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南阳百里奚有多牛?李白为何盛赞他“名播天壤间”?

江湖夜雨92


李白到南阳游历,写有一篇《南都行》,其中有诗句“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李白说,南阳人杰地灵,英豪辈出,陶朱公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五羖大夫帮助秦穆公称霸西戎,他们都建立了巍巍不世功业,难以企及呀。在诗中李白提到的南阳名人还有东汉帝王刘秀,以及他的皇后,有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之貌的阴丽华,还去武侯祠拜谒了诸葛亮。

百里奚自古以来,有口皆碑,一直是南阳的历史文化名人。(下图为南阳百里奚墓碑)



现在南阳市郊还有百里奚村,百里奚墓,百里奚路。宋代黄庭坚路过其墓,感慨万千,赋诗一首《过百里奚大夫冢》。我开始也很纳闷,百里奚是虞国大夫,怎么会是南阳人呢?后来在《史记》商君列传中,看到商鞅的客卿赵良曾说,百里奚为荆之鄙人。荆,指荆棘杂草,代指荒蛮,未经开化的楚国,鄙人,指身份低贱的人。可见,百里奚是楚国北境的南阳人。百里奚到底有多牛?为何有如此高的名声?

百里奚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大器晚成。

百里奚和姜尚,苏秦有相似的坎坷经历,一生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年少时,百里奚就刻苦求学,遍览群书,立志建功立业,扬名诸侯。他游学齐国,花光了路费,只能四处讨饭,这时他一生的贵人出现了,他遇到了当世的高人蹇叔,蹇叔一看,觉得这个人言语不凡,就主动接济他,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后来到七十多岁才被秦穆公拜相。

仗义蹇叔助百里,三阻朋友显神威。

一个人能不能成材,朋友很重要,百里奚就结交了一位能洞察形势,见微知著的蹇叔。当百里奚要去齐王手下做事的时候,蹇叔就劝阻他,说跟随齐王很危险,很快,齐王无知和他的手下都遭到灭门之灾。这就是平常说的伴君如伴虎。百里奚于是到了周朝,以养牛为名,接近,拜谒了周王,周王动了心,准备起用百里奚,这时,蹇叔又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说周王的王位获得的名不正,言不顺,很危险。结果呢,周王不多久就被赶下台,百里奚躲过了第二次灾祸。到第三次出仕虞国的时候,蹇叔还不同意,百里奚明知道虞国国君不会听他的,但为了获取一份俸禄养家,便做了虞国的大夫。



些小五张公羊皮,换来一世贤宰相。

社会上最缺的是人才,最浪费的也是人才,人才往往屈陈下僚,不被重用。虞国国君没有接受百里奚的建议,接受了晋国贿赂的良马和碧玉,借道给晋国,晋国还师时,顺手牵羊,灭了虞国。百里奚没有听从蹇叔的建议,从上大夫沦为阶下囚,被晋国送给出嫁到秦国的公主做仆人。百里奚不甘受辱,半路上,逃回家乡宛,就是现在的南阳。被守城的人抓住,依旧做奴隶,按照周朝的制度,亡国之君臣都会沦为奴隶的。就这样,一个治世良才,晋国错过了,楚国错过了,只有秦穆公用最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大的人才。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贤明,有才干,想出重金赎回百里奚,又怕引起楚王的注意,就派使者拜见楚王,请求说,我们秦穆公夫人的奴仆被你们抓了起来,我们想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回去。楚王就答应了。秦穆公向百里奚请教治国之道,两人谈了三天,秦穆公就起用百里奚为相国,授之于政。百里奚可没有象庞涓那样,嫉贤妒能,残害师兄,而是极力推荐料事如神的蹇叔。

孔子曾称赞秦穆公,能从囚犯之中,起用五羖大夫,遂称霸诸候,秦国虽小,但有并吞天下之志,位置虽然偏僻,但能实行仁政,称王也是应该的。孟子也曾说,百里奚举于市,对其非常赞赏。



内修政治,外阻强晋,开地千里,称霸天下。

秦国在春秋时期,地处偏僻西境,受到各国歧视,不能参加诸侯大会。百里奚为相国后,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大力发展农业。存恤老人,顾念幼弱,实行仁政,以仁义教化百姓。使秦国摆脱了愚昧,贫困的境况。

百里奚胸怀天下,施德诸侯。阻止东伐郑国,三次帮助晋国新君登基,晋国大旱,同意转运粮草,帮助晋国度过难关。秦国国内大治,国富兵强。巴国主动进贡,西戎由余拜服。后来在由余的帮助下,吞并了十几个西戎小国,广地千里,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从此,秦国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结束语:《史记》中这样形容百里奚的:他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死后,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舂者不相杵,此五羖之徳。意思是,百里奚步行上下班,天气再热,也不打伞。他行遍秦国的各个地方,从来都是一辆车,独来独往,没有随从车辆,没有全副武装的护卫,名垂史册,德泽后人。他死后,全国人都痛哭流涕。


江湖夜雨92


百里奚小的时候家庭条件贫苦,但人穷志不短,努力学习各种书籍,刻苦勤奋。成年之后在妻子的支持下周游列国,谋求职位。后来在好友的举荐下去了虞国,做了虞国的大夫。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又逃回楚国。后来秦国秦穆公派人用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来,拜为上大夫。从此百里奚开始施展抱负,将一生治国之策的本领全部用在了这里。内修国政,外图霸业。把人民的利益最大化,开阔了秦国土地。对秦国的崛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其为人也十分清廉,平易近人,待人没有一点官架子。深受百姓们的爱戴。

百里奚认妻的故事,在中国戏剧中广为流传,堪称歌颂夫妻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的一段经典传奇。

早在饥寒交迫的年月,夫妻二人守着寒窑,同甘共苦。年轻的妻子杜氏为成全丈夫的功名,拿出家里仅有的食物,倾尽一切力量资助丈夫远行。经了颠沛流离的种种苦难后,百里奚终于出人头地,获得了秦穆公的赏识,官拜大夫,主持国政,辅佐秦穆公教化万民,终于使得秦朝国力日趋强盛,人民生活富足,为秦王朝的千秋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阴似水,往事历历在目。这位年过七十而位列上卿的老人虽然过上了安逸富裕的生活,却依然苦苦思念当年陪伴自己苦度贫寒之日的糟糠之妻。一日,家人找来一位贫穷的洗衣老妇为百里奚吟唱歌曲,舒缓心绪。听着哀婉动人的歌曲,百里奚恍然认出面前的贫妇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当即下跪相认,夫妻抱头痛哭。在人生的暮年,这对真心相爱的夫妇终于盼来了不离不弃的相守。

大秦名相百里奚是历史名城南阳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之一,受到人民的爱戴,据记载,百里奚去世后,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号子。在当时其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徽公子


百里奚个人品质高尚,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唐宋以前,南阳城西就有百里奚的墓冢(七星冢)并有石麒麟,麒麟岗由此而得名。

百里奚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结束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的征战,开始了关中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

大诗人李白,多次来南阳游览,感于百里奚伟业,热血沸腾,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的佳句。

李白盛赞的百里奚名播天壤间,不是说他的业绩有多么多么宏大,而是指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影响。


建戈说教育


一、奠定一统基础

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对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孔子在一次与齐景公的交谈中,曾经谈到秦国。齐景公问,秦国从一个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国,变强的原因是什么?孔子说:秦国国小,但志大。“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秦穆公和百里奚谈了三天,然后授之以政。这种情况,若不称霸,也就很少有的了。

二、忠君爱国

百里奚提倡教化开启民智,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百里奚个人品质高尚,是完美人格的化身,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唐宋以前,南阳城西就有百里奚的墓冢(七星冢)并有石麒麟,麒麟岗由此而得名。唐代时候,敬仰百里奚的大诗人李白,多次来南阳游览,感于百里奚伟业,热血沸腾,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的佳句。到宋代时候,黄庭坚路过百里奚冢,看到的是断垣和残碑,感慨系之,写下了《过百里奚大夫冢》,诗中写道:

客行感时节,况复思古人。

何年一丘土,不见石麒麟。

断碑略可读,大夫身霸秦。

虞侯纳垂棘,将军西问津。

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

末世工媒孽,浮言垢道真。

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

亚圣孟子批驳百里奚“自鬻”到秦国的说法,是这样评价的:有人说百里奚以自己卖自己,才得以见秦穆公,可信吗?不,不是这样。这是好事的人编造的。他又说: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显达于天下,流芳于后世,是大贤,大贤的人能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