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伐只牺牲2万人,为何李秀成却说是“十误”之首?

用户64077400


李秀成为什么把北伐列为“十误”之首,我不是很清楚。但我觉得,太平天国偏师北伐是不对的,确实是一次失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秦末、汉末、隋末、唐末、元末以及明末,大多数起义都是失败的,成功案例仅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例而已。而从南到北的成功,只有朱元璋一例。

我们先来看朱元璋是怎么成功的。

首先,朱元璋这人很有本事,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也都很有本事,堪称是精英集团。

第二,当时天下大乱,北方有刘福通,西面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朱元璋并不需要单独面对元廷。而且当时元廷内部本身也有权力斗争,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元顺帝、孛罗帖木耳等,内讧严重。

第三,正是由于天下大乱,外部势力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因而朱元璋便可以放心大胆的以南京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发展,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统一江南后再北伐。

好,我们再来看太平天国当时的情况。

首先,洪秀全集团的整体素质与朱元璋集团完全没法比,从太平天国得罪读书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太平天国早期,清廷虽然有号令不尊的情况,但大体上是铁板一块。太平军没有浑水摸鱼的机会。也就是没有“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的可能性。

第三,由于没有“装死”的机会,而且太平天国的又得罪了广大读书人,所以时机对太平天国就非常重要了。错过了,成功的主动权就没有了,只能看天意了。

也就是说,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推翻满清就是一锤子买卖,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太平天国就越不利。这和朱元璋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朱元璋还可以再拖几年,估计到时候都用不着他北伐,元廷内部自己就自相残杀了)

所以,太平天国在1853年就不应该在南京建都,而是趁着军事上的强盛期,迅速整体北上中原,在清军没有来得及部署之前,至少先拿下河南,再以河南为跳板,北上北京,打掉满清的权力中心。

只有这么孤注一掷的干,才有一线生机。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太平军主要是两广人,不适应北方气候;太平军是流民,没有根据地就是死路一条,北上也是死。

是的,我承认,诸如此类反对集体北上的理由都有道理。

但是,有一个结果是不能否定的——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最后是不是失败了?

即便没有“天京事变”,没有内讧,太平天国是不是也没有动摇到满清的统治根基?

1856~1860年期间,满清一面打太平军,一面打英法联军,压力比太平军大的多。可满清最终抗下来了。

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就说明,太平军在南方的一切军事行动,并没有动摇到满清的统治根基?满清是不是从始至终,都是在调动全国的力量在镇压太平军?

所以说,太平军作为农民起义军,它最大的失策就是没有第一时间“打碎”满清!

这里我稍微解释一下,农民起义动摇朝廷统治根基的重要性。

作为大一统王朝末年的造反派,成功的前提不是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打碎旧世界,把旧世界打的越碎,就越容易成功。

朱元璋为什么能成功?黄巢、李自成为何能打进京城?是因为他们“打爆”了旧王朝吗?

不是,是因为他们“打碎”了旧王朝!

“打碎”是什么意思?

就拿李自成举例说。他的成功经验就是趁崇祯丧失了抵抗,马不停蹄的向北京打。只有这样干,各路地方的实力派才会真正跟朝廷三心二意——他们希望农民起义军快点打倒朝廷,打完他们好独立。

而反观太平天国,简直傻到家了。旧王朝没有被打碎,洪秀全那干人居然在南京建立了新世界,当上了等人了。这算什么事?

对于地方那些实权派来说,帮满清,自己是臣子,帮洪秀全,自己也是臣子。而且旧秩序没被打碎,他们想独立都不行,只能老老实实的配合朝廷镇压太平军。

在这种利于满清的大背景下,太平天国怎么可能不被镇压?



其实关于推翻满清,太平军名将罗大纲曾经就提出过具体的方案。他说: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席卷山左,再出山右,会猎燕都。

罗大纲说,要想推翻满清,就要先一口气拿下河南,天王洪秀全亲自坐镇河南,然后全军北渡,一口气赶走满清。如不然,就集中力量先扫清东南九省,再慢慢的北伐,先克山东,再取山西,最后拿下北京。

洪秀全、杨秀清这帮人,不敢孤注一掷的北上河南,却又分兵去北伐,消耗精锐,把西征也耽误了。说这是失误,没有任何毛病。

总结。

①:朱元璋的成功经验不适用于太平天国。

②:农民起义想要成功,打碎旧王朝是必要条件。只要把旧王朝打碎,让皇权和官绅产生分裂,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如不然,旧王朝没被打碎,起义军却又建立了新王朝,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集体镇压。

③:打碎旧王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取统治中枢,让旧的统治秩序瘫痪。太平军想要迅速颠覆满清,就应该顺江而下,掐断大运河,主力进入中原地区,直接压上去,趁满清没来得及反应,轰走皇帝。如不然,就丧失推翻满清的最佳时机。

④:当然了,时机丧失后,还可以自己再创造时机。定都南京,太平军凭借武力优势席卷江南,再行北伐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杨秀清为了消灭异己,居然让林凤祥、李开芳以偏师去北伐,这就明显是失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