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君子的一个层面竟难倒世间绝大部分人?

《论语》中总是提到两种对立的人,一是君子,一是小人。孔子说:“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人们天生便有的东西,而文则是后天的修养,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方能用恰当的言行将“仁”表现出来,合乎中庸之道;稍有偏差,即是“违仁”。可见要达到文质彬彬境界之困难,孔子也承认说自己在七十岁时方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要达到这一境界,孔子特别强调了一点: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可以说是一个人成为君子最重要的一个层面,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世间寥寥无几。

什么叫做器?宋代朱熹将之解释为:“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就是说用途一定而不能通用的东西称为器。器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僵化,这与“仁”也是相对立的。在儒家的哲学概念里,仁是真正生命,是活气,它的气息是一种朝气,是新鲜的。而器却是“暮气颓唐,是腐旧的”。不器就要求人们将生命的流动灌注于生活,让生活富有生机。

器皿往往容量一定、极易填满,而且已经定型、难以改变,并且不能改做他用。与之相对,君子则应当做到“不器”: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而不是像器具那样过满则溢;要学会灵活处事,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锁,自己不可能用同一把钥匙去打开所有的锁;真正的君子还应该是通才,精而不专,不限于一两种技艺,别像程咬金的三板斧那样,舞弄几下就没了。多少英雄叹自己无用武之地,君子则应该博众家之长,把自己历练成于国于家的有用之材,而不是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狭窄的小空间里。

所以儒家所说的“不器“包含这三种内涵:胸怀、变通、博学。其中第一重义便是指胸怀。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一种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世事的情怀,一种极目楚天舒的境界

谢原生活在唐朝,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传甚广。

有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谢原到张穆王家做客,张穆王亲自盛宴款待他。饮酒畅谈之余,张穆王让自己的小妾谈氏在帘子后面弹唱助兴,动听的歌声徐徐传来,谢原仔细一听,歌词是如此熟悉,谈氏唱的正是自己所作的一首竹枝词。张穆王见谢原听得十分出神,干脆叫谈氏出来拜见。谈氏长得貌美非凡,袅娜娉婷,她把谢原所作的歌词都唱了一遍。

谢原十分高兴,犹遇知音,对谈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站起来说:“承蒙夫人的厚爱,在下感激不尽,只不过夫人所唱的是在下的粗浅之作。我应该重作几首好词,以备府上之需。”次日,谢原即奉上新词八首,谈氏把它们一一谱曲弹唱,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这样一来,谢原和谈氏日久生情,终于有一天,谢原忍不住向谈氏表白了。谈氏虽然心里欢喜,但自知是张穆王的小妾,身不由己。

于是,谢原亲自去拜见张穆王,请求张穆王成全。

在去见张穆王之前,谢原已有心理准备去承受他的怒气。但张穆王听说后却哈哈大笑起来,说:“其实我早有此意。虽然我也喜欢她,但你们两个是天生的一对。一个作词,一个谱曲,一个吹拉,一个弹唱,你说,这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吗?我怎能不成人之美呢?”

谢原与谈氏心意相通,互生爱慕,人之常情,但并没有私下行苟且之事,即便有违伦常,也坦荡磊落。为报答张穆王,谢原把此事做成词,谈氏把它谱成曲,四处传唱。张穆王成人之美的美名马上传播开来,很多有识之士都来投靠他。

君子的雍容大观在张穆王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把美好的事情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能够在此得到乐趣,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这才不失君子之风。而在待人接物上,君子更懂得变化之道,能够随机应变,随物赋形。孔子并不是迂腐的老夫子,他眼中的君子不是呆板僵化的,而是懂得智慧的价值之人。这是儒家所说 的“君子不器”的第二层意思。

而君子不器的第三曾含义,便是要我们尽力做一个“通才”。如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曾经评点建安七子说道: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七子文体上各有所长,但都不是通才,曹丕自己也并没有找到这样的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身兼数艺的人呢?可见孔子对君子的要求何等之高!

其实,儒家学问本就源于生活,其归宿也在于生活,这也是儒家所提倡的理想实践途径。而我们今天学习儒家做事智慧,最重要的也在于把这种理想付诸实践,在我们的现实人生中,努力做一个有不器之才的君子,能够触水逢春,左右逢源,才能成为一个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