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惠济,你怎么这么好看

大河汤汤,

滋养华夏五千年文明。

南岸寻根,

106米的炎黄二帝塑像以北邙为体,

山人合一。

每年数万人来此祭祖,

饱含浓浓的桑梓之情。

城前荥泽水,不改旧时波。

始于春秋,兴于秦汉的荥阳故城,

房基、夯土台等依稀可见,

人们至今仍可以抚摸它的古老城垣。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贯穿惠济辖区,

运河故道上的三孔拱券石桥 ——惠济桥,

始建于隋、延续宋元、重修于明,

惠济之名,因此而来。

他,是底蕴深厚的魅力城区,

是蓄势蝶变的活力城区,

是环境良好的生态城区,

是智慧宜人的健康城区,

这里是山水惠济!

炎黄二帝像 龚首鹏 摄


这里是底蕴深厚的魅力城区

在惠济区23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星罗分布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处,

普查在册不可移动文物182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3万多条。



荥阳故城城垣遗址 李晓群 摄



寻访惠济桥 陈俊杰 摄

“华夏第一城”西山古城、汉忠烈侯纪信庙、古荥汉代冶铁遗址、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明代始建的荥泽县城隍庙,每一处都见证了古荥泽的繁华昌盛。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图自惠济区委宣传部



古荥城隍庙 郭晓光 摄

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

惠济区大力推进“旅游城”建设,

全力打造“中华文明史诗级地标”

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这方悠久厚重的土地,

将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里是蓄势蝶变的活力城区

花园口水稻丰收在即

上世纪60年代初,曾经的花园口大队在黄河淤灌区种植的改良水稻试验成功,造就了红极一时的花园口大米,让昔日“盐碱洼”变身“米粮川”。



1998年,三全食品创业初期厂房



三全新生产车间

90年代,在惠济区小杜庄村的一处简易厂房里,50岁的陈泽民带着工人们用土法制作出了中国第一条手作速冻汤圆生产线,一个速冻食品的新兴产业由此诞生。



编组站 马健 摄

新时代,惠济区立足实际,明确了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六园”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生态城、旅游城、健康城、科技城”的发展目标。



流金大道 王宇 摄

今日之惠济,交通便捷。

一条条纵横南北、连接西东的交通干线提升了惠济速度。



今日之惠济,市实验高中、区人民医院等多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

体现全新发展理念的城区更加宜居,

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百姓更有获得感。



惠济万达广场



宜家家居项目


今日之惠济,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引领速冻食品行业趋势,

万达、万科拉动消费增长马车,

宜家家居项目即将开业。



马健 摄

现代农业抢滩绿色发展,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为惠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里是环境良好的生态城区

绿色是他的名片,

郑州后花园是他的定义,

惠济区已成为郑州市民公认的“生态城区”。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



邙山 河宁 摄

在惠济历任党委政府“植树护绿”的守护下,曾经荒山土岭的“邙山头儿”由黄变绿、由绿变美,构筑成为保卫郑州市区蓝天碧水的生态屏障。



图自惠济区委宣传部

翻开惠济生态建设的绿色地图,随处可见绿树成荫的公园,风景如画的广场和生机盎然的绿地。



古树苑公园 图自惠济区委宣传部

黄河湿地公园、邙岭大型水土保持生态园、古树苑、月湖公园生态游园相映成趣;



图自惠济区委宣传部

天河路、开元路等高标准生态廊道穿插其中,黄河大堤满目葱茏;



月湖全景 孙钢军 摄

镶嵌于“惠济CBD”的月湖公园,更是成为辖区居民追求健康休闲的好去处。

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的城区背后,是惠济区打造“生态城”的决心和努力,坚持“四水同治”“以水润城”,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美丽惠济。

这里是智慧宜人的健康城区

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现有健康养生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依托,

惠济区高标准打造“健康城”。

同时,聚焦高新科技前沿,

建设“科技城”。



今年4月,郑州市惠济区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技创新中心揭幕仪式盛大举行。国内外的顶尖科研成果和顶级专家智慧在此交流碰撞,共同推动精准医疗的突破和创新。

未来,这里还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准医疗健康产业园区,出台更多的卫生、医疗举措,更全面的惠及广大群众。

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着力引进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企业,惠济的未来发展正在迎来更多可能。




图自惠济区林业局

9月于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惠济举办多场赛事,助力运动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河宁 摄

山水呼应、建设火热、产业兴起……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惠济区上下为着“四城联建”

的目标正在不懈奋斗!

这里是惠济,古老与现代文明在此交融!

这里是惠济,他们积极进取!

这里是惠济,他们脚步不息!