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Serena丶Du


靖难之役在我国历史上非常出名,因为他是以少量的燕王兵力,对军队数量极其庞大的建文帝主动发动进攻,才导致战役的发生。

当时的建文帝乃是明朝的一国之主,而朱棣的身份仅仅只是一个燕王,两者的实力自然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然而,就是处于弱势的燕王,最终不仅成功打赢了建文帝,并且还取而代之,在公元1402年的时候正式称帝。

但奇怪的是,朱棣自从当上了皇帝之后,居然一个子女都没有生下来过,要知道,以往的每位皇帝在当上了皇帝之后不久,就会生下许多的孩子,毕竟后宫有三千佳丽,可是,朱棣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生过孩子了。

这是为什么呢?

朱棣是于1402年登基,一直做皇帝到了1424年才驾崩离去,在这足足长达22年的皇帝生涯里,他的后宫三千佳丽并未对他生下一个孩子,要知道,朱棣当时可是正值壮年,即便是去世的时候也才64岁,要说朱棣是因为不好色的话,也说不过去,因为在历史资料中,曾有描述过朱棣为了一个被自己宠爱的女人大杀了数千名宫女的事情,由此可见,朱棣并非是不喜欢女人,相反,他还极为的深情。

由于并没有正史依据,所以接下来我们只能靠猜测亦或者是推论。

第一点,朱棣由于是打败了自己侄子这才登上的帝位,所以这个皇位实在是有点来路不正,一般这种情况,要是朱棣在当上了皇位之后没没有什么作为,只知道享受乐趣,是根本得不到民心的。

所以,朱棣自然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治理国家上面,而不是终日沉迷于酒色。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对自己后宫的妃子极少的宠幸,这才在22年的时间之内,没有生下一个孩子。再说,当时的朱棣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再去生孩子,因为他早在称帝之前就已经有了4个儿子和5个女儿了,这些孩子都是由徐皇后所生,是当年朱棣在北平做燕王的时候所生下的。

第二点,根据历史书上面的记载,朱棣于公元1410年到1424年这整整14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在北征蒙古,甚至于到最后朱棣也是在北征的路上驾崩的,所以,那时的朱棣估计一心都放在了对蒙古国的战役上,根本就无心行房事,这才会导致他之后并没有生下一子。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有一个最接近于事实的猜测,当然了,对于这个猜测在历史书上也是能找到一点依据,那就是“朱棣做了皇帝以后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历史古书《李朝实录》上,有过关于这件事的一个记载。

在这部古书的内容里,朱棣在做了皇帝以后,就特别的宠爱一个叫做权妃的美丽女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没过多久权妃就突然得病死了。对于这个事情,朱棣在感到很悲伤的同时,他的内心也是感到非常的诱惑,朱棣认为,权妃之前还是好好的,怎么会突然间就得病死了呢?于是,他便怀疑权妃的真正死因会不会是被人给害的。

后来,朱棣的另外一个妃子贾吕又为了自己的利益,跑到朱棣的面前诬陷说,杀害权妃的人其实是宫人吕氏,她是用毒药将权妃给毒死的。听到这个事情的朱棣大怒,他直接展开了一个历史上惊人的杀戮事件“宫女大屠杀”。

在这个大屠杀里面,被杀死的宫女人数一共达到了数千人,并且朱棣还打算清洗一下自己的后宫三千佳丽。在这部古书的记载里面,据说有这么一位宫女在临死前对朱棣说了一句“你自己不行,就不允许我们这些女人跟其他男人私通了么?”

从宫女的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朱棣自从当上了皇帝之后,就应该失去了生育的功能。虽然说不知道这部古书里面记载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毕竟在中国的正史《明史》这部书中,并没有对这件事的记载。但是,也只有朱棣失去了生育能力,才是最接近“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的答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有的话,那么就请写在评论区内,我们一起互相的就行探讨哦~!


猫眼观史


朱棣一生共有二十一位女人相伴,其中一位皇后,二十位嫔妃。而朱棣膝下的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皆是和徐皇后(明朝开国功臣许达之女)所生。

徐皇后是朱棣一生之最爱,徐皇后46岁时病卒,此后朱棣再未立皇后。据史料记载,徐皇后文武双全,未嫁给朱棣前因受父亲徐达的影响而习武,嫁给朱棣后在家相夫教子。


徐皇后在朱棣起兵造反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朱棣受封燕王,驻守北平一带,起兵造反后领兵出击,北平城内空虚,朝廷发重兵围攻北平,朱棣来不及回援。就在北平城危在旦夕之时,将门之女的徐皇后披上战甲组织民众亲自指挥守城,等来了援军,解了北平之围。

徐皇后病卒后朱棣和众多嫔妃再未生育,关于这事儿民间流传着很多有板有眼的说法,最为可信的应该属“生育能力”之说。


因为只有朱棣的生育能力出现了问题才能合理的解释为什么朱棣称帝后再未生育一儿半女的问题,之前和徐皇后生育了四子五女,称帝后后宫的几千佳丽居然都没有给朱棣怀上孩子,由此可见,不是后宫的问题,而是朱棣的生育能力出现了毛病,放到今天就是不孕不育症。

受中国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孕不育症在今天仍然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那么,在封建帝王至上的时代,皇帝没有生育能力,谁敢爆料!


野钓鱼倌


1402年,在“靖难之役”中最终获胜的燕王朱棣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1424年,在第五次远征蒙古的回师途中,明成祖朱棣因病去世,时年64岁。翻看史籍中记载的朱棣的一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朱棣在做皇帝的22年间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要知道朱棣继位的时候不过才42岁,正值壮年,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至于一个孩子也不再出生了,在这一方面他实在和他的老爸朱元璋没法比,朱元璋66岁还有一个儿子出生,67岁还有一个女儿出生呢?

说起来,朱元璋的生育能力在古代帝王里还算是很可以的,一生有42个孩子出生,他的长子朱标37岁去世,也还有10个孩子,在去世的那一年,朱标还有孩子出生,而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64岁去世,却只有9个孩子。而且,朱棣最小的一个孩子名为朱高爔,生于1391年的冬天,这一年朱棣只有31岁,朱高爔生下来不过一个月就夭折了,而朱棣的倒数第二个孩子是长宁公主,生于1386年,22岁的时候去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棣在31岁的时候似乎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当然古代孩子的夭折率是很高的,也不能说明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朱棣32岁之后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

32岁放在现在的话,还有很多男的没有做爸爸呢,那么,为什么朱棣在这样的年纪就不再生育了呢?这里最先排除掉后妃的原因,朱棣的妃嫔并不少,在史籍中有记载的就有二十多位,还有很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史籍中没有留下记载的。因此只要朱棣想,有无数的女人想为他生儿育女,但偏偏皇宫中谁也没有能够生下一男半女,一个女子可能不育,两个也可能,但所有的都不能生,那就不是妃嫔的问题了,而是朱棣的问题。

那是不是朱棣很忙呢?他确实很忙在做燕王的时候忙着守护大明朝的北疆地区,后来又有一个靖难之役,打了近三年,继位之后又因为得位不正,使劲的折腾,甚至还御驾亲征蒙古了五次,更是在第五次的时候死在了回师的途中,但是这都不能算忙的没时间和妃子谈谈人生和生人。

其实说到底,最可能的就是朱棣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能成功让燕王府和后来的皇宫里的女人怀孕了。

说到朱棣,就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朱棣和李世民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两人同样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古代没有皇位继承权,但都通过政变夺位成功,得位不正是两人的共同之处,而且,李世民也是在三十六七岁上不再有生育能力,不过,李世民好歹有三十五个孩子,而朱棣只有九个孩子,这个差距就比较大了。

李世民没有了生育能力多半是因为他戎马半生,又操劳一生,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才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我们看朱棣,情况则难说得多,很多人认为靖难之役对朱棣的生育能力有影响,让朱棣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那几年的战争也是比较残酷的,因此他在称帝之后再也没有生育过。但是前面说了,他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是在1391年,当时朱元璋还好好在那做着皇帝,离靖难之役也还有八年的时间,这八年里,朱棣也并没有孩子出生,因此朱棣大概率在做燕王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

朱棣生于1360年,大明朝建国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因此并没有参与建国之初的战争,可以说朱棣的童年还是不错的,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16岁的时候才被要求到外地做藩王,但在就藩之前,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从南京回到了凤阳老家,直到朱棣20岁的时候才就藩。不过朱棣的藩地是在北平,从南方进入北方生活,难免会水土不服,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并且还要经常参与对塞外蒙古的战事,后来的北方战事大部分都以朱棣为军事将领展开。

北方塞外的恶劣天气以及不间断的战事可能是导致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还有不加节制的私生活等等,这都能损害生育能力。当然,这些也都只是猜测,或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说不定。


萧晓四姑娘



肯定是后来生育能力出了问题。朱棣一共生了4子5女,9个孩子,最后一个出生的是四子朱高爔,出生于1392年1月,此时朱棣32岁。朱棣生于1360年,1377年,17岁的朱棣生下长女永安公主朱玉英,到生下最后一个孩子朱高爔,生育时间前后15年。

1392年之后,朱棣再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应该说,朱棣在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后,就失去了生育能力。1392年是洪武二十五年,父亲朱元璋还是大明朝的皇帝,根本还没有靖难之役这回事,谈不上压力过大。但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再也没有生孩子。不想生吗?养不起吗?人家是燕王,生出来自有国家财政发丰厚的俸禄。

1402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这年42岁,更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但是还是没有生出一男半女。

一个常年带兵打仗的统帅,一个精力旺盛的青壮年男子,拥着无数的女人,生不出孩子,什么原因?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就是朱棣在1391年后期或是1392年,因为某种原因,丧失了生育能力。

应该不是不举,不举要那么多后妃干什么?而是突然死精。精子死了,无法让后妃受孕。朱棣也一直不死心,一直在娶年轻的妃子,但是广种无收,种子播下无数,没有一个发芽。


坐看东南了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明成祖朱棣,在明朝历史上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虽然是通过靖难之变才从他的侄子朱允文的的手中夺取了皇位,但在其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他的丰功伟绩也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在其当上皇帝后却给大家留下了一个谜团,那就是他在位22年,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呢?

朱棣一生共生育了4个儿子、5个女儿。在历代帝王之中也算是正常水平吧!但如果你仔细数落一下,就会发现他的所有子女都是在其当上皇帝之前就生下的。而且据史料记载,他最小的一个就去儿子朱高爔,是在1392年出生的,这一年朱元璋都还活着,而且朱棣才32岁,正值壮年。在当时皇帝后,朱棣后宫佳丽无数,在朱高爔之后为什么就再也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呢?

据《明史》记载,朱棣登基后,挑选大量美女入宫为妃,甚至还选了很多朝鲜美女,其中就有一位叫权氏的朝鲜美女,朱棣对她是极其宠爱,甚至是在远征漠北之时都带在身边。由此可见,朱棣并非不喜美色,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你懂的!在《李朝实录》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意思是说:你自己无能,我们年轻的宫女和宦官私通,又有何罪?

因此,我猜测朱棣在位22年颗料无收,显然并不是无“地”可种,也不是因为“地”过于贫瘠,而是因为没有种子或是种子不能生根发芽。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朱棣长年征战,身体过于虚弱,常生病,而且脾气非常暴躁。据说有道士为其上供了很多“丹药”,其中不乏有滥竽充数的,朱棣在服用之后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还病情加重了,精力亏损,显然据更加不举了。真是可惜了那些好“地”啦!


大史官


具体如下:

朱棣儿子

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汉王朱高煦(1380年-1426年),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赵简王朱高燧(1383年-1431年),(仁宗、汉王、赵简王母俱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爔(1392年1月18日-1392年),母不详。幼殇,未封爵位。

朱棣女儿

女永安公主,下嫁广平侯袁容,1417年卒,子袁贝。
永平公主,下嫁富阳侯李让,1444年卒,子李茂芳。
安成公主,1403年下嫁宋琥(西宁侯宋晟子),1443年卒。
咸宁公主朱智明,1411年下嫁宋瑛(西宁侯宋晟子),1440年卒。
常宁公主,下嫁沐昕(西平侯沐英子),1408年卒,寿22岁。

综上所述,我认为原因有可能是,朱棣后期工作强度,而且作为皇帝公务繁忙,朱棣是一位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故此在生育能力上有所心有余而力不足。


时说新语


永乐皇帝朱棣43岁成功登上皇位,65岁时在征伐蒙古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病逝。从朱棣登上皇位,至朱棣结束这一生,这中间有22年的时间。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朱棣在此期间没有生下过一个孩子。俗话说“四十男人一枝花”,朱棣43岁登上皇位,此时的他正值壮年,又手握天下,按理应该是风光无限,添下几位皇子与公主才对,然而直到病逝,他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朱棣在登上皇位没能生下一儿半女,究其原因,是朱棣的身体已经无能为力,无法再让他的妃子受孕。朱棣的身体不好,是有许多原因导致的。

朱元璋直接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又害怕这些叔叔们造反,于是将这些叔叔一个个抓起来。朱棣为了瞒天过海,他在大街上装疯卖傻,大热天裹着棉被在地下打滚,和乞丐争抢食物。虽然他最后成功的骗过朱允炆,但是这也可能为身体埋下了祸根。再者,如此巨大的压力,也让心力交瘁,极有可能会导致他的男性能力下降。



还有长年的征战,朱棣经常需要骑马,在征伐蒙古期间,经常是十天半个月不下马。骑马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对于人体的生殖器官肯定有所损伤。除此之外,朱棣还特别喜欢服用丹药。古代帝王都想要长生不老,朱棣也不例外,他四处寻找道士为其炼制丹药,那个丹药都含有许多重金属在内,使身体慢慢中毒。服用的多了,对身体的损害不言而喻。古代有许多帝王都因为服用丹药而中毒。


麦地传奇


朱棣出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共生了四子五女,其中最大的是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这个时候朱棣也才十九岁。

朱棣最小的孩子是他的第四子朱高爔(xī),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2年,这个时候朱棣是三十三岁,朱高爔活了一个月就夭折了。

朱棣是在建文四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朱棣觉得自己是继承朱元璋的,而不是继承建文帝朱允文的,所以建文年继续沿用洪武年的),公元1402年即位的,这个时候朱棣是四十三岁。

而我们刚才也说了朱棣在三十三岁,有了最小的孩子之后,就没有再有其他的儿女了,并非是在他即位,也就是他四十三岁的时候才没有儿女的。

不管怎么样,这个确实是很让人费解,三十三岁正当壮年呀,如果还有那方面的能力,那么是不大可能不再生一儿半女的,那么唯一的可能,那就是朱棣丧失了这方面的能力。

明史当然不会提及到这一点,但根据《李朝实录》的记载,有一个宫女在被朱棣处死前,就指出了朱棣在这一方面不行了。另外,我们看公元1392年,这一年,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那就是太子朱标死了,朱允文成为皇太孙,这个可能对朱棣有所影响,而且是两层的,朱棣感于兄长的去世,是伤心的,又感于为什么不是自己成为储君,而是自己的侄子成为储君,这是气愤与郁闷的。

这个当然只是推测之一,或者是朱棣因为某种意外,丧失了这方面的能力,但不管怎么说,比较能确认的是,朱棣确实在三十三岁之后,就无法生育了。


历史简单说


宁为太平犬,不当乱世人。

乱世中的人寿命有限,兵荒马乱之际,不定什么时候就得挨一刀,另一方面吃的不好,营养跟不上,再一方面心理压力大,对生活没盼头,寿命自然受影响。

受影响的何止活人的寿命,还有生殖系统,有那么一段大多数人吃不饱饭的时间,妇女绝经,男子断欲,人口几乎停止自然增长。

拿朱棣的老爸朱元璋来说,直到1367年,马上要当皇帝的前一年,才想起来给已经出生的七个儿子取名,那时候的小四朱棣都已经七岁了。

朱棣的三个哥哥,老大太子朱标,37岁就死了,老二朱樉,比大哥多活了两年,39岁死的,三哥朱㭎活的最长,40周岁才死,哥仨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前头,所以朱元璋辞世之际,朱棣的实际排名已经是老大。

为什么这哥仨都英年早逝?难道在年轻时都齐齐的开始寻欢作乐?掏空了身体?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朱标非常具有仁爱精神,并非纵欲之人。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了,问题出在朱元璋这里,也即是说——朱元璋的种子不够优质,前三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奠定最后的胜局,每天除了打仗就是思考,精神压力既大,身体机能也不够好,自然也就无法提供优良的种子。

等到坐稳龙庭,精神状态大为好转,身体也无需再承受马上征战,饮食有规律、医疗条件也跟上了,朱元璋的生殖系统也大为好转,又生了三十几个子女,其中长寿的也出现了不少。

反观朱棣,与朱元璋的先抑后扬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先扬后抑。

朱棣活了六十四周岁,最后的二十二年是做皇帝,四十二岁之前是燕王,朱棣做皇帝的二十二年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不仅如此,他做燕王的最后十年中,同样没有后代出生,也就是说,当人生只不过刚刚过半,三十二岁之后,朱棣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

朱棣一共有四子五女,幼子朱高爔生于1392年,那时候的朱棣只有32岁,再往上数,倒数第二的常宁公主出生于1386年,其时朱棣26岁,之后的三十八年中,只有朱高爔一人出生。

对于有一后二十妃(有姓氏的)的朱棣来说,子女数量的确不多,他在做燕王的时候,有记载的除了徐达的女儿徐皇后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嫔妃,一位是出自女真的金氏,一位是生下了四子朱高爔的康穆懿恭惠妃吴氏,剩下的、包括5名朝鲜妃子,大都是做皇帝之后纳入后宫的。

这么多妙龄女子,都不能生育的可能性是零,问题一定是出在朱棣身上,长达三十二年没有子女出生,普通百姓未必知道,史书上也可以装作若无其事,但朝廷上下一定会有小范围讨论,这种讨论甚至传到了朝鲜李朝那里,被《李朝实录》收录的一个小典故是这样记载的:

说朱棣十分宠爱来自朝鲜的权妃,后来她得病亡故,朱棣得到的线报是宫人吕氏毒害的,由此引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杀戮,朱棣把三千宫女尽行屠杀干净,据说有宫女在临刑前,大骂朱棣:“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你自己阳衰,霸占着这一群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她们凭什么为你保守名节?她们哪里有错?”

这本《李朝实录》中的大杀戮在明史中不见记载,当属孤证,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但至少说明了李朝驻京办已经在京师内参与了关于朱棣生殖系统议题的小圈子半公开讨论,他们也借由宫女之口做出了符合常理的猜想——朱棣的生殖系统完全宕机了,靠重启和维修通通不解决问题。

这就很恶毒了,我原本还想猜测为可能朱棣只是有些死精少精症状才导致的不孕不育,还维持着起码的行动力,人家却直接下达了宕机证明,这充分反映了朱棣的人品问题!朱棣明知自己已经行动力缺失,却在登基之后娶进来了几十个嫔妃,人家面对的压根儿就是永无止尽的漫漫长夜,花多少心思也没有用处,哀莫大于心死,那就是世界旱极阿塔卡马沙漠呐,一百年也不会有一次降雨!

不管是什么症状,反正今日已是无法对证,朱棣的毛病,还是要从他自身找原因。

咳,妄议龙体一下,无非是心理原因加生理原因。

心理原因:

1392年是一道坎,那一年幼子朱高爔出生,同年,太子朱标辞世,朱标一死,朱老四心理必有活动,未尝不是从那一刻起,就埋下了一个希望的种子,自此生根发芽,根深蒂固,生生把自己的心理拖坏了。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又开始了削藩行动,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朱橚头一个被开刀,这对朱棣的心理打击不可谓不大。

之后,朱允炆又派出多名亲信来到北平履职,专司盯防朱老四,害的朱棣必须使出全身解数,祭出了装疯一招,都没能躲过去,朱棣的心理压力大大加码。

生理原因:

洪武年间的第七次(1390年)、第八次(1396年)也是最后两次的北伐蒙古的行动中,燕王朱棣都是作为主力军亲自上阵的,这两次北伐,朱棣都取得大胜,获得朱元璋的夸奖,代价就是,同时收获了皇太孙的提防和生殖系统的损毁。


历来现实


朱棣野心勃勃地抢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弄得朱允炆不知所踪,朱元璋倘若知道了恐怕会自己掀开棺材板跳出来扇他几个耳光。

虽说成祖不失为一个雄主,也比朱允炆更适合当皇帝,可手段到底狠了一点,说朱允炆或自焚,或逃匿不知所踪,可这究竟是不是朱棣放出来的烟雾弹,又有谁知道呢?

不过,朱棣到底还是受到了惩罚——朱元璋这边刚刚驾崩,尸骨未寒,朱棣那边便迫不及待地发起“靖难之役”,在1402年夺走了朱允炆的皇位,此后22年皇帝生涯之中,纵然后宫佳丽无数,却再无所出。

朱棣一生只有四个儿子,除了徐皇后所生的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之外,便是一个出生不满一月即夭折的朱高爔。

他当了22年的皇帝,又有后宫佳丽无数,为何当了皇帝之后,却再无一妃一嫔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呢?

说到皇帝生儿子这事,朱棣倒也不是最惨的皇帝,清朝的咸丰、同治、光绪和溥仪哪个不比朱棣惨?

不过,要说能够和朱棣同病相怜的话,恐怕还得是宋高宗赵构。

朱棣是在靖难之役后当的皇帝,赵构则是在靖康之耻后当的皇帝,当然,朱棣是自己抢来的,赵构则是捡了个便宜。

赵构一路逃到南边当起了皇帝,原本以为能够安枕无忧,所以便在宫中造人,宠幸妃嫔,谁知造着造着,突然有人在殿外嚷嚷了起来,“金军打过来啦!金军打过来啦!”

这突然传来的嚷嚷声顿时吓得赵构后背发凉,打了一个冷颤,“瞿然惊惕,遂病薫腐”,从此便失去了生育能力。

赵构在受到惊吓之前所生的儿子赵旉于1129年被吓死之后,他实际上一直不甘心,一直试图再生一个儿子,可惜却一直没能成功,所以他在当了35年皇帝之后,说什么也不肯再当了,在56岁那年说了句“累了,累了”之后便传位给宋孝宗赵昚了。

赵构是因为受到惊吓,所以没了生育能力,朱棣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让他在当了皇帝之后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呢?

朱高爔生于1392年,这说明至少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前几年,朱棣的身体应当还没什么问题。

但是,朱标也死于1392年,随后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于1393年制造了“蓝玉案”,朱棣当时是否也在担心会受到这场血腥的政治风暴的波及呢?只不过,朱元璋再怎么样也不会对自己的儿子下死手,所以朱棣即便真有这个担心,应该也不至于会吓得失去生育能力。

从蓝玉案到1398年朱元璋病逝这几年时间,明朝并没有发生过什么特殊的事,所以朱棣应该也不是在这段时间里出现的问题。

所以,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时间应该是在靖难之役之时。

因为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曾经和赵构一样受到了惊吓,当然他并不是在临幸谁,而是受到了生死的威胁。

当时的朱棣只要一招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因为他很清楚,朱允炆哪怕输给他十次也没问题,可他却一次也不能输,他输一次便是满盘皆输。

朱棣虽说通过靖难之役打败了朱允炆,抢到了皇位,可此中却有一场战役让他几乎丧命——灵壁之战。

灵壁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朱棣也正是因为赢了灵壁之战,才有了打赢整场靖难之役的可能性。

但是朱允炆说到底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朱棣能打赢的几率很小,所以朱棣只能冒险打快仗,用最快的速度攻入南京,他才能取得胜利。

朱棣也在灵壁之战中经历了生死一战,几乎命悬一线,差点死在了灵壁,好在他手下也有悍将,在危急关头以命换命救了他一命。

经此一役,朱棣受惊过度,从而失去生育能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朱棣也因此在他22年的皇帝生涯之中,再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