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么才能练好行书?

大小眼


不管是学习哪种书体,方法都基本上是一样的,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步:选帖;选一本自己喜欢或者是适合自己的字帖,一定要记住一旦选定就不要轻易更换。

第二步:读帖;认真观察字帖当中的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包括每个笔画的角度长度及起笔收笔位置,线条粗细力度轻重的变化等等,然后自己还要需要思考一下这些笔画细节的体现是怎么用笔的。

第三步:临帖;这一步是比较重要的,是将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方法用笔体现到纸上的一个实践过程,初学者书写一定要慢,切记不能着急,对于比较复杂的笔画或者汉字可以适当描红,但是不能多。在这里我建议对临,就是把字帖放一边照着写,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第四步:比较;按要求写完一个字可以跟字帖上的范字进行对照。找出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订正,就这样反复读帖,练习,对照,直到写出来的字跟字帖上的一样为止。

第五步:坚持;按照前边四步的方法坚持练习。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去练习,直到把字帖上汉字的书写牢记于心,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变成自己的习惯。

以上几点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墨悠然硬笔


个人以为,练实用硬笔行书,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作为初学者,你要有不错的楷书功底,或有点书法性的“江湖体”。

对!要有点书法基础的。

需要强调的是,有的朋友,若一直练楷书,而不练行书,时间久了,楷书也会比较呆滞,不灵动的,若楷书和行书能交叉练习,互相促进,最好不过!


第二个境界,通过大量的临贴,随练后,能正常速度或稍慢写出查对规范点的行书,大多常见字的写法,能写的规范。但有些不常用字的构架,写的不是很到位。

这时,每写随抄一幅字,都要⭕️丑字,有重点练习了!

第三个境界,能正常速度或稍快,随意写出漂亮规范的硬笔行书。常用简体字行书写法,都掌握到位,对!行书能写的游刃有余了!

行书水平的提升,境界的提升,是要临贴要和随抄相结合的,临贴好理解,而随抄,是需要下实打实功夫的,就是在掌握行书构架、笔法后的反复巩固。

目的是快写状态下,写出流畅自然下的书法美。对,实用硬笔行书的书法美,是流畅舒展,和古风墨趣的软笔书法根本不是一个风格。

当然,若是工作学习中,把写字当作练行书的机会,把构架、笔画写到位,进步自然快!那就不需要刻意的随抄了!大量随抄,同时学习各位大佬的章法、学习百家所长;

我觉得,我目前也就刚刚第二个境界,正积极向各位大佬们学习中。

好吧,以上思考,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全部是个人实践出来经验和感悟!路过的大师请留情,若感觉有收获的也请点赞!


行书一点通


行书是一种统称,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

行书具有连贯流畅、灵活多变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显得姿态万千,欹正对比让行书更具姿态。



行书不仅仅是楷书的快写,它是有笔画省减的,结构形态也是千变万化的。学习方法跟楷书略有不同。关于学好行书有什么秘诀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30多年的学书经历做了一个小结,归纳如下:



一、选好碑帖范本最关键。

古人说:取法乎上 ,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行书应从魏晋南北朝书家的法书入手。先学“二王”可以事半功倍!《圣教序》和《兰亭序》都是很好的学习范本。米芾的《苕溪诗卷》,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赵孟頫、黄庭坚的很多行书碑帖都可以作为临摹的范本。



二、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学习行书首先要从点画入手,从简单的笔法开始,在提、按、顿、挫、收、转等各个笔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领,打牢基础。

三、临摹交替练习。

临摹要刻苦,细心读帖,认真体会古人用笔,包括点画粗细、方向,角度,结体、字形等的变化。



四、加强对比性练习。把相同的字,相同的部首放在一起练习,比对,力求神形兼备!

五、小字和大字练习相结合;临摹和创作相结合。



六、力求墨色变化丰富。

同一个字里头,笔画少的那边要写粗一点,独体字墨色要浓,笔画要写得稍粗一些,力求协调,笔画多的字要注意笔画的穿插,线条要细些,力求稳健而不臃肿!



七、注意点画的呼应、字与字的衔接和连带以及间距的处理。

八、计白当黑,疏密得当。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走马观花,密处密不容针!



九、、中侧锋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十、意在笔先。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十一、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个性、思想、审美、气质的流露,不仅仅是技巧的表现。



十二、力求结体多变 ,对比强烈。大小参差,错落有致!

十三、力求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气势磅礴、神采飞扬!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行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事半功倍!


广州廖成文


由楷入行,是很多书法朋友都要经历的过程。楷书主要用途不在观赏性而在工具性,向书法艺术领域更深入探索,由楷入行入草是必然的。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却没有第一楷书,有草圣但没有楷圣。



楷书快写就是行书的观点是荒谬的。楷书有楷书的法度,行书有行书的技巧。像题主这样,有颜欧的底子,再练习行书不能说驾轻就熟、水到渠成,至少比没有基础的人直接练行书,效果上又好又快得多。由楷入行究竟怎么过渡,抱庸结合自身体会,简要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是读在写前。习写之前要阅读一定量的行书法贴。一千多年的行书说到底脱不了二王风味,练行书首先要看二王。然后可以有选择地看一下名家经典,重点是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三人的。个见,最得二王笔法即此三人,尤其是文徵明。行书关键就是起笔行势、俯仰之姿、呼应关系,大体有个直观顺畅的印象,再开始动笔。



二是悟在习中。没有实践的书写,就没有真正的领悟。在习练之初,主要的目标是模仿,主要的方法是补差。楷书习练很久的人,在点画习惯、书写节奏、结字技巧上会有定势,行书习练时要注意克服这些定势,让行书真正的运行起来。书法贵在悟性,也就是领悟能力。之所以说顿悟、大彻大悟、番然醒悟,就是一定要有新的认识,并且寻找到这个新认识与自身书法技法技巧的联系之处,触类而旁通。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三是持久融塑。融塑的过程,就是融汇与转化的过程,把别人的变成自已的,理想状态就是既不失法度,又独具特色。这个过程最艰难、也最漫长,十之七八的书法技艺将终结于此。如果从这个领域能够走出来,放荡不失法度,飘逸有别凡俗,你就真的是成功了。当然,大多数人习书只图陶治性情、寻找乐趣,如果功利心太强,反而适得其反。淡泊最好。


抱庸詩書


练习行书,要掌握行书的基本特征,并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分析、把握行书的要领,才能快速提高书法学习效率。下面麓风轩老师分享几条行书练习的技巧:

1.变长为短,缩短行笔量度

楷书笔画,特别是一些行笔距离较长的长横,长竖、长撩,均要求书写到位,面书写行楷,为节省时间,则可把楷书中的长笔画简化缩短。

2.变慢为捷,调整书写笔顺

写楷书,要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掠、先内后外”等笔顺规则,面书写行楷,为了连写的便捷,有时可适当改变楷书的笔顺,但不可生选笔顺。

3.变大为小,改造笔画形态

写楷书,点、横、竖、撇、捺等笔画均要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书写行书,则可对一些笔画进行合理的变形,以点等形体较小的笔画代替形体较大的笔画。如以点代横、以点代撇、以点代捺等,变化丰富多彩。

4.变直为弧,减少方折顿挫

写楷书时,对于有些方折笔画,要求有一定的顿挫,做到梭角分明,而书写行楷,则常将一些方折笔画用弧线表现出来,显得更为流动。

5.变多为少,连写相邻笔画

书写楷书,每个笔画各自独立,面书写行楷,往往将相邻的笔画连写,以战少起、收笔的類率,有的字一笔便可写成,简捷明快。

6.变繁为简,引用草意写法

写楷书,无论多么复杂的笔画,都不能省略,面书写行格,则可适当将一些字草化,即勾画出字的轮廓,合理引用草意,增强线条流动感,可以调节行书的行气。

初学者,需要找一个优秀的行书范本,根据上述技巧,仔细揣摩,临习书写。

“麓风轩”开展公益性书法教学,发布了很多优秀的课件资源和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欢迎书法同道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麓风轩


行书练习的关键点就在于,字体结构的练习。

其实行书归根结底就是楷书演变而成,所以当然就是要先练好楷书,究竟是如何演变,仔细分析应该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比如这个“想”字行书的演变。

“想”字的上半部是由“木”和“目”组成,楷书“木”字的一撇一捺转化为行书则为一撇一提,同时连着“目”字一竖,这样连笔更美观,书写更快!也就演变成为行书。

说明白行书是由楷书演变而来,接下来就说楷书如何练习。


楷书练习是基础练习,也就是简单的字体结构的练习,如果对于字体结构的规律仔细分析,那么练字就会更快、更有效。

举2个字的例子供参考,这里为大家讲解如何读帖,分析字体结构、字体间距等。

掌握楷书字体结构的规律,练好楷书,然后分析楷书转变行书的规律,那么行书练习就会更简单,但是最主要的就是离不开坚持不断的练习,俗话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要想练成字,那少不了坚持练习,祝:加油!


我是手写咖,原创手写自媒体,关于手写练字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记得关注哟!


以上建议,希望对正在练习行书的你有用,如果有作用记得点赞哟👍!


手写咖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好行书的秘诀就是临古人的名碑名帖。临摹古人的名碑名帖,不仅仅是学好行书的秘诀,而且也是学好行书的必走之路。做为一个行书爱好者,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按照我的话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不然的话,必定会走弯路。



学习行书,建议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入手最好,先临其形似,再临出神韵。在临摹《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同时,可以读一读王羲之《兰亭序》,但不耍先临王羲之的《兰亭序》,这叫学书以碑为上,帖为下。《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碑,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帖。



另外,学行书,晋之后的行书先不要学,近代、现代和当代人的行书也先不要学,就盯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下大功夫认真临帖,要把重点放在对临上。在临帖阶段,心要专,神要聚。还要做到边临,边读,边悟。只有这样,才能进步得快。还要提醒题主一下,临帖阶段先不要急于写作品。

在临摹王羲之的行书时,题主可抽出一定的时间临临汉隶和唐楷,这些对学习行书会有一定帮助的。


中州耕牛堂主


我们的传统书法中,行书可以说是使用率最高的书体了,历代书家行书高手远远多于楷书高手,这是因为行书在情感的表现和创作方面比楷书更有力度。楷书和行书可以说是一个书家必学的两种书体。

楷书向行书过渡的时候,可以寻求一种与所学习楷书风格相近、笔法相似的碑帖来学习,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事半功倍了。

首先选贴

你既然学习的颜楷和欧楷,那你行书的学习范围就可以更大一些,你可以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例如《争座位贴》《祭伯文稿》《祭侄文稿》等;也可以学习欧阳询的行书,例如《张翰思鲈帖》《梦奠帖》等。

欧体的行书作品因为不多,字数也少,你不喜欢的话,还可以选择与欧体同出一脉的《圣教序》。因为欧体是欧阳询继承了魏碑并且融合了王羲之的笔法而成,只是比王书更加险劲峭拔,而紧结、挺秀的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选帖完成后,临帖之前先读帖,对所要临习的范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分析一下它的用笔有哪些特点。

行书的用笔特点

学习楷书的时候,在起笔、行笔和收笔的时候,各有要求,必须有所交待,如藏锋、露锋、回锋、折笔、顿笔等等。

到了行书的时候,因为书写的便捷,便将楷书行笔中的一些繁杂的笔法进行了简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书就好写了。行书用笔要求在点画的表现上保持楷书所要达到的或者基本遵循的艺术效果,笔画该重的地方要重,该轻的地方还要轻,粗细的变化比楷书更加丰富。

行书的起笔中有采用“逆势切入”的用笔,这基本与楷书相同,但是由于行书行笔较快,因此这种逆势往往是在空中完成的,笔尖不着纸,称为“意逆”。而行书的一般起笔都是顺势落笔的,逆锋起笔是少数的。

行书的行笔过程一般都是中锋和侧锋相兼的,二者不断地变化,这也是行书学习的难点。书法学习中有一种说法,就是要“笔笔中锋”,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纵观历代名家前贤的法书,古人写行书的时候往往都是中锋兼侧锋的,都是以“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为准的。

就连以多用中锋著称的颜真卿的行书,也是经常有侧锋之笔。行书的特点是中锋立骨、侧锋取态、微露锋芒,而富生意,随着笔势的往来,翻腾起倒,笔意到处,则体势也就自然圆活,风骨劲健。

临帖的时候多读帖

要想写好行书,除了用心临帖之外,用心读帖更为关键。有条件最好把要临的法书,挂于墙壁上,常常心摹手追,你对原帖印象越深,临帖的时候越轻松。

有的人学习书法,临帖三个月就能临的很像,甚至可以脱帖创作。有的人临帖一年还不能完全上手,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读帖。读帖的时候从点画、结构及基本形态特征去观察分析范本上的字,因为经常观察、分析,时间一长范本就被印在脑子里了,临摹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以上是我学习行书的一些心得,不当的地方还望大家提出,您如果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也希望您能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翰墨今香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的结构、点画近于楷书,而又带有草书笔画连带的特点,比楷书灵活多变,方便快捷,比草书清晰易辨,因此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字体。

汉字字体之演变,由篆而隶,由隶而章、楷、行、草,其间隶书担当了承前启后的任务。书体在汉代变化最多,隶变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汉代以前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汉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字体由篆书演变为隶书是我国汉字字体上的一大改革。

汉字自诞生起,一直就向着严谨、整饬和急速、潦草两个方向发展。汉代居正统地位的规范字体是像《礼器碑》、《曹全碑》那样的"碑版体"隶书,蚕头燕尾、一笔不苟、装饰性很强而书写速度极慢,因此汉人不处处用它。他们在竹简、木牍上书写一些日常文书时,便采取一种相对率意的写法,这就是当时的"行书"——"简牍体"。比简牍体再进一步,运用省略笔画,简化构件的手段,便又形成了当时的草书——"章草"。简牍体和章草,都是隶书的快写体,由于它们的广泛运用,便推动了正统碑版体隶书笔法和形体结构的改革。到魏晋之际,终于改革成了取隶书而代之的新的正统字体——楷书。

与隶变楷同步,沿着简牍体和章草的思路,诞生了楷书的快写体——行书和草书(今草)。楷书从汉末萌芽到唐代最后成熟定型,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而行、草书却早在魏晋时代就已成熟,这与王羲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行书成熟虽早于楷书,但从字体的相互关系来说,它是楷书的一种快写体。唐人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行书者,……即正书之小讹(变化之意)。"因此欲学行书,必先学好楷书,如果初学一上手就临习行书字帖,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一点应引起每个有志于行书书法学习者的重视!

行书的主要特点有:

一、解散楷法。行书是楷书的直接快写,楷书的许多原则,行书仍宗之不变,但它又比楷书自由,对楷书的一些法则进行简化,从而使书写快捷,产生流动感。行书笔法不是另起炉灶,它只是"解散"了楷法,而赢得了时间。

二、省变笔画。行书可以省略、合并楷书的一些笔画或改变某些笔画的形态。

三、放纵体势。楷书字体趋于方正,每字所占面积基本相同,具有端正、庄严之美。而行书则不同,它加大了横画的斜度,字形左低右高,以欹侧取势,不仅在笔法上"解散楷法",在结构上也是"放纵楷体"的。

四、强化联系。楷书的笔画之间、偏旁结构之间的联系主要是"意"的呼应,而非"迹"的沟通。行书比楷书更重视意的呼应,并经常将这种呼应强化为有迹可察的联系。沟通联系的方法有笔連和牵丝两种。牵丝的连接有一个字中笔画之间的连接和字和字之间的连接。意的连绵比有形的连笔、牵丝更难掌握、层次更高。

学习行书应注意两点:

一是行书起笔露锋居多,但在入纸前仍要凌空取势,即在空中完成逆入藏锋的动作而后着纸,否则将会落笔尖细,入浮滑之途。

二是行书中相当多地保留着楷书的笔法,初学应细读原帖,注意楷行并用,从行楷入手,进而行草,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三是选好字帖。王羲之在行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学行书,从临摹王字入手,才能得到基本方法,不致随流入俗。大王的名帖有:《姨母帖》、《何如.奉橘帖》、《丧乱帖》、《得示帖》、《兰亭序》、《圣教序》等。

《圣教序》是唐代怀仁和尚摹集王羲之墨迹的单字拼合成文的石刻,共有两千四百多字,历来是行书入门的最佳教材,其缺点是行气不如上述诸帖通畅自然。不过对初学而言,应先学好单字再成行结篇,故先学《圣教序》再转其他王帖,是较为合理的程序。王字既熟,还要广泛临习历史上其他名家名作,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书书法艺术水平。


耑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