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在爱情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人性和希望

《乱世佳人》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玛格丽特一生也就只写了这么一部作品。有人说,玛格丽特米切尔就是为这一部经典巨作而出生的。虽说,这话似乎有夸张的嫌疑,但不得不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大家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乱世佳人》大致讲述了在美国内战前后,南方农场主女儿斯嘉丽和阿希礼,巴瑞德这三个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很多人看到斯嘉丽在爱情中的迷糊,纷纷忍不住想跳进书里点醒她,这种“共情感”我想,应该是大家那么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吧。

细想,这部小说真的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吗?在我看来,并不尽然。我认为,《乱世佳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经典的原因,除了爱情,还有更多我们被忽略的细节。这本书,不仅是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历史的百科全书。



01、斯嘉丽、巴瑞德、阿希礼之间的三人纠葛

看过故事的人都知道,斯嘉丽年少时对阿希礼是十分爱慕的。直到战争结束后,她才和巴瑞德走到一起。很多人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你追我赶的故事,斯嘉丽喜欢阿希礼,巴瑞德喜欢斯嘉丽。可在我看来,他们三个人之间是没有爱情的。



1、斯嘉丽对阿希礼只是年少时的爱慕

斯嘉丽刚一出场,我们就知道了她爱慕阿希礼。虽然她后来几次和阿希礼表白都被阿希礼委婉的拒绝了,可是这依然改变不了她对阿希礼的喜欢。而这份“喜欢”更是以后她和巴瑞德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

那么,斯嘉丽为什么会喜欢阿希礼?原因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因为她觉得阿希礼和其他的南方农场主儿子都不一样。他博学,又精通各种运动,并不像其他男人一样只想着舞会。

可细想,这,真的是爱情吗?在我看来,不是的。斯嘉丽对阿希礼的喜欢大概就是年少的我们对曾经在校园时期暗恋的那个人一样,青涩而懵懂。年少的我们,情窦初开,真的分不清那到底是“爱”还是因为第一次尝试爱情的“激动”。在我看来,斯嘉丽对阿希礼的喜欢,更多的是年少时的一场青涩的爱慕,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2、斯嘉丽嫁给巴瑞德只是因为有利可图

认真的重看斯嘉丽的三次婚姻,发现斯嘉丽的每次结婚,都是因为对方身上有她想要的东西。如第一任丈夫,斯嘉丽嫁给他是因为想气气阿希礼和梅兰妮之间的结合,也侧面的告诉自己,她并不是没人要。

而第二次婚姻更有趣了,弗兰克原本是斯嘉丽妹妹的未婚夫,在庄园要重建的时候,因为要交300元昂贵的税金,斯嘉丽她们负担不起。找遍了各个朋友,都凑不齐这笔钱。因此,斯嘉丽想办法让弗兰克喜欢上了她,这样弗兰克就可以帮她交那笔税金了。

至于最后一次婚姻,即和巴瑞德的那次婚姻,同样的,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有利可图。当时,斯嘉丽正在摇摆着对阿希礼和巴瑞德之间的感情,是巴瑞德的强势,让斯嘉丽屈服了。最终成就了这一段婚姻。

在我看来,斯嘉丽嫁给巴瑞德真的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被巴瑞德的强势,让她选择顺水推舟。而且,巴瑞德是一个富翁,跟着他,生活质量会过的更好,庄园也可以重建的更快,甚至这对斯嘉丽家里的生意也是有好处的。这也是让斯嘉丽愿意嫁给巴瑞德的原因。

3、巴瑞德对斯嘉丽是一种征服欲,况且他并不尊重她

巴瑞德和斯嘉丽这一段感情,看的可让人跌宕起伏。很多人说,巴瑞德一直追着斯嘉丽,对巴瑞德来说太惨了。可在我看来,这种追逐并不是爱情,更多的是一向顺风顺水的巴瑞德,却在斯嘉丽身上栽了跟头。因此,他想着要征服斯嘉丽。

在结婚后,明明知道斯嘉丽代表的是南方立场,可是他还屡次的带北方客户到家里来。这让斯嘉丽受到了许多南方客户的批判,甚至影响了她家的生意。巴瑞德的这一个举动,让斯嘉丽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真的爱一个人,是会为对方考虑的。

细想,在婚姻里,如果另一半屡次不顾及你的情况,只是自以为是的想做什么就做,这样的婚姻还能继续吗?与此同时,这位另一半根本不信任你,不相信你的忠诚,一直怀疑着你还和前男友有联系。这种感情,真的是爱情吗?我想不是的,这更多的只是占有欲。



02、电影《乱世佳人》和小说的区别

在《乱世佳人》这本书出版后,电影也上映了。这部电影被誉为“还原度”最高的一部电影。也因为这部电影,再次拉动了书本的发展。可是一部电影,最长也就只有一百多分钟,我想是没有办法完全展示书中的所有,那么电影弱化了哪些东西呢?

首先,从情节上看,斯嘉丽父亲的死因有比较大的改动

小说中,父亲杰拉尔德的死与斯嘉丽的妹妹苏埃伦有直接关系,苏埃伦一直对斯嘉丽抢走未婚夫弗兰克而耿耿于怀,为了得到一大笔钱,苏埃伦企图说服父亲去宣誓效忠联邦政府。但杰拉尔德在最后时刻清醒过来,骑马狂奔时坠马而死。

而电影修改弱化了这段情节的冲突:品行不端的白人监工威尔克森带着他的姘头埃米来到塔拉庄园,打算买下庄园,以言语挑衅,杰拉尔德一怒之下骑上马去追威尔克森的马车,打算教训他们,不料在跳跃栅栏时坠马而亡。

不仅如此,小说中,斯嘉丽在前两段婚姻中已经生下了一子一女,电影中为了突出美蓝这个人物,改为斯佳丽只与巴特勒生下了这一个女儿。

其次,在塑造人物方面,省略了许多“次要人物”

在我看来,电影中隐去了几个小说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例如在重建时期对塔拉庄园慷慨解囊的方丹老太太以及战后被斯嘉丽和梅兰妮收留的士兵威尔·本蒂恩。方丹老太太是小说中出了名的“毒舌”,老太太言辞犀利,思路清爽,对战争和人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哲思,对处于危难中的邻居毫不吝啬,一听说塔拉庄园粮食短缺,二话不说就命令斯佳丽派波克驾马车来拖走自己庄园中一半的食物,这才让塔拉庄园度过了困境。

这位老太太是战后南方人之间互助友爱精神的象征,这种美德也是南方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威尔·本蒂恩是个身有残疾的士兵,被塔拉庄园收留后,尽心尽力地帮助斯佳丽重振庄园,最后善良的威尔还娶了苏埃伦,包容了她犯下的过错。他的身上也具有战后南方人民勇于克服困难、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决心和务实精神。

在我看来,作者设置的这两个人物,是为了表示南方人民在遭受到战争后,依然选择积极生活,创造生活的好品德。可是在电影中,描述的重点是斯嘉丽和巴瑞德、阿希礼之间的三人纠葛。因此,不必要的人物也忽略了很多。

最后,电影弱化了时代背景

书中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在美国内战前后,也因此,书中有着大量的篇幅去描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这,也是让这部小说如此畅销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电影对小说进行了改编,弱化了一定的社会背景信息,尤其是战后重建时期北方对南方的压迫导致的社会局势动荡等背景

细想来,这个弱化,似乎是正常的。在电影中,必须要有一个主题。而电影中的主题是爱情。准确说,是围绕这斯嘉丽、巴瑞德和阿希礼之间的三人爱情。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以这一个为主线,其他的辅线必须要弱化甚至没有。



03、《乱世佳人》到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小说?

有的人或许会好奇,《乱世佳人》这一部爱情小说为什么会畅销世界呢?可在我看来,《乱世佳人》不仅是因为爱情小说而闻名,更多的是我们在爱情背后被忽略的细节。那么这本书,到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呢?

1、《乱世佳人》是一部浪漫言情小说

浪漫言情小说,似乎不用我多介绍了。里面围绕着阿希礼、斯嘉丽、巴瑞德之间的三人纠葛。在很多小女生的眼里看来,阿希礼就如同女主角曾经爱过的那个“男二号”,彬彬有礼,温柔体贴。他更像是花泽类。

而巴瑞德刚好相反,他强势霸道,对喜欢的人有时候怂的要命,但有时候却是一个勇敢的追求者。甚至,现在很多偶像剧里的“霸道总裁”,在巴瑞德身上,我们都能找到几分影子。在我看来,巴瑞德更像是道明寺。

2、《乱世佳人》是一部女性成长史

如果说,巴瑞德是道明寺,阿希礼是花泽类。那么,斯嘉丽是杉菜吗?在我看来,不是的,斯嘉丽更像是甄嬛。她原本柔柔弱弱,任性娇蛮,可在遭受到了打击之后,却一步步的往上爬,把庄园重建,继承家业,去做生意。这难道不像是拿了大女主剧本的甄嬛吗?

我认为,斯嘉丽真的和甄嬛有几分相像。只不过,甄嬛是被情所伤,而斯嘉丽则是被战火所伤。两个不同国籍的女性,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依然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努力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好。这不得不说,《乱世佳人》是一部女主逆袭的剧本,而斯嘉丽,在我看来,就是美国版的甄嬛。

3、《乱世佳人》是一部历史小说

《乱世佳人》除了是一部爱情小说,是一部女性逆袭小说。在我看来,他更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详细的描绘了在内战前的情形,描绘了战争期间发生的事情,也描绘了战后人们的重建。这些资料,仿佛就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前不久看了一个综艺节目《但是,我们还有书籍呀》里面曾说,出版社的人想出版一个老先生的日记。这个老先生的日记,对我们研究西南联大时期的人文和历史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样的,《乱世佳人》在描绘战争的情景也是十分详细且庞大的。这不得不说,《乱世佳人》是一部描绘当时历史的百科全书。



04、为什么说作者是为写这部书而生的

曾有这么一个人说过:“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人物,都是他生活的反射。”那么,《乱世佳人》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曾经经历过一些什么呢?

1900年,米切尔出生于亚特兰大,小说中最重要的战争场景就是在亚特兰大展开的。我们可以脑补一幅美国地图:佐治亚州位于美国的东南方,而首府亚特兰大是该州最北面的城市,也是整个南方的铁路枢纽。因此,亚特兰大在内战中直面北方军队,饱受战火摧残,几乎被夷为平地,这与小说中斯佳丽在亚特兰大遭遇围城的描述吻合。米切尔的祖上四代都生活在亚特兰大,祖父还曾因为参加内战而负伤,不少长辈都对这场战争有着切身体会,常常对她诉说那段封存的记忆。

1922年至1926年,米切尔一直担任《亚特兰大周日报》的专栏作家和记者,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和生活素材,直到后来辞职在家养病。养病期间,在第二任丈夫的鼓励下,米切尔才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创作。可以看出,在动笔创作之前,米切尔通过亲人口述和材料积累,对美国内战这段历史的了解,无论在感性上还是理性上,都已经相当充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米切尔能写出这本巨著的原因吧。因为,真实的战争曾发生在她的家乡。她知道战争前,大家是怎么生活的。她也知道,战争的时候,人们是多么的无助,甚至,真的可能还有那么一个女人,为了救朋友,穿过重重的封锁线。

我们一直在倡导着非虚构类小说。在我看来,《乱世佳人》中,虽然斯嘉丽、阿希礼等人是不存在的。可是里面的生活,群众,是真实的。米切尔代表的是那一群曾经饱受摧残的百姓。我相信,她也看到了百姓在面对摧残后,是如何坚强的继续生活。

为什么米切尔能写出《乱世佳人》,因为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结语:

跳出《乱世佳人》这本小说,除了爱情之外,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无数人在战后的积极和坚强,无数的百姓依然保持着善良、淳朴的心灵。这些,是比爱情更让我们去关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