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襄州區萬名志願者投身戰“疫”主戰場

長江雲報道(通訊員 劉進 崔海晗)“請大家不要到外面互相串門子!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勤洗手……”連日來,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夥牌鎮的志願者們身穿“紅馬甲”,用手持喇叭、手拉式音響、車載廣播等方式,走村入組宣傳防疫知識。截至2月5日,在襄州區1.1萬餘名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行進在抗疫戰場上,成為亮麗風景線。

社區醫生,一線檢測不漏人

“何醫生,我體溫都正常呢,您一天跑兩三次,怪辛苦的!”2月5日上午9時許,在夥牌鎮郜營社區,身穿紅馬甲的社區醫生何麗萍來到村民李某家,對李某進行體溫檢測。

當前,該社區已經對23名武漢返鄉人員及1月13日後去過武漢又返鄉人員的信息進行了登記,社區醫生每天上下午上門對相關人員及其家人檢測體溫。

在程河鎮志願者與村組幹部一起摸排外來人員,做好防控工作;轄區內2家醫院20多名黨員醫務工作者主動申請至一線工作;埠口社區48名武漢返村人員實行居家隔離,同樣是醫務人員每天上門監測體溫,無一人外出。

據該區衛健局局長陳文介紹,全區有近400名社區醫生,奔走在檢測一線,成為全區構建區、鎮、村三級診療的堅實後盾。

農民合作社,“三項服務”有特色

2月2日大清早,該區峪山鎮街頭,匯吉興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杭世偉正帶領6名農機手,開展提供免費消毒防疫。

該區多家合作社成立抗疫志願服務隊,積極向村莊、學校、農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免費提供消毒防疫服務、平價提供果蔬供應服務、低價提供春耕託管服務等各類生產生活抗疫服務。

截至2月4日,該區36家合作社出動自走式噴霧機、無人機、植保機等消毒防疫機械70餘臺,先後為區應急管理局、融媒體中心等部門,峪山鎮政府、襄北農場的辦公場所及生活區,古驛鎮、石橋鎮集鎮和部分村莊進行免費消毒作業。國家級示範社驛寨蔬菜合作社等克服運輸困難,低價向信源豐合作社等超市供應芹菜、包菜、油菜、菜薹等新鮮蔬菜,累計達30萬斤。

黨員群,“雙報到”後領任務

家住襄州區漢津社區紫荊花園小區的共產黨員晏朝霞,是襄陽市護士學校的一名老師,積極響應在職黨員“雙報到”號召,成為社區第一批黨員志願者。

“跟社區幹部一起去相關小區進行人員排查,對居民進行疫情宣傳和居家解釋工作。”打開“社區黨員群”查看通知,聽從工作安排,是共產黨員田羲每天要做的事情。田羲在漢江國投工作。

漢津社區內的金屬回收公司和燃料公司家屬院,是原國有企業破產後遺留下來的“三無”小區。張萬富和18名老黨員主動擔負起小區疫情防控職責,每天值守小區門口,對進出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引導勸返。

據悉,漢津社區在職黨員微信群裡,轄區內200餘名黨員主動掃碼入群,時刻等待組織召喚,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返鄉農民,防疫消毒勇擔當

“村裡做防疫消毒的小夥,一天噴20多家,一天到晚都不閒著,家家都歡迎呢。”2月5日,夥牌鎮周家村村民黃國全說。

32歲的黃川在上海做物流生意,年年都回老家過春節。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消息傳來後,他第一個站出來響應村裡號召,和25位返鄉青年主動站出來,組成志願者防疫隊,身穿“紅馬甲”,第一時間入村入組宣傳,並在路口24小時輪流值守。

“做好疫情防控,要嚴禁村民走親訪友和群眾性聚會,也要做好消毒工作,控制病毒傳染擴散。”劉紅全說,因為沒有專業的消毒設備,7名志願者拿出了家裡的農用噴灑設備。

噴霧器每加一次水約有40至50斤,志願者們走村入戶消毒,一天下來要換七八桶水。“有點累,但是能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點力, 再累也值得。”黃川樂呵呵地說。

社區志願者,生活物資的“代辦員”

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社區幹部整日加班加點,人手依然捉襟見肘。襄鋼社區居民、62歲的姚漢英是一名退休職工,主動請纓,志願加入小區值班隊伍,嚴防嚴控人員流動。

姚漢英說,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後,主要是針對過年期間購物較多的情況,把居民需要的東西做好登記,然後聯繫超市為他們送貨上門,避免交叉感染。

連日來,肖灣街道辦第一時間在轄區範圍內開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對來自疫區或途經疫區的人員“一人一檔”式管理,隨時掌握人員情況,並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醫學觀察工作,提供相應物資上門配送服務。

截至2月4日,肖灣街道辦事處共排查出武漢回來或者近期去過武漢的人員234人,實行社區幹部包保,每天上午、下午詢問體溫,建立臺賬;同時瞭解他們生活情況,如果需要購買生活物資的,由社區幹部代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