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真的有用吗?有必要在班级群里公布吗?

xm8023


孩子们经常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每当考完试的时候,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次身体与心灵的解脱。可是在短暂的解脱之后,他们面临的是下一次考试,就这样循环反复,可能考试就是他们在学习生涯中的一座座大山。在这些大山下,大概最令人煎熬的就是成绩了。考好了“全家欢乐,考不好,面对的就是广阔的题海与保不完的辅导班。”

之所以说成绩令人煎熬,就是因为每一次的班级排名和学校排名,它牵动着家长背后对子女的期待,也牵动着莘莘学子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未卜前途。

对学生的排名真的有用吗?有必要在班里群里公布吗?面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弊也有利。

我们先从好的方面来说,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对成绩进行排名,可以让孩子对自己在班里或者在学校的位置有一个大概了解,让孩子明确下一次考试目标。

第二,激发学习动力。排名的先后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如果孩子知道自己落后的情况下奋发图强,那么排名的先后就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我想这也是每位老师和家长都希望看到的。

第三,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我向每位老师进行排名的目的不仅仅是表扬或者批评谁,更多的是想要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关系。

那么从坏的方面来说,如果将大考小考的每一次成绩进行排名,其实无形中也给了父母和孩子较大的压力,增加了他们的焦虑。成绩优秀的家长会不断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加码,要求孩子的成绩和名次可以更上一层楼,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孩子来说成绩的排名很可能对他们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久而久之这样很可能会磨灭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第一名并不是意味着孩子以后的人生是成功的,最后一名也说明不了孩子未来就是弱者。世间万物哪有完美,所以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尽善尽美。

我希望每一位家长可以看到成绩背后最真实的孩子,让他们在努力学习过程中依然可以绽放最灿烂的笑容。


教师育儿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还是有其作用的,在班级群里公布也是有必要的。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倒真不是老师为了把孩子划分出三六九等,孩子的状况老师肯定心中有数,没必要摆到明面上,每一个孩子的成绩名次和综合名次老师明镜似的。

就拿我女儿的学校来说,是我们这里最早的私立小学,各种管理和教学模式非常完善。孩子入学一年多以来,我还是很满意的。不像原来一些人说的攀比严重,相反,我强烈感觉这里的家长和孩子都是很拚的,孩子优秀者甚众,家长更是让我没话说。

只要不是太微不足道的考试,老师都是要在群里发成绩单的,尤其是语文。成绩单上没有名字,只有学号,就算老师不加说明,自己的孩子成绩和在班里的位置也是一目了然。老师还会逐个备注孩子的薄弱环节,可以说老师不是为了排名而排名,真的是为了让家长心中有数,大家一起弥补孩子的弱项,带领孩子一起往前走。

当然也会有人觉得考试太多,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可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又有什么办法!况且孩子必须学会各种本领,将来才能造福社会。就像小动物,它们无一不是出生后就学习生存本领啊,大家见过只知玩耍,不会觅食做窝的小动物吗,恐怕即使有,也活不长远吧。

当然,我们应该抱着平常心看待每一次成绩,既了解到孩子的水平,又不给孩子和自己过分的压力。来日方长,只要过好每一天,坚持稳步前进,孩子一定有光明的前途!

关注👉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让我们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


我以我孩子为例,来说一下班级群公布排名带给家长和孩子的微妙心理变化。

孩子小学到初一,班主任是基本不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的,家长了解分数一般都是通过孩子。以我的孩子为例,他告诉家长成绩往往是高度选择性的,考的好的时候会告诉家长,考得不好的时候会选择隐瞒。期中或期末这种大考,由于老师不公布成绩排名,家长一般只能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或者私下问老师的方式了解孩子在班里或年级的大体情况。

初二的时候,孩子班里换了班主任。班主任一改前一个班主任“无为而治”的方式,不仅会选择在群里公布孩子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还会把孩子大考小考的成绩,以分数段的方式公布。家长可参考各个分数段精准定位出自己孩子班级每次大考小考排名。这种管理方式带给家长的微妙心理变化是什么呢?我以我和我孩子的心理变化为例来谈一下。

首先是大人和小孩都有了高度的紧迫感。以往班主任无为而治,很多家长也乐得清闲,孩子平时完成作业情况,孩子小测验的成绩,孩子阶段性的学习情况家长好多都处于无知状态。比如我在初一下学期,孩子有一段时间没做数学作业,但是我一无所知,直到班主任给我打了电话才发现孩子不做数学作业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但自从新班主任积极作为后,我观察了一下孩子班级同学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完成率很高,很多家长为了避免自己孩子成为“负面典型”,都会积极“作为”起来。

其次,关于大考小考的成绩排名,无形中也给予了父母一种较大的压力,也增加了父母和孩子的焦虑感。比如好学生的家长会很在意孩子每次大考小考的排名,为了保持孩子一贯的优秀,好学生的家长会不断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加码,务求让孩子的成绩和名次更进一步。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心态也会被激发起来,比较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紧迫感。我觉得我心态的变化就很明显,阶段性高频率成绩的公布大大增加了我的紧迫感,对孩子的学习加码无形中大了好几个级别。

最后,谈一下这种方式的“效用”。说实话,小升初,孩子学校平行分班,初一的期中期末几次考试,孩子班级成绩明显弱势。初二第一次月考,孩子班级成绩提升很大,他们班级的一个尖子生冲到了年级第二,还有几个尖子生在年级的排名都有了质的提升。当然,一次考试还不一定充分说明效果,但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当然,群内公布成绩排名也有副作用,那就是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父母的焦虑感,也加大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精神压力,但世间万物哪有完美?!这是让孩子进步不得不承受的代价。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成绩排名真的有用,但是不一定要在班级群里公布。

没有排名的成绩是没有意义也没有参考价值的。

在一次考试中,你取得的成绩是85分。如果只告诉你这个信息,你一定会感到困惑:这个85分怎么样呢?

如果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0分,那你这个85分就是有点落后的成绩了;如果全班的平均成绩是80分,那你这个成绩就是中等偏上的成绩;如果全班的平均成绩是60分,那你这个成绩就是顶瓜瓜的了!有了全班的平均成绩作为参考,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全班处于什么位置了。再精细一些,告诉你这个成绩在全班排名是第10名,那你就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情况了。

如果在上次类似的考试中,你在全班排在第5名,那你就是退步了,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退步;如果你上次在全班得到的是第20名,而这次跳到了第10名,那你就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你拿到成绩条的时候,成绩条上除了总分,一定还有在全省或全市的排名。根据这个排名,你可以决定报考哪一所高校;反之,如果没有这个排名,你可能就会有点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

所以,排名的目的就是让你知道你在某一个确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成绩处于何种水平,给你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排名的意义也是让你知道自己近期的状态保持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排名的意义很重要,也很有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不准排名是为了降低压力。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排名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排名的“副作用”也同样存在。

有了排名,就会自然地把全班同学的成绩分为了三六九等。优等成绩获得者自然欣喜异常,进步较大者也可喜上眉梢,保持稳定者可以从容不迫,但是那些排在榜单后面的人就会沉不住气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例外者。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期,心理承受能力不佳,而且他们的可塑性较强,不能以某一次的成绩来决定他们的定位,更不能以一次没有充分发挥的成绩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所以,综合各个方面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成绩排名不宜公开,更不能在班级群里公布。

学生个人及家长应当有知情权。

义务教育阶段的成绩排名不宜公布,但是决不意味着这个排名不能让所有人知道。作为学生本人,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排名以便了解自己的努力是否有了回报,当然应当告诉他。学生家长,如果想知道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家庭辅导,当然也有权知道自己孩子的排名。只是,你只能了解自己的排名。

此外,对于在全班排名较前的同学,完全可以公布他们的排名情况。比如公布前五名的排名情况,让大家向他们学习;也可以公布个别的取得较大进步的同学,让他们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

对于少数同学来说,不太好的名次显然会给自己带来压力。这样的同学,他们的排名可以当作是一种“隐私”,给予适当的保护也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成绩的排名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起到表扬激励的作用,用得不好反而会打击部分人的自信心,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慎重决定。


跟着江老师学数学


分别说:

一、关于排名有用吗?

1、老师显摆:大凡者,若全班在同年级考试中成绩突出,科任老师会公布,有公布就会有排名。为自己打广告!

2、优秀学生“沾光”;

(1)自信度大大提升,自己是最棒的,以后要好好学习。

(2)自信过度,以此骄傲自滿。

3、后进生雪上加霜。不排出严重打击,没有了自信,破罐破摔。

利弊得失一目了然。

二、关于在家长群公布排名行吗?

这个没有探讨的余地,还真不行!学生的学习成绩属于隐私,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综上所述学生排名及公布都不应该,有人会问: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我有知情权!我想这不矛盾,完全可以与老师联系获取,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途经!因为公布排名比竞有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影响和伤害!更严重的是违法之举。


关小村1


老师对学生成绩排名,是让你做家长看的,而不是让别人看的。老师会这样做,是想让你做家长的有个底,让你知道孩子在班上的水平。如果,不排名。你知道孩子的成绩好坏吗?比个例,如班上的同学,大家都九十五以上,你孩子才九十分,如果,老师不排名,你还以为不错呢。


落叶的声音


对学生的成绩排名真的有用!

班主任对学生考试各科成绩进行统计,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哪些学生在哪些学科上薄弱,需要加强;哪些学生在哪些学科上是强项。在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时,老师会指导其合理安排,力求均衡发展。班主任可以和某些薄弱学科老师沟通。让老师重视起来,有针对性地抓偏科的学生。全面抓,结果就是全面抓不起来!班主任统计各科成绩对于协调班级各学科的后期安排也有指导作用。学校统计各班成绩加以汇总,可以了解各班级教师的阶段性教学完成成绩。成绩就是一种教学反馈!为学校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提出要求,及今后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撑!

当然,你如果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随便一个什么伤了孩子自尊之类的话,便可以是反对的理由。但是如果你是为教育,那么我认为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排名有用!

中考,高考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排名。它确定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参考作用。

至于,有没有必要在班级群公布,我认为没有必要。

如果个别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绩或排名情况可以私聊班主任即可!当然,有些家长知道后,喜欢宣传,最后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一般只给家长看他自己孩子的成绩与排名!


思无邪55157851


中高考都是靠排名,你说重要不重要?

公布排名好歹能让你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明确努力的方向。都不公开,自己闷头干?干完抬头发现自己都不知道成啥样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都已经是数据分析的时代了,竟然还在纠结要不要公开,不知道数据=信息=利益么??你能获取越多的信息必然才能获更多的利,闭塞引起的严重落后请参照“闭关锁国”!

所有大佬们都在为怎么获取大而全的数据信息而头疼,一个个跟我一样的P民却在谈要不要获取更多数据信息,真是挺搞笑的。。。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黑幕和问题,远比自己的狗屁成绩隐私重要多了,多少身份隐私泄露了都不在意,唯独在意成绩??

成绩排名不公开,不代表相关的数据和事实就可以不存在,你不要完整信息,自然有一堆人会想方设法去获得完整的信息,以便获取相关利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高考选科制度,从博弈的角度,每个人的选科都影响他人选科。。。如果有人知道全省的排名数据,那么他完全可以在最晚的时刻,做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到时候是不是所有人又要跳出来说怎么这么不公平??

排了名,不公布,你能确定这排名就是真实排名?想坑一个学生,给他伪排名分分钟就能废了,就这么放心把一辈子的前途押在老师手中吗??完整的排名可都在他们手中呢!!有渠道的人早就想方设法获取了完整的排名信息,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之路是一路竞争到底,一场漫长的无声无息的竞争之战。。。结果却有一堆人在呼吁不公开排名,真是醉了!!

个人觉得,如果全部公开,那就都算不上隐私的范畴。而把它秘而不宣,让人窥看了去,你又窥别人而不得,那才是满满的隐私被侵犯感!


渣母头


这个问题永远争议不断,每个家长内心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可能统一。

对学生成绩排名是必须的,因为老师要知道各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下一阶段制定上课方案。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对家长负责,让家长知道自家孩子的学习状况。应试教育不改,成绩依然是第一位。

至于老师通过什么方式把成绩告诉家长呢,这就是老师应该要考虑的。一般来说,老师都是只会对外公布前十名成绩,以表示对优秀学子的表扬。其他的学生成绩,只能通过家长主动询问。这就既表扬了学生,促使他们将来会更上一层楼,又巧妙避开了差生家长的面子问题,我挺赞成老师这种做法的。

对于说老师在班群上公布全班成绩,应该比较少。不过,我们班英语老师今次期中考试就公布全班成绩了,不过大部分家长是接受的。因为这位老师平时每晚都会很负责任地追作业视频,从8点多开始追到10点多,她负责两个班的英语,还是一个班的班主任,每晚坚持,从不落下,家长真的无一不受感动。这位老师也有孩子,才几岁,每晚还要照顾,但她却依然挂心着她的工作,真心难得。这位老师也经常与家长在群里接地气沟通,深得家长心,所以,公布成绩,跟家长分析考试状况,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在聊天,聊孩子,大家反而很投入,没有其他想法呢。

而对于平时少跟家长沟通,跟家长有些隔阂的老师,就发通知才出现在群,这就要好好考虑要不要在群上直接发成绩了。


写文字的妈咪


我的学生时代,最怕的就是考试过后成绩单的排名信封寄到家里,(当然现在不会采用信封的方式了,因为了有微信,直接在班级群公布就可以了)名次下降了有压力,因为代表你退步了,名词提升了,有压力,因为代表下次你得更努力比这次更好。所以我最怕进班级前三,时刻要顶着被刷下来的压力,但是又不敢退出前五,因为那表示自己很弱......

同时,考的再差,只要名次在理想名次之内就行,否则,考得再好名次不好心里也很失落和恐惧!


那时候,排名以及公布排名给我的影响心理就是这样,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到自己到底学了什么,而是把大部分关注点放在了排名这件事。


也许学校是用这样一种方式给学生和家长们一个总结和交代,但排名本身这件事的存在,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孩子来说,“考第几名”比“学到了什么”都更容易受到关注,因为一分排名不仅仅直接划等号了孩子学的好不好,更关乎到家长和孩子的面子自尊。排前面的自然是金光闪闪的优等生,排后面的不用说就是拖后腿的差等生,就这样,孩子的学习过程就被一张排名表强行总结了,现今无数孩子在学习上的自卑心理,不得不说与这种十分片面的排名有着相当的关系。


而排名表的公布,不仅让孩子之间在自卑的压力下引发非主动性的竞争,同时也让同一个班级里的家长纷纷暗自攀比。家长们聚在一起,问到最多的问题一定是考试考了第几名,得了多少分。这一切都无形之中又加诸了孩子的压力。


试问,在这种扭曲的多重压力下,孩子真的能好好的学到知识和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