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企业该如何走出困境?工人该如何生存?

淮南人在深圳


企业和工人是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关系,并不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何时候,钱都是影响双方命运和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疫情之下,钱受影响都大!所以双方在围绕钱去解决问题,国家也给了企业支持。个人认为,特殊时期,工人发放保障性工资,如基本工资保障生活,多余资金保障企业度过危机,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危机过后,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后,把欠发资金分期发还给员工!


明火贸易


现在多数企业已经开始经营困难濒临倒闭了,我在的公司和我媳妇的公司都是。企业走出困境无外乎三种方法。

一精兵简政。说白了就是领导下沉到基层带头干活,带头开发市场。开除解雇一些能力一般的和非核心岗位的员工。

二抱团取暖。一个行业的非直接竞争对手,大家整合一下,共享一下库房,员工,等资源。来降低大家成本。

三跨界开源。毕竟干了这么多年生意,评估下自己公司实力,是否能用上原来渠道。寻找新的商机。

作为员工要摆脱当下困,也是做三点。

一保住工作岗位。一专多能,跟上级同事搞好关系。

二省吃俭用。自己和家里开始省吃俭用,让家里的余富钱尽量多。什么时候经济好转了危机解除了,什么时候在正常消费。

三寻找副业。不放弃任何赚钱机会,一定要勤快。能屈能伸,不怕丢面子,休息时送个餐,坐车路上手机刷个单都可以干。


一直向前走在路上


谈下公司打赢战“疫”的方法。2002年华为的冬天,华为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应对:降低成本和管理费用;降薪不裁员;出售资产;开发市场容易销售的产品;反向扩张等。公司一直以稻盛和夫理论为公司的指导理论,稻盛和夫创立的京瓷公司应对萧条的几个对策:全力开发新产品、彻底削减成本、提高生产率、全员营销、所有员工同心协力。向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学习,公司逐步形成了正确的经营思想。

借鉴稻盛和夫的方法,提出以下方案,我们共渡难关:

1、 同心协力,坦诚沟通。“公平、公开、透明”,这是公司最主要的原则。公司每一笔收入和每一笔费用都向员工透明,把员工当成公司“股东”、“合伙人”,支持员工成为大股东,分红51%。我们的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这个企业是大家的。公司会告诉大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员工的困难也要及时和公司沟通。

2、 降低成本。对于每一笔成本支出都要重新评估,是否可以再降低。店铺是否可以用循环水洗车?店铺的灯是否及时开关了?店铺的点检和会议,能否使用远程的管理方式,降低出差费用和办公费用?必要时,我会和管理层带头降薪。

3、 提高效率。我们不会裁员,但是谨慎评估新增加的人员。是否有必要增加?不增加的情况下,现有团队能否完成?如果团队加班能完成的工作,就不要再增加新的同事。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4、 快速转型。未来的汽车服务会是什么样的?选址在郊区、加油站、地库等低成本区域;使用全自动洗车机或智能设备降低人力成本;店铺人员少,综合能力强,接待、洗车、美容、保养一体化人才;提供上门服务或接送车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专业维修、大修、车务服务,店铺通过外包服务;等等。现在不能盈利或不符合未来趋势的店铺要果断关闭,只有符合未来趋势才开新店,比如不能投放全自动洗车机的店铺就放弃。

5、 全员营销。我们有一系列大师修车品牌的产品:润滑油、养护用品、雨刮片、刹车油、防冻液等,也代理了美孚润滑油、出光润滑油。鼓励员工积极销售,公司也会给予员工“合伙人价格”,支持员工增加收入。

6、 读书学习。大家除了继续学习稻盛和夫的一系列著作,再推荐学习下《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这两本书也是号称“中国巴菲特”、VIVO和OPPO手机的老板段永平推荐的。向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学习,你也就会优秀了。希望大家积极面对疫情,利用在家的时间读书、学习,不断思考、进步。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方法,也希望大家积极准备,随时开工,共同战胜疫情。


大师修车CEO


2003的非典持续近5个月,今年的疫情虽然由中央统一部署,全国参与,即便这样估计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持续到四月低,加之恢复,半年时间也就基本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任何企业都荒废不起。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ToB公司的面销,都不是一次见面就能快速成交的。很多订单的达成,需要多人、多次反复沟通。

可在疫情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连亲戚都不想见的客户,如果没有迫切的采购需求,是不会见更多陌生销售人员的。

当会销、面销的行为受到严重制约,那些全年销售订单80%以上依靠线下销售的ToB企业,是不是要主动尝试一下线上营销呢?

总不能因为不熟悉线上营销,或者因为ToB产品过于复杂、成交周期太长,就放弃线上营销的机会吧?!

虽然线上营销触点较薄,直接销售成交周期长的产品较为困难,可线上营销更便于复制,人力成本较低,传播范围更广,营销规模更大。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营销,这是大势所趋。

借助数字化技术及互联网,线上营销,精准营销,将成ToB公司探索重点

以前,ToB企业依靠老板、领导依靠自身关系拉一批资源,或是依靠线下的软磨硬泡签一些订单,就可以保证企业生存。

可在疫情来袭,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时候,不提升线上营销能力,只依靠线下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行不通的。

从最根本的一点来想,ToB企业不可能因为疫情出现不能做会销、面销,就放弃这部分业绩吧?

如果现在不做准备,想要顺利实现2020年目标,甚至是达成80%的目标,恐怕都只能是愿望了。


吉林小溜达



后悔前事今生


先说疫情下企业该如何走出困境?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总的原则是找准困难,分析问题根源,精准施策,只要想解决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

以我们煤矿企业为例,目前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原材料供应紧张、人员出勤率较低、企业生产成本较高、煤价波动不稳的问题,这些困难也是一直困绕我们的问题,每个时期都会不同程度的遇到,所以也不算什么新问题,但是每个时期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有所不同,针对以上问题提以下建议,

一、企业生产资金周转困难,主要是因为财务帐面没现金流,需用现金购买原材料和发放职工工资比较困难。今年情况特殊,有以下几方面应对策略,一原煤是保障国计民生和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煤矿企业复工复产,在中央下拔的预算资金贷款上会优先保障,可向银行申请这笔贷款;二提供原材料的厂商大都有长期稳定关系,是固定采购,企业暂时的资金短缺,这些供货商可以帮助垫资供货,以保证正常生产;三企业职工的工资大都退一至两月发放,这是个缓冲期,不影响复工,另外国家已允许缓缴和少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对企业也是帮助;四是部分用煤单位,因为急缺煤炭,可采用预付款的方式为企业解决眼前困难;最后的办法就是向民间或平台融资,当然这种利息也是较高的。

二、原材料供就紧张,主要表现为原料供应商也尚未复工复产,他们也急需周转资金。目前这个时期企业要立足自救,大部分的企业都会自行储备一些生产必须性的原材料,都会保证一定的储备量和周期,开工不会受太大影响,主要是要保障一些易损件和消耗品的管理,因为有些配件坏了后,可能会影响设备运转,在原料供应商未正常复工前,就要靠企业自身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企业自身的加工厂、机修车间或相互拆借等方式,有足够的办法应对。

三、人员出勤率不高。这是个头痛的问题,因为煤矿企业的一线员工外地的居多,能够保障正常出勤的不多。在当前这种特殊情况下,要灵活用人,一人多岗,队干顶岗,延长单班时长、用高薪引人,临时调编等办法,只要够一个小班的人员,就组织一个小班生产,辅助人员也上一线,科室人员加强管理,补齐现场短板。

四、生产成本高和煤价波动影响,这与企业的管理及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关,不是短期形成的,也不是一家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影响复工复产。这是考验企业的硬实力和基础功,靠科学管理、优化设计、成本管控、责任制落实等,也和国家政策引导有关,受宏观政策影响,所以靠企业练内功,拼管理,强实力。

但这次疫情事件后,对企业最大的冲击还是应对突发事件上,煤矿企业也是高危行业,应当足够重视突发状况的应对,特别在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应急响应等方面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体系,应当吸取教训,深刻反思,健全和完善相关方面,因为我们经受不起任何事故的检验。

再说疫情下工人该如何生存?

生存是个严峻的话题,生存是指遇到了特别困难的情况,生命受到威胁,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眼下职工面临的生存问题,我想就是疾病的预防和生活问题。如果工人真遇到生存问题,一定是这个国家遇到了重大危险,对工人生命安全没有了基本保障。眼前的工人还不会遇到生存问题吧,顶多就是生活困难,没有积蓄,缺钱花,吃饱饭还是不会有任何问题吧。

关于疾病的预防,相信国家的预防政策和医学方案,少外出,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等,提高思想警惕,加强个体防护,就一定没问题的,相信这也是暂时的。

至于生活问题,可能每个人窘况不一样,我给大家提供几种思路,一是赚的思路,这是个长期的思路,也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思路,每个人都应学会在家利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技术赚钱,因为这里也有市场、也有机遇、也有方法,多学会一门技术,多一重保障,当然具体方法不细说,自己去学。二就是借的思路,这是暂时的,是应对眼前无米下锅的情况的,因为借的总要还的。借的途径也很多,可以向个人、银行、支付宝、信用卡等方式,先借(包括消费和刷卡)出来,让自己生存下来,然后等情况好的后,再外出赚钱还掉。英雄也有缺钱时,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借并不丢人,但必须按时还,不当老赖。


煤矿科技工作者


疫情下走出困境?我们应该服从国家安排,尽量不要做病毒的传染体!现在所有企业都是困境,房租成本、人员成本等!具体的需要企业负责人去和员工和房东协商,三者之间属于枪虾和虾虎鱼的关系,三者都不希望对方跨掉!

因此我们这时候应该齐心协力对付病毒,争取疫情过后恢复生产!

现在饿不死任何一个人,如果温饱可解决!其他的各种贷款开销需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Thinkmore


19年是汽车行业的寒冬,作为车企一员,中年危机,深深的感到压力,想过转行,想过创业,想过跳槽,然而20年是全国寒冬,凛冬已至,作为企业只能自救,无论是开发新的产业还是降价促销,售卖资产,但受大环境影响估计很难有很好的效果,还是需要国家大项目刺激发展,刺激经济。然而早几年无论是高铁还是地铁,城市建设,房地产等刺激幅度太大,透支很多。很难短期内,大幅度刺激消费,降薪可能是短期内比较多见的。

员工而言,踏实工作与企业共度难关,提升自己,优化自己,待天晴时,有个好的薪资!


木匠小二驴


尽快实现复工再来谈如何走出困难。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在讨论范围,经营不善那在丛林法则下自救多福。有爹有妈的企业也不在讨论范围,他们就算是烂成泥也死不了。企业能有什么困难。债务资金,人工,物料,市场。中微企业最难就是银行卡得死死的很难得到货款,(水太深说不清),三角债的提高命运共同体意识吧,老赖就看法院的效率了,总之想尽办法让资金流动起来。人工缺,人工成本高,那政府创造条件协助到劳工输出大省去抢人或迁厂(这不在疫情下讨论范围)国内市场容易打开,只要好东西不愁卖,担心的是贸易战下的国际市场。这疫情优胜劣汰,是挑战更是机会,手里有粮的恭喜了。


熊大馒头


企业应该联系政府看能不能在税收方面优惠一些,如果企业不能复工但是又需要资金来发工资交房租,可以像国家申请优惠贷款,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度过这个难关,企业看能不能通过网路直播平台来直播自己的产品,比如抖音直播,淘宝直播等,在这个困难的时候给企业一条出路,我觉得企业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过空中直播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能卖多少算多少,能够维持每天的开支最好,对于中心企业和个体户来说,现目前不能开门营业的时候,通过网路直播卖货是唯一的出路,而且还可以请当地政府给予一些困难的企业和个体一些实际的帮助,大家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