼罩下,谁也不知道能否在这短短的几十秒内能躲过死神的追捕。

在次日八时十分,飞机到达广岛上空,在万米高空中,机长透过云层看见了广岛,此刻人们正在进行着与往常一般无二的生活,却不知道死神已经悄悄来了。

八时十四分,这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炸弹——小男孩,脱离了机舱,优雅地、缓缓地向着它的目标城市广岛进发。

与此同时,飞机迅速掉头,向着远方驶去。


四十五秒后,飞机的尾部受到一股气流的剧烈冲击,整个机身顿时颤抖起来,几乎无法掌控,机长几乎把飞机拉升到最高躲避冲击,所幸的是余波并没有持续很久,飞机最终安全的离开日本本土。

据当时的飞行员回忆说,先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冲天而起,接着一股巨大的蘑菇云随之升起。

爆炸的正中心除了留下一个巨大的弹坑,所有的物体均化为齑粉,惨状一直持续到十公里的范围,甚至能看见余波过后人类尸身的残骸。

一些稍远距离的人也不好受,虽然存活了下来,受到的灼伤却很严重,有的双目都被灼烧掉了,只剩下两个空洞洞的眼窝。


这么强大的威力,飞机是如何躲避的呢?

别急,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

第一点呢,就是飞机的逃生距离和路线经过了精确的计算。

当时小男孩的爆炸点被设置为离地面550米的高度,从万米高空到下落到五百五十米的距离至少需要四十五秒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可以让飞行员安全撤离的。也就是说飞机需要在四十五秒的时间内,飞离距爆炸点十三公里外的地方才能基本安全。

而且美国还为飞机设置了最佳逃离路线,那就是投出原子弹后,B-29需要掉头以155度的姿势反方向飞行,因为当原子弹脱仓后,惯性使然,它会继续保持一股原速度与飞机一起飞行。所以飞机必须反方向逃离。

为何不是180度呢?倒是想,做不到,因为当时飞机最佳安全的转角度数就是155度,超过了这个度不仅飞机的速度会受到影响,而且连飞机的安全都会受到影响,再就是飞机在高速情况下做出180度转向容易发生解体。

还有一点就是,在以155度飞行的状态下,飞机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冲击波首先席卷的是机尾,不至于损失机头或者发动机。



第三点就是,机组人员全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级别人物,无论在专业素养还是心理素质上都是出类拔萃。

而且驾驶该飞机的机长,曾驾驶美国有名的轰炸机B-17多次参加欧洲和地中海战区的轰炸行动,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突发事故处置技巧,被誉为当时美军最优秀的飞行员,当然他也是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层层训练才终于被上层同意驾驶该飞机,并没有因为他的王牌飞行员的身份而为他一路绿灯。

第四就是B-29轰炸机性能卓越,尽管当时日军的防空系统在美军一番又一番的轰炸下沦为摆设,但是为何还是要派出如此性能优越的战机执行该任务?B-29飞机在当时享有空中堡垒之称,能拥有称号,岂是浪得虚名。

没错,它是当时美国最具科技成果,最先进的飞机,是全世界排得上名号的最快轰炸机,因此,为了这次任务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完成,最终派出B-29执行此任务。

第一次原子弹的成功释放,也为第二次原子弹的爆炸提供了足够的数据,随后的第三天,第二颗原子弹成功在长崎爆炸。

后来有记者采访当年投放原子弹的两位飞行员,你们后悔投放原子弹吗?

他们非常坚定的回答:从来没后悔过。

此次执行任务的指挥官保罗.蒂贝茨也辟谣,别指望我会因为这次计划感到内疚,生活在谴责里,多想想南京大屠杀吧,这是因果关系。


这两枚原子弹,随着保罗.蒂贝茨极度令人舒适的解读,为二战的落幕画下了重重的句号。


历来现实


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广岛与长崎试验性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既让日本直接宣布投降,也让全世界认识到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以轰炸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为例,原子弹在550米高空爆炸,结果就是广岛的人口从40万变成了可怜的23万,几乎半个城市都被毁掉了,原子弹的破坏力可见一斑。投放在广岛的这颗原子弹,从投放到爆炸仅仅过了43秒,投弹美军为何能逃生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广岛原子弹的载机是B—29轰炸机,在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轰炸机,投放炸弹的速度快,而且飞行速度极快,机身也十分坚固,不容易被破坏,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它的飞行高度,这是当时唯一能够飞上万米高空的飞机,投放原子弹时它的飞行高度达到了9000米,从投放到爆炸过了43秒,也就是在550米空中爆炸。

美军能够成功逃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一、飞机飞行高度增加了安全性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美国先进的工业技术,当时他们制造的飞机已经能够飞上万米高空,远远领先于其他工业国家,投放原子弹时9000米的高度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安全距离,哪怕飞机在投放原子弹以后保持在高空静止,距离原子弹爆炸的方位也足足有8450米,原子弹的杀伤力主要体现在横向的拓展,纵向高空只能感受到气流的变化,几乎不会被原子弹伤到,更何况投弹之后飞机向着安全方向高速飞行。

二、飞行速度让他们远离危险

美国轰炸机不仅有着突出的飞行高度,在速度上也是世界领先的,B-29的极速达到了574千米每小时,43秒的时间他们已经能够飞到距离原子弹爆炸地点将近一万米的距离,哪怕原子弹的破坏力再大也不会延伸到那么远。飞行高度与速度是在这一次投弹中可以安全撤离的最重要因素,而且他们之前经过了很多次的实验,既保证了投弹的顺利进行,也能确保投弹美军的生命安全,在这一点他们做得很好。

三、飞行员身着防护服

这一因素其实是基于前两者之上的,如果不是飞机的高度与速度为他们拉开充足的空间,防护服根本抵挡不住原子弹的破坏,防护服主要防护的是辐射,原子弹与普通炸弹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辐射,从对日本广岛的破坏也能看出来,原子弹爆炸的周围很大范围内寸草不生,一派荒芜,水土里面都有危及生命的微量元素,而且这种辐射还能在空中传播,美国飞行员的防护服在这时就能发挥作用了,它可以有效防止原子弹辐射的危害。

总之投弹美军能够安全逃生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三点: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与防护服,当然这些只是外部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他们自身,既要完成轰炸任务,还要保证人身安全。在这里向全体军人致敬,也希望世界各地能够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尚武菌


按照经过周密计算的安全方案,B-29机组必须在投弹后的四十五秒内,迅速作一百五十五度的转向飞行,并以俯冲状态下降三百多米后拉平,然后呈水平状加速飞向爆心半径外的12.8公里安全距离……。


超级堡垒B-29远程轰炸机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上午九时十七分,在日本广岛上空五百八十米处被引爆的铀-原子弹‘’小男孩‘’。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上午十一时零两分,在日本长崎上空五百四十米处被引爆的钚-原子弹‘’胖子‘’。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上午,经过轻装减负,拆卸了机上所有重机枪及一些机载设备的44-86292号B-29机组,其飞行高度为九千六百米。投弹舱里挂载着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原子弹:它很快将成为毁灭日本广岛的超高温强光,以及灾难性的暴风烈焰。当B-29机组的视准仪锁定广岛一座桥作为攻击目标的中心点时,自动投弹装置松开了投弹舱中‘’小男孩‘’的挂钩。约一分钟后,‘’小男孩‘’从打开的舱门垂直落入空中。与此同时,飞机迅速转向一百五十五度,并以俯冲状态下降了三百多米,然后飞机被拉平后加速呈水平状飞行。四十五秒之后,‘’小男孩‘’在距离地面五百八十米处时被凌空引爆:空爆能够最大程度释放原子弹的核裂变能量,从而能够对地面处于暴露状态的所有目标达到最大程度的毁伤和破坏。可怕的超高温强光辐射瞬间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人体迅速碳化,并在地面上留下一个个黑色的碳化人形;地面上所有的树木和建筑物在暴风火的熊熊烈焰中灰飞烟灭。此时的B-29机组由于尚未飞抵安全距离,所以因冲击波而导致飞机上下颠簸,飞机驾驶员不得不握紧操作杆,以保持飞机的平衡飞行。B-29机组最终于下午两点五十八分顺利返回基地,机组人员全部被授予荣誉勋章。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凌晨三时四十七分,载有“胖子”的B-29另一机组从马里亚纳群岛天宁岛美军陆航基地起飞,于日本当地时间十一时零两分飞抵长崎上空。机组同样在九千六百米高空投下‘’胖子‘’后,浑圆的‘’胖子‘’在长崎上空五百四十米处被引爆,机组按照之前投下‘’小男孩‘’机组的规避方式安全返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