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一题两考”的数据解析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工季。疫情防控分秒必争,企业复工迫在眉睫。如何实现两不耽误,是这场疫情大考中的两道考题。

在这道双选题中,忠县的解析路径是,将“数据大脑”植入决策过程,精准研判、精准施策。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产两个维度,共同书写为国担当的壮丽篇章。

大数据精准研判 寻战机快刀斩疫

忠县与湖北距离一衣带水,人员往来密切。来自忠县的大数据显示,在湖北务工的忠县人多达5万余人,仅武汉就有1万多人。而在忠县金天门批发市场,80%的店铺由湖北人经营。

两地密切的人员往来,给忠县的疫情防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将“疫魔”扼杀在忠州大地,“大数据”再次担当重任。疫情发生以来,忠县迅速与北京腾讯云、北京奇步天下科技、中移全通系统集成、启迪数华科技等企业达成协议。引入防控排查,通行证管理、交通检疫、企业复产复工,在线办公及远程会议等6个大数据应用场景,供县内各单位免费使用。

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为忠县疫情防控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依托大数据的精准研判,以“早”制敌,以“早”制胜,打出了一场早部署、早落实、早摸排、早隔离、早疏导的疫情阻击战。

大年三十深夜,忠县全体医护人员、公安民警、交通执法人员、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收到“取消休假、随时待命”的短信指令。这是忠县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摸排、会诊之后,发出的总动员令。

大年初一,忠县在全市第一个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动员会。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

1月24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18个检疫站布控到位

大会战铺天盖地拉开。由全县1000多名医护人员、600多名村医、300多名民警、140余名交通执法人员,3000多名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组成的“正规军”火线集结,由村(居委)干部、村民组长、网格员、志愿者等3万多人组成的“地方部队”立即行动。短短一天时间,县、乡镇(街道)、村(居委)、社(组)、小区(院落)五道疫情防线全部构筑到位。

全县数万民警、交警、交通执法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干部、乡村医生、网格员、志愿者奔赴抗疫前线,踏遍每一寸土地,深入每一个角落,对疫情进行围追堵截,不漏一车、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截至2月16日12时,排查车辆101789辆、236551人,劝返非忠籍车辆2815辆、5192人;摸排湖北返忠人员9400名,其中武汉2725名,检测出发热病人853人;排查出高危密切接触者27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363人,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48人。

这些人员往来的“大数据”和“运行图”,成为忠县决策者研判疫情和以“早”制敌提供了精准详实的决策依据。

1月23日,忠县在全市率先关闭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暂停活禽交易、宰杀和销售;1月24日,全县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高速公路省界附近服务区,重要国省干线公路的18个检疫站布控到位;1月26日,所有聚集性活动全部叫停,县内旅游景区、电影院、网吧、娱乐场所“关门谢客”;2月3日,所有物业小区实行封闭管理;2月5日,所有高危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月10日,所有零售药店暂停销售发烧、咳嗽类药品。

忠县县委书记赖蛟到拔山镇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忠州街道佑溪村的黄军是忠县居家隔离的第一人。街道办干部谢景山、派出所民警邹平、村干部冉从伟、村医黄武军4人负责对其进行点对点管控。这是忠县独创的“4对1”监测管理机制,即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负责宣传防疫知识,监督居家隔离;公安民警负责对抵触隔离者进行法制教育;医务人员负责每天上门监测体温;群众观察员对居家隔离情况进行监督,并负责向社区报告。疫情发生以来,忠县对9400名来忠返忠人员和363名密切接触者,全部实行“4对1”监测管理。

忠县县长江夏深入社区细询问防控情况

忠州街道中博社区居民喻先生一家自2月5日居家隔离以来,每天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社区网格员张龙芬每天按照喻先生从微信发过来的“食谱”到超市挑选食材,并负责将食材送到喻先生的家门口。在忠县,每天有4000余名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帮助隔离者代收快递、代买食物、心理疏导和感情联络。这种保姆式的关爱与服务,让每一个隔离人员安心居家、舒心生活、自觉隔离。

这些快人一步的钢性约束、强硬的铁腕手段和暖心的隔离服务,从各个层面堵住了疫情扩散源头,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火墙。

工业按下“快进键” 复工复产“皆有数”

“再难也要抓工业、再累也要抓项目。”在2月18日召开的忠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专题研究会上,县委书记赖蛟掷地有声。

企业自觉扛起防疫和生产责任,将生产与防疫工作同步推进

近年来,忠县工业龙头带动效应凸显、集群发展初见成效、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增长后劲持续增强。201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06.03亿元,增速位居全市同考核组前列。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忠县工业经济严重受挫,企业复工复产困难较多、主要指标断崖式下降、工业投资压力较大。

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企业的复工复产,既考验智慧,又检验担当。

为存量企业抓服务,为在建企业加速度,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是忠县正在破解的重大课题。忠县县委书记赖蛟、县长江夏一边指挥全民抗疫,一边密集前往企业调研,了解员工返岗、生产经营、疫情防控等情况,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难题。各级各部门未雨绸缪,督导企业基础数据全摸清、动态情况全掌握、重点人员全防控,指导企业规范处置流程、提升防控能力和生产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疫情防控两不误。

疫情研判和人员动向,是忠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两大基本维度。企业自觉扛起防疫和生产责任,忠县顺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复工后,对员工进厂线路、测量体温、领取口罩和口罩能戴多久、如何消毒、怎么回收,都制定了详尽方案。公司利用员工微信群实时监测、询问员工的动向,定时了解员工身体状况,严格实行人员实名登记制度,对生产车间、宿舍等定时消毒,将生产与防疫工作同步推进。

用工难,是忠县企业普遍面临的共同难题,这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顺利复产。于是,大数据的强大功能再一次得到彰显,忠县2500个基层微信群和各种网络平台,成为企业解决用工难的“人才富矿”。

2月16日,重庆鑫锐诚科技有限公司因急需180名一线操作员工,向忠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人力资源服务科科长唐郦求助。接到求助后,忠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立即通过2500个基层微信群进行转发。不到两个小时,该公司200人的招聘群就已加满,随即又开通了第二个招聘群。该公司人事负责人高兴地说:“这种招聘形式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园区企业陆续开工后,有招工缺口的企业比比皆是。为缓解这一难题,忠县相关部门联手施策,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网络双向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

“忠县之家”为企业和求职者举行为期11天的网络招聘会,开设网络招聘会企业直通窗口;“忠县招聘”微信公众平台运用大数据匹配技术,精准对接劳动力供需端,每周定期向7万用户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通过2500个基层微信群进行广泛宣传,将企业招聘信息精准推送至数十万群众手机上;移动公司向全县劳动力人员精准推送就业短信40余万条,引导返乡人员就近就业。

大规模的网络招聘和大数据的精准匹配,让很多忠县人实现了县内就业,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也按下了忠县企业复工复产的“快进键”。

来源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