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新疆哈萨克汉子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河南少年重获新生!

6月12日14时许,来自乌鲁木齐县的牧民包拉提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生命的火种”于当天下午由专人乘飞机送往郑州,为一名河南籍血液病男孩带去生命的希望。

6月12日,包拉提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

当天,包拉提收到了自治区红十字会、乌市红十字会送上的鲜花、荣誉证书及奖杯,以感谢他的这一人道善举使一名素不相识的16岁男孩重获新生。

同时,包拉提还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父亲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孩子即将中考,却在2017年底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我们非常感谢您给予孩子一次生存的机会,您的付出给了我们希望。我会告诉孩子是素昧平生的捐献者用爱心和血液拯救了他的生命,这份恩情铭记在心,余生要以此为榜样,回报社会,把爱心传递下去。”

“能够帮助别人是件好事,是好事我还会坚持去做。”包拉提说。

包拉提今年38岁,2011年12月参加了乌鲁木齐县开展的无偿献血活动。其间,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他主动留下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今年1月初,包拉提接到红十字会来电,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同意进行下一步高分辨配型。2月26日,终于等来了配型成功的通知,包拉提的妻子玛依拉却犹豫了。

“主要是担心捐献会对丈夫身体有影响。”玛依拉说,包拉提随后邀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讲解造血干细胞知识,最终打消了她的顾虑,她决定支持这件有意义的事。

“捐献是有‘双盲’规定的,我只知道受捐者是名16岁男孩。希望他好好治病,康复后重返校园继续学业。”包拉提说。

“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乌鲁木齐县红十字会负责人李四清说,每年农闲时节,当地有上百名农牧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其中不乏像包拉提这样热衷公益、积极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希望能为血液病患者带去一份希望。

当天,记者从中华骨髓库新疆分库获悉,目前该库已有27857名志愿者,其中72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注:根据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双盲原则”,即捐受双方互不知晓对方信息原则,文中当事人使用化名)

                                                                                           转自:新疆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