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捐2億富豪,怎麼從蹬單車給人照相起家,覆盤過程才知道多厲害

文|龍溪

來源|商業傳奇


幾天之前,吉利為抗擊疫情捐款2億元。

吉利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吉利老闆李書福大家也已經很熟悉了,很多人稱奇於他當年“蛇吞象”收購沃爾沃,以及很多大手筆的創業轉型。

他的這些大手筆,確實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眼光和魄力。

但龍溪今天想說的是,他在創業初期時,如何一步步把生意做大,體現了他的生意頭腦。

當時的他,可能和很多人一樣,只是一個普通的生意人,做的是小生意,但得益於他的生意頭腦,讓小生意做得和別人不一樣。而且,這些也不是什麼玄虛的技法,高不可觸,而有的只是一層紙,點破了大家都知道。只需要有心,可能都能學到。

所以,這樣的覆盤,可能更有價值。

1、公園是拍照人最多的地方

最初做生意的時候,李書福大約19歲,他騎著自行車到處給人拍照。

交代一下背景,當時是80年代初期,不像現在每人一部手機,甚至不像前幾年,很多人有相照機。那時候,拍照片還是一個專業活,連傻瓜相機都很少,拍完後得自己沖洗出來。

哪裡是目標人群的集中地,哪裡才是拍照的消費場景,李書福很快發現了,當然是公園。

首先,公園的景色好,其次,很多人一家去逛公園。這兩點,讓很多人有想拍照片的衝動。


2、不一樣的照相館

很快,李書福不騎自行車了,開了一家照相館。

照相館裡沒有景色,人們不太喜歡來拍照。

很多經過那個年代的人可能還有印象,很多照相館會畫一個背景,比如公園,還會擺一些道具。

李書福當然也想到了,不過,他不是畫公園。

那時候,小轎車還是稀罕物,很多人喜歡和小車合影。

於是李書福就畫了一部小轎車。

他的照片館的生意果然比別人的要好一些。


3、從照相片裡找商機

上面這兩個小例子,是怎麼把自己生意做得更好,下面就是轉行了。

很快李書福發現,從沖洗照片的沖洗液裡,能提煉出銀來。

於是,他不開照相館了,而是把台州其他照相館的沖洗液都收來,專門提煉銀。

估計對方都不一定收錢,李書福做的是無本生意。

當別人還在想辦法開照相館,怎麼讓照相館生意更好的時候,他已經找到了另外一條路。

而且,很快他又發現,不僅是沖洗液能提煉出銀,很多舊家電,也能提煉出銀。

更進一步,同一個舊家電不僅能提煉出銀,還能提煉出其他的金屬。

這讓他在從廢物中提取金屬的路上越走越遠。


4、從廢家電又發現新的機會

在中國,只要是賺錢的生意,很快就會人一擁而上,從廢家電裡提金屬的生意不那麼好做了。

李書福又表現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在從家電裡提煉金屬的時候,需要先把舊家電拆了。

拆得多了,李書福就對各種家電瞭如指掌,對家電的各種配件也瞭如指掌。

他就發現,這些配件也不難做啊,自己也做得了。

於是,他開始琢磨生產電冰箱的配件。

很快他就生產出冰箱配件,並且賣給上海上菱、遠東阿里斯頓,安徽美菱、揚子、杭州西冷、華日等冰箱整機廠。


5、從冰箱配件到做電冰箱

做電冰箱配件的時間一長,李書福對電冰箱越來越瞭解,他做的電冰箱配件種類也越來越多。

於是,他很快發現,這事咱自己也能做啊!無非是把自己生產的各種配件,再買來了一起自己不生產的配件,裝起來,這樣就能生產出一個完整的冰箱。

這是很多企業都經歷過的發展路徑,先做配件,時間長後,逐漸生產起成品。

李書福就是這樣。

生產出電冰箱和電冰櫃,李書福沒有打自己的品牌,而是給別的廠家代工,比如就曾經給當時的知名的青島澳柯瑪代工做冰櫃。

再後來,李書福還做了自己的冰箱品牌。

這時候,李書福已經做出了台州最大的民營企業。

之後的故事不多說了。此時離李書福後來做汽車還有很長的路,他曾做過裝潢材料,到海南炒過房,後來又做了摩托車,從摩托車從進入了汽車。做汽車,也經歷了很多波折。很多事已經為外界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