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首条“潮汐车道”启用 车道可随时扩展压缩

昨天,为疏解交通压力,南京市首条“潮汐车道”在江北新区新华东路正式启用。“潮汐车道”究竟有没有用?昨天,记者在早高峰时段进行了实地探访。

新华东路为双向四车道,道路尽头是扬子石化,早高峰时,绝大部分车辆进入厂区,晚高峰时正好相反,潮汐现象明显。“潮汐车道”正是利用这个特点,在早晚高峰时段,将单侧2股车道临时变为3股车道,由此达到疏解交通的目的。据悉,“潮汐车道”并非全路段设置,只是从水上分局大厂派出所门前起,至扬子石化大门前止,全长1公里。交警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随时扩展和压缩车道。

昨天早上7点10分左右,记者驱车来到新华东路,此时南向北车辆已开始积压,而对面北向南车道来车则非常少。当车行至水上分局大厂派出所附近时,记者注意到,头顶龙门架上的4盏信号灯有3盏都是绿灯,这表示与其对应的三股行车道都可通行;最左侧一盏灯是红灯,代表只能驶出,不能进入。路面上,数名交警正将移动式隔离栏从道路中央移至对面内侧车道,使得南向北车道从2股变为3股,北向南车道变为1股,后续排队车辆立刻汇入新车道。

路边蓝色引导牌上介绍着“潮汐车道”的使用时间和规则:每天早上7点到9点,下午4点到7点,根据信号灯变化进入潮汐车道,其余时间禁止驶入。

此时,虽然有3股车道往扬子石化厂区方向通行,但因车流量较大,路面仍呈缓行状态。一位扬子石化的员工告诉记者,虽是缓行,但已经比原来好多了,这短短1公里,他平时要20分钟左右才能行驶到厂门口。昨天是湛水路跨马汊河大桥封桥第一天,考虑到众多车辆都要借道新华东路,他特意早点过来,第一次体验了“潮汐车道”,“1公里走了10来分钟,比想象的快。”

负责“潮汐车道”建设的浦口新城建设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忠学告诉记者,这条“潮汐车道”设置耗时1个月,由3组龙门架、可移动隔离栏及信号灯、地面标线、引导牌等组成。接下来,龙门架上还将加装显示屏,更方便引导车主按道行车。而附近的马汊河大桥已启动拆除重建工作,未来桥面将从13米增加到22米,预计明年9月30日竣工,可大大提高通行能力。

对于全市首条“潮汐车道”第一天的表现,江北新区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昨天早高峰新华东路还是有车多缓行状况,但已经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得多。毕竟受马汊河大桥施工影响,绕行车流增多了不少。该负责人还表示,如果运行效果良好,将在其他潮汐现象明显的道路上推广使用。

据了解,新华东路是南京市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潮汐车道”,配备了专门的路面标线标识和信号灯。4年前,北京西路上也曾临时使用过“潮汐车道”。当时,因北京西路草场门大街路口施工,交通拥堵严重,北京西路靠近草场门大街路口的一段路被设置成“潮汐车道”舒缓交通压力。但随着施工结束,这条临时“潮汐车道”早已取消,而且当时只是采取人工摆放隔离桩方法的调整车道,没有配备任何硬件设施。

交管部门尝试多种方法治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日益增加的车流,今年以来,南京市交管部门已采取了多种方法缓解交通压力。

今年4月4日,南京市首条可变车道在集庆路集庆门路口“上岗”。该路口原有3股行车道,分别为左转、直行和直右。每天高峰时段,左转车道“车满为患”,等待左转的车辆要排很长的队,平峰时直行车辆也不少,常常出现积压。

如今,最左边的左转道和右边直行道不变,中间车道地面上的箭头不见了,划成了锯齿形分割线。一块LED屏悬在车道上空,指示行车方向,这就是可变车道。现场执勤民警或后台指挥室民警可根据车流排队情况,随时更改车道。

记者昨从南京交管部门了解到,可变车道投入使用后,该路口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原先等信号灯的“长龙”不见了,车流在路口得到均衡,车辆基本上等一个信号周期就能通过该路口。

除了可变车道,今年9月20日起,南京交管部门还拿堵情排名全市前列的应天大街高架“开刀”,首次尝试交替通行。交替通行路口位于应天高架中华门地铁站东侧匝道,交管部门通过压缩汇流区域和交替通行的方式,减少匝道车流对主线的影响。近日,交管部门提供数据显示,应天大街高架每小时车流量达到了4200辆,较实施之前的3570辆上升了17.64%,平均车速也提高了14.4%,拥堵指数降低了12.2%。(刘捷 张建武 陶炎 王茸 何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