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屠呦呦,为什么你就不肯多发发论文?

在中国,有一个人,她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本土科学家,她与她的团队提取的青蒿素是医学史上巨大的突破,功在千秋,曾被BBC(英国广播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新闻机构之一)评为:“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可以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齐名”。

这样的评价,毫无疑问是很高、很高,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大家都很熟悉,在这里就不进行过多赘述,能够和这两个人齐名,这个人的成就可见一斑,她就是——屠呦呦。哪怕她获得的成就不止这些,然而就是这样成功的一个人,却在去年的院士评选中落选,只因她是一名“三无”科学家。

“三无”导致落选院士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很多人看来,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高等级的奖项,无论是哪个领域,如果获得诺贝尔奖,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在他的领域已经获得世界级的认可,成就对全人类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人获得怎样的头衔、职称都不为过。

然而屠呦呦,这位提取出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的科学家,却连一个院士身份都没有获得。对此,去年的评审团给出了三个“没有”。

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归”背景;没有足够数量的SCI论文。

以上三点,也被网友们将屠呦呦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科学家,却是一名受国际认可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获得者。

青蒿素的发现、提取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同时也饱含了屠呦呦的父母,对于家长唯一的女孩的美好祝愿,屠呦呦的一生也与植物结缘。

小时候的屠呦呦生过一场肺结核,为此初中时不得不选择暂时休学,后来病好后继续读书,并于1951年,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生药学。大学期间的屠呦呦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成绩,并且还触类旁通,对植物相关的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也为她后续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在北大医院部毕业后的屠呦呦,直接进入了中药研究所工作,并且进行相关的中药研究,屠呦呦还和老药师学习中药的炮制等等,提升了中药的一些处理方法。直到1969年,屠呦呦正式开始抗疟疾药物的研究,也正是这个任命,在经过近400次失败后,终于在1971年正式发掘出青蒿素。

为什么不肯读个博?多发SCI论文?

论及屠呦呦如今的成就,令人目不暇接。2016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3月,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7年1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奖;2018年12月,获得“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称号;2019年9月,荣获“共和国勋章”,但是就是没有院士身份。

屠呦呦没有在评选中获得院士身份的原因,也进行了叙述。对于屠呦呦而言,在2001年就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但是她本身却至今是本科学历,也正是这个关系,称为落选的原因之一。以她如今的成就,其实获得个博士学位绰绰有余,毕竟本身都带出来很多的博士生。

而没有“海归”背景,说实话,以屠呦呦本身研究的是中药学,说起中药,又有哪个国家在该专业强于我们自己的国家呢?SCI论文,在过去是评选职称、评奖评优等等不可或缺的指标。那么对于已经有如今成就的屠呦呦,为什么就不肯去为了院士身份,而将这些“考核项”补齐呢?

​真正的科学家

因为对于屠老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屠呦呦更看重自己的真正科研成果,在曾经,屠呦呦就和自己身边的研究员透露,她个人更想踏实做自己的研究,对于院士身份并没有太大的执念,不会为当院士而给自己加一些条条框框。

可以说屠呦呦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她淡泊名利,89岁了,依然觉得自己还能够工作,平时能够继续做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时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了,至于是否获得院士身份,也就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