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歼20顺利过关服役,而沈飞歼31却困难重重,是歼31比歼20更先进的原因吗?

片片木叶


歼31和歼20曾经的搭配有点类似F35和F22,却有不尽相同。歼20可以说集结了我国尖端航空工业技术,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技术水平很难被超越,放眼全世界也只有F22可与之比肩;歼31原本就是沈霍伊的落标项目,原本就败给了歼20,若真的比歼20先进又怎么会落标。


不过根据现在
沈霍伊对歼31的悉心改进,其RCS(雷达反射面积)可能已经比歼20还要低,复合材料使用比例达到25%,采用了数控铺层裁剪、激光投影定位、复合蒙皮工艺、埋入式进气道设计,综合而言,改进后的技术水平真不一定比歼20差。但是歼31的机体要比歼20要小不少,
在安装起落架舱后应该就无法安置空间布置格斗舱了,挂架设计也较为简单,无法像歼20一样实现多元化的武器挂载,所以格斗能力可能比较弱。如果不能作为第一线的制空战斗机,作为海军舰载机版本和执行其他作战任务倒是很不错的选择。


标枪说游戏


歼-20都大大方方上了电视,连“家”都给你看,FC-31就2架原型机,还都不飞了!

对于现在的中国空军来说,歼-20隐身战斗机数量已经突破一个极限,目前装备数量达到48架,并且年底100%会达到72架,这个数量远远超过周边装备F-35战斗机的国家。而歼-20隐身战斗机作为中国空军最强悍的战机,战斗力自然绝对的老大!相对于同期出现,试图向中国空军推销的FC-31战斗机,几年前啥样,现在还是啥样,基本上一点长进都没有。

首先,“歼-31”战斗机这个称号绝对不对,因为中国空军没有装备,所以不能沿用歼字头,其次FC-31战斗机现在彻底沦为外贸型号战斗机,中国空军板上钉钉,确认不可能再次装备。本来中国空军确实需要一款中型隐身五代机,但FC-31战斗机发展缓慢,技术太差,远远落后歼-20隐身战斗机。

FC-31最大问题就是隐身问题,其隐身结构到现在定不下来,而隐身涂层也没有像歼-20试验多次,改进多次。FC-31战斗机效果不可能做到一次成型,但现在FC-31战斗机改都不改了。其次,就是FC-31战斗机发动机还是老旧RD-93,飞起来浓烟滚滚,严重影响了该机外贸情况。

其次,FC-31战斗机号称可以对抗F-35战斗机,但F-35战斗机核心就是多用途、超信息化,FC-31哪里看出来这两个地方占据了优势?甚至FC-31战斗机2架原型机,至今都没有安装雷达测试,更不知道FC-31战斗机发射什么导弹,这和歼-20原型机至少10多架相比,技术、制造太差了,FC-31战斗机没有任何技术领先歼-20,这是为什么FC-31战斗机不受人待见的重要原因。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

军事天地


这样说的话正好相反了。歼20和歼31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命运,是因为他们当初的定位不同 准确点儿说应该是他们当初的命运不同吧。在开始制作这两架飞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不同。歼20是国家重点扶助的科研科目,不光给了他更好的生产环境,而且充裕的科研资金,更加核心的团队。而歼31则只有沈飞自己自己筹集资金,自己埋头苦干。这就好像是皇太子和几个阿哥的区别。待遇能一样吗?

而且沈飞的歼31战斗机当初是要和成飞的歼20同台竞技来竞标中国第五代战斗机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成飞的歼20脱颖而出发展迅速,而沈飞的歼31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一架原型机。沈飞的歼31是在和歼20竞标失败后,为了保证科研小组的科研热情和科研资料不浪费转变思路的一款战斗机它的定位就是外贸,出口外用。

如果只是照着这一个方向发展的话,歼31或许还能更早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看沈飞的意思是打算一步到位。他打算将歼31战斗机直接打造一款符合中国海军的战斗机。最好是像F-35那样,和歼20相互补充。因为歼20作为重型战斗机,根本不可能在航母上面起飞,所以沈飞的歼31除了外贸型之外,还打算一并研制出空军型、海军舰载机型和海军岸基型。有点贪多嚼不烂的意思了,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的进展。

歼31和F35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F35是在F22出现10多年之后才研制出来的一款基于F22成熟技术的一款轻型隐身战斗机。而歼31则和歼20是齐头并进的,限制歼31所采用的一些技术都是首次使用,并不太成熟。另外歼31研制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资金问题。成飞的歼20是国家立项的项目,而歼31则只是沈飞内部自己研制出来的机型,所以歼31的研制资金只能沈飞自己想办法。你想想看资金短缺就有可能造成这一款机型胎死腹中。所以歼31的研制历程才会这样持久。


沐风谈兵论道


FC-31,或者说歼31谈不上比歼20更先进,之所以这些年看起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在“出身”、定位、性价比等方面的原因。

歼20的顺利成功,除了与中航支持下的全体成飞人的努力分不开外,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运气成分的——这个运气不是指的命运之类的,而是因为有了几个堪称“国宝”级的核心领军人物:歼10总师宋文骢老爷子,歼20总师杨伟等。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90年代那个要求军队要忍耐,各项研究经费、项目严重不足的时代,如果不是宋文骢老爷子的大力挽留和委以重任,也许杨伟就已经离开了611(成飞所),远去了它国。而此后歼10S、歼10B、歼10C等型号,特别是歼20项目,也就失去了它们最好的一位总师;而歼20的研发进度,也可能会因此拖延几年的时间。

歼20总师杨伟

我们从小都被教育,一项事业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天才式的关键领军人物,对一项事业的巨大促进作用——不是没有他不可以,而是没有了他,该事业将没有那么好,没有那么顺利。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比如高铁,比如李小龙,比如某伟/人等等。

如果用心对比下歼20与俄罗斯苏57的设计理念以及后面的发展结果,就很容易看出这方面的原因:在四代机设计理念上,成飞紧跟的是美国的设计理念,那就是隐身优先;而俄罗斯依然坚持的还是自己的理念,也就是机动性优先——结果就是,歼20即使前面装备的发动机没有那么好,依然顺利服役,深受军队好评,并在空军实际对抗演习中“大杀西方”;而俄罗斯的苏57,恰恰是因为隐身性能的巨大差距,不仅俄罗斯自己不待见,连自身并无四代机研制能力的印度,都看不上它,并冻结了后续的资金投入和合作(这几天倒是因为实在别无选择了,开始有所松动)。俄罗斯的航空设计能力不可谓不高,技术积累不可谓不深厚,那就是因为理念的问题,以及因此带来的相关技术的积累的差距,让俄罗斯走上了歧路,从俄让苏57落得了如今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


而在谈到歼31的时候,就要牵涉到我们开头所说的出身、定位、性价比问题了。

按照沈飞李天院士的说法,FC-31,是沈飞所(601)在竞标我国四代机失败后,为了保持研究所的研发能力、培养人才,在中航的支持下,自筹资金搞出的项目。而在开始的宣C中,FC-31又是一款“利用成熟技术的,低成本的外贸机”——只是这两点,就基本决定了FC-31是一款在性能水平、完善度上低于歼20的战机。F-35也曾有过类似的追求,但是,F-35是一款比F-22晚了10年左右的战机,F-35时代的“成熟技术”,可比F-22的技术还要先进。因此,一般认为,F-35在航电技术水平上,比F-22先进半代;但因为雷达尺寸、推比的问题,在远距离探测能力上有所不如,机动性上更是差距比较大。而FC-31,则基本是和歼20同一时期的战机(2012年首飞,只比歼20晚了一年),因此,FC-31所使用的“成熟技术”,显然整体上比歼20要落后。

因为要求有所降低,所以在初期的进度方面,FC-31可不是困难重重,而是非常顺利了——按照沈飞的说法,只是在2年多的时间里,FC-31就完成了从设计到原型机的过程,而且在项目进度、节点掌握、重量控制等方面,创造了多项领先。可是,随后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因为不是军队立项的项目,所以后续资金就成为了一个问题;而没有资金,则基本一切皆休。因为开始定位于“成熟技术、外贸”,自身性能又难以被空军看上,所以后续想拉空军投资也是难度颇大。于是,我们看到,歼20从第1架验证机首飞后,接连不断的出现新的验证机和原型机;而FC-31在第一架验证机首飞后,4年后才出现02架飞行测试的验证机(地面静力测试的除外),至今还未看到第3架飞行测试的验证机,或者说第1架原型机。

所以,可以说,FC-31进度的拖沓,不是什么技术更先进的问题,而是研发资金的问题;而研发资金的问题,恰恰是因为出身、定位问题而引起的“技术没那么先进”的问题。

沈飞的心还是比较大的,既想占有外贸市场,又想在国内“一统天下”,也就是同时拿下外贸型、空军型、海军舰载型、海军岸基型等4种型号,号称“一机四吃”,可谓胃口巨大。但太大的胃口容易噎着,也会给项目研发带来困难——F-35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F-35从一开始就是3个项目在研发,并因此带来了项目超期、研发经费超额、机体超重等问题。好在F-35是一个美国全力投入,又拉拢了不少国家“帮阵”的项目,最终虽然一再拖沓,但也算逐渐成功了。而沈飞的FC-31的话,恐怕条件就没那么好了。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无论是空军型也好,舰载型也好,沈飞先主抓一个型号,会比较好一些。


晨曦谈兵


歼-31是我国沈飞飞机制造厂自筹资金发展起来的五代机项目,歼-20则是成飞奉命完成的杰作。从中外给出的评价看,歼-20出色,歼-31也是不错的。只是一样,歼-20可以如期进入空军行列,而歼-31则需要部队给它一个定位,看看它合适干什么,比如海军舰载型号。歼-31能否成为舰载型,海军部门要进行严格的审查。2018年实机没有飞去珠海,即有专家解读说,没有消息正是利好消息。专家分析的不错,海军的确需要一款第五代舰载战斗机,成为正在建设中的003型航母的标配。没人否认歼-31气动设计的先进性,致于是否比歼-20更先进,看这一项目的推进程度即知道,它与歼-20,就目前来看还无法相提并论,一款战机是否先进,不只看气动,虽然气动也是同等重要的。

五代机不易

世上目前就中美俄五款,其中两款百病缠身。对于航空强国的美国,弄得还相当费劲费时,更何况他国呢?国际上有不少国家都在致力于五代机发展,发展有年,世上五代机还是五款。绝大多数国家要靠进口,包括日本和英国,才能实现自己的五代机之梦,尤见五代机不易。五代机制造就像宝塔的形状,越往上,研制者越稀少。到了六代,则少而更少。英法二国都在今年正式推出了自己的六代机项目,引发航空界极大争议。没有打造过五代机的国家,要直接完成六代机的跨越,可能性不高。普遍的看法,造出来最多成为准五代,就不错了。我们举国之力,成功打造了一款歼-20,沈飞还第一次以自筹资金的方式,研制一款五代机,仅从气动设计来说,造得还不错,让军迷网友们看到沈飞的努力,但要真正穿上军装,客观来说,具有不小距离。

云霓之望

歼-31出现的时候,是以粽子机首次呈现世间的,带给军迷无限惊喜与期待。2012年首飞,当时的报道铺天盖地,一时我们有了两款五代机,怎不令人惊喜于心呢?歼-31设计得着实精心独到,机头宽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大的相控阵雷达,有一双发现距离远的眼睛相当重要。空战中可以占得先机,就是对地对海攻击,也是重要的。加上隐身不错,歼-31对阵F-35,丝毫不落于风,中航工业的前董事长林左鸣先生,话语如风道,上天即可将其干掉。说得正是歼-31设计的优秀。难得的是,使用了双发和双前轮设计,更利于舰载使用。沈飞着实也够努力,2016年对气动外形又做出了重大调整,被网友们称为2.0版。今年以FC-31的出口编号,亮相巴黎航展,细心的网友在机背处又观察到它的变化。可见,不是不见,它在努力地锻造之中。歼-31加油!


魂舞大漠


这话有点反过来说的意思哈!

所谓的歼-31目前还没有这个型号,还在研制试飞状态代号是FC-31,为了阅读方便也就题中所说的歼-31称呼。当然大家碎碎念的歼-31无非就是想看到它能早日成为舰载机,毕竟现在航母也有两艘了,而且周边很多国家都有F-35B这种四代垂直起降隐形战斗机,歼-15直接对阵不免有点吃亏。

由于沈飞在四代机项目中的“雪鸮”落败于成飞歼-20“威龙”,为了保持军工创新研制能力不至于和时代脱节,因此才有了FC-31这个自筹资金研制的机型。原本首要目标是定位于出口创汇,取代各国如米格-21、歼-7等二三代战机,当然还有个次要想法是能装备空军和歼-20高低搭配形成类似于美军F-22和F-35的关系。

不过让人恨铁不成钢的是FC-31虽然2012年就已经实现首飞,随后也参加珠海航展大出风头,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再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能知道的就是已做了几个改型,直接最近一次又出现在巴黎航展这代表着FC-31肯定有外销型号。

不过再回过头来看看除了目前还不是很靠谱的外销,FC-31是否能进入空军服役,沈飞还有一个优势是歼-15舰载机,也是目前唯一的舰载机。至少在这一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那么作为下一代航母舰载机的需求也是相当迫切,仔细观察FC-31大家会发现它的前机轮是两个、还是双发很适合上舰。也许这是老早就预想好的上舰操作,深耕该领域多年的沈飞大概率会将FC-31作为下代舰载机研制,至于能不能成行还得说到一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能性能满足上舰不是问题注意看前几天中航微博上的信息。


河东三叔


个人认为,应该是需求问题。


J20是重型隐战,航程远,载弹量大,作用是尖刀突破手,踹门用的,打掉敌方地面雷达和预警机,取得制空权之后,再把战场扫除任务交由数量更多的三代机们负责,毕竟比起用弹仓的J20,三代机的挂载能力还是强出不少的。虽然J20预留的外挂能力,但是都已经可以不在乎隐身性能了,也就是基本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肯定会选择成本更低的三代机去作战。


而J31,虽然军方没承认,暂且先这么叫吧。J31对比J20,并没有任何的优势,说直白一点就是,J31能做到的J20也能做到,J20能做到的J31做不到,那么在已经有J20的前提下,还要J31来干吗?


作为最尖端是4代机,肯定就是尖刀手,踹门员,J31飞的不如J20远,载弹量也不如J20大,动力上用的是中推发,也比不过J20,这样的性能,实在是难以说服军方下订单。踹门用不上你,扫地又有三代机,要J31何用?


至于说上舰的,J31本来就不是作为舰载机而研发的,到现在也不见有舰载型的改装试飞,而且海军看不看得上都是问题,玩惯了重型大飞的大爷们,哪就突然亲睐你一个中型机,而且也还是要进行改型,那我还不如改J20嘞,重型隐形舰载机不香吗?


小殷蛮的莫清谷


歼31是网友们给它取的,国家根本不认它。国家给它的名字是“发财31”(FC31)。被国家打上“发财”的战斗机都是外贸型号,如“发财1”(FC1)“枭龙”,“发财20”(FC20)歼10C。



“发财31”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公司(沈飞)自筹资金研制的五代机,盈亏自负。要研制一款五代机,投入的研发经费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甚至几百亿,对于每一个飞机公司来说都是一笔大投资,马虎不得。特别是完全自筹资金,完全自负盈亏的投资,更得慎之又慎。所以,沈飞在上马“发财31”项目之前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就国内而言,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不可能把所有的战斗机都换成歼20。歼20做为重型战斗机,战斗力强、航程远是事实,可它的价格也昂贵。歼20要多少钱一架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军的F22。F22装备美军的时候,每架的售价是1.5亿美元。加上研发费用的话,则高达3.5亿美元。如此天价的战机让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承受不起,订单一减再减,从一千多架减到193架。为了保持数量优势,美军只好又搞了一款F35来和它高低搭配。F35号称是战斗机中的雪佛兰,价格便宜量又足,家家户户买得起。但尽管如此,美军自己还是难以承担研发费用,只好拉了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等盟国一起搞。歼20和F22比恐怕也便宜不了多少,而我国的军费只有美国的1/5或1/6,所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全部装备歼20是不可能的。在将来五代机做为空战主力,主宰空中战场的时候,我国必需得拥有一款与歼20进行高低搭配的战机,而“发财31”恰好可以承担这个角色。



另外,我们的航母也需要一款五代机。目前我国的航母舰载战斗机是歼15。尽管歼15的性能很先进,超过它的同门兄弟苏33,能与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法国的“阵风M”相比肩。但很可惜,世界已经进入五代机时代,歼15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了。而“发财31”应该可以改装成舰载机。沈飞对研制、改装舰载机是有经验的。歼15就是沈飞在歼11B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从歼31的设计看,它是有改装成舰载机的潜力的。它的后起落架采用跪式设计,前起落架为双轮设计,这些都能有效的减缓降落时的冲击力。当然,“发财31”要想成为舰载机,还得要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机翼要设计成可折叠型,还要加装着舰挂钩才行。这么一改起来,那时候的“发财31”恐怕就不再叫“发财31”了。

再分析一下国外市场。说真的,“发财31”的外销还真有点悬。



首先,军火买卖往往不是一笔单纯的生意,其中加夹着很多的政治、外交等因素。例如2013年土耳其想购买我国的FD2000(红旗9)地空导弹,但在美国和北约的搅局下,这生意就吹了。所以,“发财31”想卖到西方或西方盟国,基本没戏。另外,美国还想向这些国家推销他的F35呢。哪怕抛开其他因素,在商言商,美国也绝不允许中国去分这个大蛋糕。我们的“发财31”顶多就是这些国家拿来和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



除去美方市场,还有一个传统的俄罗斯市场。俄罗斯也正想向这些国家推销他的苏57呢。不过,目前俄罗的苏57是一款重型战斗机,未必适合这些国家的需要,而俄罗斯又没发展有中型或轻型的多用途四代机,看来,我国的“发财31”或许可以在这些国家闯出一片新天地。不过,俄罗斯也有制衡我国的砝码。因为我们的发动机不行,得进口俄罗斯的。如果俄罗斯禁止向我国出口发动机,或许不允许我国将俄制发动机安装到出口的战机上,那就麻烦了。要是我们的发动机过关了,俄罗斯也就失去制衡我国的砝码了。我想,中俄之让最好还是合作双赢:我们出口战机,它提供发动机,大家都有钱赚。要是相互拆台,这钱大家都赚不了。



除去美俄的传统市场,剩下的份额就比较有限了。更要命的是,这些国家比较穷,根本拿不出大笔的资金来购买武器。有人说我们可以薄利多销,就像卖牛仔裤一样,3美元一条,卖遍天下无敌手。这观点根本就不现实,战机是高技术的东西,不是没技术含量的牛仔裤,我们就算想便宜也便宜不了。你想想,大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火控系统、电子系统、信息化座舱……哪个不是高技术的东西?哪个价格便宜了?我们就算不挣钱,但起码不能亏本吧?



还有一个制约“发财31”外销的因素,这因素也制约着许多中国武器的外销业绩,那就是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尽管这些武器都经过严苛的环境测试,都在演习场上经过最严苛的模拟战场检验,但演习场搞得再逼真也替代不了战场。打个不雅的比方,战场就是真人秀,演习场充其量不过是个充气娃娃。充气娃娃弄得再好再真实,也替代不了真人。如果让我们的武器在战场上打出战绩,那比我们做千次万次的广告都管用。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发财31”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和歼20高低搭配+航母舰载机+出口外销的,它的技术自然是比不上歼20。它之所以难产确实是有技术的问题,例如说它没有合适的中等推力发动机。它如今用的发动机还是俄罗斯的RD93,在发动机上受制于人。另外,由于它是自筹资金搞的,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所以沈飞在资金使用上就得慎之又慎。最后,国家对“发财31”好像也不感兴趣。从目前的报道看,和歼20搭配的歼16,五代舰载机似乎也想以歼20为基础进行研发。剩下的就只有出口外销了。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买得起的对它没兴趣,对它有兴趣的买不起。所以,我对“发财31”的命运是感到担忧的。可能它会像YF23、X32、米格1.44、苏47“金雕”那样被下马。


血染战旗红


歼-20和歼-31同为我国四代机家族成员,是个网络论坛中持久不衰的话题,各种猜测、各种爆料,尤其是歼-31不断在军迷希望与破灭之间循环。

沈飞歼-31落败成飞歼-20既不是技术原因也不是谁比谁更先进的问题,是一个被人忽略了的谁更符合空军当前需求的问题,歼-20已经成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再有争论。

依据三代机服役以来的综合表现,重型机成为发展主流,各种表现要优于中型机。中国空军选择歼-20亦是空军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中国空军引进苏-27SK实际使用后发现,重型机比中型机更加适合中国空军作战需求,对重型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依赖;这一点在沈飞歼-11家族化建设上得到充分证实。

首先,我国潜在对手全部是重型机。众所周知,美国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创了第四代隐形作战飞机,在2010年前独占隐形技术鳌头,给世界各国航空工业以及现有空防作战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弯道超车的首要目标就是压制美军F-22,因此歼-20获得空军青睐就顺理成章了;歼-31只是一款中型机,暂且不说隐形技术指标如何,仅歼-20作战半径和载弹能力这两项就远非歼-31可比,何谈助力中国空军压制美军F-22?目前美俄两国主力隐形战机F-22和苏-57属于典型的重型隐形战斗机。

其次,中型机受机体限制在机载设备方面劣势突出。中型机机载雷达口径限制,其探测距离和多目标处理能力很难与重型机口径更大的机载雷达相比,在功能拓展上也略逊色与重型机;一般认为,重型机较大的起飞重量,除了保证充足的载弹能力外,还可以携带更多的电子设备,增强战机信息感知与电子对抗能力;此外重型机大航程、大作战半径、大载弹量的特点,转换至中型机就变成突出的劣势。

此外,歼-20具备突出的非对称作战优势。歼-20凭借独特的小展弦比升力体边条鸭翼式布局和较大的机身长宽比设计,赋予其良好的机动性、灵活性和最大的飞行速度,结合其较大的内置弹仓和超过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使得其可以携带体型更大的空空导弹和飞的更远,具备一定猎杀敌作战体系后方空中预警机和加油机的非对称能力,这才是弯道超车真正价值所在,既符合我国体系破击战理论,又打破美国F-22独霸天下的格局。

最后,我国空防独特需求限制。我国在拥有世界第三的国土面积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陆地空防压力得到显著缓解,但如何拓展我国空防体系纵深建设远远不足;尤其是我国在东海、南海都与部分邻国存在主权争议,近年美国联合部分域外国家进行所谓的“南海自由航行”行动,我国来自海上的威胁日益严峻,中型机受限作战航程很难企及西沙海域,一直困扰这海空军,虽经过空中加油,但也仅仅只能带此一游,滞空时间远远不足;上述多种因素综合形成我国对重型机有较大需求的现状,这是我国空防现实需求所导致的。

因此,歼-31很难满足中国海空军作战需求,也根本担负不起维护我国未来空防安全的重任。歼-20设计更符合中国空军当前和未来迫切需求,在竞选中击败歼-31亦是必然结果。歼-31首轮落败,后续发展还有待观察,无论是作为舰载机上舰,还是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一款主打外贸的战机注定将是诸多国人的期望。


鹰鸽分析


歼20是国家立项、空军重点推进的天字号工程,歼31是厂商自行上马、自筹资金的厂家项目,私生子能与名正言顺的长子相提并论吗?

作为我国研制的2款四代隐身战斗机,歼20和鹘鹰分别于2011年1月11日、2012年10月31日首飞,相隔不到2年。但是目前的处境却天上地下。歼20已于2017年进入部队服役,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的列装中。而鹘鹰自首飞后,目前只有1.0及2.0版本的2架验证机,虽然屡有转正传言,但是现在尚无实锤。

同为先进四代隐身战机,境遇却云泥之别,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两者的“身份”---一个根红苗正、一个孤魂野鬼。

歼20是国家718工程的产物,是国家立项、空军重点主抓的我国第一款四代隐身战斗机。该项目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2007年经过方案竞标,成飞击败沈飞,项目正式立项。

作为国之重器、空军当时天字一号工程,歼20获得的资源可以想象,可谓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协调有协调·”。在这样的重视程度下,歼20进展创下了四代研制的记录:2007年立项、2011年首飞、2017年即列装服役。对比F22,1991年竞标结束、1997年首飞、2005年服役。

2017年列装后,歼20目前已经装备空军试训基地某部、空军飞训基地某团、东部战区航空某旅“王海大队”三个单位,第四支装备歼20的北部战区航空兵某旅“强军先锋飞行大队”正在换装中,而且该部可能是第一支装备国产发动机的歼20部队。

而且,作为中国空军未来30年的支柱型装备,歼20还会系列化发展(歼20总师杨伟语),刚刚过去的7月底,使用涡扇10改型的歼20正式定型,未来还会有使用涡扇15的歼2及其更先进的型号,歼20家族将继续扩大。

与天字一号工程、国之重器歼20相比,鹘鹰则是沈飞方面自行上马、自筹资金的厂家项目,主要是为了获得先进隐身战机的研制能力,该项目自立项时就没有明确的装备对象。

需要强调的是,鹘鹰并不是沈飞当年参加四代机竞标的方案,歼20的手下败将是一款三翼面布局的“雪鹄”。鹘鹰是沈飞方面在四代机竞标失利后,为了获得隐身先进战机研制能、不被成飞彻底踢出局,在中航工业集团的支持下,自筹资金、自行上马的验证项目。对于沈飞这种不干沉沦、自我加压的态度,值得广大军迷点赞。沈飞接连在歼10、歼20项目上输给小老弟后,深刻的认识到再抄袭苏霍伊是没希望了,痛定思痛之后决定换个活法:看看抄袭洛马有没有出路。

沈飞毕竟是中国战斗机研制领域的老大哥,在很短的时间内首飞了鹘鹰1.0。初战告捷后,沈飞方面又针对1.0版暴露的问题推出了重大改进的2.0版。

鹘鹰2.0做出重大修改,细节也更完善,但是离一架成功的四代机还又很长一段路要走。沈飞方面在研制出鹘鹰1.0和2.0后,决定将其作为外贸四代机推向国际军机市场,毕竟花费破巨,能弄点回头钱多好。

FC-31虽然频频亮相各大航展,但是目前尚无确定的用户。

除了作为外贸机,沈飞还不遗余力的向军队推销,一是作为空军的第二款四代机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利用自身中型机舰-机匹配性能好的优势竞争海军舰载四代机,据说以鹘鹰为基础进行大幅改进的3.0版本已经正式获得海军舰载四代机立项,原型机很快首飞。对于这个消息,我们耐心等待就好。

很多力挺鹘鹰的军迷经常以F35为例,认为鹘鹰与F35类似,成为中国第二款四代机。其实其中看法忽略了鹘鹰与F35在定位有根本不同之处:鹘鹰纤薄的机身还是突出制空性能,而F35则是拥有大航程、大载弹量的联合攻击机,能与F22形成任务搭配。鹘鹰身世坎坷也与其定位有关系,其下一步改进方向也应该是提升载荷航程性能。

祝福鹘鹰,愿它修成正果、翱翔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