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子之老”到“老子”——探析李耳为何被称为“老子”?

谈起老子,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老子”,《逍遥墟经》中老君一节的描述为:“老子者,太上老君也,累世化身,而未有诞生之边。迨商阳甲时,分神化气,始寄胎玄妙玉女八十一年。生于树下,便指树曰:此吾姓也。姓李名耳,字伯阳,号日老子,又号曰老聃。”老子,也说是太上老君,在中国更多被称为是神和仙人。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孔子也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有言称“老子天下第一”。其最重要的著作《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经”,创建了中国本土第一宗教道教,被称为“圣人之师”。但是说到李耳,大家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闻所未闻的这个普通人他又是谁呢?

老子,名李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传说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骑青牛过函谷关,挥手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白日飞升成为天上的太上老君。那么李耳这个普通人又为何能被尊称为

“老子”呢?

一、《道德经》传承中华上下几千年。

相信提到老子这个人物,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其所著的《道德经》。《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被誉为“万经之王”, 是道家、道教的最高经典。其洋洋洒洒五千言,可谓字字珠玑,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而多以政治为旨归其中所蕴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哲学道理,其历经两千年而经久不衰传承至今,在世界上都备受推崇。

《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深奥的智慧诸如:(1)谈论万物起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谈论为人处世的:老子提出了“啬”、“柔”、“小”、“朴”四个概念。(3)谈论治国方略的:以很大的篇幅,提出了三个理念:中正、无为、少私。(4)谈论个人价值观的:

正心:自胜者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认清自己,并总是把自己当成最大的对手和敌人不断去挑战和战胜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励志:强行者志,知足者富,意思是知道什么是强大,并通过行动去争取的人才是强大的,知道自己的需求,并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满足,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富”;养生:不失其所者久,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只有不迷失初心,不迷失根本才会长久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究注解其思想哲学意义的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从古到今,注解它的书层出不穷:从儒学、佛学、权谋、行为、人性各个方面,各行各业,各类人群,好像都能从中得到启示,包括历代帝王也不例外。

据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其地位可见一斑。道德经是当时也是现在是人处事做人甚至事业政治思想学习的源头。有进哲学门先拜读道德经的说法。

然而只凭借著书立说这一项就被尊称为“老子”属实难以让众人服气。

二、开创道教,此后华夏民族思想百花齐放。

道在上古属于“巫”的范畴,“道论”都记载在王室收藏中,上古书籍都是龟板或简书,不是印刷品,一本书就是一本书,别无他有,因此,上古的知识传承,只有“巫”,而这种文化思想很少传播到民众之间,甚至皇室中也并非所有人都可学习参悟。“巫”参与朝政,代表上天辅助“天子”,后来“巫”被神化,出现“神巫”,与“道巫”彻底分开了。

“巫”是世袭,特批,非特批之人涉猎“巫”要被杀头,属于窥探“王权”。李耳曾做过“藏史”,大量阅读了相关著作,在“函谷关”被尹喜胁迫,把秘传不可公开的“道学”归总书写出来,让普通世人了解了“道”,由于是打开了世界上认知的另一扇大门,所以有条件接触到“道德经”

的各种“达人”“贤人”都争相抄录珍藏。

正是老子以一己之力将“巫”从神坛上拉下来,成为世人都能拜读的著作和思想,此后佛教的传入,以及各种思想百家齐放,都是先由道教注入了灵魂。后世学子在创建儒学学习儒家思想无不是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和熏陶。而事实上。老子所言之道更隐晦

,更微妙,世人基本难以参透,老子便留下五千言供世人学习参悟,也使道教得以传承百世。

三、李耳天资聪颖,博学强闻。

李耳是周朝末期战国前期时代的人,“老子”入“守藏室”就是特批为“道巫”,后来被罢免,之后又被破格启用做“柱下史”,直接参与朝政,再后来随王子朝流亡、起义失败逃隐。“老子”在“守藏室”,饱览了上古典籍,系统的掌握了“道”

老子说道,是大道,是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大道。道德经中说的道,是广义上的大道,包含了降本流末的一切道。这是宏观的言说,也是无上的概括。老子告诉人们什么是从何得道。可是那么多人,真正去修行的少之又少。这不仅仅道教之后为何没落,未成为第一宗教的原因,也是对于老子所言哲学思想以及老子本人高深难以参透的理论无人可及的论证。

老子把人放在天地间,放在了道中。他超然于尘世之外,跳出人的概念去说去做了。人们常常用出世和入世来形容孔子和老子,但正如老子所言,万物本身都在道中,整个世界便更是在道中包含着的万物之一了,所以都在道中,哪有什么出与入?

老子将五千言的道德经留于世人学习参透,

自己骑青牛东去函谷关,他已然超脱于人世之外了,他是真正的神。“老子”二字李耳可当得起!

参考文献: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