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小时候,年夜饭前最期盼吃到的一整盒甜

家里总有这么几样老旧食器

精工细巧,纹式匀净

不似一日三餐的碗箸般常用

却因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与特定的食物相容

便成为记忆中无可替代的一枚印记

年节时的攒盒,便是其一

与攒盒有关的记忆,多数是甜腻而欣喜的。

旧时家里的茶几上,摆着一张茶盘,几袋好茶,和一个盛满瓜果枣儿,蜜饯糖花的攒盒。家中来了客,父亲便会烧水泡茶,以攒盒里的小食招待客人佐茶,再热络地唠上个把时辰。对于喜喝茶的闽南人而言,茶盘边上常备几碟甜而爽口的茶配,也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

儿时看见攒盒,便如同发现了百宝箱一般,总想把每个小盒里的零食都尝上一口。到了春节将至的时候,每个分食的小盒似乎又都盛得更满了些,年味也在难得的满嘴甜意里又浓厚了一分。

“攒,聚也”。紧挨着的分盒向心而放,棱角圆润,器壁浅坦的食盒也有着吉祥圆满,家人团聚的好寓意。

新年扫除,在厨房里翻出了搁置许久的攒心盒子。时光的痕迹剥落了些许金漆,磨平了盒上的釉面,却依然带着漆器独有的和朴光泽。于是将它破损的盘底修修补补,清洗干净,装些闽南人家过节常见的果脯零食,迎客过节。

攒盘与攒盒

攒盘兴于康乾,是作为盛放点心、瓜果或小菜的盘器,由多个小盘拼凑组合而成。清朝中期后逐渐开创出攒盘盘盖、盘托等组合器具,便于提拿,便形成了攒盒。

丨攒盒里的小食儿丨

虽是按着闽南习俗采购,在零食铺子挑挑拣拣时也不免带上了私心,选的全是些儿时起便爱吃的几样。也选了些各地皆熟悉的果脯点心,以照顾来自不同故乡的客人们。

寸枣 ◆

寸枣非枣,而是糯米炸制而成的寸长小点。它是福建省传统的地方小吃,也是厦门人过年时必备零食之一。金黄酥条外裹了细碎的糖粒,喷香脆甜。儿时跟着老人总去市场里的一个小摊上买寸枣,长大之后再光顾,摊上的寸枣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记忆中,包括寸枣在内的炸物是孩童们竞相争抢的最爱,也总被当做表现好的奖赏。抓一把塞进嘴里,咯哧咯哧吃得急,脸颊唇边都沾了糖沫子也顾不上擦。

话梅 ◆

最初,话梅是说书先生用来润口的小食。说话时间长了,难免口干舌燥。含一颗盐梅在口中,唾液分泌润了口舌,便又可继续说下去了。

话梅种类口味多且杂,最经典的几种莫过于九制,盐津,甘草与蜜制。比起香脆爽口,甜味突出的零嘴,大人们似乎更偏爱于肉厚干脆,酸咸适度的话梅。作为茶配食用,既不担心涨腹,也有物可嚼,不至于闲着嘴。

无花果干 ◆

儿时最喜欢揣在书包里的零食之一,是白色包装的小瓶子或袋装着的无花果条。似乎是泰国的某个牌子,虽早已不记得,却能清楚地回味起那无花果干的美味。

几毛钱就能买到一包,抽出一条条来吃,细长的果条酸甘有味,吃的惬意,不多会儿就能消灭干净。就是吃完嘴上总免不了沾着白色粉末,母亲一看便知道又在饭前偷吃了零食。

盐水花生 ◆

说到茶配里的花生,什么五香椒盐,麻辣糖霜,都抵不过最普通的盐水煮花生。毫无异议的最老少咸宜,南北通吃的茶配标杆。

盐水煮过的花生去了青草的涩气,留下淡淡的咸味,与久嚼不腻的油润香气。最好还得是留着壳,不亲自剥出一颗颗饱满干脆的红衣仁儿,也就少了吃花生的大半乐趣。

糖渍莲子 ◆

将莲子在糖水中煮得黏软绵沙,一颗颗甜香湿润,玲珑可人,看着便是满心欢喜。

初嚼时糖浆的蜜甜与莲子的清香四溢在唇齿间,然而下一口便炸开了令人咋舌的苦。旧时买的糖莲子大多未去莲芯,而莲芯的苦味冷厉,是绵厚的甜意所无法化解的。过于复杂的口感变化,也是儿时不喜糖莲子滋味的缘由。

瓜条 ◆

在所有零食中,冬瓜条或许是喜恶两级分化最大的一种了。喜之则欲罢不能,憎之则远远弃置。冬瓜的清甘被裹上了浓烈饱满的甜,咄咄逼人的蜜意下却是酥软即化的柔软果肉,口感矛盾而和谐。

早先家中穷困,一小袋冬瓜条便是每年春节时,父母买给孩子们尝尝甜味的珍贵点心。如今大多人早已不堪这份毫不吝啬的甜腻,唯有家里老人喝茶时,仍喜欢配一小块冬瓜条,慢慢地,细细地品尝。

鱼皮花生 ◆

最早的鱼皮花生在制作时,表皮糕粉坯里掺有鱼皮胶,故得其名。后来仿制出售的成品以花生仁、糕粉、白糖、淀粉等为原料,并无鱼皮胶成分,而鱼皮花生仍作为俗名沿用至今。

吃鱼皮花生,馋的不是作为主角的花生仁,反而是裹在外面的那层脆皮,咸甜适口,香郁酥脆。又因脆皮与花生仁不粘不黏,总能轻易嗑开后分食,于是总会吃着吃着,不经意间只剩下一手被剥干净的花生仁。

桔红糕 ◆

一块块拇指肚大小的糯米团子,糯而不粘,色泽浅红半透。面上覆了层乳白面粉,甜腴细嫩,清津适口。离乡多年,桔红糕与沙茶面是并列最为心心念念,馋得挠心钻胃的家乡吃食。

回家后,凭着印象买了熟悉的老店里的桔红糕,一尝却觉味道与多年前相比稍有不同,少了一分甜,多了几许薄荷的清凉。仍是好味,却不再是记忆中让人上瘾的香甜了。

糖渍山楂条 ◆

山楂条、山楂糕、山楂片……无论何种制法,攒盘里似乎总有着山楂果脯的一席之位。糖渍山楂条反而是平日里较少见的一类,糖粉均匀,果条细长,倒有几分曾风靡一时的泡泡糖卷的模样。

味道也与寻常山楂果脯并无二致——酸甘生津,细腻绵实。

腌油甘子 ◆

新鲜的油甘皮厚肉肥,生脆似桃,嗅之有清香,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然而生食果肉酸涩,久嚼回甘,需有品茶的耐心才能够欣赏。

虽总被长辈制止不让多吃,却如何也停不下取食的手。腌渍后的油甘只剩酸甜滋味,脆嫩多汁,油感温润,要柔和适口得多。而腌渍的汁水也可用来冲茶,清津利咽。

蒜蓉枝 ◆

蒜蓉枝的起源,据说与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有关。李师师曾让厨子炸“拧枝果”来供奉牛郎织女,祈求爱情长久,并打算入宫从良。这道小食流传到了民间后,人们将其易名为“算良枝”。直至清初,人们在“算良枝”的外表再裹上白色的糖质和蒜蓉,方才更名为“蒜蓉枝”。

常见的炸麻花挂上糖霜与蒜泥,便是厦门人过年零嘴“老三样”之一的蒜蓉枝了。它较一般的麻花稍硬,每每啃得牙关发麻,恨不得整张脸都使上力气。“咯嘣”咬开后,浓郁的蒜香与绵甜的白糖化开,舌尖仿佛炸开了香气的烟花。

尝着满盘熟悉或新奇的零食点心,甜味入了喉,填饱了馋意,摸不着的苦涩却漫上心头。食物与乡情交织得如此紧密,甚至于,还未想起妈妈做的那桌自己爱吃的饭菜,便被一只老旧的、略沉的食盒轻易勾起了身在异乡的怅然。

想家了。

如今,你家里是否还留着一个攒盒?

而年节将至时

攒盒里又会盛放些什么零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