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三生的“酸甜苦辣咸”

今年的寒假,被突如其来地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根据最初的安排,正在读高三的孩子,应该在正月初七左右就要返校自习(由于教育部门不允许补课,所以孩子到校后以自学和做题为主,但作息严格执行平日规定)。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初七返校很快被取消,正月十六和二十四等时间节点也一一错过。目前来看,阳历三月初能否开学也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开不了学,就只能待在家里,屈指算来,已经整整28天了!加上现在明确的还要在家的至少15天,也就是说,这个寒假将至少长达43天之久!如此之长的高三学生的寒假,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高三上学期,孩子走读,我晚上过去陪他,也就是一早一晚几句话,交流极少,生活乏味,只是感觉到了时间的紧张和奔波的疲劳。现在,一家人待在一起,朝夕相处,生活的滋味也变得丰富起来,可以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一是“酸”,多磨的高中经历让人很是心“酸”

孩子这届高三学生,仿佛注定要与肺炎发生关联。他们大多为2002年出生,少数为2001或2003出生,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都是在“非典”肺炎前后出生。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等到他们快高考了,又遇到了新型冠状肺炎,连上学都成为了一种奢望。最后的冲刺阶段,无法进入学校、教室;关键的二轮复习,无法得到老师的当面提点;原定的备考计划,被彻底打乱!

其实,对于山东的考生来说,还不仅如此,因为他们作为新高考元年的第一届考生,将迎来全新的挑战!这一轮 “3+3”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选科、走班、教学内容、高考时间、高考命题、成绩赋分、志愿填报、高校录取,等等,都是新形式、新内容、新要求,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到老师、学生、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除了省里的改革,国家层面也是改革不断,特别是自主招生停止,强基计划出台,影响还是蛮大的。

在新高考改革的指挥棒下,孩子们这三年着实不易:高一为选科组合而头疼,20种组合反复斟酌;高二为分班学习而忙碌,一些孩子的一些科目不得不走班上课;高三上学期紧张学习之余,还参加了省里组织的“模拟高考”;放假前,第一次单独组织的英语听力高考,没想到一场大雪让很多孩子和家长吃尽了苦头。这不,正要横下一条心,全力冲刺的阶段,又碰上了这新冠肺炎,满腔热情被一盆凉水兜头浇灭!

二是“甜”,难得的天天陪伴感到一丝香“甜”

这几年,孩子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高一、高二住校,两周回家一次;高三走读,也只是在出租房早晚相处一会;寒暑假的时间,越来越短;上大学后,孩子又将“远走高飞”!每念及此事,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这次新冠肺炎的发生,种种不好,令人痛恨。唯独停工停学这一条,让一家三口封闭在家里,朝夕相处,三餐相伴,倒也平添了很多阖家团圆的乐趣!我感觉,这一个月的时间,和孩子说的话,都要超过过去一年了。一是有时间说话,大家都不受外部影响,出不去,也干不了别的,相互聊天成为放松的主要形式;二是有话题可说,关于学习,关于高考,关于上哪所学校,关于新冠肺炎,哪个话题都能聊得开来,聊得火热;三是聊得很是深入,高三的儿子,尽管还未满18周岁,但思想已经成熟了很多,知识面宽了,对问题的理解也深了,所以话题一旦打开,就能聊上很长一段时间。

一个多月的时间,天天的相伴,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也明显感受到了相互之间亲情的升华。我和他妈妈对孩子的思想、见识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孩子的独立空间更加尊重,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更有信心;孩子对我俩的认识也变得更加全面,对父母管教的接受程度也有所提升,对家庭亲情的依赖感也明显增强了。家里的亲情氛围与日俱增,这也算诸多不如意之外的唯一能让人满意的地方了。

三是“苦”,长期的居家备考平添不少“苦”恼

家里毕竟不是学校,虽然生活条件更加舒适,但学习氛围和效果却远远不如学校。现在学校里安排上午、下午上网课,班主任则在早六点、晚十点通过QQ群查看孩子的学习、作业情况,总的安排还是不错。但由于缺少了老师的管教、课堂的教学、考试的督促、同学的交流,整体的学习效果还是达不到学校的水平,完成的质量不够高,孩子自己也并不满意。

另外一点,就是作息方面很难把握。在校学习期间,无论干什么事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学习、生活、锻炼都很有规律,日复一日,养成了很好地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习效率。而在家里,作息就很难保障,没有了铃声,没有了纪律,没有了老师督促,主要靠孩子自觉,执行起来自然就打了折扣。孩子在自己的房间,一待就是半天,也不出门,肯定会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

还有一点,就是无法进行体育锻炼。孩子上高中以来,一直非常喜欢体育锻炼,除了每天跑步、上体育课,每周还要打2到3次篮球,对于保持精力、增强体质,有不错的效果。然而这段期间,出不了门,也不敢出门,体育锻炼无法保持,孩子一方面叫苦连天,另一方面身体素质肯定也会有所下降,至少体重已经增加近十斤,发福明显。

四是“辣”,偶尔的亲子冲突迸发一点火“辣”

相处久了,勺子总有碰锅沿的时候,更何况一个17、8岁正处青春叛逆期的小伙子,自尊而且敏感,有时不满意,难免要叮当几句。所以,这一个月来,尽管整体平静,但个别时期也有冲突和争执。其实,我的儿子应该说已经是比较明事理、懂大体的了。在我们面前,表现得很成熟理智,只有在具体到个别事情上,他感觉自我受控过严时,才会做出强烈反映。

譬如,手机的使用,就是一个“热点”。我本想限制他的使用时间,但他不同意,强烈保持自己的看法,加上他妈妈的“暧昧”态度,最后我只能妥协,让他自己保管手机,但要严格控制时间。这一点,也给我造成很大的压力,一开始担心他不受约束而痴迷其中。后来经过观察,我发现他作息基本正常,晚11点多入睡,早5点多起床,应该没有因为手机而影响睡眠,方才渐渐放下心来。但毕竟这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心里多少还有有点忐忑。

另外一个“热点”,就是我和爱人一开始有点频繁的打扰,孩子并不欢迎,有时甚至反感。天下可怜父母心,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是这样, 一会提醒喝点水,一会提醒吃个水果,一会提醒喝杯牛奶。提醒多了,那边就不耐烦了,嘟囔几句,声音就要提高。后来,逐渐摸着了规律,和孩子定好相应的时间,按计划办事,情况才好了很多。作为父母,一定要控制,不要轻易干扰孩子的学习。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体会,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自律性。居家备考对自律性强的孩子来说,是个好事,因为他能控制好自己的偷玩欲望;但对于自律性差的孩子来说,是个麻烦,因为他能借机做学习以外的很多事情。所以,教育孩子必须要从小抓起,抓好他学习习惯的养成,大了以后,想管就晚了。

五是“咸”,严重的疫情灾难带来无尽“咸”涩

这一个月里,最回避不了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事情。飞快的传播速度、严重的病患危害、大规模的管制措施、长期的停学停工,每天都在与日俱增的庞大数字,无不让人感到病毒的可怕、危害的巨大,以至于每天情绪都很灰暗,都有一种咸涩淤积在心中。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他们这届高三学生,出生时赶上了非典,高考时又遇到了新冠,可以说是造化弄人。孩子非常关注疫情发展,实际上,对他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灵,也是一次磨练和考验。我相信,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对他是一次非常深刻的生命健康教育,将会影响他很久很久。

现在媒体高度发达,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特别是网上的一些热点人物和焦点事件,以及一些令人痛心的生死离别,如何正确认识,也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此之前,我跟他的交流,基本以正面信息为主,积极引导为主,讲事实,摆道理,效果还不错;但在遇到负面信息时,往往一带而过或大而化之。现在这种情况,再一味大而化之显然不可能。于是我采取了坦诚、中肯的态度与他交流,不好的事情就是不好的事情,但要做全面、客观分析,找到原因所在,冷静正确对待。同时,大量用钟南山、李兰娟,用白衣逆行,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来正面引导,帮助他在全面观察地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认识,防止以偏概全。至于效果,恐怕还得国家、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才会更好。

我想,如何与孩子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事情,应该是现在每一位家长都很棘手,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任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这样一场灾难,很是一个咸涩无比的问题,滋味到底如何,恐怕只有每一位家长自己心里清楚。

五味俱全的人生


孩子的偶像,两次肺炎之战的功勋,钟南山院士


铺满床面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