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两地也能对簿公堂?看柳河法院在疫情之下的“线上”庭审

疫情当前,居家是对自己和别人最大的保护,那……不出门怎么参与庭审呢?

原告来不了,被告也来不了,只有法官、书记员在庭的官司怎么打?

2月14日上午9点30分,柳河县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法庭成功审理了一件涉及标的额高达130万元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一根网线,两台显示屏,一个麦克风,这么说吧,只要您有网,就能打官司!

具体咋回事儿?一起来看——

案情提要

自2015年至今原告吉林省xx公司经多次催要被告通化市xx公司欠款,但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拖欠。本案原定于春节上班后开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来的安排。刘法官考虑到,目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决定尝试互联网法庭进行开庭。

“双方当事人能听清楚吗?能看到画面吗?……”“好的,我们现在开庭!”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技术部门以及其他团队的帮助下,法庭严格依照诉讼法相关规定,事实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有序进行,刘法官圆满完成了这次只有法官、书记员在庭的庭审。


在开庭结束后,原告激动地说:“哎呀,现在是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这案子还能这么及时的解决,真是太感谢了!”

柳河县法院互联网法庭在2019年首次上线敲响第一槌,到现在全面推广,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互联网法庭画质和声音都十分清晰,并且具有证据展示和电子签名的在线操作环节,简便快捷方便当事人进行操作。

当日下午,刘法官又通过微信群聊的“网上法庭”进行了一次“云开庭”。因此次原告对电子通讯设备不是十分熟悉,进行互联网开庭操作有一定困难。在与当事人沟通后,刘法官决定采用简单、易操作的微信群聊方式进行案件审理。


刘法官在审判庭组建了本次庭审的微信群,邀请书记员、双方当事人加入,在微信群进行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各个庭审环节。鉴于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清晰,刘法官对案件进行了当庭宣判。

线上答疑、线上调解、线上冻结划扣财产……我们多种线上办案的结合,让信息化互联网审判形成常态。疫情当前,信息化的开庭方式既保障了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又避免了人群聚集可能带来的传染风险。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