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乎?

刘凯伦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简介:知乎是网络问答社区,连接各行各业的用户。截止到2018年12月13日,知乎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2亿。

用户画像:知乎用户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杭,在发达地区的集中度是很高;知乎用户中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知乎用户多为20-40岁这个年龄段;知乎用户本科学历占比超过60%;硕士及以上超过15.6%。

说实话,知乎的用户数量远不及依托在今日头条上的悟空问答,从接地气的角度上看,悟空问答的回答更加接地气。

不过,知乎有自己的优势:①知乎有先发优势,知乎的出现都相当早,甚至可以说是国内首批的问答平台;②知乎的优质回答更加容易找到,因为他们加入编辑推荐等机制;

所以说,知乎是一个相当优质的平台,但是因为用户数量相当巨大,当然也不可避免的答案质量比以前有所下降。对比之下,悟空问答显得更加接地气一点。

这两个平台,可以说各有各的特点,这两个平台也是国内做问答最好的两个平台了。


太平洋电脑网


曾经是精英汇集之地,现在鱼龙混杂,而且正在“龙”越来越少逐渐退出,而“鱼”甚至“泥鳅”却越来愈大层次越来越低的一种趋势里。

1 注册无门槛,发言无门槛。小学生一样可以注册发言,随便回答,甚至反过来恁大佬是成人还跟她吵,她觉得好好笑。大量的小学生不仅从数量上带低回答质量,而且会让大佬越来越不想说话,因为对方层次太低。

2 发言和回答排序机制有严重缺陷。知乎的排序仅仅按照点赞来进行,这对于一些有资本力量涉入的娱乐圈话题和社会事件话题完全不适用,因为对方的流量太大,知乎这点流量底子根本承受不住,会被控场,控场成本实在太低。说起来好笑,知乎最初作为IT精英的汇聚地兴盛起来的,现在却连对于用户进行一个基本的个人数据画像评定等级的智能都做不出来。这种机制的结果,就是知乎越来越类微博化。以及还有一些专门复制同一段文字,在所有带了关键字的问题下面刷屏的团体,明显带有目的性的组织行动。这类知乎连惩罚措施都没有。

3 知乎的投诉机制不要说有用了,基本已经沦为清除意见不同者的工具。这点吐槽神多。判定违规的要求完全单人独控,而且没有二级申诉渠道,你只能向判定的那个人去投诉她判定有问题,显然这根本不会有任何结果。举个栗子,说人白莲会被投诉判不友善,但是知乎却存在大量标题就是讨论“怎样看待某某被说是白莲”这样的帖子,显然双标得很严重。另外政治敏感内容的判定匪夷所思,即便回复是在说国家好,也有可能会被判违规,只要你涉及政治就可以判你敏感删除,并记入处罚。也就是这个申诉机制,除了明显的骂人和骂国家以外,很多所谓的不友善,其实全看审查员个人怎么想,根本无法复审。而且审查员的权力太大,同样是被三个月内禁言2次,审查员可以采取永久封禁,和封禁1天,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审查员个人在其他渠道(比如淘宝)有后台专门和想要控制舆论和清除某些绊脚石的利益相关者有利益接洽约定,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了。攻击方只需要3次侮辱激怒对方(可以在不同的话题下,也可以多人交错操作),对方回击,就可以令对方重罪被封,而即使对方反过来投诉,攻击方也可以仅被删除言论判轻罚。如果是想用知乎长期赚钱养家的大佬,谁敢信任这种机制?除了尽量少说话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大佬除了发点学术文章论述外,自然就更加不想说任何话了,因为封禁根本不看前因后果也不看你在知乎做过多少流量贡献,2次微瑕就会死亡(第3次只要有投诉就可以立刻判的)。

4 综合2和3,很明显,知乎的管理在误入歧途。对于片言半语说得有点问题,惩罚措施就如此严厉,甚至进行滥用,不管别人在知乎的积累量。但是对于明显的团体流量刷屏、流量导向等问题却根本没有任何防御措施。唯一的管理措施依靠举报(知乎自称有主动机制,但是实际在各种骂人的帖子里从没看见过知乎主动删除骂人者)。这种模式显然对于个体大佬的生存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对上了专门的熟知游戏规则且有时间撕逼的职业知乎杠精团队。知乎现在的机制,就是在逼走劝退正常的有情绪的答众,留下一大批专门养成中的无感情只有功利性攻略目标的商业号。最后除了以找存在感为乐的底层平民和商户,没有人在那里活下来。对有流量贡献的人,只有惩罚,没有奖励,这样的平台一旦圈子散了就彻底散了。

除了几个有名的大号以外,现在已经基本不看知乎其他问题了。这个平台已经留不住精英层级的人了,这从它不想坚持专业性做精,而是想走流量路线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知乎已经开始卖自己的流量了。


城里乡外


知乎起步很高,中途缺乏创新,后期小气。

知乎是同期问答里水平最高的门户网站,他在质量上可以打败百度知道、360问答、搜搜问问,他的起步都是很专业的高手在回答问题,后面的回答只有超越前面的人才敢回答更专业的问题,一句的问题,专业的快接近一篇论文,专业到没朋友。

但是知乎有点像传统的知识份子,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犹如商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地位并不高,有了平台,有了人气,知乎还是专注内容,但马云讲过,商人不赚钱是不道德的,我们不能公益商业化,商业公益化。永远的好人,只是老实人。没有商业化的知乎,就好像在原地打圈,转来转去,没有创新。

别以为招聘了高级员工,高级文化人,就能把一个员工固定住了,新员工开始只是一个光棍,给几千元就可以一人吃饱,但随着员的年龄增长,结婚与孩子,爸妈老了,几千元还行吗?不行。知乎吸引了一批高级网络段子手,之后就没有动静了,没有奖励,也没有改版了,等吧,给点小钱都没有。

相比悟空问答,牛逼了,给钱,推荐奖,分享奖,点赞也奖,总之阿猫、阿狗、只要你有一滴优点都可以玩,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福州禅武


刚成立的知乎是非常好的乐园,能学到很多知识和听到太多大神的经验之谈,真有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但是再好的平台也抵抗不了资本运作,注册用户的飞速增长确实让知乎从一个专业知识分享的平台慢慢变成一个广告营销高于知识分享的半娱乐活动地。

只要故事编的好,只要是大V,只要能开课赚钱,那一切都可以变的没有规则。

普通用户,不会营销的用户,无法为平台带来流量收入的用户越来越被排挤无视,说真话会被删帖、禁言、封号。哪怕去投诉抗争也毫无用处,知乎的管理员的判罚尺度一直都是迷云,和知乎规则永远无法联系一体,你,只有被对方随意处罚。

越来越多的大神离开知乎,越来越多的低俗营销号,网红入驻狂欢,传达着各种精神鸦片,让没有判断力的学生们如痴如狂地盲目崇拜跟从。

还有利用一些软文,或明目张胆或隐晦地宣扬着一些三观不正,甚至精日、精美的论调,而知乎的管理员更多的是放任不管!

知乎已经不在是原本的知乎,已经变成逐渐被精神鸦片、扭曲三观所充满的一言堂了


TDXK酱和你一起看日本


个人觉得知乎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知识社区平台,并且这几年发展很快,已经从一个服务一部分人的知识社区迈向普惠内容平台,并且可以说得夸张一点的是:他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在中国市场,不媚俗、做精品、秉初心,玩儿互联网究竟有没有出路”这个难题。

在知乎这次主题为“新知青年大会”的第五届盐Club上,知乎创始人周源分享的数据显示,知乎目前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1.6亿,年增长达到95.12%。这个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是超越了绝大部分平台的增速表现。


一个可对比的数据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

并且我觉得知乎还有一点做得不错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保持初心,维护社区质量。 如我们所见:无论是在知乎的发展初期,还是已有1.6亿注册用户的当下,我们都没有看到知乎学习其他一些平台那样,利用某些擦边球来吸引用户,没有在其平台上看到广告、标题党等等的泛滥,看到的是其在初期设置了高门槛,采用邀请限制准入,而在当下使用人工智能维护平台的制度和氛围,保证知乎高质量知识社区的本色不变。

这在事实上也回答了一个困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问题——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如果坚持“不媚俗、做精品、秉初心”,究竟还有没有出路?


一个可见的痼疾是:在流量、用户、广告变现、融资估值等各种诱惑下,诸多平台的行为,虽谈不上作恶但在事实上也似乎并没有守住初心、底线,反而是向媚俗、粗制滥造低下了头,开始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加持下,频频给用户推荐那些标题党、过度娱乐化以及低俗的内容,使其在引诱用户点击实现“垃圾脂肪”喂养的同时,也给用户制造信息茧房,在达到其延续用户时长、增加广告推荐目的的同时也使得整个互联网用户变得一叶障目、戾气丛生。

不客气的说,媚俗、粗制滥造、擦边球、色情等等,基本上已成为了当下科技互联网发展的痼疾,对于新入场者而言,想要发展,似乎更是离不开这些东西来实现用户的原始积累。

而知乎已用自己的表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市场,不媚俗、做精品、秉初心,玩儿互联网依旧是有出路的。

综上:我认为知乎是一个很不错的知识社区平台。


邻章


知乎创始人 CEO 知乎001 号员工 周源

知乎的发展历程

知乎融资过程

2011年1月获得由创新工场投资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2012年1月获得启明创投投资的数百万美元A轮;
2014年6月获得赛富基金和启明创投的 22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5年9月获得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和搜狗等;
2017年1月获得今日资本领投的D轮1亿美元融资,腾讯、搜狗、今日资本、创新工场、启明创投等在内的原有董事股东全部跟投,该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
2018年7月19日,知乎宣布已经完成了2.7亿美元E轮融资,投后估值约24亿美元,投资方是一家近期十分活跃的私募基金,高盛、腾讯、今日资本等原有董事股东机构也参与了跟投。

从创立时的小而美网红产品,到如今的大众知识分享社区

始于做一款国产版的Quora的契机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我发现有一个网站非常打动我,就是Quora。因为这个网站除了关注人以外,还能关注到知识和思考,能产生和沉淀好的内容。但Quora不支持中文,甚至连中文输入都不可以,这是驱使我去做的直接原因。”——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

Quora

邀请注册成就了网红时代的小众产品
知乎创立之初,前三年都是采用定向邀请机制,定位也是偏向中高端用户,在知乎聚集了很多领域的优秀的知识分享者,积累了相当多高水平的内容产出,使得知乎成为了继新浪微博之后又一个大V云集之地和小众的网红产品。

从小而美终究还是成为走向了接地气的大众款
2013年3月,也就是定向邀请注册的三年后,知乎终究还是选择了向公众开放注册,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知乎的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8盐Club大会上,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透露,目前知乎注册用户数达1.6亿、年增长达到95.12%、知乎回答总数也在5月8日正式突破1亿。
上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就这样,知乎一步一步的舍弃了小而美,走向了大众!

知乎进入了自身的全面商业化时代
截止到2018年5月,知乎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1.6亿,回答数超过1亿,知乎已经成为巨大的流量平台,颇为可观的流量也带给知乎可观的广告收入。
从2016年起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基于知识付费的产品,并逐渐形成了知乎Live、知乎书店以及知乎三大支付付费领域的核心产品。
知识付费虽然能够为知乎创收,但是增长规模现阶段还是比较缓慢,尚不理想,毕竟知识付费市场不容乐观,知乎的现阶段而言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流量广告。

知乎的第一支TVC

爆料称:知乎为留住优秀回答者,启动“创作服务平台”,目前正在内测,该平台将于七月底正式推出,通过创作服务平台,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内容数据分析、问题推荐、内容自荐、回答赞赏、自定义推广、品牌任务等六大权益。

对于知乎而言,在资本面前,商业化方向也是不得不走。但于此同时,如何保障有价值内容的稳定性输出,而不沦为另一个百度贴吧。摆在知乎面前的问题很多,社交属性和内容价值之间如何平衡、优质用户的粘性和激励措施、大V的知识变现 VS 知乎Live内容的过度水化之间的权衡。

如果有一天,知乎赖以生存的制胜法宝变了,上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成为了事实或者接近事实的全部,这便也许不再是你以为的知乎了吧!


视界云科技


在悟空问答上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鬼畜,但作为竞品相信来搜索这个问题的答主多少都是抱着搞事情的心态来答题的,在这里跟大家隔空握握手。

眼下这个节点,知乎走进基本走出了用户红利的阶段,来到了精耕细作的时代,本人也是一名知乎用户,早在知乎大爆发前就进入社区参与互动。

作为国内最为活跃的UGC平台之一,早期的知乎UGC内容质量相当之高,虽然当时一度因为用户群体之具体,知乎上调侃和阴阳怪气的习惯一度被延续到了现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早期及中期知乎用户的群体集中了相当TOP的新兴中产及未来新兴中产群体。从受教育程度上来说,基本站上2C社区产品的最高峰。

当然随着知乎商业化的全面铺开,自2015年9月完成由腾讯和搜狗领投的B轮融资,知乎商业化到如今也有了整整4年的业务展开。

随着用户下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知乎也面临着与其他大型社区一样的情况,诸如KOL流失、核心用户质量下沉,越来越多的舆论battle,越来越难处理的舆情事件,以及越来越需要精耕细作的言论自审机制,当然还有越来越复杂的用户体验问题等等。

本人基本上就属于知乎的流失用户,目前随着知乎用户层的沉降,知乎商业化使得许多答主初心不再。越来越多的回答套路和质量回答得不到应得的重视,原本友好理性克制的交流精神被用户下沉的现实严重破坏。

相较于悟空问答,我在平台上进行回答的目的被净化,虽然悟空的用户下沉本就是整个社区最大的现状,很多专业性的回答是相对受高等教育人群比例较低的70、60、50人群看不太懂的,但是一则在对回答的质量要求上较低,二则对于受众阅读兴趣较好把握,三则有现实的激励机制可以予以实在的用户激励。

作为高产的答主,我十分有兴趣在这个平台上有所作为。至于知乎,由于个人对高质量答案的过高要求,在未来的更多时候,我只能选择作为学习者进行参与。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知乎与悟空两个问答社区的共同问题:诡异的言论审查机制。这个问题我不想再继续谈,知乎在封禁了我长达万字的回答后让我彻底对其死了心。悟空也以几乎相同的情况曾在多半年前伤了我的心,但是我看在字节系补贴的份上,如今再次参与创作后,深刻地体会到了悟空问答在运营上的用心。当然,我还是要继续反对目前这种极为诡异的审查机制。

以上。


监听员1380号


一个极其恶心的应用。

知乎官方的一言堂。对言论的管控之恶心,微博、头条、贴吧、豆瓣等等拍马莫及。

有时以极其荒唐的理由折叠、删除你的言论;有时有又没有任何理由和通知就对你的言论进行限流;有时又没有任何提示、通知的情况下删除你的言论。

一旦你被知乎删除过言论,就进入了知乎的重点监控名单,发表的言论时不时的不出两分钟就会删除。

而且还会每天给你注水各种僵尸粉丝。

奉劝大家不要下载。


保护我方小书包


知乎呢,个人感觉属于一个比较开放的交流平台,但不是交友平台哦。有人说知乎就是中国版的Quora,但我觉得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比如说商业人士注册知乎账号,然后在知乎上提出一些问题再用其他号进行回复,从而宣传自己的产品。可能我逛Quora不多,在Quora上并没有看到类似的行为。

除此之外,知乎平台上很常见的就是大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各种各样的人发表各自的观点。相较于微博来说 商业化少很多了,更像讨论平台,而不是为了提高公众号热度而搞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这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

再一点,就是也有很多学生、教育工作者、职场人士等在知乎上也会提出各种专业性问题,发表很多技术干货、个人经验,这也是很棒的一点。

最后一点就像qq空间、果壳或者其他网站那样,用户可以发表文章,记录、抒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情,同时也可以搜索相关关键字,看到其他人的文章,从而进行交流沟通,但也可以设置权限、保持匿名。这也是一个比较治愈的地方。

当然,不论处于网络的哪个角落,都会存在各种争执口角,还有常见的“键盘侠”。与其他交流平台相比,我感觉知乎还是好很多了,估计与设计网站的初衷有关吧,毕竟第一开始是分享知识的平台,而不是八卦娱乐性质。

最后,希望知乎可以继续保持其纯粹性,继续健康发展~~


July4929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博士学位

月入过亿

从小学习舞蹈国画乐器

家父是一名黑道大哥

---------分割线---------

评论区戾气太重

圈内人士太多

利益相关

匿了

侵删

以上

哇,一觉醒来竟然这么多人赞,第一次回答没想到这个待遇谢谢大家

再补充几点

关于评论区五楼用户的回答已经很完善了,评论区好多人在酸,信不信由你吧,。#(太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