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校长不上课,中层象征性的上课,只有一线教师苦苦支撑,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奋斗的70后


对于这个问题中所阐述的学校的现象,我个人是不太认同的,基本上来说,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可能当中有些学校存在这样的现象,但是绝大多数的学校中,都不是这个问题所阐述的这个样子的。

校长作为学校的实际管理者分身乏术,大多数的确是难以从事一线教学,然而也有很多例外,尤其是那些农村的中小学校长

任何一个学校学校的校长是作为这个学校所有事务的管理者,面临的是千头万绪的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管理,还是学校硬件设施的更新维护,或者说是应付各种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等等。任何一个学校的校长平日里的工作要面对一大堆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以及迎接大大小小部门领导的检查,可以说校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用从事一线教学很轻松,但是他面临的各种繁杂性的事务工作,可能会比其他普通的一些教师压力和付出的工作量会更多。

而且现在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不但要应付各式各样的学校的杂项事务,而且往往还要身处一线进行教学,以弥补学校教师的不足。所以不要什么事情都过分看于极端,的确很多学校的校长是这样不上课的,但是校长有校长的事情要处理,不要总觉得校长似乎做的就很轻松,其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学校的事情都会落在校长的肩上,校长并没有那么好当,他所承担的早已经超出了一线教师所承担的责任。

至于中层只是象征性的上课,那完全是以讹传讹的猜测

我们就拿中小学中的中层干部来说,可以说他们这个阶层的既是老师,又是学校的各项事务的落实者。基本上来说就是既要承担一线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好学校各种事务性的工作。绝对没有这种想象式的,只是象征性的上上课。毕竟任何学校的中层干部,他的首先的职责是教师,教师就必须要完成多少的课时量,无论你是主任副主任,课时量不完成就属于不达标,也许某些学校对于这样的行政干部,多少有一些照顾比一些在一线执教的教师会少一些课,但是绝对是做不到象征性的上课。

绝大多数的学校的中层干部可以说是这个学校最累的一个阶层,他既没有像一线教学教师那样的只要把课上好了就行了的简单,又没不能向校长那种完全投身于各项事务性工作。别看他们只比普通老师少了几节课的教学任务,可是他们承担的其他事务性,落实工作要比普通的老师多的多。现在的学校,迎接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培训是数不胜数,上面的各种任务布置下来之后,校长中层干部都要一层层的去落实,各种对于检查的迎来送往,上报资料,准备材料,做好迎检任务,都是这些中层干部必须完成的繁重工作,还不能够落下自己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学校的中层干部才是学校的老黄牛。

任何一个学校,都需要校长与中层干部和普通一线教师相互配合,才能够办好学校

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比较辛劳,这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毕竟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学校是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默默的,辛勤的工作的,才能够将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但是也请理解,维持学校运转的话,是离不开学校中各种任劳任怨付出大量精力的中层干部的,各项上级部门布置下来的任务,都需要靠中层干部逐层去分解,落实到人,分头去完成各自的任务,才能保证学校这样的大型机器运转正常。一个好的学校也离不开一个好的校长,校长所思考的,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站在整个学校的角度上的,校长需要运作,涉及很多学校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关系需要维持,学校办学的方向需要确定,这些都离不开校长辛勤的付出。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任何一个学校里面都有一些所谓的寄生虫似的人物,事情不怎么做,要名要利却跑得比谁都快。或者存在一小部分像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然而这绝对不是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如果校长与中层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自然而然会引起一线教师的各种不满,甚至会爆发出学校的教师抵制行为,时间久了那么这个学校如何去运转?


小学英语点点通


这样的话,真不知道是什么人说的!!楼主是教师,不应该这样说吧!我是副校长,今年50,副校长十多年一直教一个班数学,大循环,上级检查验收一个不少,教学质量和普通教师比不能差,天天忙如狗。我们周围的学校,除了一把手校长,基本上没有副校长不教课的,业务不强,在学校就没有发言权。并且现在的干部晋升制度也相对完善,当然也不排除有找关系走后门的现象(这是世界性的难题),想做领导没有过硬的本领,在教师民主测评这一关就过不了。其实做教育的领导也就是《围城》里说的,城外的人想进城,城里的人想出去。现在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责任无限大,安全、教育质量、检查评比验收,焦头烂额,前一段时间中央专门发文给教师减负就说明问题。呵呵,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上,想伸手多吃多占,困难啊!!!昨天我们学校的绩效考核结果出来了,除一把手是局面考核外,副校长是拿不过一线优秀教师的。行政岗位的所谓领导天天忙行政事务,检查验收,比教师一周少3-5-节课(我们学校),荒废了个人的业务提升,考核就不占优势了。人生不易,各行各业都不易,现在社会对教师、医生、警察等行业的舆情不佳,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工作者更要踏实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互相攻击,以偏概全,否定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成绩。


仁者许


校长这么忙,上课?我就说我们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吧,原来上课的一个,由于经常要开会,有时候还要出差,只能让别的老师代课,你想想,代课一是学生不认真对待,二是老师也摸不清学生的情况,你觉得这样上课对学生好吗?我是普通一个老师,我也没有酸领导不上课~~毕竟职责不一样


刘刘刘9409


一个学校,校长不上课,中层象征性的上课,只有一线教师苦苦支撑,对此你怎么看?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初高中的时候,校长不但代课,而且代主课,有的甚至带毕业班的课。学校其他的中层领导、财务人员也都代课,上课是主业,其他业务工作是兼职。记得我上初三时给我们代化学的周老师就兼职做会计工作。

等到我毕业成了一名教师之后,渐渐的初高中和中心小学的校长根本不带课了,会计成了专职财务人员,也不代课,总务主任不代课,其他的中层领导也都象征性地代点副课打发日子。

这样,学校领导们都有了双层身份,干工作的时候他们是行政人员,可以不代课或者象征性地代一点课。评职称的时候他们就不再是行政人员,而是教师身份了。

这样的现象存在了若干年,大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曾经有个规模不大的学校教职工不到30个人,但是领导却有8个,此外还有教导干事、政教干事。

近几年来有的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凡是身份是教师的、尤其是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代课,这一规定让学校领导们再一次转换了角色,重新回到了教学一线。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大家好,我是鲁南小倪vlog的作者。校长上不上课无所谓,他是一个学校的管理层,管好老师就行了。犹如说曾国藩是帅才而不是将材是一个道理。

我比较在乎的是中层的任课老师。

据我了解,有相当一部分的基层学校的中层干部,为了尽量的向上爬升,教学放在他学校工作的最末位置。我就曾经接触过一个老师,中层干部,任课三年级数学。接手以前班级在年级中游,接手后数学成绩倒数第一。当老师的都知道小学三年级的重要性。三年级开始加入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分数、周长、面积等孩子从没接触过的全新知识。上完一堂课,孩子对新知识的接收都极差。

我实在不敢相信作为老师,他是如何看待他所带领的班级。教书育人的指责是一纸空谈吗?窥一斑可见全豹,这实在是目前教育的一大悲哀。

我最看好的改革是公办教育交由民办教育集团接管。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意义上回归老师,少了那些不该有的浮夸。

当校长不以管理好老师并抓好管理为底线时,当老师不再单纯的以教好学生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时,当现行的形式甚至有点默许中层老师教学成绩可以不好时,社会对政府办学的质疑也会越来越大。从济南和上海某些学校开始改制可以发觉,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试点开始之时,就是全面改制启动之时。

非常期待全新的教育环境,将学校再变回只有单纯师生传道授业的地方,而不是冲杂着各种不该的杂念。





鲁南小倪vlog


看来提问的楼主和我遇到的情况是差不多的。

我原先单位就是这样的情况,认认真真教书的老师永远在一线教书。其他人就想办法从一线脱离,开始做行政工作,然后进入中层。

现在学校的中层正职副职加上办事员占了学校一半人数,光副校长就四个,全校教职工一共也不过四十人左右。

现在这个单位,大概有六十人,正副校长一共三个,中层也就六个人。

一所学校是什么样的氛围,与领导者有很大的关系。问题里的这种现象不是没有,也不是所有学校都是这样,有的是因为各司其职,有的是因为各有所图。

一个朋友原先是中层,后来她坚决不干了,具体原因我们没有问。不过,凡存在都是合理的,借用别人的一句话,就是这样。


小治姐姐


我是退休教师,我所在的学校,不仅校长不上课,所有的中层也不上课,他们每天忙于开会,忙于检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各种方式考核老师,大会小会教育老师如何如何上课,一位校长有一句名言: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他们的行政级别高于副高级教师,尽其所能保证自己的岗位不被别人取代。


chenjh673


我想一分为二的说句公道话。校长不上课,中层上课少,是因为管理层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管理及其他事务性工作,各种计划、方案、总结,各种迎来送往,各种检查汇报,各类档案资料收集整理,都是比较辛苦的,换算成课时,和教师课时不分上下,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可计较的,分工不同而已。真正我觉得需要计较的是职称评定问题。从学校实际来看,凡是当了校长的,不管带不带课,教学能力强不强,职称都是学校里最高的,准保在退休前个个都能至少整到高级职称。校长评完,就可以轮到副校长评了。高级职称名额是有限的,一个学校也就区区几个,教师群体人数多,但能评上高级职称的却极少极少。校长又占行政编,又占技术职称编,工资走拿钱多的技术职称编。校长真要业务能力强,无可厚非,问题是大多数校长不从事一线教学,谈何技术能力。申报职称需有课题研究成果,甚至有些校长从未参与课题研究,完全是教师在做,但却因为校长需要署名在第一,纯属学术造假行为。学校是具有育人性质的业务单位,评选职称应该以专业技术能力为主,这种只要是领导职称就是最高的现象我觉得极不合理,对真正俯身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极不公平。


用户60651217266


对于学校领导层普遍不代课,广大教师颇有微词,教育主管部门也曾三令五申,要求学校领导层普遍代课。但是,现实情况很难达到人人代课。

一、从学校整体工作看,人人代课不现实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再小的学校也得有校长,有负责教学工作、财务工作、后勤工作的干部。大点的学校,各种科室更是应该缺一不可。如果都去代课,这些管理者不可能既能做好管理工作,又能做好教学工作,岂不都耽误了?就像行军打仗一样,指挥者、参谋者、工兵、医务兵、通讯兵等非战斗人员不可能都扛枪打仗的,除非万不得已。因此,学校有少部分管理者、服务者不代课是合理的,他们的工作同样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

二、从人的自私心理出发,一些管理者的确不愿意代课

大家都知道,一线教学工作非常辛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家访,等等,许多工作不仅劳动量大,而且责任很大,竞争压力更大。更要命的是,如果学校风气不正,一线教师得个荣誉、评个职称都是很难的。而一些管理者仗着手中有权,不愿意出力,只想得好处,势必会侵占一线教师的利益,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感和怨言。

三、要科学合理确定非代课人员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调研,认真听取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科学合理确定非代课人员以及代课教师的工作量,防止一线教师劳累过度,防止管理层侵占一线教师的合法权益。只要凡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执纪必严,一定会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一定会得到广大教师的积极拥护的。

※分享科学教子方法,观摩优质教育案例,解决教子困惑;关注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发展,【教育心理专报】与您同在!※


教育心理专报


一个学校,按规定只能是正校长和总务主任可以不任课。其他副校长和中层都应该上课。

如果副校长都不上课,那这个学校的管理机制是有问题的。中层再不上课,那这些教学管理的一手资料在哪里取得呢?绩效工资怎么评价呢?太不应该了。

我们学校是正校长和总务主任沒安课。其他副校级、中层干部,任教哪个学科就安哪个学科的课。而且是与一线教师一样的考核,每次月考分析也是一样的比较。在绩效考核中,分教学和管理两部分考核。教学部分与课时挂钩。教学质量不好,也影响管理和在老师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