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抗炎”還是“抗疫”?醫學名詞分不清楚,媒體報道看得一臉懵?遊教授談疫情名詞的規範應用

點右上角“關注”,知道更多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涉及到每一位普羅大眾,各種媒體中有關疫情報道的內容繁多,使用了很多莫衷一是的醫學名詞,導致人們對其產生迷惑。我們知道,醫學名詞是進行有效學術交流的前提和工具,如果缺乏規範和統一的標準,勢必導致信息溝通中出現雞同鴨講的局面,從而妨礙人們的理解和交流。


在本次抗疫的進程中,有些大眾媒體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是普通肺炎,所以使用“抗炎”來代替“抗疫”,從醫學專業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容易導致歧義。值得慶幸的是,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暫命名事宜的通知》精神,自2月8日起,新聞報道中應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表述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新冠肺炎”。因此,建議所有媒體在相關報道中使用已經公佈的規範化名詞。


此外,在新聞報道中,也存在一些人們習以為常的錯誤名詞,現根據有關的規範和標準一併指出,以正視聽。如

“浮腫”應為“水腫”“抗菌素”應為“抗生素”“疾病綜合症”應為“疾病綜合徵”“藥物適應症”應為“藥物適應證”“胃腸粘膜”應為“胃腸黏膜”“胸膜黏連”應為“胸膜粘連”“幾率”應為“概率”“同位素”應為“核素”“溼羅音”應為“溼囉音”“甲氨喋呤”應為“甲氨蝶呤”“環孢黴素”應為“環孢素”“克隆氏病”應為 “克羅恩病”“通訊作者”應為“通信作者”

歡迎合作與投稿,我們的工作郵箱:306153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