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

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的名字又没有出现在新一批院士增选名单上,屠呦呦屡次“落选”引发了巨大争议。

除了诺贝尔奖,屠呦呦还获得了共和国勋章与国家最高科技奖,但院士名号却一直没有评上,原因是什么呢?

屠呦呦: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



院士评审体制问题

屠呦呦已年过八十,她的年龄在院士评审过程中是一块短板。根据最新的院士增补规则,院士候选人只由院士与学术团体推荐,本人申请是无效的,且年龄一般不应超过六十五岁。

这一条,屠呦呦已经不符合,但门并未关死,六十五岁以上科研人员仍有机会当选。那么对于六十五岁以上的院士候选人,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有六名或以上院士作为推荐人,且推荐人中至少有四名院士的学部与被推荐人所在学部一致。除此以外,对于七十周岁以上的候选人仅有一次被提名机会。

也就是说,屠呦呦在年龄上是不利于评选院士的。除此以外,要获得同行推荐,屠呦呦本人的成绩必须得到圈内人的认可。这不仅包含科学研究成绩,也包含了人际关系的处理。

在人际关系上,据屠呦呦的同事所说,屠呦呦并不善于交际,不管别人是领导或是朋友,只要她不赞同其所说的话,屠呦呦便会立即反对,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大家应该都明白,这样做不管对错,总归是很容易得罪人的。

除了人情交际,屠呦呦在科研成绩方面也备受争议。


屠呦呦: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



屠呦呦“独揽”了功劳

屠呦呦是因研制出青蒿素而成名,在这之前,原本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失去效用,疟疾再次成为人类难以战胜的疾病之一。而青蒿素的问世对于人类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屠呦呦也被捧上神坛。

但在学术圈内,有许多学者并不认为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研发者,在他们眼里青蒿素的研发是包括屠呦呦在内所有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屠呦呦独揽其名是不合适也不公平的。

2011年,屠呦呦还没获得诺贝尔奖,但媒体已经把她称作“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的人”。但这引起了屠呦呦的同行的不满,因为参与青蒿素研发(五二三项目)的科研人员共500名,屠呦呦并不是其领导者,且在2011年,《京华时报》报道了某位匿名人士的“揭露”。

这位匿名人士对青蒿素研发是了解的,其认为在青蒿素研发中,屠呦呦并非首个发现青蒿提取物具有抗疟作用的人,也并非首个分离抗疟有效物的人,屠呦呦也并没有指导整个科研组,因此屠呦呦所获殊荣应是属于全体科研人员的。

另外,“五二三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曾强调,青蒿素得以成功问世,靠的是所有科研人员的努力,参与项目的六个单位均没有能力单独完成青蒿素的研发。如此看来,把屠呦呦推上领奖台显然太不合理了。

据说屠呦呦在众多同行中风评并不好,她曾以个人名义上报奖项,有人称她还曾试图以权制人,但事实如何并不知晓。

如何归功,成了争议话题,只有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圈内人难免会有不快,加之屠呦呦本人不懂得交际,因此被排斥也不奇怪。


屠呦呦: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



屠呦呦无心参选

能不能被评选是一回事,屠呦呦本人是否有意愿评选又是一回事,据了解,屠呦呦对于院士称号并无太大兴趣。

屠呦呦团队的成员曾说过:“屠老师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也不会报名。”如果屠呦呦本人无心评选院士,尽管学术圈内的同行极力推荐,屠呦呦也不会被当选。因为推荐候选人需要上交多份证明材料,而这些材料大部分都需要从屠呦呦手中获取。

另外,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的获奖感言中,有强调团队的贡献,并没有提及个人,而且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表现也能反映她对于奖誉的态度。

得知自己获奖后,屠呦呦一直不愿接受采访,即使是接受了采访,屠呦呦也多次强调科研成果属于集体,有关她个人的贡献她不愿多谈。屠呦呦的老伴说到屠呦呦无奈抛下女儿前往研究青蒿素的往事时,说道:“我心疼她也支持她,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这样,她从没想得到这些荣誉。”

杨澜也曾采访过屠呦呦,被问及她为何不是院士时,她在回答中暗示,如果一味追求院士称号,便本末倒置,想要静心搞科研也很难了。

她用幽默的方式回应了外界的质疑,也直接表明:“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张伯礼评价屠呦呦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尽管已经获得大奖,但她还一心想着青蒿素。

青蒿素解决了疟疾的问题,但屠呦呦希望继续寻找到青蒿素能治疗的其他疾病。屠呦呦团队的杨岚说:“我觉得屠老师整天想的就是青蒿素,怎么把它继续做下去,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屠呦呦经常拒绝出席活动或接受采访,就像她自己所说:“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所以,屠呦呦本人并无心参选院士,有关外界的质疑对她来说或许不过是闹剧一场。


屠呦呦: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


屠呦呦是否当选院士其实并不应该成为焦点,因为院士之称原本并不是为了让谁获得更多利益,更多地是对于一位兢兢业业的科学家的肯定,而忽略科研成果去追究私人问题便更是滑稽之举了。有关青蒿素的研发,屠呦呦本人必然是有所贡献的,这无需置疑,但与屠呦呦一同研究的科研人员也应获得尊重与肯定,他们的力量同样伟大。


屠呦呦: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