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县新寨子村第一书记:扶贫“接力棒”不落 助村民增收不返贫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何勤华)

“我们的精准扶贫‘接力棒’不能落,要一棒一棒传下去。”近日,金阳县天地坝镇新寨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文武与接棒者交接了工作。

2018年1月,文武主动申请,被选派到新寨子村,从上一届驻村第一书记手里接过了精准扶贫的“接力棒”。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新寨子村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通了入户路。随着产业发展,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2019年,该村实现村退出、户脱贫目标,顺利通过脱贫攻坚验收。

“孩子上学安逸了,有了新课桌、新食堂。我们贫困农户也高兴了,有鸡养、有猪喂、有菜种,这些都是文书记和帮扶干部的功劳。”在新寨子村,村民们说起文书记和帮扶工作队,大家都很感激。

协调帮扶 改善办学条件

两年前到村上的第二天,文武就开始下乡走访,首先要过的是语言关。

“我到村里的第一件事,是和小学生交朋友。”文武说,最初走访的几天中,由于语言不通,他辗转难眠,最后想到了学校的小学生,学校要教普通话,学生肯定能和他交流。于是,每天学校放学时间,他就守在校外等孩子们,想方设法和他们交朋友。

学生们真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每当他走村入户开展工作时,在家的学生就领着他逐户走访,变成他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向导和翻译。

为了改善学校条件,文武通过积极协调,在西南石油大学扶贫办的支持下,在村小建起了彩钢棚的阳光餐厅,向小学捐赠了10张餐桌和45把餐椅。仅2019年,在文武的努力下,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代表向新寨子村捐赠了19万余元的学生校服、学习生活物资和教学设备实施等物资。

“文武书记为了教我种蔬菜的技术,就找小朋友自学彝语。”村民莫可打博说。

文武也暗暗发誓:“要让洛日哈组旧貌换新颜。”

发展产业 帮助村民增收

在任第一书记期间,文武带领帮扶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全力协调和督导集中安置点的安全房屋建设,洛日哈组的16户贫困户全部搬迁到集中安置点,住上了错层式的彝家新居。

新寨子村的“三棵树”(花椒、核桃、华山松)已实现了应栽尽栽,但三四年之内还无法带来经济效益。

要让村民脱贫不返贫,文武拟定了帮扶工作“三步走”计划。

新寨子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将近2400米,适合发展高山蔬菜。文武带领工作队、组织全村村民,探索实施核桃林套种“春薯秋菜”立体模式,建立了100亩蔬菜高产示范片区种植基地。村里还组织贫困户试种猕猴桃、中草药以及其它蔬菜,持续开展“借猪还猪、借鸡还鸡”的养殖业扶持,并加强劳务输出对接,增加村民劳务收入。

2019年,新寨子村共销售秋蔬菜7.5万余公斤,仅西南石油大学就“以购代捐”3.5万公斤;村民靠种植蔬菜户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多增收3万元,每户贫困农户从集体经济多分红近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