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的恒大会成为第二个华为吗?

deepEYE


不是一个行业,没法比较

许家印和他的恒大主营业务是房产,而任正非和他的华为主营业务是在通讯领域。两个不相干的企业,怎么比较呢?认识许家印,还是那次他参加某次大会上的爱马仕裤腰带开始。现在看来,那时的他,还有些年轻,有些稚气。现在他想低调多点了,但是实力不允许啊。

恒大成不了华为

我觉得恒大产业主要集中在重资产的房地产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要看城市基础建设和市场供需关系,虽然恒大开始多元化的在汽车领域涉足,并且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觉得半路出家,终究还是缺少很多经验。房产这东西,只要有钱,就可以做,而且只要团队运营得好,房产可以做的很好。但是房产没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毕竟现在拼的是高科技,没有那个国家会拿房子和你比拼。我们的高楼世界第一,那么我们就是世界第一了吗?

恒大的汽车可能成为他的转折点

恒大转型或者是说多元化,进入汽车领域。我觉得他有两重来考虑。第一汽车行业,算是制造业,而且是实业,他们也正好可以由虚转实。在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汽车用地,如果做不好汽车,还可以买房地产。这个算盘打的挺好的,一举两得。

但是现实可不一定能按着他们既定节奏走的,因为汽车行业重资产也是烧钱的行业。而且国产车利润有限,你看多少新进汽车企业都是烧钱烧光了就倒闭了。多少老牌国产也是在苟延残喘,哪个汽车企业不缺钱?他们恒大有再多的钱,就怕是进了汽车企业,就像有钱人进了股市,保证让你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不信,交给时间看看吧。

最后总结:

恒大有危机意识是好的,但是转型也不能太着急,慢慢来吧,我倒不指望恒大能赶上化为,他们要是能把汽车做出成绩来就挺好了。


张敬医


许家印的恒大也许某一天营业额会赶上甚至超过华为。

但是,许家印的恒大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华为。

2018年,恒大销售额是5513亿,华为营业收入是7212亿,如果单从体量来看,也许恒大能赶上并超过华为,但是,许家印的恒大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华为。

原因很明显,至少有这么几个:

第一,双方经营业务截然不同

许家印的恒大主营还是房地产,当然,也有其他很多业务,但无一例外,都是资本驱动型的,简单地说就是靠砸钱、靠政商关系,大家懂得。

但是,华为是国内少有的靠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者取得主动权的企业。

中国少了恒大并不会有什么,还有万科、中海、碧桂园……等十几家、几十上百家房地产公司,讲真,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民众其实并没有太大影响。

但是,中国如果没了华为,后果明显会严重很多,通信技术和设备设施都严重受制于他国,这种信息安全是非常要命的。

所以,美国特朗普会制裁华为,但根本没兴趣去制裁恒大。

第二,经营理念大不一样

恒大的经营理念非常务实,就是赚钱。

这没什么错,企业就是为了盈利的嘛。

华为也务实,讲究艰苦奋斗、稳扎稳打,但是华为还“务虚”,真正的要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的研发和独创,也的的确确在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所以,你会看到任正非花费百万引进博士,投入巨资到研发。

而恒大,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恒大冰泉、保险等领域的进军。

第三,企业创始人的不同

简单地说,任正非是企业家,许家印是商人。

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家印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而且出席的时候都是爱马仕皮带,特别醒目。

当然,个人消费没有什么错,旁人也不应当干涉。

不过有趣的是,第二年,许家印就换成了国产的七匹狼,哈哈。

不得不说,恒大许家印是个非常聪明的老板啊。

相对来说,任正非则明显低调了,甚至在美国制裁之前都很少在媒体抛头露面,听到最多的采访也不是对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相反,不断地强调华为的风险和危机。

所以,你看,国内研究华为和任正非的管理学著作非常之多,但是研究恒大和许家印的相对就少很多了。

当然,只是个人风格和理念不一样,所处领域和业务模式不一样,并不是以此来评论谁的对错。


只不过,恒大确实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华为。


冯起升


现在恒大和华为都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企业,两者的营业规模都很大,而且都是世界500强,两者的知名度也很高。不过目前两者从事的业务并没有相关,恒大的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除了房地产主营业务之外,包括健康、科技、金融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而华为的主要业务还是在通讯设备这一块,其他子业务基本上也是围绕通信设备这个主营业务来展开的。

至于未来恒大有没有可能成为华为那样的企业,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可能性不大,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技术基础不一样。

华为在通信设备行业已经经营了30多年,从开始做通讯设备贸易,到现在自主研发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掌握着5g技术的核心技术,而且6g技术也处于世界相对领先的地位,此外华为在芯片设计,智能装备生产与制造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华为的这种技术优势并不是一天两天就积累起来的,而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爬滚打不断的试错,然后找到了自己合适的路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华为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他们技术的积累。

相对来说,恒大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在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行业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你有钱,把地买下来就可以盖起来,虽然最近几年恒大也开始进军一些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但是恒大在这些行业并没有技术基础,很多技术都是直接买断别人的,而买来的技术不可能是最顶尖的技术。

所以恒大想要做到华为那样技术领先全球,至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只有慢慢的积累,慢慢的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有可能做到华为那样的高度。



第二、经营理念不一样。

通过观察恒大的经营理念和华为的经营理念可以看出,虽然两个企业都很大,但是他们的经营理念的差距还是相对比较大的。

首先华为的经营理念是比较专注,一直都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领域,即便有钱有能力搞其他行业,但华为也不会轻易把钱投到其他行业里面去。这让他们有足够的资本和精力投入到通信行业当中,并在通信行业当中精耕细作,做到全球领先地位。

而相对来说,恒大的经营理念主要是追逐规模大而全。恒大的经营风格就像狼一样,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钻,而且非常生猛,比如在房地产行业,恒大从拿地到项目开发完成都是非常迅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恒大的经营相对比较急,而华为则相对比较稳。

恒大的这种经营风格虽然可以迅速占市场,但如果贸然进入某一个不熟悉的行业,是很容易栽跟头的,比如恒大冰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初许家印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把恒大冰泉做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排名前列的矿泉水品牌,恒大冰泉在刚成立的时候就喊出了非常高的口号,一年要做到100亿、三年达到300亿,这明显是自我膨胀了。

结果恒大冰泉的发展并没有像许家印所预期的那样迅猛发展,因为市场定位模糊,定价又不太合理,最后恒大冰泉市场反应平平,恒大冰泉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和渠道费之后换来了几十亿的亏损,最终恒大只能把这块业务剥离出去。



第三、领导者的风格不一样。

许家印和任正非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两者的野心都很大,而且都有军人一般强大的意志力和信念,他们两者都属于铁腕型的领导。

但相对来说任正非比较稳,许家印相对来说比较生猛。任正非是一个战略高手,他更重视华为的长远发展目标,为了达成一个目标,他可以不惜牺牲短期的利益,可以花几年甚至十几年到时间去做一件事情,比如5g技术的研发就花了很长时间。相对来说,许家印更看重的是企业短期的目标,比如恒大在发展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各种任务,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尽快把项目卖出去回笼资金,然后用于开发下一个项目。

这一点从恒大所进行的一些非房地产业务来看,他们在经营过程当中也有这种经营的影子,就是要速战速决,追求快狠准。这种领导风格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确实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放在技术型行业,这种需要精耕细作,回报周期比较长的行业来说明显是不太合适的。



第四,竞争环境不一样。

房地产行业的竞争跟技术型行业的竞争明显是不一样的,在房地产行业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但是在技术型行业则不一样,技术行业不仅需要有资金的支持,还需要有人才、市场等多种方面的支持。

虽然现在恒大开始转型做其他行业,但是他们所进入的行业竞争都比较激烈的,比如汽车行业,目前世界已经有很多知名的品牌,国内的汽车厂家也是异军突起,所以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恒大想要在这么激烈的市场当中突围难度是比较大的。

相对来说,虽然华为所在的通讯设备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华为凭借着自己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团队,华为的竞争力一直处于行业的前端,而且有些技术明显要领先于竞争对手,这才使得华为能在市场上保持足够强的竞争力。


贷款教授


开门见山表明立场——【恒大成不了第二个华为】

何以见得?

第一、恒大的许家印信奉的是资本快速运营的信条。

恒大从房地产起家,用了一二十年的时间成为了中国地产界的代表,这一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可能是西方一二百年的速度,许老板可能都没想到自己爆发得这么快。

也正是因为如此,恒大在成就房地产事业后开始大规模扩张到生活消费领域,最开始的恒大冰泉,再到恒大粮油,再到恒大咔哇熊奶粉。无论是哪个品牌,恒大都沿用了恒大地产的那一套模式,满世界的广告、满世界的明星、满世界地招商。然而,这个市场和地产市场差距极大,许老板期待的大投入、大广告的模式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从这些方面来看,许老板要的是短平快,要的是快速地占领市场获得回报,如此急功近利,怎能踏实地做好一个实业?

第二、恒大与华为不可同日而语。

恒大无非就是一个盖房子的建筑商、地产商,其中有多少核心科技?有多少行业标准?有多少技术含量?而今天的华为已经成为全球5G标准的制定者,世界电信领域的领头羊,全球智能手机排名第三的品牌,恒大除了市值可以拿出来炫耀一下,其他的也就乏善可陈了。

第三、恒大的基因决定了他成不了华为。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企业的基因,在华为的身上、任正非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坚守技术阵地,一心一意研发。在恒大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疯狂复制楼盘,很多楼盘设计图、外立面、绿化景观甚至连营销方案都是复制粘贴的,我就亲眼见过几个不同城市里,一模一样的恒大华府。


尽管今天的恒大已经开始多元化,个人认为除了足球做得不错之外,其他的嘛就别提了,至于说超越华为,有梦想总是好的,达到达不到,那就再说吧。


深圳方远


华为是科技公司,主要还是做的通讯起家。同时主要的也还是通讯业务,手机,还通讯设备。在国际上有好多的合作单位和国家。恒大是做地产的,也有旅游,足球,粮油,高科技等公司。俩家公司我觉得都是很厉害的公司,俩家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做的顶尖的,但是要说相比较这个没法比,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走向国际市场。




梦像远方


不会的,恒大一路走来的足记都是有目共睹的,高层领导力和执行力太强悍,眼光独特长远,最近入手的新能源汽车更是响应了国家号召。房地产也一直是风生水起,从第一个项目奠基到全国280多个城市800多个项目的全面拓展,从做实做强地产主业到开拓创新多元发展,公司始终秉持“质量树品牌,诚信立伟业”的企业宗旨,滚动开发,高效运作。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制定实施八个“三年计划”,通过科学前瞻的战略规划,以及围绕战略的高效执行,确保公司创造出中国企业界独树一帜的辉煌成就。




ytx821208


朋友们好!

许家印的恒大很难成为第二个华为的。这个主要是因为两位创始人的理念不同,恒大是房产企业,可以说很难搞好高科技,还有就是两家公司人才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1

恒大和华为的创始人理念不同

恒大许家印和华为任正非,两个人可以说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两个人的经营里面毕竟是不太一样的。

许家印通过创建恒大房地产公司,最终上市,创造了财富神话,让自己成为了国内首富榜前几名。

而华为任正非,40多岁创业成立华为,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一直坚持不上市,从而不受资本的左右,到今天为止华为创造出来令人赞叹的成就。

现在华为集团在世界上5G领先,手机产业今年可能也会世界排在世界前两名,华为在其他高科技领域内也在发力,可以说,未来华为在高科技领域内有可能成为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


因此,因为许家印和任正非经营理念不一样,因此,恒大很难成为第二个华为的。

2

恒大房地产出身

恒大是房地产出身的企业,在房地产领域内做的久了,如果想搞工业和高科技,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工业和高科技更加难搞,而且赚钱更难,竞争更激烈。

因此,恒大想搞好高科技产业,可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想干成是非常困难的。

前几年恒大准备造电动车,但是即使是造电动车,也是一项高科技密集的产业,造出来比较容易,但是真正能够像具备高科技和竞争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困难的。

现在我国好多原来的汽车公司也都在生产电动汽车,但是真正能够达到特斯拉的竞争实力的汽车公司基本上还是比较少的。

因此,作为恒大,如果想成为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可能性不是很大。

3

人才结构不同

恒大是房产出身的企业,主要人员都是房地产经营方面的人员。而华为出身就是通讯公司,干的就是高科技的工作,因此,华为员工,研发人员和高科技人员占比达到了50%以上。

因此,从两者人才结构来说,恒大在房产领域内肯定是能够做的相当好的,因为恒大在房产领域内积累了很多的人才,但是如果恒大想干成高科技公司,那么可以说没有人才的储备,那么想干也是很难干成的。

华为公司拥有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高级工程师等,大概科研队伍总共有6万多人,这些人才才是华为干成高科技公司的关键。

因此,恒大的人才结构主要是房地产经营方面的人员,因此,想干成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非常难的。

4

结论

恒大不可能成为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公司,主要原因就是创始人理念不同,恒大是房产公司想搞高科技可以说难度非常大,是有就是人才机构不同也注定了恒大很难成为像华为一样的高科技企业。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睿思天下


我用我几年前的一篇文章,给你回答,这篇文章当年在博客上!综合点击量几十万的流量

题目:《中国房地产商谁都别想伟大》

 

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在2007年上市中途的恒大折戟沉沙,这是恒大地产异军突起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机;也是恒大掌门人许家印自出道以来遇到的一次最大的挑战。一时间,由于疯狂扩张遭遇危机导致资金链吃紧的传言,在行业内传播开来。一向以个性张扬、发展迅猛的恒大地产由此低调了许多。接踵而来的是恒大地产私募资金40亿杯水车薪的负面新闻,伴随着业界对恒大能否重启IPO的猜测,议论纷纷。

负面新闻在郎平以500万年薪签约恒大女排之后,戛然而止。之后的恒大开始招聘15名副总裁,以及成龙、范冰冰等国际巨星现身恒大酒店开业典礼现场,锋芒毕露的恒大又恢复了张扬的本性。

然而,所有的新闻效应都逊色于9月29日晚——恒大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喜讯。上市聆听信息让外界再一次看到许家印处变不惊、化险为夷的非凡功力。媒体传言,恒大上市后市值将超1000亿港元,有可能超越碧桂园的市值,位居第一。

许家印曰:恒大者,古往今来连绵不绝,曰恒;天地万物增益发展,曰大。恒大一如其名,其迅速崛起简直称得上是业界奇迹。地产与钢铁两驾马车,让恒大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所以恒大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世界500强。也就是成为伟大的公司。此次重启IPO的成功,为恒大冲击世界500强提供了资金保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出生在农业大省——河南的许家印自然深知这个道理。然而,有了资金就可以成为伟大的公司吗?笔者认为非也。

笔者想借恒大上市的案例,就中国房企能否炼成伟大企业谈些看法。

 

中国房地产企业谁都别想伟大

 

企业家就是野心家,哪怕是一间为房地产提供服务与配套的代理公司或广告公司,都会喊出打造百年老店的口号。

段永平曾经说,如果中国房地产行业里有一间企业能够实现伟大,那就是万科。所以,现在在美国做投资的段永平,很少投资房地产,他只购买万科的股票。

如果仅仅是一家单纯以房地产开发的公司(但不是以房地产为龙头进行多元发展的集团化企业);虽然可以上演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也可以一夜登上胡润的财富排行榜。但是,房地产企业追求百年伟大企业的梦想,基本是一个痴人说梦的童话。目前的中国房地产行业里成就不了百年的伟大企业。

一般地,商界把企业分为优秀企业、卓越企业、伟大企业三类。优秀企业是做得不错的企业。卓越企业一般是行业龙头,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伟大企业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

笔者认为,成为伟大企业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核心条件:

核心条件一:伟大产品与伟大品牌是伟大企业诞生的基础。

马云经常告诫创业者,一个企业家不能为资金所累。换句话说,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不能为资金所困扰。但是,既然伟大的企业必须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那么,雄厚的资金是伟大企业发展的基础。而打造企业持久的、能够行走世界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走向伟大的必备条件。

中国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地域性的局限是房地产行业不能成为伟大公司的致命内因。纵观房地产企业的集团品牌与项目品牌开发,多为地方性产品或区域性品牌。即便把万科的房地产项目品牌与产品搬到国际市场上去吆喝,其独家的异化优势也将荡然无存。房地产品牌,尤其对于房地产单个项目品牌来说是鸡肋,弃之可惜,留着发霉。

试问:目前中国有哪一个房地产企业,持着独一无二的差异产品与优势品牌走向了世界呢?

核心条件二: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伟大企业的独门秘器。

对于伟大企业而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极其重要,这是伟大企业走向世界,经久不衰的独门秘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可以称得上伟大企业,诸如可口可乐的独特配方、微软的核心技术等,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产品研发,始终引领世界,畅通无阻。但是,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却显得苍白无力。虽然,万科对其花园洋房申请了专利,进行了知识产权保护。但是,房地产行业克隆成风大行其道,只要能赚钱,只要卖得好克隆一下何妨。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行业,入行门槛太低了。只要有资金,或有关系,就可搞一块地,一夜暴富。至于企业能不能伟大,很多房地产的老板从来就没有想过。能够诚信经营已经很不错了,还谈什么伟大?

核心条件三: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卓越的团队是伟大公司的法宝。

稀缺的土地作为房地产公司的垄断性资源,只是房地产公司能够持续经营的动力。但是,作为伟大企业,仅仅具备垄断资源却很难成为伟大的企业。对于一个伟大企业来说,最大的财富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在优秀文化下,通过多年努力,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稳定而强势的团队。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出色的管理者、优秀的企业文化、高效的管理模式、优秀而稳定的员工队伍。因此,企业文化、卓越团队是伟大企业持久稳定发展的两个法宝。

柳传志说:中国现在还没有伟大的公司。很多中国企业家喜欢百年老店的称呼。但是,目前国内却没有几个百年老店,所谓的百年老店都是停留在口号上。中国企业,尤其房地产企业不能实现百年老店的原因,除了以上三方面之外,也与中国的土地稀缺性以及现行体制有关,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等不适合诞生百年老店,也就说,在现阶段的中国不具备孕育伟大公司的土壤。

 

恒大距离伟大还有多远

 

笔者认为,对于恒大而言,在股市跌宕飘摇之时,能够上市成功,本身说明恒大的企业经营战略的高瞻远瞩。如果能够上市成功,等到经济走出低谷之时,等到股市真正翻盘之后,恒大的市值何止千亿?

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恒大可以伟大起来。相比最可能成为伟大公司的万科,恒大还相差很远。诚然,资金实力、土地储备、人才储备、高薪高效的运营模式、稳定的团队以及掌门人许家印的独特魅力与腾挪运营之术。似乎恒大已经具备了伟大的基础。但是,笔者认为,恒大有两个阻碍其成为伟大的致命伤:

一是房地产专业化形象不够。恒大的项目以“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的低价位营销策略,解决了企业初期的现金流问题。使企业迅速形成了做强做大的资金运营态势。但是,由于创业初始过多强调资金回笼与市场扩张,其创业初期的市场策略、产品设计等形成粗糙的印象,这种印象对恒大的品牌形成了一定毒副作用。同时,产品的细节打造不够,给市场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印象在所难免,挥之不去,造成了恒大地产的品牌含金量不是很高。

二是产品个性不突出,也就没有核心技术。恒大的产品个性不是很明显,虽然大盘林立,纵横中国,但是产品的亮点与创新点并不是很多。没有前瞻性的产品研发,导致恒大的产品的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凸显。多数项目除了体现价格战、档次高、超豪华、有实力之外,产品的文化力与创新力相当乏力。

笔者认为,借此上市成功,恒大地产成为恐龙级的地产企业毋庸置疑,但成为伟大公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郭海臣


恒大是宇宙级大型房企,华为是做手机的,两者还是有区别。但恒大这些年的多方向发展,做的也非常好。尤其是新能源,给人的感觉很稳很踏实。我觉得恒大只会成为第一个恒大。




艾斯封风


该问,是指进入科技领域或转型为科技企业,进而成为华为那样的高科技企业吗?

如果是,似可以说"许家印的恒大″是成不了第二个华为的,连华为身后的第二名也成不了,如果许家印之后的恒大继续坚持进入或者转型,也许有可能,但只是可能而已。

1 全面转型是下策

认为,如果是致力于全面转型,即转而做科技企业,是下策,或者叫失策。

(1)缺基础

即使恒大在创业之初的20年前就定位为高科技企业,开始发展科技,现在也不可能成为目前的华为。

何况,一直是搞房地产,没有科技积累和研发经验,相应的科研人员也没有。

尤其,半路出家,进入的是陌生领域,谈不上擅长,从头学起、干起。

(2)缺实力

现在,恒大经济实力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且排名靠前,但若用以支撑科技研发,则远远不够。

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太多了,且不说舍得不舍得投入,恒大从挣的钱、融的资中也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

(3)缺后劲

进入或转型的举措,目前看是收购以及入股新能源汽车公司,听说还包括国际顶尖的公司,不错,这是建立科技性质公司的速成办法,相对快,而且还是朝阳产业。

然而,后续呢?做成足斤足两的科技企业是漫长的,何况,还得最起码在部分业务上做成国内领先、国际顶尖,否则就成不了目前的华为。

2 有限进入是上策

觉得,还是应当主要做房地产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可以追求有限的多元。

在多元中,房地产开发是主业,此元独大、实为一元,保障和凸显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性质,以保证不仅屹立不倒,还始终领先。

其它元则皆为副业,特别是尽可能少,追求精,唯少而精才会有做强的可能,也就是起初由主业支持,后来达到自给、自大、自强。

当然,做不到像华为那样的副业与主业高度关联,没办法做到,这也是风险和隐忧的一个所在。

在其它元中,科技这一元可以有,但期望不可高,目标应当有限,尤其轻易不可高唱大力研发和自主创新科技的调子。

华为中国,以高科技著称于当世,这样的科技企业多了之后,中华有为,科技和高科技将著称于后世,然而,这不意味着要求所有企业都搞科技,只需在各自领域勉力耕耘、培育和发挥独特优势,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科技企业都搞高科技,甚至没希望或指望都在各自领域用科技领先于世界,只要求、希望、也指望领先于世界的真正科技和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