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美股份的“魔幻”完美

刷雪球的时候,我们发现今日话题在今年10月份有个悬赏问题,即“丸美股份和珀莱雅上市以来屡创新高,如何看化妆品行业长期投资价值?”因为“弹、弹、弹,弹走鱼尾纹”这个广告实在“深入人心”,我们决定这次先聊一聊丸美股份(603983.SH)。

如果检索丸美股份相关新闻,投资者们可以发现,这家公司有较坎坷的上市之路,其在上市过程中是伴随着颇多争议的。乍一看财报,其财务数据颇为优美,如超过同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等等,然而,这种完美有时却又显得有些“魔幻”。

完美中的“魔幻”?

在招股说明书中,丸美股份将上海家化(600315.SH)、拉芳家化(603630.SH)、珀莱雅(603605.SH)视作同行业可比公司(注:其中,珀莱雅可能更可比一些)。以下是四家上市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情况(数据来源于wind):

显然,丸美股份的营运能力要比其他同行上市公司显得更完美一些。又因为丸美股份主要采用经销商模式,我们进一步关注了预收账款科目。以下是粗略计算的四家上市公司2018年的预收账款周转天数情况:

可见,丸美股份的预收款周转天数明显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这可能意味着它相对于经销商是比较强势的(2015年是88天,笑cry)。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来了,丸美股份对哪些经销商更强势呢?在招股说明书中,丸美股份披露了预收账款前五名信息,我们得以计算数据:

对于笔者低微的理解能力而言,预收期27天甚至45天尚可接受,但经销商为何会接受超过100天的预收期?须知,与丸美股份产品定位高度契合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二、三线城市的70后、80后女性,产品亦非稀缺品、长周期定制品。这就显得有些“魔幻”了。

完美中的“瑕疵”?

我们格外关注上市公司或并购标的公司的收入或成本中的分类明细及各自占比情况。通过分类明细及占比,我们可以反向推测出总销售金额或总采购金额,再与上市公司实际披露金额相印证,以判断其财务数据的可信度。

此前,笔者所撰《冀东水泥重组疑问迭出》一文中的小标题“两种方式推测营业成本有出入”,以及《神农基因:“供应链”虚实存疑,财务数据“打架”》一文中的小标题“两种口径下,营收差2000万”,都有这方面应用,感兴趣的投资者可检索阅读。

这一次,我们要将该方法应用于丸美股份。根据丸美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向供应商采购瓶子、盖子、纸盒、纸箱等包装材料,添加剂、水溶保湿剂、表面活性剂等原材料以及柜台等用于产品销售的各种物料。”

招股说明书190页显示,“公司采购的主要包装材料为瓶子、软管、盖子、喷头、纸盒、纸箱等”,主要包装材料的采购金额占比情况见下表1所示(注:其他包装材料主要包括说明书、纸箱等):

然而,中和明略研究团队根据丸美股份招股说明书209页披露的“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包装材料供应商采购情况”整理如下(是为表2):

根据表2采购金额(不含税)及占包装采购额比例(前者除以后者)可知,包装采购总额分别为33,540万元、28,713万元、22,902万元,与表1所披露的31,035万元、28,713万元、 22,901万元分别相差2505万元、0万元、1万元。

显然,根据两种方式计算下的包装采购额在2016年、2017年是基本一致的,但2018年却有无法完全忽视的差距,这种差距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此外,在招股说明书第167页,丸美股份介绍了前十大客户(均为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合计销售金额在2018年、2017年、2016年分别为63,780万元、52,078万元、47,493万元。另一方面,招股说明书却又在第153页介绍前十大经销商采购金额合计在2018年、2017年、2016年分别为67,773万元、55,565万元、49,774万元。

须知,上市公司称“交货地点为乙方指定的广州地区货运站,交货后货物的所有风险即由乙方承担,广州货运站至乙方的运输由乙方负责,货运站由乙方指定,运输途中任何损耗由乙方与货运站交涉。”

这也意味着,当丸美股份将货物发送至广州地区货运站,其即可确认收入。从这个角度看,丸美股份对经销商的销售收入应不低于经销商的采购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为何呢?我们猜想,会不会类似于双星新材那样,采购额系含税?

招股说明书176页显示,丸美股份的货物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或16%。若以采购额除以1.17或1.16,其数值就将明显低于销售金额,也许就较为符合逻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