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这个医科大学就是当年灭鼠疫后创建的,如今再次组队支援武汉抗疫

“什么?你们大院长要亲自去武汉?”

“有什么奇怪的吗?四川抗震也是他带队,同江发水他也在一线……”


“什么?你们主任去要亲自去武汉?”

“有什么奇怪的吗?四川抗震也是他第一去的、非洲埃博拉也是他第一申请的……”

……

哈医大人的传统

1926年, 伍连德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

伍连德何许人也?

1910年12月,肺鼠疫在东北大流行,疫情蔓延迅速,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达39679人,占当时两省人口的1.7%,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

清政府派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

当时他年仅31岁,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

伍连德以其丰富的学识,严格按科学办事的精神与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政府的信赖和国际医学界的赞赏。在当时疫情严重的局势下,不到4个月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

科学严谨,组织卓越,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消灭瘟疫就是哈医大人的传统。

龙江援武汉医疗队的灵魂

龙江支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就是哈医大人组成的,这支队伍很硬核,因为他们继承了吴连德校长创办的哈医大传统,同时还有敢于亮剑的领导。

《亮剑》中李云龙铿锵有力的说:“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文章开始对话中说的“院长”,是哈医大附属二院院长焦军东。

在08年去四川抗震救灾的时候,原为哈医大附属二院的领队冲在第一线,别人都有轮换,只有他第一批去,最后一批回。

这次作为龙江医疗队的领队,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他依然能圆满的完成任务,同时带着所有队员健康凯旋归来。

“嗷嗷叫”的队伍

我对这支队伍的领队和一些队员还是有一点了解的,因为在08年我就是焦军东院长的带领下去四川抗震救灾的。

这支队伍中还有一个人也是去四川时候的队员,他就是开始对话中的说的“主任”王洪亮。

王洪亮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主任,当年他去四川的时候,已经是哈医大当时最年轻的主任了。

现在已经是黑龙江省重症医学的主任委员,也是全国最年轻的省级主任委员了,这次被任命为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的队长。

王洪亮带领的科室,全部的医生都第一时间主动申请去武汉支援,科里的护士也是各个申请去前线支援。

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第一批支援3名医生,12名护士。

由于报名的医护人员太多,科室通过综合考虑把申请人员分成三批,第一批由王洪亮主任带队。

在公布第一批名单后,护士徐硕给王洪亮打来电话,哭着说:“主任,我是第一报名的,为什么不选我?”


王洪亮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这次选人的原则是领导和党员先去,同时尽量选男同志,你看咱们科这次除了两个护士长是女的,其他都是男,谁让咱们科男护士多,第二批必须有你。同时记住,我们一走,家里压力也很大,看好家,也是对前线最好的支援。”

……


龙江这支队伍的队员大多数我都认识和熟悉,有我的师长于世寰主任,有我的好朋友王欣燕主任,有我的同事杨拓耘医生,有我们科护士长全红佳……

每一个队员都是科室中的大拿和骨干,我相信,这样队伍到不惧怕任何困难,能战胜任何病魔和瘟疫。

你们代表黑龙江,龙江人也是你们的后盾

你们逆行支援武汉,你们不但代表哈医大,同时也是代表着3800万龙江人。

我们时刻关注着武汉的疫情,同时多了一份对你们的牵挂。

工作同时一定注意自己的健康,请你们记住3800万龙江人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我们期盼,同时相信你们,会很快战胜瘟疫凯旋归来。

因为你们的第一任校长是伍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