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聚焦】厚植生態優勢 添彩城市魅力 ——海拉爾區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海拉爾篇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海拉爾區堅持把綠色作為城市發展的永恆底色,不斷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的思路,保護生態功能重要區域,修復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讓生態環境“修養生息”,重點實施“三山兩河”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企業搬遷、退耕還林還草、禁牧休牧等生態保護工程,構建綠道相連、綠環繞城的生態廊道,著力建設綠色海拉爾。

修復生態著力“增底色”

每年春天,海拉爾區西山國家森林公園溼地都會迎來大批野生白天鵝等候鳥停留棲息,它們時而在水面嬉戲覓食,時而在天空展翅飛翔,神態高貴優雅,叫聲高亢悅耳,碧波盪漾的水面與休閒嬉戲的野生白天鵝形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美麗畫面。這是海拉爾區加大對生態環境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的生動體現。

野生大天鵝把海區冰湖作為遷徙的驛站

海拉爾區“三山”的優質生態,是保證城區居民生活環境的屏障,是凸顯城區形象的“展板”,是提升生態旅遊品位的前提,對海拉爾區打造國際化的“草原音樂名城、冰雪運動名城、文化旅遊名城”有著重要的生態戰略意義。近年來,海拉爾區按照城區整體規劃,針對“三山”綠化現狀,遵循“能綠則綠、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實施了北山景區綠化工程、東山臺地景觀改造綠化工程、東山臺地生態修復工程、西山綠化景觀工程和西山生態植被修復工程等綠化重點工程,著力構築生態安全屏障。

2018年,海拉爾區實施“生態圈”植被恢復工程,修復西山生態植被3300畝。啟動實施農村環衛一體化汙水、生活垃圾處理項目,開展非法徵佔用草原專項整治,對重點行業用地中的汙染地塊加強治理,從源頭上防治農業面源汙染。“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進展,完成西山自然保護區內3家企業拆遷及廠區植被恢復工作,保護區規劃範圍調整得到自治區批覆。

2019年,海拉爾區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著力構建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管理。抓好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終身追究、資源有償使用等項制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好智慧溼地項目及三北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全面推進西山自然保護區勘界立標工作,嚴格限制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用最嚴格的監管制度守住生態建設成果。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讓綠色生活成為時尚,讓環境保護成為習慣。

監管並重做足“水文章”

水環境,事關百姓福祉,亦關城市發展。海拉爾區境內有海拉爾河及其支流、伊敏河、特尼河、扎泥河、626河和冰湖等河湖。為加強海拉爾河流域生態修復,海拉爾區全面實施河長制,切實把河流、湖泊治理好、管理好、保護好,努力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

河長制推行以來,海拉爾區制定了實施方案,成立了組織機構,全面建立河湖管理體系,確立了總河長、副總河長以及各河湖的河湖長,分解細化了相關責任單位的職責分工,對境內的海拉爾河及其支流、伊敏河、特尼河、扎泥河、626河和冰湖等12條河流、3個湖泊進行全面管理保護,著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美景。

海拉爾區多部門聯合行動,盡責履職,對海拉爾河河道內的垃圾、違規違章建築、種植、養殖等進行清理整頓,重拳打擊非法侵佔水域岸線、非法採砂、擅自取水排汙、傾倒廢棄物等破壞河湖生態的違法行為,力爭用較短時間還海拉爾河自然原貌,實現河道水面無垃圾、水域無障礙、堤岸無損毀、沿岸無違建“四無”目標。推進海拉爾河流域河湖環境綜合治理,地表水水質進一步改善;完成紅花爾基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工程建設,黑羊站水廠實現水源切換。同時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行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入河排汙口整治行動,加強對水環境和水生態的保護和治理。

海拉爾泓清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引進的汙水源熱泵技術實現了

海拉爾區全力推進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管網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可研已批覆完成,下一步將進入施工圖設計和施工招標階段。據瞭解,海拉爾區汙水處理廠中水日處理能力為10萬噸,目前的實際處理能力為7.8萬噸左右。中水回用一方面可以節約自然水資源,可用於城市綠化,工業企業用水;另一方面是汙染物排放也減少了,對河體的汙染也在減少,讓海拉爾河的水更清了。

守護藍天百姓“增福祉 ”

2018年,海拉爾區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2%,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這是海區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具體體現。這一年,海拉爾區紮實推進汙染防治,完成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工作,對棚改區、平房區散煤散燒、禁燃區“散亂汙”企業進行集中整治。同時,海拉爾區不斷加強餐飲業油煙治理、油氣回收治理和揚塵管控,通過開展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百日攻堅”行動,有效提升城區範圍內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水平。

花團錦簇的機場景觀大道

今年,該區鞏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成果,持續推進燃煤鍋爐和“散亂汙”企業整治,抓好餐飲油煙、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汙染防治,全力確保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50天。

做美城市綠化“提顏值”

近年來,海拉爾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基固本、提質見效為導向,夯實城市綠化基礎,拓展城市綠化空間,做美城市綠化節點,精飾城市綠化元素,打造地域民風鮮明、生態人文交融的城市綠色空間。

植綠護綠在海區蔚然成風

海拉爾區因地制宜,不斷豐富植物配置,通過種植花灌木、造型樹、彩色花卉等形成喬、灌、花、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配置,傾力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花”的城市景觀,讓每一條街道呈現出不同的景觀色彩。在各廣場、遊園、綠地中引進適合地區種植的植物品種,豐富遊園景觀,為市民提供享受綠色、親近自然的休閒遊樂環境。在城市出口、主要街道、城市節點、廣場、遊園、綠地中見綠插花,使城市風格清新典雅;通過擺放造型各異、樣式新穎、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花盆、花架、花柱和大型花雕,形成城市景觀,提升城市品位,突出地域特色,彰顯文化底蘊。據瞭解,截至2018年,海區城區綠化覆蓋面積1001.44公頃,園林綠地面積973.31公頃,公共綠地面積633.55公頃,綠化覆蓋率35.77%,園林綠地率34.7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9.66平米。

2019年,城區綠化美化管理建設繼續延伸觸角,深挖潛力,整合綠地資源,提高城區綠地容積,統籌運用規劃用地、拆房讓地、城區空地,多植綠、植好綠。通過綠化新建項目拉動、老舊綠化設施改造、街區綠化向背街巷道延展等措施提高城區綠化覆蓋量。進一步塑造海區“一區五口”“兩河四岸”“三縱六橫”標誌性城市綠化佈局,織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城市綠化網絡,打造點成景、線成蔭、面成林的城市綠化空間,力爭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

今年,正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海拉爾區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美麗內蒙古 共圓偉大中國夢”為街道花卉佈景主題思想導向,以弘揚民族團結、彰顯地域文化、突出民族特色為園藝美化表現手法。圍繞城區25處道路節點、6個主題廣場、5個城區出口、4個街心遊園、3個城市窗口、2條穿城河岸、1條景觀大道,鋪設大型景觀花帶、花壇,製作精美花雕、花柱、花架沿街擺放,將充滿時代氣息、民族元素豐富、主題鮮明靚麗的各式花組植雕、園藝景觀設置於城市各個空間,讓市民和外來遊人充分感受到海區日新月異的城市新氣象,表達草原人民對祖國繁榮富強、國運昌盛的美好祝願。

軍民融合共建綠色家園

今年,海拉爾區將以迎接“十四冬”為契機,高起點、高標準實施相關綠化項目。以改善場館周邊局部生態效益、配合場館功能發揮、塑造優美城市新景觀為立足點,將如期完成153萬平方米的“十四冬”主場館周邊綠化提升改造和10.2萬平方米的景觀綠化建設兩項重大綠化工程。同時,積極探索城市綠化養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運用城市綠化養護PPP管理模式,引入市場動力,提升城市綠化管養技術水平,帶動城市綠化整體建設向全盤統籌、科學規劃、植物多樣、持續發展方向邁進,著力打造靚麗的風景線。

生態保護 我們做了什麼

記者:王洪慧

圖片:楊傳慶 武祥亮 通訊員:滿都呼

監審:豔 梅

終審:付 惺

監製:萬 飛

呼倫貝爾日報新媒體中心出品

【美麗草原我的家】還記得那隻“大鳥”嗎?能“聽懂”蒙古語的雕鴞,回家了!

遏制違建!海區2121處總面積達9.2萬平方米 拆!

【全媒瞰草原 · 生態】翠色慾流水草美 牛羊成群入畫來

【全媒瞰草原·H5】綠色發展進行時

-8252154 聯繫人:小吳

商務合作:18047054677 聯繫人:小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