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出勤率复工的背后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在大连金普新区,有一家员工总数超过2000人的机械制造企业,从2月10日正式复工,目前已达到96%的出勤率,员工身心健康情况良好,企业生产有序进行。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上班前准备:每天测温毫不懈怠

“因测温、记录等原因,每名员工需提前10分钟到岗,希望员工能够理解。”复工第一天开始,全体员工就接到这样的通知。相应的通勤班车全部提前10分钟发车,每天7:10准时到厂;员工入厂前,统一接受医院专业工作人员测温,检查有无发烧等症状,并记录在案。对于体温检测超过37.0℃的人员,在“体温检测记录表”进行记录后跟踪,并进行二次检测,超过37.2℃的人员安排休假。包括外部相关人员入厂一律按此办理;员工每天上班前,需在家自行进行测温。要求体温检测超过37.2℃的人员,必须休假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禁止带病上班;员工上班及下班途中必须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手绢,用于手部清洗后擦拭;各部门长必须每天7:00前到达工作岗位,实施开工前监督检查工作。

为加强室内通风,室内温度比正常有所降低,因此要求全体员工适当加衣保暖。但禁止员工穿着外露毛领、毛袖的服饰,以防止异物混入。

入厂伊始:路径分开,专人专路

通勤员工全部由中心门岗进入,宿舍门岗关闭停用;通勤班车全部由西门进入,开门时间为早6:40,通勤员工由工作人员上车实施测温后方可下车;住宿员工入住宿舍时全部由宿舍门岗进入,员工上班前需在宿舍内实施测温;自驾通勤人员全部由西门进入,然后统一到中心门岗进行体温检测。

用餐管理:食堂如“考场”

食堂聚餐是员工互相传染风险大的环节。这家企业对供餐时间严格调控,早、中、晚及夜餐均延长供餐时间,通过分流减少接触风险;食堂供餐时,原公共区域使用物品和个人自助添盛主食全部取消,餐盘发放、打粥、调味区等均由食堂专人提供;食堂供餐时,原循环使用筷子取消,改为全部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员工用餐时由专人引导,需按顺序就座用餐,2人一张桌子,全部朝一个方向就座,禁止员工面对面就餐;食堂供餐、用餐区域,早、中、晚、夜餐后严格消毒;员工就餐过程中,拉开距离行走,禁止二人以上同行和聚堆谈话。

厂内管理:一举一动皆有规范

公司为员工在上班期间发放一次性医用口罩,工作时间段全员必须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公司内人事考勤指纹机全部停用,由各部门实施考勤管理,同时停止使用公司内自动贩卖机;公司室内吸烟点全部关闭,吸烟人员全部集中到室外吸烟处吸烟,吸烟人员间需保持1.5米距离;公司各卫生间加大药皂投放,满足员工使用;公司更衣箱、卫生间内,禁止二人以上聚堆谈话,员工休息时各自独立在本工位休息,杜绝随意走动、交流;禁止员工将食品携带到公司内,禁止在公共休息区用食和聚堆;休息区员工饮水用具放置区取消,员工个人饮水用具放置到更衣箱内,员工饮水后需立即离开更衣室;公司内公共区域、会议室、宿舍、车辆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消毒处理;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员工需将佩戴过口罩废弃到专用回收箱内,公司每隔4小时对回收箱进行一次定时消毒,回收后全部按医疗垃圾实施处理;公司购入的非生产性消耗品及快递物品全部进行消毒处理,自2月9日开始所有快递不予接收;由外部进入公司的物资,外包装需要在室外全部进行消毒后入库,并标示已消毒;公司内电梯操作及使用人员,需全部戴手套进行电梯开关操作。电梯开关使用酒精擦拭,每2小时进行一次消毒;公司内禁止用酒精喷洒消毒。如有需用酒精消毒地方,应用抹布沾酒精后进行擦拭;全体员工下班后禁止将工作服穿到厂外;通勤员工下班回家后应尽量减少外出,不允许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住宿员工下班回宿舍后尽量不要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时,需到宿舍服务室进行登记报备;外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需由守卫人员进行手部酒精喷洒消毒、体温检测、登记后方可进入公司。接待区域以前台接待处为主,没有特殊业务不允许进入生产现场。

防控跟踪:有效督查勤监管

全体员工上班、住宿过程中,如个人感觉有发烧症状,立即向上长和宿舍管理员进行报告,同时报到人事科进行登记跟踪管理,由专人陪同到医务室或医院就诊;全体员工需严格按国家及大连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需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各部门发现发烧症状的员工,需立即按公司相关流程进行报告,严禁瞒报、漏报、误报和迟报;公司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疫情防控应急措施,保障合理购入应急物资、消杀用品、防护物品等,做好突发情况应对准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坚决杜绝疫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