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如果得了天下,汉献帝如果还活着,刘备会拥立他吗?

kurenai


这是个假设的问题。假如刘备的蜀国打败了魏、吴两国并统一了天下,那他会不会拥立汉献帝或其它皇族人员当皇帝呢?

要注意的是,蜀备已经建立蜀国了。如果他要拥立汉献帝,在程序上,刘备必须向汉献帝进行禅让。但这一做法可能行不通,因为,他的部下,包括诸葛亮等人是不会同意的。而对于没有实权的汉献帝来说,就算刘备把皇位让给他,他也是不敢接受的。毕竟,他还有基本的判断力,他知道,他同意禅位之日,就是他的死期。

再者,刘备本来就是汉室宗亲,他可以自己当皇帝的,何必又大费周章让位给汉献帝呢?所以,刘备如果得了天下,而汉献帝如果还活着,刘备是不会拥立他的。


扬生解史


如果刘备得了天下,在汉献帝有用时才会被刘备拥护,在妨碍刘备时就汉献帝应该会在适当的时候病逝。

刘备的野心

刘备的野心最好的体现就在于刘封、刘禅得名字,封禅。如果在刘备还没有取得天下的时候汉献帝若是在刘备手中,那么刘备必然会非常的拥戴汉献帝,但是汉献帝的处境及待遇肯定不如在曹操处。

刘备从发展开始一直就没想过要救汉献帝,而且一路走来刘备只在意自己的生死,并不在乎他人是否存活。几次的抛妻弃子、扔下部将自己逃命而走。

汉献帝若是在刘备手中,汉献帝活不到统一

汉献帝在三国时期就是一个招牌,在一些人才都迷茫不知道怎么选择主君时把汉献帝的名号往前一摆,那么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效忠。再者就是还有一些地方的小股势力是支持汉献帝的,这些人一旦归宿了刘备那么刘备实力就是一种壮大。

三分天下,若是刘备打败了曹操并且收编了曹魏的兵力及领地,那么这时就是汉献帝病逝的时候了。因为曹魏一灭东吴就再不是隐患了,如果汉献帝活到了统一那么刘备心里不甘,手下的武将谋士也不会同意。


总结:刘备统一了必然不会拥立汉献帝。虽然汉献帝和刘备是同宗同源,但是刘备在一统天下时必然不会心慈手软。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一个人的变化是随着自己的境遇而变化,权利是个魔鬼,有时形势比人强,由不得自己。

一、从备哥哥本身来说,初期出场时是个彻底的保皇党,他能发迹起家也是因为他的保皇理念(一直致力于为什么保皇、保皇的理论依据深厚)深得人心。所以说刘备即使革命成功可能也会交于汉献帝,自己高官封侯。

二、从其它方面来说,在起家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小弟,小弟们的意见加上枕边风等等客观因素可能也会左右他的想法,如再加上有个外部的催化。

所以结果很难预料,不过本人更觉得出现第二种情况的比较大,历史总有惊人的巧合。不外乎玄武门、陈桥而已,再不济还有个朱元璋去迎接韩林儿却溺水长江的桥段。

当然了汉献帝虽然没做过一天真正的皇帝,但是不是笨人,他也可以参考一下自己祖先汉明帝刘庄是怎么得到皇位的,那是因为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儿子(无可争议的皇长子)把自己的太子之位让给刘庄的,也让自己一辈子没出意外。成为史上最有眼力劲的太子。


球史砸坛


不会。

首先,汉献帝没有大才,不值得立。

汉献帝名叫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小儿子,东汉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他聪明睿智但是性格软弱,在乱世中无能为力。他做过几家枭雄的傀儡,在寥落中隐忍偷生,最后为两汉王朝送终。

其次,汉王朝气数已尽。

从西汉历史读到东汉历史,你会明显感觉这个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危如累卵。个人觉得,王朝蓬勃兴盛最忌讳皇帝年少,一不留神就会导致外戚、宦官专权,最终是小人得志,良臣蒙冤。东汉时期经常皇帝无子或子嗣极少,年幼上位做傀儡。王朝兴盛还要有明君,皇帝是傀儡,何来明君!

最后,刘备不会让。

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名义。这样出师有名,也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壮大自己的势利。

经过三国混战,世人对汉王朝气数已尽是心知肚明,剩下很少的人在坚持恢复汉室。

皇帝位,那是至高无上的,人人都想得到,尤其是刘备历经一生坎坷,绝不可能真正拱手让人。


史海微事


引言:汉献帝曾对曹操说:"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要是愿意辅佐我,就优厚的对待我;你要是不愿意,就请将我舍弃吧!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汉献帝的剧本,刘备是不会拥立汉献帝的。原因有三:

一、血缘关系淡薄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刘备,涿郡涿县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曾以织席贩履为生。

刘备和刘协,一个是皇室正统,一个是传说中的皇室后裔。他们的血缘关系几近为零,更何况,刘备可能只是假借汉室名义。无论是哪种情况,刘备也不会拥立刘协为帝。

二、汉献帝的政治作用就会终结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可在所有人的心里依旧是汉室天下?所以曹操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政治舆论。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刘备,起于微末,曾以织席贩履为业。刘备心怀壮志,以镇压黄巾起义而闻名。刘备能够在乱世中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打着兴复汉室的名义在战斗。如果天下一统,汉献帝便没有了任何的政治作用。刘备怎么会给自己找个爹呢?

三、刘备集团是不会允许刘备这样做的

首先,刘备手下的势力是以地域划分的。

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三大部分,刘备如果让位给汉献帝,这三大势力集团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如果刘备一统天下,那么这三个势力集团的官员就会成为开国元勋。

刘备的儿子虽然稀少,但尚有三子(刘禅,刘理,刘永),刘备恐怕不会做这样自绝坟墓的事情的。


普通的历史爱好者


个人认为,如果刘备真的统一天下,而汉献帝还在的话,刘备不会也不能交回权柄,拥立汉献帝。

一、刘备有野心,自己不愿意

刘备是志在天下的枭雄,小时候就曾经说过“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这样的话。刘备一直以“匡扶汉室”为政治口号,但真到了那么一天,他绝不会像周公一样,还政于天子。历史的事实也证明,汉献帝禅让之后,刘备即便三分天下只得其一,也很快称帝了。指望这样的人拥立汉献帝,是不大可能的。

二、宗亲身份,舆论压力小

刘备的宗亲身份是一个绝好的护身符。虽然当时散落在各地的刘氏子弟多了去了,汉室宗亲这个称号在前期没什么含金量,但如果刘备真能统一天下,那这个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

毕竟当时人心还是向汉的,如果是曹操、曹丕这样的权臣篡汉,那么朝野舆论的反对声音会相当大。而如果是宗亲,那就是皇家内部的事情,加上刘备平定乱世的威望,真要走出那一步,各方面压力都会小很多。

三、刘备手下臣子不同意

即便刘备本人同意拥立汉献帝,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们也不会答应。那些重臣们,不仅仅是代表个人,还代表着他们背后的家族与利益集团。如果刘备交还权柄,那么这些势力多年的投资几乎都是打了水漂,这是不可接受的。在历史上,刘备无论是进位汉中王,还是建立蜀汉,背后都有这些利益集团推动的影子。

由此可见,如果刘备真的得到天下,无论从他的个人野心,还是从他手下各方势力的利益诉求来说,刘备都不可能再去拥立汉献帝。


历史步行街


汉献帝本来就活着,曹丕当上皇帝后,刘备立即为刘协发丧,否则他怎么可能登基?

曹丕的魏别管是怎么来的,人家经历的是正儿八经的禅让。

刘备的汉,本来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只是因为姓刘,便强行搭上汉朝的顺分车,这是说不过去的。

曹魏被奉为正统,缘由就是他来源有法理依据(别管怎么来的,只要说的过去)。孙权的皇帝名号也一样,靠祥瑞,意思是孙权的皇帝是老天爷让当的。

当然魏蜀吴无论最后谁赢了,肯定自己的就是天下正统。

刘备赢了,他会举着汉帝遗照,打着为汉室复仇的名义来获得“汉”的旗号。

孙权也一样,他最后一统天下,可能会继续用“祥瑞”这种说法。

曹魏赢就更好说了,他本来走的就是正儿八经的禅让,统一天下名正言顺。

说完刘备的汉字旗,再来说说题主的问题:汉献帝活着,刘备会拥立他吗?

答案是不会!为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备的天下不可能光靠自己拿下来的,身边肯定聚集一些功臣集团,这些功臣集团可是刘备的臣子,并非刘协的臣子。

刘备已经是皇帝了,难道自己降一辈,变成王?好吧,哪怕刘备愿意,他属下自然也得降。

其实无论刘备属下怎么想,刘备的态度早在曹丕登基的时候已经表明:刘协已经死了!既然死了,再出现自然是假的,这事多简单啊!


卧牛说历史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刘备如果夺取了天下,是断然不会拥立汉献帝的。汉献帝最可能的结局就在一场意外中丧生,最后刘备继位,这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个人认为有下面三点原因导致刘备不会拥立汉献帝:

一:刘备利益集团不允许

《资本论》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刘备集团的所有战略决策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而非个别人的意志所决定。从前期弱小阶段依附他人进行生存,到后期拥有独立地盘后的军事行动,都是建立在这项原则之上的。

刘备集团的核心利益就是在乱世之中获取更多的地盘,以求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后期的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等到时机成熟后效仿当年高祖进而逐鹿中原最终图霸天下。《隆中对》中已经明确提出夺取天下的步骤,刘备集团都是按照该步骤进行政治军事行动的。

更为关键的是,刘备地位的高低会直接决定利益集团所能获取利益的多少。比如说当刘备成为汉中王后,才有权册封四方将军。这些四方将军都期待着能够再进一步,获得大将军、大司马等更多级别的称号,而四征将军们又都想着可以获得四方将军的称号,层层如此。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刘备的地位不断提升,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回报。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每一个入仕人的想法,所以刘备利益集团会不断怂恿刘备称王并且最终称帝,只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一旦有阻碍他们利益的人出现,那么就会被这些利益集团给无情的消灭掉。

二:刘备本人意愿不允许

刘备是什么人,外托仁义之名,内行权谋之术。从他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是一位不甘于人下的枭雄,如果有图霸天下的机会,是肯定不会拱手让人的。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家东南角有一棵桑树,长相非凡,而“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指皇帝的专车,当刘备叔父刘子敬听到后,连忙阻止刘备说道“这可是要灭九族的大罪不要胡说”。这段记载就可以看出刘备从小就有着对最高权力的憧憬,作为汉室皇族的后裔,刘备肯定知道“羽葆盖车”的含义,“三岁看老”这也预示着刘备后期不会甘于平凡。

刘备的两位儿子,义子刘封,亲子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封禅,从刘备两位儿子的姓名也可以看出,刘备却有称帝之心。

还有一点就是,刘备后期先继位汉中王后又称帝,但是这个时候汉献帝并没有死去,而是受封为山阳公,一直按照天子礼仪公开活到魏明帝曹叡时期。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不思救驾反而选择自立,也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刘备自身也没有意愿拥立汉献帝,而是想取而代之。

三: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东汉王朝自从恒灵二帝以来,宦官专宠,外戚专权,天下纷争已近百年,导致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

自从曹丕代汉而立之后,魏国境内无一起恢复汉室的起义事件,由此看来汉朝国运已尽。天下百姓只想过上和平安稳的日子,至于谁当皇帝已经并不重要。

如果汉朝不能赐予百姓们福泽,百姓们也不会要忠于汉室,甚至期待更好的王朝出现。因为近百年的记忆已经告诉他们,汉室腐朽不堪,不会考虑百姓的死活,所以老百姓们也不希望继续由汉室的人来统治他们,继续过上水深火热的日子。

因为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汉室已经失去人心。所以刘备真的得了天下也不会交给汉献帝,因为人心决定项背,汉室不适合继续统治这个社会。

汉献帝的结局

先有项羽诛杀义帝,后有朱元璋弑杀小明王,其实都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并且最终拥有问鼎天下的能力,那么这个时候毫无实权,只是作为傀儡的领袖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刘备大概率也会选择类似于暗中去除汉献帝的做法,最后顺利继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代永远都只会关注胜利者,而非失落的人,历史只会记得称帝的刘备而非落寞的献帝!


诧寂说史


刘备得天下的窗口期其实只有一个,樊城之战后有人能把东吴忽悠好(东吴其实一直是不排斥称臣的)

于是北进,这个过程中我们假设曹操死了或者北方瘟疫等特殊原因(不然最多是拿下许昌等战略城市)

那么首先有一个问题就是刘备什么时候接管汉献帝,就像明朝宋朝皇帝被俘虏之后,对方绝对不会主动杀这个皇帝的,太好用了,我拿着是金疙瘩,送给你是小炸弹

如果刘备拿下曹操后再接管献帝,这种情况献帝价值最低,负面效应最大,那么按照献帝的智商(蛮聪明的),会主动履行一连串加九锡等流程,然后法正上书(孔明不会掺和这个事儿),份量不够(边远地区来的),没办法,看有没有王朗,贾南风她爹(忘了名字了)这个重量级的还没杀,有就上位,没有加上九锡把儿子过继过去!这个很关键,过继儿子!自己等,不杀献帝(的确没必要了)

如果是半程拿到献帝,必杀,因为肯定一堆老臣跟着来到刘备身边,这些人的话语权和士族身份,可以保好刘备一路上位顺利

个人观点,一家之言


苍茫云海间波澜远帆里


如果刘备得了天下,是不会拥立汉献帝的!曹操曾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将来和我曹操争夺天下的就是你刘备!

刘备志在天下!他一直以仁义自居,这是他收拢人心的手段,而刘备也运用的非常成功,天下人都知道刘皇叔仁义宅厚!刘备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封禅是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在曹丕称帝后,刘备也在成都称帝!

刘备前半生没有地盘,一直在寄人篱下,都是以独立主公的身份投靠,而不是成为某个人的属下,投靠袁绍、曹操、刘表、陶谦时,都不是成为了某个人的属下,可见刘备不是一个甘愿屈居于人下的人!这样的人不可能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辛辛苦苦的让出!

刘备的文臣武将也不愿意这样做,谁都想做开国功勋,光宗耀祖,而他们跟随刘备出生入死,为的不就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吗?

刘备一生一匡扶汉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那是他自己的大汉,就像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一样,刘备他也是大汉皇族血统,他建立的大汉也是延续了大汉的正统!

当刘备打下江山的时候,如果汉献帝活着,那么有两种结局,一是将皇帝之位禅让给刘备,自己做个富贵闲人,享受荣华富贵;另一种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因各种意外驾崩,刘备做为高祖后裔又是评定天下最大的功臣继皇帝位!这就看汉献帝识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