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刘备主动与赵云结拜,可这个四弟从没叫过大哥、二哥、三哥,都称主公,这是为何?

缘源不断


赵云是刘备他们几个兄弟中年纪最小的,关系也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的结拜过,就是因为刘备最先遇到的就是关羽和张飞,已经结拜了。只能说赵云已经来晚了,赵云知道自己再怎么下去也不能够和他们几个一样。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拒绝,自己做一个手下就行了,何来兄弟呢?



虽然有时候赵云也非常羡慕他们几个兄弟的关系,但是对于赵云来讲,自己并不在乎很多事情,就算刘备没有给自己什么大的官,只要能够陪在刘备身边就已经足够了。张飞和关羽都成为了一方霸主,而赵云却只是一个杂牌的将军,就连后来的魏延都比他厉害,可是赵云无怨无悔。

赵云来晚了,比不上关羽张飞和刘备之间的兄弟之情

当初刘备与关羽张飞结拜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他们三个人刚刚相识的那一刻。他们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刘备只是一个卖草鞋和草席的,而关羽是一个杀了人的逃犯,最初还是以打枣为生,而张飞也只是一个杀猪的,虽然有点钱,但是他们的地位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才能够走在一起。


关羽和张飞因为猪肉这一件事打了一架,刘备把他劝说了。三个人坐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天,发现有共同的志向,而当时春天已经来临了,在桃园盛开的地方正是一片好风景,于是他们就决定结拜。所以他们那个时候是一无所有,最后拥有那么多东西都是靠着他们三个兄弟打拼而来的。


而刘备见到赵云的时候,那时候赵云正在公孙在手底下做事情,刘备比当初卖草席的时候已经好得太多了,公孙赞是刘备的同学。他们两个是认识了非常久,而刘备当时有需要就想要赵云跟着他过去,并且借了几千的兵力。而赵云刚开始这样见到刘备是以手下的方式去见刘备的,从第一眼开始就把刘备当做了自己的主公,而不是自己的兄弟。

他们一开始的遇见方式就已经是错误了。虽然刘备非常想要将赵云当做兄弟,可是赵云却认为刘备是一个好的主公,自己在他手底下做事就可以了,当兄弟的话实在是有点不好。这个不好,就是在于赵云觉得自己是以上犯下了,他是一个儒将的形象,传统观念是非常重的。要是敢这样做的话,完全是违背了自己内心的观念。



想当初赵云不想要娶那个寡妇美女一样,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娶了兄弟的嫂子,虽然他已经守寡了,但是不符合自己心中的理念,所以就一直拒绝了。

赵云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所以拒绝了刘备的结拜。

在三国演义里面,赵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从来都不会为自己的不公平而争夺,就是喜欢一个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当张飞和关羽都当上了大将,连马超和黄忠都是一样的,但是他还是一个牙门将军,是一个杂牌的将军,可是他却依然是愿意这样做,心中仍然没有什么抱怨。


他可能就是对刘备太过于忠心,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定要保护好刘备。当年在长柏坡一战中,他本来可以回来的和刘备一起过下去。刘备都在后来都说了,叫赵云千万不要再去了。还差点将刘禅杀死,狠狠的摔在地上,幸好赵云接的快。就是认为都是因为这个儿子 差点让自己损失了一个大将。


但是赵云依然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跑了回去,去寻找夫人和刘禅。可是没想到是夫人受伤了,然后为了让大家所有人能够离开,于是就自杀了,当时赵云就受了打击。拼命的从曹军之中杀了过去,再然后又跑了出来,可谓是大显神威,无人可敌。

这样性格的人,平时是很少表现自己,但是一到了生气的时候,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赵云知道自己不可能像关羽和张飞那样拥有刘备的宠爱,所以拒绝刘备的结拜。

在关羽被杀之后,刘备当时就想要去攻打东吴,但是因为曹丕登上了帝位。为了能够让自己讨伐,名正言顺一点,就让自己也当了皇帝。本来还是想要忍耐下去,可是面对关羽和张飞的死,尤其是张飞为了为关羽报仇,结果被手下的人杀死了,当时刘备就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气了,彻底的丧失理智变得疯狂起来了。

就算是当时的赵云和诸葛亮劝说刘备,刘备可是依然要坚持下去。并且自己准备带领着几十万大军,就算这些人不愿意跟着自己,刘备也相信自己这么多年的带兵打仗的能力,一定会打败东吴 。可是没想到刘备最后失败了,最后在赵云的接应下才能够逃出来了。



要是赵云被东吴杀了,可能刘备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冲动。赵云虽然和刘备的关系特别的好,但是又不是刘备真正的兄弟,赵云也知道这样一点。

你们认为刘备对赵云到底好不好?欢迎在下面评论。


汪公说


这就是赵云的聪明之处。

老板跟你称兄道弟,你还真以为大家就是兄弟了吗?

老板永远是老板,打工永远是打工,身份不能混。

本事再大,也不能不把老板放眼里;老板赏赐的再多,那也只能是你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老板给你机会,你才能发挥你的本领,才会创造价值。

老板再无能,既然能成为老板,就有他高明的地方。

赵云之所以能够寿终正寝,就是明白自己的身份。

这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境界。

既不能恃宠而骄,更不能得意忘形。

人在江湖,时时谨小慎微,刻刻如履薄冰,终没有祸患。

或许不能酣畅淋漓地施展自己的才能,随心所欲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但起码不会遭人嫉恨,招致不必要的烦恼,甚至是危害。

国人的特性就是“亲者太亲,疏者太疏。”不即不离那才是最高的境界。

总体而言,刘备对赵云算不上很厚,但也从没有为难赵云。刘备至死也没有忘记他,还希望他好好看护阿斗。

纵观整个汉末三国,赵云能够在这混乱时代,得到这样一个结局,也算是功德圆满。

这值得好好品味。


豹眼看历史


《三国演义》中,赵云一直充当刘备保镖的角色,刘备对赵云是十分重视的,刘备怒摔阿斗这一场哭戏,让赵云死心塌地的追随了刘备。不过有一个问题却很奇怪,就是刘备拿赵云当兄弟,为何赵云叫刘备主公?而不是跟关羽一样叫大哥呢?

首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时候,还不认识赵云,之后和赵云称兄道弟时,其实几人并没有再结拜。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甚至共寝,情如手足,甚至后来刘备与诸葛亮亲近之后,关羽、张飞二人还吃起了醋,几个男人之间的争风吃醋也是让人耳目一新。

关羽死后,刘备明知伐吴时机不成熟,但是为了给兄弟报仇,仍然一意孤行,可见刘备和关羽之间是真的兄弟情义。而赵云原先是公孙瓒的部下,是后来才投靠的刘备,刘备内心自然会有嫌隙。

后来,赵云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刘备虽然接纳了赵云,不过更多的是君臣之礼,并且在刘备准备伐吴时,赵云曾多次以下犯上进行劝谏。也可以说,赵云一开始追随刘备就是为了光复汉室,刘备虽然打着光复汉室的口号,实际上只是想自己当汉室的王。

刘关张三人信奉的是兄弟情义,赵云追随的却是汉室,信仰不同,自然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兄弟。


王铭苇


刘备没有与赵云结拜,即使是关羽和张飞,在历史上与刘备也只是情同兄弟。

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刘、关、张三人结拜为兄弟,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结拜,因为蜀汉没有史官,且早期刘备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三人很多之前的事情没有记载。



当然对于关羽和张飞两人,刘备不仅情同兄弟,而且卧则同床,私下里称兄弟,但在众人面前,关羽和张飞都是伺立在刘备身后,显然在众人面前,关羽和张飞也叫刘备为主公。

刘备出自汉室宗亲,虽然这个出身无法查询,但包括汉献帝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认同,虽然这头衔除了名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刘备在涿鹿起兵时,得到了富商的钱财支持,他们看中刘备的不仅有名声,还有能力,刘备除了名声,还有待人仁厚,礼贤下士,百折不挠,雄心壮志。而关羽和张飞虽然武力超强,但没有刘备的能力,也没有刘备的雄心,只能跟着刘备打天下。



赵云最早是投靠公孙瓒的,而刘备此时也依附公孙瓒,两人因此相识。然后赵云因为兄长的去世,辞别公孙瓒回家奔丧,几年后,赵云再次出来时,直接投奔了刘备。

为什么赵云不投公孙瓒而投靠刘备呢?

很明显,公孙瓒残暴,不能成大事,刘备仁义,有雄心壮志,赵云就投奔了刘备,当然赵云于私于公都应称呼刘备为主公。



赵云与刘备的关系,不如关羽、张飞与刘备那般亲近,但也忠心耿耿,为人正派,直言敢谏。在刘备攻占成都后,劝谏刘备将土地和财物分给百姓,在刘备欲东征伐吴时,劝谏刘备不要伐吴,主要敌人是魏,其心可嘉,其心可忠。

赵云在刘备集团是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的武将,虽无关羽、张飞的勇猛,虽无黄忠、马超那般立有大功,但亦有儒将的风度。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先说赵云为赵四(怎么感觉那里怪怪的)这件事情。在京剧«甘露寺»中出现过赵云为四弟的说法,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冠九州。电视剧«三国英雄传之关公»,我记得在某一集中,刘备去东吴迎娶孙权妹妹的时候,刘备指着赵云对大家介绍到"这是我四弟赵云"。(此文章虽长些,但内容较全)

除此之外我暂时还不知道哪里还出现过赵云是四弟的情况。关于刘关张三人结拜,三国志中也没有记载。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刘关张三人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在整部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没有出现赵云参与结义的情节。

说完了京剧和小说,那么历史中的刘关张赵四人是怎样的关系呢?先说下刘备和关羽的真实年龄,关羽生于公元160年,刘备是161年,也就是说在历史当中关羽比刘备还大一岁。

在关羽传中记载,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步司马,与关张二人同床共寝,情分如亲兄弟。张飞传中记载,飞年轻时和关羽一起侍奉刘备,关羽大他几岁,张飞像对待兄长那样侍奉他(估计对待刘备也像对待关羽那样)。所以通过关张二人的记载,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即使没有真正结义,但已经算是了真正的兄弟,他们三人算是铁三角型的铁哥们。以致于关张二人偶尔还会吃醋,刘备请了诸葛亮出山之后,与亮关系日渐亲密,小关关与小飞飞心中不悦。

其实三人的基you情是得到了三国时期众人的认同。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时,关羽听说黄忠为后将军,大怒道,大丈夫决不与老兵同在一个位次上。费诗解释道,他(黄忠)在汉王(刘备)心里的位置,难道与你等同吗?况且汉王与你,好像同是一体,休戚共祸福同当。关羽听后,大为感悟,立即接受了拜赐。

关羽死后,魏国众人都认为刘备不会出兵伐吴。刘晔却说,关羽同刘备,礼仪上是君臣,恩情若父子;关羽死刘备不为他报仇,会显得他们的情分不够。后来刘备果然伐吴。

所以,可以看的出,刘关张三人是真的兄弟。那历史上的赵云,与他们三人关系如何呢?赵云原是公孙瓒的部下,公孙赞派刘备阻挡袁绍,赵云一同前往,并为刘备指挥骑兵。也是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成为刘备的部下。随刘备南征北战,在长坂坡护卫刘禅和甘夫人。后来参与进攻刘璋和汉中之战。也曾多次劝谏,刘备分发成都的房舍和桑田时,赵云说道,"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加为",以此来劝谏。后来伐吴时,赵云再一次劝谏。应该说,赵云品性很好,一身是胆,为蜀汉事业也曾多次以下犯上的劝谏。

关张赵三人虽在三国志中是在同一个传中。不过关张二人与刘备的亲密度远高于赵云与刘备的亲密度,他们二人的地位,官职等也远高于赵云。

可以说关张二人是刘备的兄弟,而赵云是刘备的良将。你认为呢?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遨游文史世界


即作此问,亦就此答:这就是赵子龙聪明之处。略一轻浮,即获封四弟,那可就牛的不得了喽!大哥,二哥连三哥,别提多么亲热了,人前尤其。过份了时间长喽人人撇嘴,个个厌恶,不就麻烦了么?

所谓沉稳,就是这样的了!认你高看,自个不认为高,该咋着咋着,守好君臣、小弟之道。特别是人前,决不越份。即无娇媚之态,也没高傲之举。如此,越是不顺攀高,越是大众目中高人。

你看人世间众生相,有多少人前胡吹:我跟某某高官是亲戚,其实八竿子才拨拉着。我跟某某巨商是多年的朋友,其实人家本人不知道。

呵呵!骗吃骗喝能耐大的,还能骗来大大滴钞票。什么庄稼生什么虫儿,什么林子它就出什么鸟。自然现象,也无须嘲笑,让人说大惊小怪你见得真少。

人世就是万花筒,闲着没事就瞧瞧。即赏心又悦目,引出些个心里笑。都说哈哈能年轻,常抿嘴儿也十年少。哪位非说你不信,不信慢慢走着瞧。呵呵!


西山逸隐


其实这很好理解。

你公司老大(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带领一班人创业,他年纪比你大,出道比你早,无论是经验阅历都比你丰富的多,他开会或者酒席上总爱说:兄弟们,你们跟我创业肯定亏待不了你们!兄弟们,今后每人一套房……

虽然他总爱叫你“兄弟”,你能叫他“大哥”吗?

你还是得称呼他“刘总”、“张总”……


史海纵横



刘备愿与赵云结拜,赵云为何没有喊刘备大哥?

一诺桃园非过眼,千军远掷乱狼烟。东汉末年,天下大,刘备在涿君起兵,结识关张二人,于是桃园结义,不愿同生,甘愿同死,可以说感天动地。而刘关张三人,也有很多次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比如刘备投奔袁绍十八路诸侯,关羽温酒斩华雄之时,袁绍、袁术并不相信关羽的实力,袁术更是嫌弃关羽马弓手的身份,而关羽大义凛然,声称如砍不下华雄的头颅,愿砍关某得头以谢罪,而刘备却说,如果二弟不胜,愿砍下三兄弟的头。这是何等的义薄云天,满座无不钦佩三人的兄弟情义。 后来刘备投靠公孙瓒,结识了赵云。


后来曹操以为父报仇的名义,攻打徐州陶谦,而刘备知道陶谦忠义耿直,因此率军救援,便想公孙瓒讨要赵云作为助手。由此赵云和刘备南征北战,刘备声称,与赵云结为生死兄弟,刘关张赵从此生死不离。后来赵云因兄长逝世,回归故里,但事情过后,赵云该是选择了跟随刘备。然而赵云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劳苦功高,虽然刘备主动与其结拜,为何赵云没有称呼刘备为大哥,更没有叫关羽张飞二哥、三哥?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关张结义是真兄弟真情义,赵云表面上与刘备为兄弟,其实还是将帅关系。刘关张桃园结义,这是真情实意,是亲密的兄弟情义。三人结义后,食则同桌,睡则同床。无所不谈,无所畏惧,为了兄弟可以粉身碎骨的。他们表面上为主仆,实质上是兄弟。以下两点可以看出,一者关羽华容道私自放走曹操,诸葛亮要斩关羽,而刘备张飞愿意同死。二者关羽北伐被吕蒙杀害,刘备率领全国得兵马讨伐东吴,最终也病逝在白帝城,可以说刘备张飞得死都和关羽有联系。这是何等的待遇,换做赵云,恐怕刘备就不会这么做吧。



刘备虽然主动愿意与赵云结为兄弟,但在刘备的眼中,还是把赵云看做是部下。因为在刘备的心里,赵云无法替代关张的位置。这一点从以下两个事件就可以证实,其一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刘备深受感动,接过阿斗便往地上一扔,声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慌忙将阿斗半起,称万死不能报答刘备之恩。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刘备说为了刘禅,差点损失赵云这个大将,看来在刘备的心里,赵云也只是一员大将而已,并不是他的兄弟。

其二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曾告诉赵云,自己正是信任赵云,才把重要的安保工作交给他,赵云也是感激涕零,而在这里,刘备更是把赵云看成了私人保镖。 显而易见无论是刘备,还是关张赵,都没有把赵云看成真正的兄弟,而赵云也是心知肚明,这才没有称呼刘备为大哥,而是以主公相称。


其次在相关的资料中,几乎没有关于刘关张赵结义的记载,就连桃园结义也是演义中记载的,所以很有可能赵云真的只是刘备的部下。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然而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因此有人就分析,刘关张是否是真的兄弟。而在三国演义中更是没有赵云与刘备结义得记载,只是在刘备得到赵云之后,说了句愿意与赵云以兄弟相称,想来这很有可能是一句客套话。


赵云自己也知道,融入不了刘备三人核心。 因此在正史资料中没有刘备与赵云结拜的证据,而只在京剧的小片段《甘露寺》里出现过赵云是四弟,还有就是电视剧三国英雄传中出现过,而这些内容都是经过一再改变后,才出现的。因此他们并不能成为赵云与刘备结拜的证据。由此看来,赵云在历史中,真的很有可能只是刘备的部将,而以主公来称呼刘备就在正常不过了。

你死如何看待刘备和赵云得?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不知道您是在哪里看到刘备和赵云结拜的,还是刘备主动的?

不要说赵云了,就是关羽、张飞,也没和刘备结拜过。

关于刘、关、张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而正史里只记载他们三人情投意合,“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并没有说结拜的事。

诸葛亮刚出山时,刘备也是食则同桌,寝则同床,还引起了关、张的嫉妒。刘备解释说,我这是如鱼得水,后来诸葛亮立了功,关张二人服了,才没有提这事。但我们也没见过诸葛亮喊刘备喊哥吧!

何况根据正史,关羽比刘备还大一岁,要是结拜了,刘备得管关羽叫哥。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赵云生于哪一年现在史学界不能确定,但他去世的年份可以确定是公元229年。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来推算,赵云死的时候有七十出头,那么他至少生于公元159年。刘备也得管他叫哥。

关于赵云和刘备结拜的事,也只是民间传说。如果这是真的,那有些事就很难理解了。

比如刘备当上汉中王时,关羽封为前将军,假节铖;张飞是右将军,假节。二弟三弟都是四方将军假节了,这个四弟怎么只弄个杂号将军?就算马超有名声,黄忠有大功,那么魏延呢,为什么魏延都比赵云位置高?这不合逻辑啊。

再退一步说,就算赵云和刘备结拜了,以赵云的个性,也会给刘备面子,叫“主公”更符合赵云。

封建社会是个等级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三刚五常是乱不得的。马超就曾经因为直呼刘备的名字,弄得刘备要用鞭子抽他。

赵云的性格是很内敛的,也会尊重人的,他知道刘备需要权威,他也会很好的配合,这才是符合赵云的身份。



宰少


说句实在话,不论是前期赵云背弃公孙瓒转投刘备,还是后期赵云为救阿斗六出六入百万曹军,以至于刘备突摔阿斗,实则都是为了真心实意地收买赵云的心,而搭帮入伙后的赵云,想必读者都应该知晓?任凭功劳再大,刘备待他也是如外来人一样,丝毫没有向对待关羽、张飞那样诚恳,一生从未给予赵云任何“独揽大权”之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兄弟情深、情同手足嘛,赵云自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主公依旧是主公,云长是云长,翼德是翼德”,身为桃花三结义的后来者,赵云自然不敢再多想。



看过《新三国》影视剧的观众想必都应该看到过这样一幕:刘备在称帝后,并且册封了五虎上将,关羽义子关平便急匆匆地跑到荆州将此事告知关羽,并说“父亲乃五虎大将之首!”关羽听后面无改色,追问到:“其余四位都是谁啊?”关平一一答到:“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话音刚落,关羽说到:“翼德子龙乃自家兄弟,理应受得;黄汉升一代老英雄,也可受得,只是这马超新败初来投,如何坐得这五虎将之位!”由此可见,关羽其实是拿赵云当做手足兄弟来看待的。另外,赵云张飞关系也不错,那为何赵云从始至终都未曾以“四弟”之名来面对此三人呢?



第一点:众所周知,赵云早年是公孙瓒麾下的一员大将,当时刘备伊始起兵,实力尚不充足,于是便先遣投靠了诸侯之一的公孙瓒。真因为如此,刘备方才有此时机偶遇赵云,而赵云却因为此时家乡胞兄去世便告假回乡奔葬,但是赵云这一告假便再也不见踪影。原来赵云之后投靠了皇叔刘玄德,因为公孙瓒为人生性残暴,而且身为东汉诸侯,却对“匡扶汉室,兴兵伐贼”的重任丝毫放空。赵云是个满身抱负、一腔热血的方刚男儿,而刘备正是那个“兼济天下,匡扶汉室”的主公,所以赵云甘愿弃暗投明。

至于前期刘备相待于赵云,的确是亲同兄弟,但是公孙瓒昔日也待他不薄,如今背弃旧主、归来又认新主,恐怕说出去还是有些背信弃义吧,并且“公孙瓒之信义”赵云心中也是道难以跨越的槛儿。

第二点:难道说刘备待赵云好,赵云便跨越君臣这层关系,叫刘备一声“大哥”吗?如果赵云当时真的叫了,刘备心中又是何种想法?赵云是个有自知之明的聪明人,既然刘备为君、我亦为臣,那么“君臣纲常”这条红线还是不要轻易逾越过好,还是安安分分做事、老老实实“当兵”吧。

不知大家对赵云的印象又有何看法?我个人倒觉得,赵云是三国武将当中,最具有“儒将”风范的一位了。而且纵观赵云所历大小百余战,只是“岁在花甲”之年时曾敗与姜维,其余均无败绩,确实是一位三国当中堪称完美的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