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雅俗之争”已久,什么雅什么俗,由马庆云一篇文章说起

马庆云何许人也?他的微博认证为影评人,此人经常发布德云社带有偏见的观点和文章。

《了凡四训》就解释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

马庆云撰写一篇文章,《笑礼相迎》马志明反三俗,否定某些综艺,内定自己人做冠军

下面看看马庆云关于此档节目的评论:

艺术作品是否承载教育意义,在某些三俗作品创作者那里,是存在争议的。部分三俗相声创作者和表演者认为,相声光逗你乐就行了,还想承载教育意义,想什么呢。马志明先生作为相声界公认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一段好相声”应该承载“一定的教育意义”。

这段评论慷慨激昂、正义凛然,一派卫道士风范!

再看马志明先生的原话:相声这门艺术啊,传承了也快一百五十年了吧,它的目的是让大家乐,但是,我觉得应当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人物,有内容,有包袱,这几方面都全了,这是一段好相声。

这话不难理解,相声的作用是干什么的?首先是为了教育吗?马志明的意思是应当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当然任何的艺术作品我们都是希望能承载一定美好,但是这种美好不是刻意的,而是根据题材的设定考虑是否结合。

在看他的第二个评论:

为何拒绝某些综艺节目的邀请,唯独要来《笑礼相迎》节目做评委,马志明老先生说的更加真切。马志明先生表示:说实在的,我不愿意参加这种活动,一个是不愿意参赛,一个是不愿意当评委,这次为什么来呢,咱这《笑礼相迎》这个栏目,它没有说今儿保谁,固定把那弄下去,没有这个,我没听到一个,预先告诉我谁好,谁不好,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没有这个,完全凭在座的各位观众朋友,这,公平,公正!

马志明老先生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些综艺节目搞内定,但这种公开讽刺某些综艺的做法,依旧大气凛然。目前国内的某些竞赛类的综艺节目,冠军内定过分明显,更是出现了大量的“陪太子读书”的竞赛节目,只是为了最后推出“自己人”做冠军罢了。马志明先生这次的表态,也是对这类综艺节目地强力否定。与此同时,马老也大力肯定了《笑礼相迎》的价值,就是要用这种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真正的相声人才。

马先生的高风亮节和谦虚低调在相声界是普遍的共识,对于综艺节目如此操作,这在娱乐圈确实存在的一个现象。

如果不用狭隘的眼光看待马庆云,他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公平公正,是所有人对待事物的基本良知和诉求。换个角度我们不妨结合马庆云的立场常年指责德云社的习惯,以及我对他的了解,很显然这是剑指郭德纲主持的多档喜剧节目。

关于他的第三点评论:

相声对主旋律、正能量的表达,马志明老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在第三组相声艺人登台表演完毕之后,主持人裘英俊和马志明老先生有一段交流,让马老谈谈自己对相声艺术的看法。马志明老先生认为,相声演员就应该有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艺术,至于拿不拿奖,都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铁石心肠,我就奔我的艺术,别的不往心里去”,“抓住这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在抓住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方面,某些三俗相声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也曾表示过非议。在一点上,这批相声艺人颇有微词,不仅认为相声没有必要承载什么教育意义,更是在自己的作品当中直接拿某些三俗包袱做最大噱头,根本不弘扬什么“正能量”。

读到这里我想不用我说,大家都能看出来指向何方!但还是有必要正面解读,他的观点是在劝诫所有的曲艺工作者,甚至是整体的文艺界。

之所以谈到马庆云,我觉得应该对相声的雅俗之争、弘扬正能量发表一下看法!

笔者从事艺术领域的工作者,对艺术有着较为宽广的视野,通过我对美术、音乐、建筑以及各种艺术范畴的理解,艺术首先是以人本主义为依托,都是在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以及审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艺术最根本的目的和原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相声的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那就是“笑”的艺术。

当然也可以在不同场合赋予特殊意义,比如教育意义、传播正能量,但绝不是机械式的糅合,也绝对不是“形而上”死搬硬套。那只能说明对艺术认知比较肤浅甚至不懂艺术!

艺术真正的意义在于满足不同的情感和审美需求,所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艺术的真正的魅力!

当然那些包含不健康的思潮确实需要摒弃!但对于一些人挟“道”自重,居高临下。拿道德武器对待所有文艺作品,这就是孔子说的:道德之贼。正如王蒙的一句话“装腔作势是最大的庸俗”。

古人云善有偏正,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累功,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郭德纲的相声是雅是俗?首先搞清楚何为雅何为俗?雅俗之争是延续千年的话题,自古有之,在明清两朝争论尤为激烈,近几年也在相声界争论不休。

雅就是正的意思,俗单独来看不是贬义词,它的第一义谛是风俗、民俗,雅俗结合一起,俗就是歪的意思。郭德纲相声中有没有雅的部分,如果你对国学和传统文化了解的话,我想信你肯定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郭德纲传统文化十分渊博,在垫话阶段人文典故频出,在如今的相声圈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这都是其风雅的一面!但是现代人由于传统文化的疏远,并未对这些话有太多的共鸣和感悟,比如郭德刚有一句:“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死一生,乃见交情。”

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常听郭德纲相声的人此时应该有所体悟。如果说郭德纲相声没有文化品味,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他本身就不懂文化品味!

郭德纲也有其俗的一面,因其深谙相声艺术,对于一些情景描述,往往点到为止,充分掌握艺术的尺寸劲头,不至于让观众过度联想,往往哈哈一笑而过。

艺术是共通的,美术讲就虚实、音乐讲究韵律、舞蹈讲究节奏,建筑讲究层次,根本上说都是尺寸拿捏的问题!整体上看郭德纲的节目是无伤大雅!我们看到一些影视镜头往往比相声的肢体语言更加明显,但是争议最大的却在相声这个小圈子,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俗有多种,装腔作势是俗、自命清高是俗,攀缘附会也是俗!雅和俗始终是辩证关系,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大雅大俗、大俗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