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宅家“躲疫”的一天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在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乐社区,工作人员为进出的居民测量体温(2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图)

要知道在今年的广东,“百毒不侵”四个字可比“恭喜发财”让老板们更加青睐钟意。

(2020年2月17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廿四,天气晴)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前两天拉拉扯扯的阴雨停住了,露出了太阳,像扯掉了口罩。趴窝在家的人感觉很开心,比如我,虽然不能出去走走,但隔着玻璃窗,看看外面阳光明媚的景,还是极好的。忍不住写了一首诗,发到朋友圈里。点赞的人寥寥无几,毕竟确诊病例都突破7万了,有心情看诗的恐怕不多。这多少我能理解。

我能理解的还有某网购平台的派送小哥,尽管素未谋面的他成功地让我下楼三次,打破了从大年初五“禁闭”以来,坚持“一天顶多下楼一次”的纪录。事情是这样的,妻子前天就下了订单,超出约定送货时间好久,却一直未收到,物流追踪记录那里更是一条冰冷的“审核通过”,既没有电话也没有短信来解释解释。平时要是这样的话,擅长维权的妻子早就开启投诉模式了,估计已得胜而归。不仅能得到小心翼翼的赔礼道歉,个人账户也会收到延时补偿代金券。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妻子心里也明白。她打客服电话想问问具体的送货时间,打了几次都占线。又不敢轻易取消订单,万一正准备送呢?妻子为这事有点坐立不安。快吃中饭时,妻子接到派送小哥的电话,说货已放在小区门外的取货点。

接下来就是我的事了。吃过午饭,我娴熟地套上旧衣旧裤戴上口罩去取货,顺便把垃圾带下楼扔了。找到货品,提回家,经过一番“繁琐”的消毒程序后,清点物资,却发现数量不对,少了。以为自己漏拿,重新套上旧衣旧裤戴上口罩下楼去找。翻遍取货点里的包裹,也没有看见妻子的名字。两手空空地回到家,又消了一次毒。妻子这才腾出空来与派送小哥通话,说明情况。之后,反复核对了几通电话,直到晚饭后,我第三次下楼总算把补送的大米、苹果、蔬菜领了回来。虽然交易多了几次曲折,但想到派送小哥冒着风险跑来跑去也就没什么好说的。都不容易啊。

办工厂的、开公司的也不容易。今天好几个朋友的公司都复工了,看到发圈,我一律点赞奉上“开工大吉”的祝福。只是一时疏忽,忘了再讲“百毒不侵”。要知道在今年的广东,“百毒不侵”四个字可比“恭喜发财”让老板们更加青睐钟意。一个朋友好半天后才回复:“胆战心惊。企业主体责任”。唉,万一复工出现有人中招染病,企业就要立即停产全员隔离。

今天还是小学初中网上开学的日子。读高中的儿子,上周开网课时好像没见搞这些花样的仪式。很快,群里有人吐槽孩子不专心,偷看上课以外的视频。也有人表示自己刚好在家网络办公,顺便当了监堂老师。不过,学校老师“整治”这些不专心的熊孩子,还是有“妙招”的——讲课过程中突然故意“黑屏”或“画面静止”30秒。反映有故障的,说明孩子在听课在观看教学视频;不吭声的,估计孩子就“跑偏”了。

下午妻子喊我吃点水果。我便从房间一路“运动”到客厅,一看红彤彤的车厘子怎么变成灰不溜秋的了。妻子说她的群里有人提醒近期不要吃生冷,东西要煮熟。

作协群里又发了一遍征文通知,我赶紧整理好一篇文章和两首诗,给作协李老师发了邮件过去,也算是这段时间宅家“躲疫”的成果吧。在微信上联络,聊了几句稿子,道了声“保重”准备撤。忽见李老师说:“好悲壮。现在都是这么打招呼吗?”我愣了一会儿,艰难地回复了一个笑脸和两个字“是的”。

(作者为自由职业者)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庞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