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建设8个公园、绿地,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记者 蔡文龙 通讯员 李唐军/文 李龙/图

常德市城区地块紧张,要在“寸土寸金”的条件下实现绿地增长,非常不易。今年以来,常德市进一步加大公园绿地建设以及小微绿地建设力度,通过拆迁腾退、绿化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建设了皇经阁社区公园、芷荷社区公园、武陵大道桃红园等小微绿地和社区主题公园,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这些公园绿地紧邻居民区,附近居民能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皇经阁社区公园。

皇经阁社区公园位于城东片区双拥路以北,三闾路西侧,皇经阁社区一侧,占地面积3424平方米。场地采用现代山水的设计手法,一山一水,伫立、徜徉,动静虚实,恬静、闲适。设计中大量运用线条塑造空间感,种植设计总体风格简洁现代,突出开阔与禅意相结合、现代中透出古韵的设计思路。多元化小空间的组织,将儿童活动与大众健身相穿插,使建成后的皇经阁社区公园将功能性与趣味性相融合,充分体现了可观、可憩、可游、可赏的社区公园要义。

廉政文化园。

廉政文化园地处柳叶大道南侧,市交通局、市人民检察院前,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过往人流少,是城市的行政办公区域。改造种植梅花、银杏等古朴植物,沿街搭配花境、景石,雅致且极具文化意韵。在林下设置栈道式林荫游步道,让行人林中漫步,享受一丝阴凉,同时沿栈道设置具有趣味性的特色坐凳以供行人休憩。

朗州路游园位于朗州路西侧,占地面积4518平方米。改造过程中结合环境需要,保留南、北、西三侧密闭种植,打开临朗州路一侧绿地,适度清理中下层植物,使场地更为开阔怡人。园内有花朵为元素,并适当加入现代坐凳、树池、流线型边界等元素,还有健身设施,满足周边人群的活动休闲使用需求。

武陵大道桃红园位于紫菱路与桃红园交叉路口西南侧,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其提质改造将原有绿地外围进行梳理,开放整个园区空间,合理调整园内游线,使原本植物过于繁茂的幽闭空间形成开合有致的游憩场所。通过布置怡人尺度的香花植物和增设服务设施,改造完成后的武陵大道桃红园,成为市民休闲聚会、游憩观赏的好去处。

常德大道公交总站前绿地占地面积约7700平方米,处于人流密集的交通缓冲区域。其提质改造将原有的封闭式绿化带进行梳理,保留上层乔木,适度清理中下层植物,充分利用绿地资源,设置园路、廊架,通过流线型座椅将整个空间串联打通。改造后的常德大道公交总站前绿地成为常德大道旅客休息停留、中转集散的舒适空间。

启明街道公园。

启明街道公园位于双拥路与三闾路交会处西南角,为启明街道办事处附属绿地,占地范围2820平方米。设计充分利用原始场地条件,以悦动启明为主旨,起伏中形成半围合空间,植物造景讲究外实内疏,先收后放,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象。在小空间的处理上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场地内部空间设置多个趣味、游乐、运动、休闲设施,通过各种丰富的元素,将各个场地通过交通流线巧妙串联,利用夜景效果,最大限度地延伸空间。建成后的启明街道公园,以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篮球、滑板轮滑等成为园内最受市民喜爱的活动。

晓岛社区公园。

晓岛社区公园位于朗州路与柳叶大道交叉口西南角,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为原夏家垱机埠绿地提质改造建设成果。全园是以“巢蜜”为主题的亲子社区公园,在设计上突出时尚与现代气息,明快的色彩、具有艺术气息的镜面装饰、简约的植物配置成为园内特色。园内设施包括咖啡屋、公厕、休闲座椅、其他体育活动设施等,满足了周边市民篮球、乒乓球、滑梯、蹦床及其他大众健身器材的活动需求,为周边社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聚会提供了舒适宜人的户外空间,受到市民朋友的广泛喜爱。

芷荷社区公园是计划待建的新一批社区公园的代表,位于沙河路和沙港路交界处北部,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整个园区成为分隔居民房和周边商品房之间的一块L型绿地。根据现场踏勘,该区域周边居住人群较集中,且附近户外活动配套设施不足,因此计划在此区域内设置以轻体育社区公园为主题的概念性社区公园。未来,芷荷社区公园将自然过渡融合周边环境,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将社区家庭活动引向户外空间,融入整个家庭的活动方式,通过设置慢跑道、儿童活动区、趣味书吧、咖啡吧等,使整个场地成为一个焕发着时尚活力和运动创新的社区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