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康熙瞧不上胤禛,说他“为人轻率”,为何最终却传位给他?

康熙八岁登基,执政六十一年,是清朝明面上执政最久的皇帝。康熙很早便立嫡子胤礽为皇太子,带在身边悉心教导。身为康熙继承者的胤禛并未受到康熙的重视,甚至在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为众子授爵的时候,将皇长子胤禔以及皇三子胤祉封为多罗郡王,自胤禛之后诸子则都是多罗贝勒。

因为康熙的儿子们并没有差很多岁,胤禛只比胤祉小了一岁,所以就有大臣向康熙进言,请求对诸皇子一视同仁,都封为王爵,但是被康熙拒绝了,言皇四子胤禛为人轻率云云,驳回了大臣们的请求,并且令大臣们休要再提此事。

康熙在位时期,经常出巡,而年长的皇子中太子胤礽及长子胤禔通常是随驾前往的,这时就需要有皇子来代为管理朝政。而康熙却每次都绕过胤禛,命皇三子胤祉及皇八子胤禩留守京城,管理政务,定期向康熙奏报京城的近况。在康熙得知反臣索额图竟然想要越狱,便密令胤祉和胤禩前往宗人府,对索额图进行审讯。这样重要的事情,康熙宁愿用年龄较小的胤禩,却不愿意任用胤禛,足见其对胤禛的不满。

而即便胤禛有份儿参与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居主要地位,甚至要听命于自己的弟弟。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之时,因为太子所谋之事,危害到了康熙的位置,康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儿子们。对于除太子外呼声最高的八子胤禩也有了防备,便命令长子胤禔和四子胤禛看守太子。

康熙亲自书写诏书,并且还要告天,却不想胤礽说着太子之位是父皇给的,父皇不想给拿回去便是了,没有告天的必要。这话奏报给康熙之后,触怒了康熙,下令此后胤礽的话不必再告知于他。

后来胤礽又说:皇父所列罪状基本属实,唯独一点,我并未有弑父谋逆之心。请求胤禔等人为自己禀明,被胤禔拒绝了,同时还不允许底下的弟弟们去告知康熙。胤禔知道康熙之所以会下定决心废太子,便是因为太子有谋逆之心,危及了康熙的地位。以康熙对胤礽的宠爱,没有这条,这太子能不能废还两说呢。为把胤礽踢出局,这话万不能到康熙的面前。

但是这时候,皇九子胤禟却对胤禛说:“此事关系重大,不奏似乎不妥。”胤禟说这句话的原因估计也是想让胤禛为此受罚的,毕竟,在夺嫡的路上人越少越好。却不想胤禛将此事禀报给康熙却并未受斥责,反而让康熙以兄弟情深为由大加赞赏。

康熙也开始着手复立太子之事,太子胤礽为康熙一手带大,是康熙最为骄傲的儿子,废掉胤礽岂不是在否定自己。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康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而胤禛的举动正好为康熙找了个台阶。这样识时务的儿子,怎么能不受重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